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山东省临朐县是我国北方胃癌高发区之一,人群中胃黏膜异型增生(dysplasia,DYS)病变所占比例较高.DYS是胃黏膜癌前病变发展的高级阶段,具有显著的恶性转化潜能.本研究探讨p16基因甲基化与DYS病变恶性转化的关系,验证其作为胃癌预警标志物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胃癌高发现场长期胃镜随访队列为基础,对101例来自山东省临朐县胃癌高发区且随访至2015-12-31的DYS病例,采用Methylight方法定量检测胃黏膜组织p16基因甲基化水平,评价其与DYS进展为胃癌风险的关系.结果 在进展为胃癌组,p16基因甲基化百分比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30%(0.13%~1.87%),显著高于非进展组的0.67%(0~1.15%),P=0.047.与p16基因低甲基化者相比,高甲基化水平的DYS患者进展为胃癌的风险显著增加,OR-3.67,95%CI为1.31~10.34.进一步分析发现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阳性者p16基因甲基化百分比中位数(0.98%)明显高于阴性者(0.01%),P<0.001;分层分析发现,p16基因高甲基化同时H.pylori感染阳性者进展为胃癌的风险进一步增加,OR=5.14,95%CI为1.57~16.82.通过分析p16基因甲基化水平与DYS病例进展为胃癌的时间关系,发现随着胃癌诊断时间的临近,p16基因甲基化水平有缓慢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黏膜组织p16基因甲基化水平升高可作为DYS患者发生恶性转化的潜在预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3.
胃黏膜上皮癌变过程中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肿瘤学杂志》2005,18(3):156-157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不同胃黏膜上皮病变中的表达状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135例不同胃黏膜病变组织和1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53蛋白,PCNA的表达状况。结果胃黏膜上皮各级病变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p53表达,表达率随病变加重而增高,腺癌与萎缩性胃炎比P<0.005。PCNA免疫阳性细胞计数与病变发展有相关性。其定量分析数据除浅表性胃炎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各组间差异显著。结论p53蛋白和PCNA的变化是胃上皮癌变的重要分子学改变。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42例胃癌病例及43例胃粘膜异型增生病例行Ras癌基因P^21蛋白、抑癌基因P^53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发现胃癌组织中P^21阳性率为54.7%,并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53蛋白阳性率为42.8%,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说明胃癌组织中P21蛋白及P^53蛋白 表达与其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并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在异型增生病例中P^21及P653阳性多为重度病例,说  相似文献   

6.
粒细胞相关抗原(CD15)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涛  叶民 《浙江肿瘤》1995,1(1):36-37
粒细胞相关抗原(CD15)又称LeuM1,主要存在于何杰金病的R-S细胞中。我们利用CD15抗体检测了65例胃癌及癌旁组织,发现CD15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有显著的相关性;65例胃癌的阳性表达率为66.15%,癌旁异形增生腺体的阳性表达率为54.76%;正常胃小凹膜表达阴性,前二者与后者间有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胃癌及癌前病变中p53蛋白表达与HP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后胃癌、胃粘膜异型增生和胃粘膜肠化生中p53蛋白表达的特点,探讨HP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及美兰染色,对胃癌79例,胃粘膜异型增生23例,胃粘膜肠化生21例进行p53蛋白表达及HP检测并与56例慢性胃炎对比分析.结果 胃癌组、胃粘膜异型增生组及胃粘膜肠化生组的HP感染率及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P<0.05);122例HP阳性者p53蛋白表达80例,阳性率65.6%,58例HP阴性者p53蛋白表达5例,阳性率8.6%,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慢性胃炎、胃粘膜肠化生、胃粘膜异型增生、胃癌的进展过程中,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在增高.HP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p53蛋白的表达可能是HP致癌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上皮内瘤变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长期以来,有不少临床医师对肿瘤的理解形成了一个十分简单的概念,即“肿瘤非良性即恶性”,而病理医师在检查标本后有时诊断为“异型增生,不排除癌变可能”或“重度异型增生,癌变趋向或癌疑”等,临床医师常难对此类诊断正确理解,认为这种诊断无助于临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这种对早期肿瘤的简单理解在以往曾引发不少诊治工作中的是非。如何正确理解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是当前病理和临床较为关注的问题,为了理清目前临床上特别是临床医师对癌前病变命名的概念,并在充分理解癌前病变命名的基础上,能果断而有效地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本刊特请余心如教授撰写了“上皮内瘤变的概念及临床意义”一文,以帮助读者对这一问题提高认识,并用以指导临床实践。作者从事病理教学、科研和临床实践数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是一位病理领域的资深专家。本文立论明确,分析清晰,深入浅出,行文流畅,特予刊登,但愿对读者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粒细胞相关抗原(CD15)又称LIUM1,主要存在于何杰金病的R-S细胞中[1-6]。我们利用CD15抗体检测了65例胃癌及癌务组织,发现CD15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有显著的相关性;65例胃癌的阳性表达率为66.15%(43/65).癌旁异形增生腺体的阳性表达率为54.76%(23/42);正常胃小凹粘膜表达阴性,前二者与后者间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65例胃癌的阳性表达率以管状腺癌(高分化与中分化)为最高(88.46%),低分化腺癌次之(61.11%),以粘液腺癌又次之50%,以卵或细胞癌最低(36.36%)  相似文献   

10.
胃粘膜的癌变是一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胃癌形成之前,常经历多年的癌前病变阶段。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作为一重要的癌前病变已为大量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所证实。就此领域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1概念、分型及分级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是指胃粘膜腺管及上皮的生长偏离了正常的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与宫颈鳞癌(SCC)组织之间蛋白质组的差异,寻找与宫颈癌相关的特异性蛋白质,为研究CIN发展为宫颈癌的分子机制及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新的线索。[方法]收集正常宫颈组织9例、CIN组织23例(其中CINⅠ7例、CINⅡ8例、CINⅢ8例)及SCC组织7例。应用二维荧光差异凝胶电泳(2-DDIGE)寻找差异表达蛋白质点,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I-TOF/TOFMS)分析差异蛋白质点。进一步对3个重要差异蛋白S100A9、eEF1A1及PKM2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定性及WesternBlot定量检测其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建立了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CIN与SCC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两组差异蛋白质点共860个,标记蛋白质点46个(27个上调,19个下调),成功鉴定25个蛋白质。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结果显示S100A9在SCC中表达水平高于CIN,而PKM2、eEF1A1在SCC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IN。[结论]CIN与SCC间存在蛋白质表达的差异,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可能成为宫颈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及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胃癌病人血清sIL-2R水平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红细胞C3b酵母多糖法检测47例胃癌病人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40例相比较,结果显示:胃癌病人血清sIL-2R水平增高(P<0.01),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P<0.01);血清sIL-2R水平与RBCC3bR呈负相关(r=-0.67,P<0.01)。提示:胃癌病人有免疫功能的紊乱,血清sIL-2R水平的增高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低下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胃癌患者血清miR-181d和PDCD4的表达及调控机制。方法 利用Real-time PCR检测6株胃黏膜细胞系中miR-181d和PDCD4的表达,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DCD4的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检测58例胃癌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miR-181d的表达,并通过ELISA方法检测PDCD4的表达;采用化学法合成干扰/过表达miR-181d及构建PDCD4 3'-UTR荧光报告素载体检测miR-181d对PDCD4的调控。结果 RealtimePCR结果显示miR-181d和PDCD4在胃癌细胞系中存在差异表达;miR-181d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01),PDCD4表达则降低(P<0.05), 通过临床相关性分析表明,胃癌血清miR-181d与PDCD4呈显著负相关(R2=-0.44),并在健康体检者中miR-181d与PDCD4蛋白呈负相关(R2=-0.426);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血清miR-181d的表达与吸烟喝酒史呈正相关(P=0.015, P=0.034),而靶基因PDCD4仅与饮酒史相关(P<0.001);ROC分析显示血清miR-181d与PDCD4用于体外诊断区分肿瘤和健康体检者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敏感度。过表达miR-181d于AGS细胞后PDCD4表达下降;反义miR-181d转染BGC823细胞后PDCD4表达增加。双荧光报告系统发现miR-181d可作用于PDCD4 3'-UTR区。结论 在胃癌患者血清中miR-181d的表达较高,而PDCD4的表达较低,并且miR-181d可能是通过作用于PDCD43'-UTR区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和胃癌关系的分子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HP感染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C-Ha-ras基因点突变。结果 HP阳性患者C-Ha-ras基因的突变发生率明显高于HP阳性患者;胃癌组HP阳性患者中C-Ha-ras的突变率显著高于阴性患者。结论 HP的感染可能和胃癌的发生有关,基因突变可能是HP致胃癌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双抗体夹心直接ELISA法对36例胃癌患者血清SIL-2R水平进行了测定。胃癌患者血清S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1)及慢性良性胃病患者(p<0.01);Ⅲ~Ⅳ期患者血清SIL-2R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1);胃癌根治术后10天血清SIL-2R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与正常人群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说明血清SIL-2R测定可作为胃癌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价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 )检测在胃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 法检测200 例胃癌患者、45例胃良性疾病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比较其中140 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的变化,并对胃癌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CEA 、CA199 和CA724 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胃癌组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表达水平为69.12± 18.19ng/mL,与正常对照组(15.85± 5.27ng/mL)及良性疾病组(19.47±7.88ng/mL)比较,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阳性表达与肿瘤部位及组织学分型无明显相关(P>0.05),但与病理分期及肝转移呈正相关(P<0.05,P<0.01)。胃癌患者手术后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明显下降。胃癌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阳性率远远高于其他消化道肿瘤标物(CEA 、CA199、CA724),P<0.01。结论:可溶性E-选择素有可能成为胃癌早期辅助诊断、预测复发转移及评估预后有价值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18.
《癌症》2016,(8):416-420
Gastric (including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cancer is the third leading cause of cancer-related death in the world. In China, an estimated 420,000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with gastric cancer in 2011, ranking this malignancy the second most prevalent cancer type and resulting in near 300,000 deaths. The treatment landscape of gastric cancer has evolved 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systemic chemotherapy is still the mainstay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disease, the introduction of agents targeting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ascular endothelia growth factor receptor has brought this disease into the molecular and personalized medicine era. The preliminary yet encouraging clinical effcacy observed with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e.g., anti-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will further shape the treatment landscape for gastric cancer.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patients will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developing new agents, as well as in imple-menting new treatment options for this disease.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钙网蛋白(CRT)、CD4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在胃癌组织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50例株洲市中心医院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病理标本及临床资料,同时收集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病理标本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RT、CD47的表达,分析两者在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表达差异及两者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肿瘤侵犯深度(T分期)的关系,用Kaplan-Meier绘制两者不同表达下胃癌根治术后3年总生存率曲线。结果 胃癌组织中CRT、CD47阳性高表达率分别为68.0%和56.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和0.005)。CRT、CD47表达水平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侵犯深度正相关;CRT、CD47高表达组较低表达组生存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T、CD47是胃癌有潜在价值的标志物,可能为胃癌的早期诊断与免疫治疗提供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胃癌干细胞抗原负载树突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对胃癌细 胞的影响。方法 分离人胃癌干细胞,冻融法制备抗原,将胃癌干细胞负载DC-CIK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干细胞和DC、CIK细胞表型;将胃癌细胞与DC组、DC-CIK组、胃癌细胞抗原组、负载胃癌干细胞抗原组联合培养,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组别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经胃癌干细胞抗原刺激的DC细胞,DC表面成熟标志CD83和CD86 表达明显增加,CD83 和CD86表达率为80.4%,高于DC组、DC-CIK组和胃癌细胞抗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MTT检测结果显示:负载胃癌干细胞抗原组、胃癌细胞抗原组、DC-CIK组、DC组对胃癌细胞杀伤率分别为(80.6±0.8)%、(72.3.±0.6)%、(58.4±0.2)%和(49.7±0.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胃癌干细胞作为抗原刺激DC细胞,可增强树突状细胞免疫表达,促进细胞增埴,提高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