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断流术中门静脉压力变化及术后再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分析断流术中自由门静脉压(FPP)的变化与术后再出血的关系,探讨在断流术中是否可以FPP作为加做分流手术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9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断流术后FPP低于或等于30 cm H_2O者为低压组(34例),高于30 cm H_2O者为高压组(56例),比较两组术前肝功能情况,断流术前后不同时点的FPP变化和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肝功能Child-Pugh计分(低压组6.6±1.1,高压组6.9±1.3,P=0.26)和FPP[低压组(37.9±2.5)cm H_2O,高压组(38.9±2.9) cm H_2O,P=0.09]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FPP[低压组(28.3±2.4)cm H_2O,高压组(34.0±3.3)cm H_2O,P<0.01]和再出血率(低压组3%,高压组20%,P=0.02)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断流术中脾动脉结扎的降压效果最明显,断流术完成后较脾脏切除后FPP有所上升。结论FPP是能够反映断流术减压效果和术后再出血风险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脾切除后FPP高于30 cm H_2O是断流术加行分流手术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断流手术和脾切除脾肾静脉分流加断流联合手术后自由门静脉压(FPP)与术后再出血以及肝性脑病的关系,探讨术中FPP动态变化对术式选择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接受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脾肾静脉分流术(联合组)患者170例的临床资料.断流组患者断流术后FPP值≥22 mm Hg(1 mm Hg=0.133 kPa)为高压组(60例),<22 mm Hg为低压组(43例),联合组共67例.三组患者术前Child-Push评分和FPP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三组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点FPP变化、以及三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和肝性脑病发生率.结果 高压组、低压组和联合组术后FPP值分别为(27.1±1.9)mm Hg、(20.8±1.8)mm Hg和(21.5±2.2)mm Hg,再出血率分别为%、4.6%和4.5%.再出血率在高压组显著高于低压组和联合组(P<0.05).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联合组(10.4%)虽然高于低压组(7.0%)和高压组(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脾切除断流术后FPP值可以作为选择手术方式的依据,如FPP值≥22mm Hg应加行脾肾静脉分流术.  相似文献   

3.
探讨ERAS(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完全腹腔镜巨脾切除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2016年8月—2019年8月随机将6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巨脾切除结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研究组行ERAS理念下完全腹腔镜巨脾切除结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术后应激水平、免疫功能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为(252.10±26.48)min、术中出血量为(224.46±20.09)m L、术后引流量为(755.06±71.93)m L、肛门排气时间为(2.05±0.33)d、术后住院时间为(12.09±1.04)d,与对照组的(101.03±13.18)min、(252.03±32.17)m L、(696.08±46.05)m L、(3.79±0.41)d、(18.07±1.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术后CRP为(5.45±0.57)mg/L、PCT为(1.55±0.55)ug/m L、IL-6为(47.69±2.58)ug/L、TNF-ɑ为(1.37±1.24)m g/m L,对照组分别为(8.55±0.92)m g/L、(2.92±0.90)ug/m L、(57.89±5.58)ug/L与(2.50±1.08)m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术后IgM为(2.24±0.08)g/L,对照组为(1.91±0.0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结果表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联合采用ERAS理念的完全腹腔镜巨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效果显著,能优化手术指标、减轻应激反应、促进免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最佳的手术方式.方法 对36例PHT患者依据断流术后门静脉压力(FPP)的变化,选择FPP<32cm H2O的患者22例只施行断流术(断流组),FPP≥32cm H2O的患者14例加行近端脾肾分流联合术(断分流组),并结合术前、术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断流及断分流后FPP变化及术后随访等,评价两组不同手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近、远期效果.结果 断流组断流前后FPP分别为(38.01±1.57)cm H2O和(27.41±1.90)cm H2O,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断分流组断流前后FPP分别为(37.68±1.98)cm H2O和(35.11±2.67)cm H2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分流后FPP降低为(22.86±3.74)cm 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再出血率:断流组10.53%,断分流组8.33%.结论 根据手术前、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状况和断流术前后的FPP的变化,可以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如果断流术后FPP下降不明显,或FPP仍≥32cm H2O,则加做分流手术,通过术中FPP监测选择正确的术式可以达到最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7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随机分为选择性断流术组(观察组,91例)和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组(对照组,85例)。结果:脾脏切除前、后两组间自由门静脉压力(FPP)无差异(P〉0.05);术毕时对照组FPP为(29.8±5.1)cm H2O,观察组为(26.4±5.2)cm H2O(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腹水、肝动脉血流量、胃底食管下段曲张静脉程度、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及肝源性溃疡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性断流术合理地保留了机体的自发性分流.使入肝血量与降低门静脉压力这对矛盾达到动态平衡,是一种较理想的断流术式。  相似文献   

6.
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门奇断流术治疗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4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脾切除联合门奇断流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腹腔镜组26例,接受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和门奇断流术;开腹组22例,接受传统开腹手术行脾切除及门奇断流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指数、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腹腔镜组成功完成手术22例,中转开腹4例。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98±20)min和(162±18)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461,P=0.610);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86±48)mL和(285±3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2,P=0.042);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9.2±2.5)d和(12.5±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8,P=0.010);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指数较开腹组低,术后肠功能恢复较开腹组快(P0.05)。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门奇断流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在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脾肾分流术 (SRS)、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PCDV)及SRS +PCDV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 ,并评价这些术式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 99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手术前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状况 ,术中动态测量门静脉压力。结果 (1)脾肾分流组术后较术前门静脉血流量 (PVF)减少 (5 7± 9) % ,门静脉自由压 (FPP)下降 (5 2± 5 ) %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2 )断流组术后较术前PVF减少 (8± 5 ) % ,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FPP减少 (19± 7) % ,与术前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3)SRS +PCDV组术后PVF减少(36± 8) % ,FPP下降 (34± 10 ) % (P <0 0 5 )。 (4 )SRS +PCDV组术后的PVF和FPP均介于断流组与脾肾分流组之间 ,且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1)断流术后门静脉高压瘀血状态依然存在 ;(2 )脾肾分流术后门静脉高压瘀血状态有所缓解 ,门静脉血流肝内灌注减少 ;(3)分流加断流术后PVF和FPP改变不太大 ,但预防出血效果是好的  相似文献   

8.
改良脾腔分流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良近端脾腔静脉分流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分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及其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和肝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2007年接受分断流联合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135例和断流术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门静脉血流量(PVF)及监测术中自由门静脉压(FPP),观察手术前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采用吲哚氰绿排泄实验观察15 min(R_(15))滞留率和肝有效血流量(FHF)的变化.结果 联合组手术死亡率为2.2%,无近期出血病例,远期出血率为5.5%,肝性脑病发生率为6.4%,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6.4%、90.0%、81.3%和62.5%;断流组手术死亡率为4.3%,近期出血率为3.3%,远期出血率为14.1%,肝性脑病发生率为5.4%,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5.7%、86.7%、75.0%和57.1%.联合组术后FPP、PVF和FHF分别为(32.0 ±1.5)cm H_2O、(880 ±260)ml/min和(430±180)ml/min,较术前均下降(P<0.05).R_(15)为30%±4%,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断流组术后FPP、PVF和FHF下降(P<0.01),R_(15)增加(P<0.01).与断流组比较,联合组术后FPP下降更为明显(P<0.05),但PVF、FHF和R_(15)之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脾腔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术的临床疗效满意,血流动力学改变合理,对肝储备功能影响较小,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3月我科收治62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32例(观察组),传统非选择性贲门血管离断术30例(对照组),术后随访时间为11~46个月,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总结。结果:观察组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总好转率71.43%,对照组总好转率40.0%(P0.05);观察组术后腹水50.0%得以改善,对照组术后改善不明显,且有2例患者术后腹水加重(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PHG、复发出血率、术后FPP减少量分别为6.25%(2/32)、3.13%(1/32)、(9.8±4.1)cm H_2O,均优于对照组的20.0%(6/30)、13.33%(4/30)、(6.3±4.0)cm H_2O(P0.05)。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保留了机体的自发性分流,兼有分流术和断流术的优点,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其疗效优于传统非选择性断流术。  相似文献   

10.
不同门奇断流术式对门静脉高压症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门奇断流术式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模型犬32只,随机分为A(传统断流)组、B(选择性断流)组、C(吻合器断流)组及D(对照)组.于术前1周、术后1、6月测定各组犬的门静脉直径(PVD)、门静脉流速(PVV)和门静脉血流量(PVF),于术中、术后1、6月测定各组犬的自由门静脉压力(FPP).结果 术后1月A、B、C组的PVD、PW、PVF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其中A组各项指标(0.54±0.03)cm、(11.45±1.27)cm/min、(160.82±30.85)ml/min显著高于B(0.45±0.01)cm、(8.71±0.48)cm/min、(83.37±9.39)ml/min及C组(0.49±0.02)cm、9.85±0.39)cm/min、(111.21±12.68)ml/min(P<0.05),C组显著高于B组(P<0.05).各组术后6月各指标与术后1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手术后FPP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A组(2.05±0.07)kPa显著高于B组(1.28±0.05)kPa、C组(1.41±0.04)kPa,C组显著高于B组(P<0.05).术后1、6个月,A、B、C组FPP与手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手术前、手术后、术后1、6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犬在行传统断流术、选择性断流术和吻合器断流术术后6个月内PVD、PVV、PVF和FPP均显著下降,其中传统断流术影响最小,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最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途径门静脉置管对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疗效的作用。方法 2011年3月至2015年5月,对60例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行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术前采用随机方法分为研究组(门静脉直接抗凝)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采用直接门静脉造影和测压、门静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观察断流术的彻底性、门静脉血栓发生率和门静脉压力的变化。结果门奇静脉断流术后1周,门静脉CTA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6.7%(2/30)和2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门静脉测压示门静脉压力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7 d稍有回升。直接门静脉造影示研究组病人冠状静脉和食管静脉曲张显影4例,采用弹簧栓栓塞。两组病人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研究组和对照组出血复发率分别为3.3%(1/30)和16.7%(5/30)。门静脉CTA复查示研究组病人冠状静脉无显影,对照组病人显示冠状静咏和食管静脉曲张,TIPS治疗成功4例,失败1例。结论经TIPS途径门静脉置管,直接门静脉造影、冠状静脉栓塞以及抗凝可以提高断流术的彻底性、降低门静脉血栓发生率,同时还能动态观察门静脉压力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三种不同术式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观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测定分流 (SRS)加断流手术 (PCDV)前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 ,评价其在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 99例门静脉高压症病人手术前后对门静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术中动态测量门静脉压力。结果 :①SRS +PCDV组 :术后PVF减少 36 .1 0 %± 7.8% ,FPP下降 33 .99%± 9.53 %。FPP的下降与PVF的减少呈正相关 ,PVF和FPP较术前下降 (P <0 .0 5) ,但维持在正常高限且保持门静脉向肝血流 ;②SRS +PCDV组术后的PVF和FPP均介于断流组与脾肾分流组之间 ,且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分流手术后门静脉血流向肝内高灌注 ,门静脉系统瘀血状态依然存在。分流术后门静脉高压瘀血状态缓解 ;门静脉血流肝内灌注显著减少。分流术后门静脉压力降低 ,加做断流术后门静脉压力有不同程度回升 ,术后的PVF和FPP均介于断流术和分流术之间 ,该术式明显优于单纯分流术或断流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及选择性门奇静脉断流术(LSSD)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127例门静脉高压症病人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行LSSD 55例,行开腹脾切除及非选择性门奇静脉断流术(OSSD)72例。分析两组围手术期和术后随访资料。结果:LSSD组术中出血量[(243.9±25.1)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0.9%)及术后住院时间[(9.5±1.9)d]显著低于OSSD组[(335.9±40.2)mL、51.4%、(14.2±2.4)d](P0.05),但LSSD组手术时间比OSSD组明显长[(230.9±24.9)min比(202.5±30.3)min,P0.001)]。术后1年随访显示LSSD组无上消化道再出血,显著低于OSSD组(9.7%)(P0.05)。LSSD组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病人比例(9.1%)、肝功能Child-Pugh评分(7.7±2.0)、门静脉内径[(14.3±0.6)mm]均显著低于OSSD组[23.6%、8.5±2.0、(14.5±0.5)mm](P0.05)。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LSSD组(16.4%)与OSSD组(29.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SSD创伤小、效果佳,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对不同断流术式前后门静脉高压症犬胃黏膜细胞凋亡,观察其对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影响.方法 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模型犬24条,随机分为A组(传统断流组)、B组(选择性断流组)、C组(吻合器断流组)及D组(对照组),每组6条.分别于术中及术后6个月测自由门静脉压(FPP),取胃组织,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标记法(TUNEL)染色测凋亡指数(AI)及Caspase-3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各染色强度细胞评分总和(H值).结果 术后6个月内,A、B、C组FPP均明显下降,其中以B组下降最为明显,其次为C组,最后为A组.术后6个月,A组AI值由术前的(14.68±1.28)%增全(20.22±2.20)%(P<0.05),H值由术前的56.13±11.75增至113.78±19.80(P<0.05);B组AI值由术前的(13.63±1.19)%降至(9.98±2.29)%(P<0.05),H值由术前的59.13±10.07降至22.35±4.75(P<0.05).C、D组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AI和H值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犬行传统断流术术后胃黏膜细胞凋亡加重,PHG病变程度加剧;选择性断流术后胃黏膜细胞凋亡减轻,PHG病变程度改善;吻合器断流术后胃黏膜细胞凋亡变化无差异,对PHG病变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我院普外科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分别采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组)54例和传统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照组)51例,比较两组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P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脾脏切除前、后两组间门静脉自由静脉压(FPP)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断流后FPP均较断流前有所升高,对照组高于观察组;术后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检测,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观察组门静脉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门脉血流速度观察组明显快于对照组。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可显著降低门脉高压症术后PVT发生率,合理保留了机体的自发性分流,可改善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且手术简便易行,是外科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的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笔者所在医院2008~2011年期间共实施保脾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7例,观察其保脾断流手术前后血象、肝功能、并发症、自由门静脉压力(FPP)等指标,术后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再出血率和生存情况。结果保脾断流术后FPP下降了12.4%(P<0.05);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33.3%(9/27),其中包括2例(7.4%)应激性溃疡出血,1例(3.7%)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出血,1例(3.7%)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3.7%)急性肺损伤,1例(3.7%)肝性脑病于术后第8天死亡,3例(11.1%)新发门静脉血栓。24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为8~57个月,平均27个月,存活率为92.6%(25/27)。结论保留脾脏的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脾切除脾肾静脉分流加断流术(联合术)和单纯断流术的临床疗效及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联合组11例、断流组18例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DCFI)、间接门静脉造影(IPVG)、磁共振门脉血管成像(MRPVG)以及术中自由门静脉压(FPP)的测定,观察两种手术对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近期疗效.结果:MRPVG测得的PV和SV的血流量与DCFI测得的结果间差异无显著性.MRPVG对门静脉系统的成像效果好.断流组PV流量减少(417.48±239.37)ml/min,联合组减少(457.30±227.43)ml/min,两者间无显著差异.断流组FPP降低(3.83±1.73)mmHg,联合组降低(5.49±4.51)mmHg,联合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断流组.结论:MRPVG应作为PHT首选检查手段.联合术切断了门奇间反常的血流侧支,在降低FPP的同时又能保持一定的肝脏门静脉血流灌注,临床疗效满意,有望成为门静脉高压症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8.
不同术式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不同术式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 方法 对比 3 8例脾肾分流 (SRS)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PCDV)即联合术 ,64例单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PCDV) ,18例脾肾分流术 (SRS)病人临床疗效及手术前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 结果 术后三组病人的自由门静脉压 (FPP)均显著性低于术前 ,其中 ,联合手术组的FPP显著高于SRS组 ,但显著低于PCDV组。PCDV组术后门静脉血流量 (PVF)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其余两组则有显著降低。联合手术组、PCDV组、SRS组术后的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 2 .63 % (1/ 3 8)、18.75 % (12 / 64 )、16.67% (3 / 18) ,联合手术组显著低于PCDV组 (P <0 .0 5 ) ;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 2 .63 % (1/ 3 8)、6.2 5 % (4 / 64 )、2 7.78% (5 / 18) ,联合手术组显著低于SRS组 (P <0 .0 5 ) ,与PCDV组相近。 结论 联合手术符合门静脉高压症手术要求 ,且疗效好于单纯断流术或分流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应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完全腹腔断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9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研究,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9)。对照组行开腹脾切除联合断流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完全腹腔断流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费用、术后血浆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浆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更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则较对照组显著更短(P0.05)。观察组腹水、胸腔积液、发热、门静脉系统血栓等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应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完全腹腔断流术治疗具有术后及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且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脾大部切除、残脾腹膜后包埋及食管横断吻合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4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均进行食管横断吻合术,对照组做全脾切除,研究组保留部分带血管蒂脾脏移植于腹膜后.手术前后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测量门静脉主干的管腔横截面面积、血流量、血流速度和流向;观察自体移植脾在腹膜后的血供及侧支循环.结果 两组术前均存在胃底食管曲张静脉,术后6个月MRA复查均消失或改善.术后6个月两组门静脉主干的管腔横截面积明显减少[研究组(1.81±0.73)cm~2比(1.20±0.52)cm~2,P<0.01;对照组(1.78±0.52)cm~2比(1.30±0.12)cm~2,P<0.01];术后两组门静脉主干的平均流速均下降[研究组(9.86±0.10)cm/s比(7.06±1.92)cm/s,P<0.01;对照组(10.0±0.6)cm/s比(8.2±2.4)cm/s,P<0.01],且研究组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两组门静脉主干的平均流量均下降[研究组(15.0±1.9)ml/s比(10.5±2.7)ml/s,P<0.01;对照组(14.9±2.1)mI/s比(11.6±2.1)ml/s,P<0.01],且研究组少于对照组(P<0.05).移植脾在腹膜后成活,并建立了广泛的侧支循环.结论 脾大部切除、带血管蒂残脾腹膜后移植及食管横断吻合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不仅保留了脾脏的功能,而且具有断流和分流为一体的联合性术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