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CS)对ARDS患者机械通气的影响。方法选择ICU 50例行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OS),观察组采用CS,观察两组吸痰前1 min、吸痰后3 min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变化,记录两组吸痰操作时间和气道黏膜损伤情况。结果吸痰前两组患者HR、MAP无显著性差异(P>0.05),吸痰后3 min观察组HR、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吸痰前两组PH、PaO2、PaCO2无统计学差异(P>0.05),吸痰后观察组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吸痰操作时间和气道粘膜损伤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CS操作时间短,气道粘膜损伤轻,有效维持ARDS患者机械通气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 158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80例)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n=78例)采用开放式吸痰.观察两组患者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及肺部感染例数和吸痰操作时间.结果 密闭式吸痰对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改变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密闭式吸痰的肺部感染例数和吸痰操作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密闭式吸痰可降低机械通气患者低氧血症的发生率,避免肺部感染发生,减少吸痰操作时间,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开放式吸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呼气末正压(PEEP)控制性肺膨胀法(SI)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负压吸痰后肺复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10月中建三局武汉中心医院ICU收治的ARDS患者1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4例,分别给予150、175、200 mmHg负压吸痰;之后将每组患者随机分为4个亚组,每个亚组11例,采用SI进行肺复张,PEEP分别设定为0、35、40、45 cm H_2O。比较A组、B组和C组患者吸痰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和呼吸力学指标,比较相同负压吸痰条件下不同PEEP患者肺复张前后呼吸力学指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观察A组、B组和C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A组、B组和C组患者吸痰前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PaCO_2)及氧合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患者吸痰后SaO_2、PaO_2、氧合指数均低于吸痰前,PaCO_2均高于吸痰前(P<0.05)。(2)A组、B组和C组患者吸痰前后肺容积、肺静态顺应性(Cst)、气道峰压(PIP)、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平均压(P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患者吸痰后肺容积均小于吸痰前,Cst均低于吸痰前,PIP、Pplat、Pm均高于吸痰前(P<0.05)。(3)A组、B组和C组不同PEEP患者肺复张前肺容积、Cst、PIP、Pplat、P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复张后,A2、A3、A4组患者肺容积大于A1组,Cst高于A1组,PIP、Pplat、Pm低于A1组(P<0.05);B2、B3、B4组患者肺容积大于B1组,Cst高于B1组,PIP、Pplat、Pm低于B1组(P<0.05);C2、C3、C4组患者肺容积大于C1组,Cst高于C1组,PIP、Pplat、Pm低于C1组(P<0.05)。(4)A组、B组和C组不同PEEP患者肺复张前心率(HR)、平均肺动脉压(PAP)、中心静脉压(CVP)及心脏指数(C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复张后,A2、A3、A4组患者HR、PAP、CVP及CI高于A1组,A4组患者HR和PAP高于A2、A3组(P<0.05);B2、B3、B4组患者HR、PAP、CVP及CI高于B1组,B4组患者HR和PAP高于B2、B3组(P<0.05);C2、C3、C4组患者HR、PAP、CVP及CI高于C1组,C4组患者HR和PAP高于C2、C3组(P<0.05)。(5)A组、B组和C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吸痰可加重ADRS患者肺损伤,但其肺损伤程度与吸痰负压无关;PEEP为35、40 cm H2O时,SI对ARDS患者的肺复张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内科》2019,(6)
目的探讨对机械通气治疗患者进行间断声门下吸引吸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本院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治疗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在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气管插管(无声门下吸引)下常规吸痰,观察组患者采用带声门下吸引装置气囊套管的气管插管进行间断吸引吸痰。比较两组患者在住ICU期间的VAP的发生率及呼吸动力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住ICU期间,观察组患者的VAP发生率(4.76%)明显低于对照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气道分压、气道阻力、呼吸做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气道分压、气道阻力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呼吸做功均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间断声门下吸引吸痰,可以有效减少VAP的发生,显著改善患者的呼吸动力学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密闭式吸痰预防迟发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尤勇  顾勤  刘宁 《山东医药》2009,49(32):58-59
目的观察密闭式吸痰对迟发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根据吸痰方式的不同将59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密闭组和开放组,分别使用密闭式吸痰和开放式吸痰治疗,比较两组VAP的发生率和28d死亡率。结果密闭组迟发型VAP的发生率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总VAP发生率、早发型VAP发生率和28d死亡率无差异。结论密闭式吸痰可以降低迟发型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膨肺和拍背治疗对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机械通气患儿的排痰效果和相关并发症 .方法 选择心内直视术后行机械通气时间≥72 h、年龄≤3岁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吸痰时给予膨肺和拍背,B组给予常规直接吸痰,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患儿吸痰时舒张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比B组心率显著减慢、收缩压降低,而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A组比B组吸痰较彻底,VAP的发生率较低.结论 膨肺和拍背治疗吸痰法优于常规直接吸痰法,应将其作为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7.
李娜  程青虹 《山东医药》2012,52(21):49-51
目的探讨吸痰联合肺复张后调整不同的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2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后给予肺复张,在原有PEEP水平(P0)基础上调整。于调整PEEP后10、30、60 min,监测患者各压力水平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肺实时顺应性(Cd)变化。结果与实验前比较,Cd在不同PEEP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随着PEEP水平的不断增加,Cd也随之升高,与调整后其他PEEP水平相比,P0+4 cmH2O和P0+6 cmH2O测得Cd显著高于其他水平(P<0.05)。30 min Cd监测值显著高于10、60 min(P均<0.05)。与其他四组比较,P0+4 cmH2O和P0+6 cmH2O在30~60 min时段Cd下降趋势较小(P<0.05)。随着PEEP水平不断增加,Ppeak、Pplat也随之升高,但不同PEEP水平对Ppeak、Pplat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RDS机械通气患者在吸痰联合肺复张后选择在P0基础上增加4~6 cmH2O,有利于维持患者复张后肺顺应性,延缓肺泡去复张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声门下吸痰术对非人工气道老年患者的吸痰效果。方法 120例因无力咳出黏稠痰液、意识不清或排痰困难需要机械吸痰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试验组患者采取声门下吸痰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吸痰法,对比两组患者的吸痰效果。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一次插管过声门成功率、平均每日吸痰次数、吸痰前后5 min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镜直视下声门下吸痰法在非人工气道重症老年患者吸痰中是一种操作简便、有效、并发症少的吸痰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膨肺吸痰法(MHI)在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14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6例)采用常规吸痰,观察组(n=58例)采用膨肺吸痰法。比较两组肺不张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吸痰前后气道阻力、SpO2、PaO2、PaCO2等血气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吸痰后SpO2、PaO2等指标明显升高,而气道阻力及PaCO2等指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或下降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12.2±2.4)d,明显较对照组(17.4±3.2)d缩短(P0.05);观察组肺不张发生率为5.2%(3/58),对照组肺不张发生率为14.3%(8/56),两组肺不张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MHI可有效改善患者气道阻力和血气分析指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肺不张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密闭式吸痰预防VAP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67例同期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行开放式吸痰,B、C组接受密闭式吸痰(吸痰套更换周期分别为1d和2d)。结果A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为52.0%(13/25),显著高于B组20.0%(4/20)和C组22.7%(5/22),P<0.05;B组和C组患VAP的时间分别为行机械通气后(9±2)d和(8±3)d,P<0.05;各组发生VAP患者中,感染相关的器衰竭评分(SOFA)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 IS)分值于插管后第4天开始A组明显高于B、C组,至第8天B、C组分值升高,与A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认为密闭式吸痰可以减少VAP的发生,且使发生时间延迟;密闭式吸痰套每天更换1次与每2天更换1次对VAP发生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法不同吸痰深度对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ICU 2016年12月-2018年6月需要行机械通气治疗的237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浅部吸痰组(A组,吸痰管插入的深度较气管插管短1 cm)、深部吸痰组(B组,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深部遇阻力后上提1 cm)和标准吸痰组(C组,吸痰管插入的深度较气管插管长2 cm),各组79例。对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吸痰效果、VAP发生率及发生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机械通气5d、10d后VAP发生率有差异(P 0. 05); B组(12. 66%、17. 72%)和C组(8. 86%、15. 20%)明显低于A组(30. 38%、37. 97%; P0. 05),但B组和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 0. 05)。三组患者VAP的发生时间有差异(P 0. 05); B、C组VAP的发生时间较A组延长(P 0. 05)。B、C组的痰鸣音改善评分、SpO_2恢复时间及24 h吸痰次数与A组相比有差异(P 0. 05); A、C组的痰中带血、呛咳、心率改变的发生率较B组明显减少(P 0. 05)。结论标准吸痰深度密闭式吸痰法可安全有效的预防和延缓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ASV)对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老年重症肺炎并且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SIMV+PSV+PEEP)联合模式通气,观察组采用ASV模式通气。比较2组患者呼吸力学参数、血液动力学、血气分析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吸气阻力(Rins)、呼吸频率(RR)分别为(25. 34±2. 25) mmHg、(14. 32±1. 78) mmHg、(13. 15±4. 52) cm H_2O/(L·s)、(20. 75±4. 37)次/min,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 0. 05)。观察组的每搏排出量(SV)、心排量(CO)分别为(81. 94±17. 34) mL、(4. 11±1. 32) L/min,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 0. 05)。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采用AVS模式机械通气可显著改善患者呼吸力学参数、血液动力学、血氧饱和度状况,较SIMV+PSV+PEEP联合模式疗效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肺癌根治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12~2015-12该院接受肺癌根治术后并发VAP患者60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实施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处理,对照组实施常规吸痰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 H、动脉氧分压(Pa 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 CO2)、血氧饱和度(Sp O2)、机械通气时间、胸部X线好转时间、ICU治疗时间,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比较表明,治疗后治疗组患者p H、Pa O2、Pa CO2及Sp O2各项指标结果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PI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CPIS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在治疗第1天、第3天、第5天CPIS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机械通气时间、胸部X线好转时间、ICU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有助于胸外科肺癌术后VAP患者减轻感染、改善临床症状、促进康复和提高呼吸机脱机的成功率,是治疗VAP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IPPV)联合自制痰液吸取装置在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0月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有创正压通气(IPPV)联合常规吸痰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NIPPV联合自制痰液吸取装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心率(HR)、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呼吸支持时间、单次吸痰量、24 h吸痰量、24 h吸痰次数、气管切开率、重症监护室(ICU)入住时间,治疗前和治疗后28 d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治疗后28 d内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 HR、p H值、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p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呼吸支持时间、ICU入住时间短于对照组,单次吸痰量、24 h吸痰量多于对照组,24 h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气管切开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APACHEⅡ评分和P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8 d,治疗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和P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8 d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28 d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NIPPV联合自制痰液吸取装置能有效提高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吸痰效果,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预后,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呼吸科收治的96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呼吸功能变化,包括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呼吸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O_2、PEEP得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9%高于对照组(7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循证护理有利于改善ARDS患者呼吸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呼气末正压(PEEP)治疗方案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功能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为ARDS患者综合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ARDS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高PEEP组(PEEP12cm H_2O)和低PEEP组(PEEP 8~10cm H_2O),每组43例。2组患者均采用小潮气量(≤6 mL/kg)通气,均对症治疗原发疾病,控制液体量等治疗措施,均按照指南控制呼吸频率、平台压、动脉血氧分压(PaO_2)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比较2组患者入组前、机械通气参数稳定后12、24 h血液动力学指标[心率(HR)、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及呼吸功能指标差异[pH值、PaCO_2、氧合指数(Pa0_2/FiO_2)]。比较2组患者28d病死率。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ARDS发病时间、ARDS原发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通气参数稳定后12、24 h的HR、MPAP、PAWP较入组前明显升高(P0.05),且高PEEP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低PEEP组(P0.05)。pH值、Pa0_2/FiO_2较入组前明显升高,PaCO_2较入组前明显降低(P0.05),且高PEEP组Pa0_2/FiO_2升高幅度明显大于低PEEP组(P0.05)。高PEEP组患者28d病死率低于低PEEP组(11.63%vs 18.60%,P0.05)。结论:高PEEP联合小潮气量的机械通气策略对于ARDS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产生更大的影响,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该通气策略对心功能良好的ARDS患者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呼气末正压(PEEP)治疗方案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功能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为ARDS患者综合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ARDS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高PEEP组(PEEP12cm H_2O)和低PEEP组(PEEP 8~10cm H_2O),每组43例。2组患者均采用小潮气量(≤6 mL/kg)通气,均对症治疗原发疾病,控制液体量等治疗措施,均按照指南控制呼吸频率、平台压、动脉血氧分压(PaO_2)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比较2组患者入组前、机械通气参数稳定后12、24 h血液动力学指标[心率(HR)、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及呼吸功能指标差异[pH值、PaCO_2、氧合指数(Pa0_2/FiO_2)]。比较2组患者28d病死率。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ARDS发病时间、ARDS原发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通气参数稳定后12、24 h的HR、MPAP、PAWP较入组前明显升高(P0.05),且高PEEP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低PEEP组(P0.05)。pH值、Pa0_2/FiO_2较入组前明显升高,PaCO_2较入组前明显降低(P0.05),且高PEEP组Pa0_2/FiO_2升高幅度明显大于低PEEP组(P0.05)。高PEEP组患者28d病死率低于低PEEP组(11.63%vs 18.60%,P0.05)。结论:高PEEP联合小潮气量的机械通气策略对于ARDS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产生更大的影响,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该通气策略对心功能良好的ARDS患者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背挤压后吸痰法在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气道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呼吸科行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21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105例)和对照组(105例)。实验组,雾化吸入,湿化气道,翻身扣背,吸痰时由助手挤压胸廓及背部。对照组按常规吸痰法操作。结果经过详细记录统计七日内,日吸痰均数,吸痰后血氧饱和度均数,肺不张发生率,七日内拔管脱机成功率,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背挤压吸痰法对于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在改善患者缺氧,减少吸痰次数,降低肺不张发生率及缩短带机时间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 47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脱水、抗炎、吸痰、营养等支持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机械通气联合沐舒坦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7 d动脉血气指标及血清细胞因子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7 d后,两组患者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PaO2/FiO2)和血清IL-10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血清TNF-α、IL-6浓度呈下降趋势(P<0.05),并且实验组上述指标变化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联合沐舒坦治疗ARDS可以在有效改善动脉血气的基础上,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明显增强患者的抗炎能力,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可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在呼吸机治疗中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64例行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使用可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并持续进行气囊上分泌物冲洗吸引,A组使用普通气管切开套管,按常规护理;分析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与呼吸机使用时间。结果A实验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6例,发生率18.7%,B对照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14例,发生率43.7%;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A组平均为120.1±70.5小时,B对照组为190.1±97.7,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可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行气囊上分泌物吸引有利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