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LIFT)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江门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100例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及对照组(n=50),分别行改良LIFT手术、常规肛瘘切除及挂线术.比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治疗经括约肌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76例经括约肌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组应用LIFT术治疗,观察2组术后疼痛、创面愈合时间、术后肛门功能以及临床疗效等。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肛门失禁评分、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LIFT术治疗经括约肌肛瘘临床疗效肯定,且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尤其在保护肛门功能方面具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北京普仁医院与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77例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采用LIFT手术法(LIFT组,37例)和切开挂线法(切开挂线组,40例)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创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及严重程度、复发率及对肛门功能影响等进行对照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及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LIFT组和切开挂线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21.4±2.0) min及(20.6±1.9) 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1,P>0.05).术后LIFT组仅17例感轻度疼痛,无中度以上疼痛;切开挂线组轻度疼痛7例、中度疼痛14例、重度疼痛19例;LIFT组疼痛持续时间为(3.0±1.3)d,切开挂线组为(14.1 ±1.5)d;LIFT组在术后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切开挂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189,t=34.534,P<0.05).LIFT组和切开挂线组创口愈合时间分别为(26.0±1.9)d和(40.7 ±2.8)d,肛门瘢痕面积分别为(1.24±0.20) cm2和(2.64±0.25) cm2,术后中位肛门功能评分分别为1分和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574,26.868,Z=-7.513,P<0.05).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为100%,LIFT组和切开挂线组患者痊愈率分别为51.4% (19/37)和42.5%(17/40),复发率分别为5.4% (2/37)和2.5% (1/40),两组痊愈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605,0.433,P>0.05).结论 高位单纯性肛瘘行LIFT治愈率高,术后疼痛轻且持续时间短,创口愈合快,肛门功能保护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术)治疗单纯性经括约肌型肛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入组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肛肠科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连续收治的70例单纯性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改良LIFT组(37例,自外口沿瘘管走形紧贴瘘管壁,隧道式游离经外括约肌瘘管至括约肌间沟,切除外侧已游离瘘管)和常规LIFT组(33例)。比较两组的术中及术后情况,并于术后3月检测盆底肌电图以及肛门直肠压力来评估肛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3~20(中位数12)月,改良LIFT组治愈率83.8%(31/37),明显高于常规LIFT组的60.6%(20/33)(P=0.029)。改良LIFT组术后4例患者创面持续不愈,2例复发;常规LIFT组术后8例患者创面持续不愈,5例复发;两组均无肛门失禁发生。术后3月盆底肌电图和肛门直肠测压显示,两组患者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单纯相出现率、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最大收缩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常规LIFT术相比,改良LIFT术治疗单纯性经括约肌型肛瘘具有更高的治愈率,且能达到与常规LIFT术同等程度的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2月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采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的24例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手术疗效及患者术后肛门括约肌自主控制功能。结果一期手术治愈率为66.7%(16/24)。术后单纯括约肌间切口感染2例,经局部应用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换药后愈合;4例括约肌间切口感染且内口与肛管内相通,经直接切开后愈合;完全失效2例,其中1例因术后症状持续而行挂线治疗,另1例术后7月复发。临床总治愈率为91.7%(22/24)。术后随访6~44(中位数16)月,克利夫兰肛门失禁评分结果显示,患者均无肛门括约肌自主控制功能下降。结论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是一种治疗复杂性肛瘘安全有效的保留括约肌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LIFT)治疗复杂性肛瘘治疗方法和术后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复杂性肛瘘患者资料,按照设计的入组标准共纳入86例,均采用LIFT术式治疗。统计术后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术后1d、3d、7dVAS评分;术前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时肛门失禁功能Wexner评分、术后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总结治疗体会。结果 术后第1d、3d、7d VAS评分为(2.85±0.72)、(2.52±0.20)、(1.25±0.45);术后1个月、3个月时Wexner评分(1.80±0.60)、(0.65±0.50)。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排便时创面渗血、排便疼痛、创面水肿,无术后大出血、肛门失禁发生。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痊愈,无术后重大并发症发生,无肛门失禁患者。平均痊愈时间为4周,平均住院时间为(3.21±1.50)天。4例患者在随访期间肛瘘复发,复发率4.65%,治疗总有效率95.35%。4例复发者中位复发时间为术后6个月(3~9个月),其中1例术后3个月时在原病变位置...  相似文献   

8.
经括约肌间瘘结扎术(LIFT)是治疗肛瘘的微创术式之一,受到广泛关注,但文献报道的治愈率各不相同。本文通过整理和总结近年来LIFT 治疗肛瘘的国内外文献,发现LIFT 最适用于经括约肌型肛瘘,最大的优点是不损伤括约肌,但内口的不处理可能是导致复发率较高的重要因素之一。LIFT 是临床上治疗肛瘘值得推广的术式,但还需要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与肛瘘切开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盲法、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行LIFT术治疗,对照组行肛瘘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创面愈合时间、临床总有效率、术后肛门疼痛、肛门功能、并发症、复发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34.7±4.06)min,长于对照组的(21.7±3.91)min;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13.49±2.7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1.67±2.81)d(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和肛门功能评分在各时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患者满意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FT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能缩短创口愈合时间、减轻术后疼痛,且有效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但在手术时间和治愈率稳定性方面,与肛瘘切开术比较不具备优势。  相似文献   

10.
探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治疗高位单纯肛瘘(经括约肌型,瘘管跨越了≥30%的外括约肌)的临床疗效。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连续收治的诊断明确、拟行手术的高位单纯肛瘘患者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LIFT组)和对照组(挂线组)。其中观察组50例行LIFT治疗,对照组48例行肛瘘切开挂线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肛门功能变化情况。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肛门手术史、术前肛门功能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时间较观察组短(P<0.05);术中出血量较观察组多,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时间、肛门失禁评分和肛门测压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86%,对照组治愈率91.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位单纯肛瘘患者行LIFT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改良经括约肌瘘管结扎术(MLIFT)治疗括约肌间型肛瘘(ISAF)及经括约肌型肛瘘(TSAF)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收治的190例TSAF和ISA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行MLIFT术)、对照组(行肛瘘切开挂线术),术后常规清创、换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第1、3、7、14、21、30天的创面疼痛(VAS)、创面出血、肛门坠胀感、尿潴留及肛门控便能力(FISI)评分,比较两组治愈率及复发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及肛管排便压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87.37%、94.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7.37%、2.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7天,治疗组VAS评分、创面出血和术后第14天创面出血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1);术后第1、7天,治疗组患者肛门坠胀评分和术后第1天尿潴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术后1年,治疗组患者肛管收缩压及肛管排便压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切开挂线术治疗复杂肛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标记为挂线组、结扎组。挂线组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结扎组采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疗效。结果挂线组愈合率为83.33%,结扎组愈合率为7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扎组患者愈后肛门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挂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效果良好,能有效地保护了肛门括约肌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为观察括约肌瘘管结扎术对肛瘘术后疼痛及括约肌功能的影响,将88例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观察组采用括约肌瘘管结扎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疼痛(VAS)评分及肛门失禁严重度指数(FISI)评分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81.8...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科室收治的72例确诊为高位单纯性肛瘘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并结合患者意愿分为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组(试验组,32例)和高位肛瘘低切高挂术组(对照组,40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和术后6个月时的括约肌生理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短,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短,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初始感觉阈值低,肛管静息压高,肛管高压带长度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管最大收缩压和直肠静息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试验组的肛门生理功能恢复较好。结论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效果明显,术式安全可靠,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常规和改进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LIFT)术对复杂性肛瘘病人近期疗效及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复杂性肛瘘病人9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改进组(47例),分别采用常规LIFT术和改进LIFT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临床指标、近期疗效、术后疼痛VAS评分、手术前后肛门失禁Wexner评分、手术前后肛门直肠压力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改进组总治愈率分别为76.60%和93.62%;改进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疼痛评分和术后肛门失禁Wexne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肛门直肠压力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肌间切口裂开感染和括约肌间瘘管发生率分别为25.53%和14.89%;改进组分别为14.89%和4.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LIFT术治疗复杂性肛瘘可提高总体疗效,促进病变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且未影响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the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 LIFT)联合直肠推移瓣术(endorectal advancement flap, ERAF)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8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位复杂性肛瘘病人40例,根据抽签法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试验组采用LITF+ERAF,对照组采用LIFT,随访6~12个月,比较其临床疗效,比较创面愈合时间、治愈率、术后第1天疼痛程度、肛门功能和复发率。结果 两组术后第1天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创面愈合后、术后6个月的Wexner肛门失禁评分、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最大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创面愈合后、术后6个月的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最大收缩压分别与其自身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2个月,试验组无复发,对照组复发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TF联合ERAF疗效好、痛苦小、病程短...  相似文献   

17.
肛瘘是外科中的难治性疾病,治疗肛瘘的原则是既要治愈瘘管,又要能保护肛门功能。传统治疗方法如肛瘘切开和切割挂线等,会导致肛门失禁,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07年,Rojanasakul等介绍了一种新的保留括约肌手术来治疗经括约肌肛瘘,即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intershpincteric fistula tract,LIFT),具有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优点。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3年11月江苏省中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33例行LIFT治疗的高位经括约肌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为LIFT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探讨LIFT-plug术式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的疗效及安全性。以2012年6月—2015年10月收治的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术,观察组采用LIFT-plug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创面愈合时间、术后VAS得分以及肛门功能的差异。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而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和术后VAS得分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愈率为98.28%,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肛门功能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肛门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LIFT-plug术式对经括约肌型肛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术中出血量少,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10年8月至2011年5月,我科采用经括约肌瘘管结扎术(1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LIFT)联合挂虚线治疗复发性高位肛瘘患者17例,取得满意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高位肛瘘是指瘘管超越肛管直肠环以上者,是肛肠外科较为难处理的疾病之一。如何从真正意义上减少复发、保护肛门括约肌、保持肛门形态和功能的完整性,是肛肠外科医生面临的难题。我们于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对10例高位肛瘘病人采用内口切开瘘管主道内端挂线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