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腹膜透析患者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发生情况,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31日—2020年12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就诊的88例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的肺动脉压,以平均收缩期肺动脉压>35 mmHg作为PH的筛选标准,分为PH组(n=39)和非PH组(n=49)。观察并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BMI、血压、和性别构成等)、实验室检验结果(白蛋白、血红蛋白、钙、胆固醇、血钾、C-反应蛋白、磷、甲状旁腺激素、铁代谢相关指标值)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射血分数、室间隔、肺动脉压力值),统计分析PH的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H的影响因素。结果 88例老年腹膜透析患者中,PH发生率为44.32%。与非PH组比较,PH组年龄大,而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低,CRP水平偏高(P <0.05)。2组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PH组肺动脉压力高于非PH组,而射血分数低于非PH组(P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血白蛋白和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发生肺动脉高压(PAH)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至2021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治疗的MHD患者335例。根据PAH[肺动脉收缩压(PASP)>35mm Hg]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PAH组和非PAH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HD患者发生PAH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有129例患者发生PAH。PAH组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率高于非PAH组(P<0.05)。PAH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于非PAH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大于非PAH组,血钙、血红蛋白、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非PAH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升高、血钙降低、RDW增大和TNF-α升高是MHD患者发生PA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TproBNP升高、血钙降低、RDW增大和TNF-α升高是...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影响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20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收治的236例PPHN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死亡的25例为观察组,存活的211例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各临床指标对患儿预后的影响.结果 PPHN死亡率为10.6%...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动脉高压(PAH)的主要特征是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最终导致患者右心衰竭而死亡,也是右心衰竭的最主要原因。近年研究发现,无心肺疾患的血液透析(HD)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出现PAH并不少见,且预后不良。PAH一旦出现,治疗效果差,并可进展至肺源性心脏病。因此,临床工作中应对HD患者并发的PAH予以足够重视,下面对这一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近3年来腹膜透析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腹透龄、是否合并糖尿病、住院时间、是否出现感染、感染的部位和次数,以及各实验室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93例腹透患者,其中男57例,女36例,年龄为(21—87)岁,平均年龄为(58.4±18.6)岁。3年中共住院289次,其中53例发生过感染,各部位累计感染113例次.与44例非老年组(〈60岁)相比,49例老年组(≥60岁)的感染率高(33/49vs.20/44,P=0.033)、糖尿病患者多、血肌酐低、C反应蛋白(CRP)高.在老年腹透患者中,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的年龄大、腹透龄长、住院时间长、CRP高、白蛋白低.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组的年龄大(OR1.045,95%CI1.015-1.076,P=0.003)、住院时间长(OR1.582,95%CI1.261-1.984,P〈0.001)、CRP高(OR1.066,95%CI1.012-1.124,P=0.017)和白蛋白低(OR0.846,95%CI0.765-0.935,P=0.001)。结论老年人、住院时间长、血清CRP高和白蛋白低是腹透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危险因素,以此定位高危人群,为临床个体化干预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单中心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266例,以是否发生腹膜炎分为腹膜炎组和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发生的操作及非操作危险因素,ROC曲线确定其最佳预测值.结果 腹膜炎组总体文化程度、透析龄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体质量指数、腹膜透析操作总误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腹膜炎组在随访时血红蛋白及血浆白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时间平均血浆白蛋白亦显著低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访血浆白蛋白<28.95g/L、随访前白蛋白<280.95 mg/L、时间平均血浆白蛋白<29.78 g,/L、透析龄<14.50个月,以及腹膜透析操作总误评分≥19.50分为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低白蛋白血症、较短透析龄,以及腹膜透析操作错误为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可针对相关高危人群进行个体化干预,从而降低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行腹膜透析引起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的809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腹膜透析时间≥3个月)的随访终点的临床资料,分为PDAP组(179例)和对照组(6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实验数据的差异,并分析发生PDAP的危险因素。结果 179例发生PDAP,发生率为22.13%。PDAP组年龄、透析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淋巴细胞绝对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白细胞计数、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血小板计数、血清钙、血清磷、尿素、肌酐及尿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膜透析患者年龄每增长1岁,发生PDAP的风险增加3%(OR 1.030,95%CI 1.015~1.045);透析龄每增加1个月,发生PDAP的风险增加2.4%(OR 1.024,95%CI 1.013~1.036);血浆白蛋白每增加1 g...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患者早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PD病例194例,追踪所有病例至PD置管术后3个月,比较早发性PDAP组与无早发性PDAP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因素1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早发性PDAP危险因素及可能的预防措施。结果:194例PD患者中,21例患者发生22例次早发性PDAP。早发PDAP与无早发PDAP组在糖尿病、便秘/腹泻、出口感染等发生率及血白蛋白水平、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以上单因素分析筛选的5个与早发PDAP关联的因素纳入多因素二元1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低蛋白血症[OR=0.845,95%CI(0.734,0.973),P=0.019]、出口感染 [OR=30.832,95%CI(3.208,296.345),P=0.003]为早发性PDAP的独立危险因素。围手术期预防性抗感染治疗是早发性PDAP的独立保护性因素 [OR=19.943,95%CI(1.775,224.042),P=0.015]。结论:低蛋白血症、出口感染是PD患者早发PDAP独立危险因素;预防性抗感染治疗、改善营养状况、加强PD管道出口护理可预防PD患者早发性PDAP发生,改善PD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PD)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规律复查的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将其分为腹膜炎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D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中性粒...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2003年5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122例行腹膜透析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透析前后的常规指标(实验室生化指标、体重及血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期的因素.结果 (1)122例患者中,死亡36例(29.51%),存活86例(70.49%),中位生存期为3.4年.(2)生存组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和HDL-C,治疗后的GFR、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尿肌酐、血钾、总蛋白、白蛋白、CRP、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均优于死亡组(P<0.05).(3)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透析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血脂异常、透析后低钾血症、透析后贫血和并发感染均是影响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结论 腹膜透析可提高老年患者的肾功能指标,但影响老年患者生存期的因素较多,应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和实施透析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3个月内腹膜透析患者使用递增式腹膜透析的疗效,为早期控制尿毒症患者症状提供较好的方法.方法 调查对象为2007年1月至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腹膜透析中心接受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3个月以内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共109例.对新进入腹膜透析的患者采用递增式腹膜透析治疗,于腹膜透析第3个月末时评估患者的透析充分性、营养状态,并于透析前及第3个月末时观察合并症情况.结果 使用递增式腹膜透析的腹膜透析患者第3个月末时的透析充分性及营养状态良好,第3个月末合并症较透析前明显降低,血压及各生化指标较透析前明显好转.结论 递增式腹膜透析在透析早期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原因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临床护士在护理腹膜透析病人时提高其生活质量,进行健康教育。方法通过日常护理资料的收集,分析14例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原因。结果发生腹膜炎的患者中糖尿病患者的比例高。和同期未发生腹膜炎患者比较,属操作不当,无菌操作不严者5人次。为了节约费用,反复使用碘伏帽者7人次。加药时违反操作2人次。结论外源性感染是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原因,针对原因进行预防可减少腹膜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了腹膜透析(PD)患者不同透析效能状态下所使用透析液剂量(PDV)与残余肾功能(RRF)及体表面积(BSA)之间的相关性,探讨符合国人生理及病情特点的透析液剂量计算方法. 方法:414例患者中位透析时间为14.8个月(6~161个月)共进行1 650例次测定.按2006 NKF-K/DOQI标准分为充分、临界及不充分三组,观察各组患者之间尿素Kt/V、肌酐清除率(CCr)、蛋白质表现率(nPNA)和血浆白蛋白(Alb)、残余肾小球滤过率(rGFR)、PDV及单位BSA透析剂量(PDV/BSA)改变及彼此间相互关系. 结果:1 650检测中,透析不充分391例次,占23.7%.分析三组患者除尿素Kt/V、Ccr及nPNA有明显差异外,透析充分组无论是尿量(UV)及rGFR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各组间亦有明显差异(P<0.01);以PDV/BSA为单位计算透析剂量,并以此判断与Kt/V、Ccr及nPNA之间相关性,较PDV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析充分组患者rGFR明显高于其它组(P<0.01),而PDV/BSA明显少于其它各组(P<0.01);按rGFR分组观察同样显示不同RRF所需透析剂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189.3,P<0.01);探讨rGFR与PV/BSA的相关性发现,两者间的相关系数可以用以下公式表达:PV/BSA=4277.0-123.7×rGFR(r=-0.58,P<0.01).由此得到PD患者个体化透析剂量的计算公式:PDV(L/d)=(4.4-0.15×rGFR)×BSA. 结论:所有PD患者应根据RRF及BSA状态来计算透析剂量.这种个体化透析方案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RRF在PD中的优势,还可以节约透析液用量,减少患者的经济开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北京医院肾内科近10年间死亡的老年血液透析(HD)患者和腹膜透析(PD)患者的死亡原因和生存时间。方法收集我中心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死亡的60岁以上的老年血液净化患者,详细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有无糖尿病、开始透析时间、死亡时间及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等。结果共有15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76.6±7.7)岁,中位透析时间为54.1(26.9,86.4)月,其中有83例患者合并糖尿病(54.2%)。根据透析方式将患者分成HD(114例)和PD(39例)两组,HD和PD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77.1±7.9)岁和(75.0±7.0)岁,中位透析时间分别为56.5(27.4,104.2)月和48.3(26.3,66.6)月。HD和PD患者的原发疾病均主要为糖尿病肾病(DN,32.5%和48.7%)、慢性肾小球肾炎(29.8%和17.9%)和高血压肾损害(21.1%和10.3%),HD和PD患者前三位的死亡原因均为心血管疾病(32.4%和43.6%)、感染(29.8%和28.2%)和脑血管疾病(11.4%和15.4%),两组患者间原发疾病和死亡原因的构成相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曲线分析发现合并糖尿病的透析患者存活时间短于不合并糖尿病的患者(χ2=12.829,Log Rank P<0.001),HD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长于PD患者(χ2=8.161,Log Rank P=0.004)。在不合并糖尿病的透析患者中,HD患者的生存时间长于PD患者(Z=-2.716,P=0.007);在合并糖尿病的透析患者中,HD和PD患者的生存时间相当(Z=-0.581,P=0.561)。结论老年透析患者中糖尿病肾病的占比高,老年透析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感染;老年HD患者总体生存时间优于PD患者。  相似文献   

16.
雷海燕 《内科》2007,2(3):426-427
尿毒症是一种常见慢性疾病。腹膜透析作为尿毒症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目前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1]。透析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腹膜透析又有其特殊性,即主要由患者在家庭中进行,所以患者必须主动参与其治疗过程,对疾病进行自我管理。同时在漫长病程中,患者必须对自己的营养、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肺动脉高压(PAH)的危险因素。方法 94例MHD患者均行超声心动检查,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PAH组和非PAH组,分析两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MHD合并PAH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94例MHD患者中合并PAH38例(40.42%)。PAH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非PAH组,胱抑素C(Cys C)、i PTH水平明显高于非PAH组,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高Cys C(OR=1.662)、高i PTH(OR=0.003)是MHD患者合并PAH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MHD患者PAH的发病率较高,高Cys C、高i PTH是MHD患者合并PAH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Cys C的水平与PAH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成为MHD患者PAH新的临床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不同年龄腹膜透析(PD)患者进行透析前评估和预后分析,以期延长PD患者生存率。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脏科2006年~2007年开始接受PD治疗的患者181例[老年组(≥65岁)96例,中青年组(18~64岁)85例]。记录基线各项临床指标,定期随访(每2~4周)、评估透析充分性(包括水分、溶质清除情况,营养评估,心血管评估等),及时记录各项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状况、透析充分性、腹膜炎发生率、生存率等,分析各项临床指标对预后影响,寻找潜在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组高血压(88.54%vs68.24%,P0.01),心脑血管疾病(69.79%vs30.59%,P0.01)及外周血管疾病(38.54%vs18.82%,P0.01)发生率较中青年组高。在透析充分性、腹膜炎发生率亦无差异的情况下(P0.05),截止2009年5月,老年组死亡51例,中青年组仅17例。老年组近、远期生存率均显著低于中青年组(12个月:66.69%vs82.31%、36个月:39.37%vs75.90%,P0.01)。COX回归提示透前合并心脑血管及外周血管疾病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R=4.076,95%CI:1.111~14.950,P0.05)。结论:老年PD患者生存率低于中青年患者,可能与透析前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两种腹膜透析导管拔除术在老年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 收集2010年8月至2020年5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腹膜透析中心移除腹膜透析导管的107例老年腹透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为外科开放式拔管组(外科组)和"pull"技术拔管组(pull组), 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原发病、透析龄、拔管原因及术前相关化验等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情况。结果外科组的手术时间[(71.2±13.4)min和(19.3±5.6)min, t=16.933, P<0.01]、术后住院时间[(9.5±1.8)d和(2.2±0.5)d, t=10.988, P<0.01]和术中疼痛评分[(4.4±1.6)分和(1.4±1.1)分, t=6.909, P<0.01]及术后24 h的疼痛评分[(3.7±1.4)分和(0.5±0.3)分, t=9.995, P<0.01]均高于pull组,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8%和5.0%, χ2=0.037,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科开放式手术法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发生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将其分为治愈组、复发组和拔管/死亡组。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84例腹膜透析患者共发生312例次细菌性腹膜炎,其中革兰阳性菌感染144例次,阴性菌83例次,多种微生物感染19例次,培养阴性66例次。与治愈组相比,革兰阴性菌在复发组和拔管/死亡组比例均较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水平的升高是影响腹膜炎患者复发、再发、重现和拔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全身炎症反应状态是影响腹膜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