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球囊导管扩张胆囊管在纤维胆道镜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球囊导管扩张胆囊管纤维胆道镜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常规胆囊切除术后,球囊导管扩张胆囊管,经扩张胆囊管纤维胆道镜检查。结果 球囊导管扩张胆囊管42例,完成纤维胆道镜检查或取石39例,成功率92%,无残留结石发生。结论 球囊导管扩张胆囊管纤维胆道镜检查操作简便、安全,提高经胆囊管纤维胆道镜检查的成功率,是胆总管探查的重要辅助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输尿管扩张导管联合高压球囊扩张导管在男性尿道狭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尿道狭窄患者在输尿管镜直视下置入斑马导丝通过尿道狭窄段进入膀胱,退镜后沿导丝置入输尿管扩张导管扩张,从F8开始依次扩张至F14~F16。再沿导丝置入输尿管镜并通过扩张后的尿道狭窄段观察狭窄段长度及估计狭窄段离尿道外口的距离及有无偏离正道,观察完毕后退镜。F24球囊扩张导管沿导丝置入到达尿道狭窄段,并再次置入输尿管镜观察并调整球囊位置后固定球囊扩张导管,加压扩张后再用金属尿道扩张器扩张尿道。留置F18~F22导尿管8周后拔除并复查尿流率,拔管3个月再次复查尿流率。结果:45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8周时拔除尿管复查最大尿流率(Qmax)为13.3~29.9(17.7±3.2)ml/s,3个月后复查Qmax为15.2~30.8(19.8±3.9)ml/s,术后随访6~24个月均排尿良好。结论:输尿管镜下输尿管扩张导管联合高压球囊扩张导管治疗男性尿道狭窄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较少,患者痛苦小、成功率高并可重复操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尿毒症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及透析质量的提高,高龄透析患者、糖尿病透析患者及透析10年以上的患者不断增多。以"永久性"导管作为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透患者不断增多[1,2]。目前,长期导管置管大多采用撕鞘套法(浙江省血透质控培训班所演示的置管方法、厂家推广的置管方法均为此法),该法存在失血量多.  相似文献   

5.
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部急性缺血性病变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78岁。糖尿病史20年,双足跖趾部青紫、疼痛5天。查体见左足跖趾部呈紫红色,以跖部前1/3最为显著,跖趾部皮温明显降低,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正常。查踝肱指数双侧均为1.5。患者既往曾行冠脉支架置入术,术后长期口服华法令,2.0mg/d。临床初步诊断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并双足跖趾部急性缺血性病变。  相似文献   

6.
球囊扩张与Sky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与Sky扩张后凸成形术对椎体压缩骨折复位作用的差异,并评价后凸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10月~2007年10月,对1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分别施行球囊扩张和Sky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将其中19例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球囊组9例,B组为Sky组10例,分别施行两种手术方式),分别测量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和Cobb's角,行VAS评分,观察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后两组疗效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两组椎体高度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恢复,P<0.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术后椎体前缘、中央高度恢复率分别为20.82%±12.43%、12.51%±10.53%,Cobb's角术后恢复9.64%±8.27%,VAS评分术后缓解6.28±1.2分;B组术后椎体前缘、中央高度恢复率分别为21.93%±13.39%、13.02%±11.68%,Cobb's角术后恢复10.33%±9.28%,VAS评分术后缓解6.46±1.1分,两组比较P>0.05,差别无统计意义.[结论]无论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还是Sky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均可有效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纠正后凸畸形,迅速缓解疼痛,两者疗效无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道高度狭窄的介入治疗.方法:在DSA下对28例尿道重度狭窄的患者行尿道狭窄扩张置管术.结果:28例患者19例一次扩张成功,9例患者行再次扩张,效果满意,开通率100%.术后随访6月-2年,1年内痊愈26例,痊愈率93%.继续置管2例,最长置管时间为20个月.结论:对于尿道高度狭窄的患者使用球囊扩张后导尿管置入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球囊导管扩张(PTA)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前臂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年01月~2010年06月,对5例前臂AVF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了10次PTA治疗。结果:5例患者PTA术后即血流量恢复,但分别在3~24个月后复发,再次PTA治疗后血流量恢复;较短时间发生第1次复发的2例患者分别又在术后3、4个月发生第2次复发,其余患者目前尚未发生狭窄。结论:前臂AVF狭窄形成后,及时采用PTA治疗是修复失功能内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PTA治疗后复发时间较长的患者,如发生再次复发可继续行PTA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与总结半永久导管改良置入术在透析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12月的192例血液透析患者,均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术前均接受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明确右颈内静脉解剖位置、有无血栓形成或狭窄,如有则采用左侧颈内静脉.所有患者均采用半永久导管改良置入术.结果:192例手术均一次置管成功,术中出血少,无空气栓塞并发症,术后次日透析血流量可达280ml/min以上.导管使用时间2~68个月,平均使用时间(15.6±18.7)个月.结论:半永久导管改良置入术便捷、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中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过程中的并发症及预防。方法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技术治疗10例椎体压缩骨折,全部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置入球囊撑开复位后用骨水泥填充。观察椎体高度及脊柱后凸改善情况和症状缓解情况。结果随访3~30个月,所有患者胸腰段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压缩椎体的高度有明显恢复。随访期间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未出现肺栓塞、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复位效果好、畸形矫形效果明显、疼痛缓解好的优点。但是它有填充剂渗漏导致脊髓神经受压、烫伤,骨水泥单体导致心肺反应,所以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和操作技术。这样才有利于患者术中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深静脉留置透析导管患者置管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回顾性分析89例血液透析患者长期深静脉双腔透析导管的使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导管平均使用时间为(17.3±12.5)个月.89例患者中发生隧道渗血2例(2.2%);导管位置不良4例(4.5%);导管相关性感染17例(19.1%).其中细菌感染12例,真菌感染5例;导管内血栓形成6例(6.7%),上腔静脉血栓形成1例(1.1%);导管cuff脱落3例(3.4%).提出护理上应严密观察伤口敷料情况,严格无茵操作,使用正确的封管方法和封管剂量,督促患者遵医服药和定期复查,对预防、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回顾性分析89例血液透析患者长期深静脉双腔透析导管的使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导管平均使用时间为(17.3&#177;12.5)个月。89例患者中发生隧道渗血2例(2.2%);导管位置不良4例(4.5%);导管相关性感染17例(19.1%),其中细菌感染12例,真菌感染5例;导管内血栓形成6例(6.7%),上腔静脉血栓形成1例(1.1%);导管cuff脱落3例(3.4%)。提出护理上应严密观察伤口敷料情况,严格无菌操作,使用正确的封管方法和封管剂量,督促患者遵医服药和定期复查,对预防、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倒退旋转法穿刺技术辅助的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取经皮穿刺球囊撑开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穿刺位置不良的100例OVCFs患者,均为单节段骨折,受伤或出现明显腰痛时间<1个月,伴有局部压痛、叩击痛,胸腰部活动受限。根据术中穿刺方法的不同分为倒退旋转法穿刺组及传统穿刺组,每组各50例。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放射透视次数、手术并发症和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手术效果。结果:100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术后随访均超过1年。倒退旋转法穿刺组手术时间(21.5±5.9) min,术中穿刺C形臂X线透视(7.7±1.3)次,每椎骨水泥注入量(4.6±0.8) ml;术前VAS评分为8.3±0.9,术后1年为2.3±0.8。传统穿刺组手术时间(30.2±7.5) min,术中穿刺C形臂X...  相似文献   

14.
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内科就诊的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相关中心静脉病变患者,探讨经皮球囊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balloon angioplasty,PTA)在中心静脉病变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种泌尿外科内镜腔道内输尿管球囊扩张导管在良性输尿管狭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并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良性输尿管狭窄患者40例,按1∶1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试验组(20例),应用一种泌尿外科内镜腔道内输尿管球囊扩张导管进行输尿管狭窄球囊扩张手术;另一组为对照组(20例),应用Bard U30输尿管球囊扩张导管进行手术。收集两组术前、术中及术后临床资料。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输尿管狭窄部位、长度、术前肾积水程度、术前患侧肾肾小球滤过率(GF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2±2.4)min vs.(30.8±5.8)min,P0.05]。试验组有效率为70%(14/20),对照组75%(15/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球囊扩张是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与传统Bard U30球囊扩张导管相比,泌尿外科内镜腔道内输尿管球囊扩张导管可通过输尿管硬镜操作通道直接直视下操作,减少放射性损害,显著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操作难度,近期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输尿管狭窄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疼痛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月间应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21例32椎,术后观察症状改善、骨折复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全部病例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21例术后随访4~8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椎体高度恢复明显。结论 国产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有效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改变椎体稳定性,增强椎体强度,迅速缓解疼痛,明显减少骨水泥渗漏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只要严格按规程操作,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型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33个骨质疏松型压缩骨折的椎体,采用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测量术前和术后压缩骨折椎体压缩率和后凸角(Cobb角)、VA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随访14.5个月(12~26个月),压缩骨折椎体压缩率和后凸角(Cobb角)、VAS评分术后均明显改善,术后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型椎体压缩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联合球囊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闭塞伴血管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及血管造影证实为动静脉内瘘血栓性闭塞伴血管狭窄患者46例,其中观察组23例,行置管溶栓联合球囊形术治疗,对照组23例,行经头静脉留置针溶栓治疗。观察组:术中对闭塞段行导管导丝穿通术、给予25万U尿激酶注溶栓,术后视血栓清除情况保留导管持续泵入尿激酶1~3天,每天50万U,对于血栓溶解后瘘道血管仍狭窄者联合囊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经头静脉留置针泵入尿激酶1~3天,每天50万U。观察治疗后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开通况。比较治疗前后的血管造影表现、透析时血流量等的变化。结果观察组23例动静脉内瘘闭塞患者中,2例于治疗即刻造影显示动静脉内瘘即恢复通畅,分别有10、3、2例于治疗后24、48及72h造影复查示血栓溶解,动静脉内瘘满足者血液透析的要求,1例狼疮肾患者于24h复查造影示术中开通的闭塞段再次闭塞,予再次球囊扩张治疗后透析道血恢复,对5例行再次造瘘。对照组23例患者中仅有5例于72h内内瘘开通,余18例均行再次造瘘。两组患者治疗后管开通情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χ=17.07,P0.001)。所有病例溶栓过程中均未出现肺栓塞及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置管溶栓联合球囊成形术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闭塞伴血管狭窄的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血条件差,缺少再次造瘘血管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直视下球囊扩张治疗肾盂成形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效果.方法 采用输尿管镜直视下球囊扩张治疗肾盂成形术后吻合口狭窄7例.男2例,女5例,平均33岁.均为腹腔镜肾盂离断成形术吻合口狭窄.结果 7例患者均扩张成功,直视下见狭窄段完全扩开,无严重并发症.术后2个月取出双J管,随访1年,复查B超、CT,肾孟积水明显减轻或消失,梗阻消除,腰痛等症状消失.结论 直视下输尿管镜球囊扩张对治疗肾盂成型术后并发的吻合口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创伤轻微,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可作为肾盂成型术后吻合口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带涤纶环深静脉留置导管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为临床制订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24例采用带涤纶环深静脉留置导管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真菌感染发生率、临床表现、治疗转归,并分析易感因素。结果5例(20.83%)发生导管相关性真菌感染,感染真菌均为假丝酵母菌,药物敏感试验提示氟康唑敏感性最高;氟康唑导管内滴注治疗3例有效;导管相关性真菌感染与近期抗生素的应用、导管置入时间有关(均P〈0.05)。结论导管相关性真菌感染不可忽视,了解其临床特点、易感因素,采取针以性预防措施,对减少感染发生率、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