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巨大纵隔肿瘤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3年 5月~ 2 0 0 3年 5月收治的 13例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13例病人中良性肿瘤 8例 ( 62 % ) ,恶性肿瘤 5例( 3 8% ) ,肿瘤完整切除 11例 ,部分切除 1例 ,1例因术中大出血死亡。 10例随访 3个月~ 10年 ,良性肿瘤无复发 ,恶性肿瘤 2例复发。结论 巨大纵隔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囊性肿瘤及其他肿瘤有液化者可在术前穿刺减压 ,术中暴露困难时可先部分切除 ,注意处理复张性肺水肿及术中大出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原发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手术径路。方法  1963年 3月至2 0 0 3年 9月外科治疗原发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91例。所有病例均于术前行X线胸片检查 ,其中 65例行CT或磁共振检查。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及其是否向椎管内延伸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 ,其中胸后外侧切口 84例 ,半哈壳状切口 2例 ,高位胸后侧切口 4例 ,胸后外侧加脊柱旁切口 1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并行 6个月~ 15年的术后随访。结果 本组手术切除率 97.8% ( 89/91)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4.4% ( 4 /91) ,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病理诊断良性肿瘤 79例 ( 86.8% ) ,恶性肿瘤12例 ( 13 .4% )。 1例神经纤维瘤 2年后复发经再次手术切除治愈 ;恶性肿瘤平均生存 3 8.1个月。结论 适当的手术径路是提高纵隔原发神经源性肿瘤切除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成人后腹腔巨大占位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4年我科收治的14例成人后腹腔巨大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方法、围手术期准备与手术治疗方式. 结果 14例中11例为良性肿瘤,其中9例完全切除,2例行肿瘤大部切除术;3例为恶性肿瘤,其中2例完全切除,1例行肿瘤大部切除术.术后随访3~46个月,1例恶性肿瘤复发,行二次手术切除并辅助治疗;2例行部分切除术的良性肿瘤稍有增大,等待观察;其余患者无肿瘤复发.结论 良好的术前准备、联合脏器切除和术后辅助治疗可使大部分良性成人后腹腔巨大肿瘤获得治愈,恶性肿瘤获得缓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巨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18例巨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33.5(13~63)岁。肿瘤完整切除12例,大部分切除6例;良性肿瘤11例,恶性肿瘤7例。结果全组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中呼吸循环衰竭2例。术后发生复张性肺水肿2例,损伤喉返神经l例,肌无力危象1例,心律失常10例,胸腔活动性出血再次开胸止血l例,经治疗均恢复良好出院。结论手术治疗是巨大纵隔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良性肿瘤患者手术效果佳,恶性者生存时间与组织分化及肿瘤分期有关,手术以缓解症状为主。  相似文献   

5.
巨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目的 回顾性总结 15例巨大纵隔肿瘤的临床经验 ,探讨其外科治疗及预后。 方法  15例巨大纵隔肿瘤患者中经右胸切口 7例 ,胸骨正中切口 5例 ,左胸切口 3例 ;其中 2例术中运用体外循环 ,2例行血管成形术。结果 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辅以放疗、化疗 ,预后良好。 结论巨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困难 ,手术切口、术中操作技术、肿瘤有无外侵对肿瘤切除起主要作用 ,体外循环的运用有助于肿瘤的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附3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0月39例原发性纵隔肿瘤外科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完整切除30例,姑息性切除9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32例获随访,随访3个月-5年。良性肿瘤患者术后均预后良好,恶性肿瘤出现远处转移2例,共3例在术后因肿瘤复发及其并发症而死亡。结论原发性纵隔肿瘤不论是良性还是恶性,只要无明确手术禁忌证均应及早手术,术后综合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直肌旁入路在盆腔腹膜外软组织肿瘤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2012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应用腹直肌旁入路治疗的盆腔腹膜外软组织肿瘤病人19例。单一腹直肌旁入路5例,腹直肌旁入路+延长入路8例,腹直肌旁入路联合后方K-L入路6例。结果 19例盆腔腹膜外软组织肿瘤均完整切除,切口长度9~23 cm,手术时间90~210分钟,出血量420~1240 ml,无神经、盆腔脏器损伤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2例术中出现股静脉损伤且术中及时修补,术后1周和术前VAS评分分别为3.4±0.8和7.3±1.6。19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8~58个月,平均(26.0±5.8)个月,无复发14例,局部肿瘤复发并再次行手术切除2例,恶性肿瘤因远处转移死亡3例。结论腹直肌旁入路可快速进入盆腔腹膜后位置,相比于骨盆其他手术入路,可触及解剖结构更为广泛,适用于盆腔腹膜后软组织肿瘤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8.
13例非粘液性心脏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非粘液性心脏肿瘤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13例非粘液性心脏肿瘤中,良性肿瘤5例,原发性恶性肿瘤7例,转移性恶性肿瘤1例。5例良性肿瘤均完整切除;7例原发性恶性肿瘤中2例完整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3例仅做部分切除;1例转移性恶性肿瘤完整切除。结果 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5例心脏良性肿瘤中,1例纤维瘤患者术后6个月肿瘤复发,未再行手术治疗;其余4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11年,未见肿瘤复发。3例手术完整切除的心脏恶性肿瘤患者,其中1例随访4个月肿瘤无复发,1例术后1年死于肿瘤复发,1例恶性转移癌患者术后8个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行肿瘤部分切除的心脏恶性肿瘤患者,其中3例分别于术后3、6和14个月死于肿瘤复发。结论 心脏良性肿瘤手术治疗效果好,应争取彻底切除肿瘤,防止复发;心脏恶性肿瘤预后欠佳,手术目的应以明确诊断、消除或减轻临床症状为主。  相似文献   

9.
骶骨区神经源性肿瘤的手术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骶部神经源性肿瘤恰当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方法:1998年7月~2006年7月,共收治48例骶骨神经源性肿瘤患者,手术时年龄17~75岁,平均47岁;男性18例,女性30例.良性肿瘤41例,其中神经鞘瘤19例,神经纤维瘤22例;恶性肿瘤7例,其中神经纤维肉瘤3例,恶性神经鞘瘤4例.肿瘤限于骶前、椎管内没有肿瘤者采用前方人路手术(7例),肿瘤限于椎管内或肿瘤出神经孔向前生长但低于S1平面者采用后方入路手术(22例),肿瘤出骶神经孔向前生长高于S1平面者采用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19例).结果:41例良性肿瘤均行边缘性切除,1例死于围手术期失血性休克、DIC,其余40例中37例均保留至少一侧骶神经,3例因累及骶骨范围较大,出血较多,未能保留S2以下神经根.7例恶性肿瘤均行病灶内手术切除,术中均未能保留S2以下神经根.7例(14.9%)患者术后出现残腔内积血积液,其中4例皮瓣坏死,经手术清创,引流后愈合.5例(9.6%)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脊液漏,均经抬高床尾、抗生素等治疗后愈合.采用前方人路手术的患者1例出现腹膜后血肿;后方人路手术的患者中1例出现膀胱、直肠瘘;前后路联合人路手术的19例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20~96个月,平均47个月,良性肿瘤患者中3例神经鞘瘤术后复发;恶性肿瘤患者5例局部复发,3例术后出现肺转移,死亡5例,无瘤生存2例.结论:骶部神经源性肿瘤的切除可根据肿瘤生长的部位及大小来决定手术入路,巨大的骶前神经源性肿瘤适合经前路腹膜后切除,椎管内肿瘤必须从后路手术切除,累及椎管的巨大骶部神经源性肿瘤需经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附件良性肿瘤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7年10月~2018年11月同一术者对30例巨大附件良性肿瘤实施单孔腹腔镜手术,采用经脐入路,1. 5~2. 0 cm切口置入切口保护套及Port,用相关腹腔镜器械完成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手术方式包括卵巢囊肿剔除术、附件切除术、全子宫+单附件或双附件切除术。结果 30例均成功完成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无一例增加辅助穿刺孔或中转开腹,其中卵巢囊肿剔除术8例,单/双附件切除13例,全子宫+单附件或双附件切除9例。术中囊肿破裂2例(6. 7%)。无一例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均良性肿瘤,无一例交界瘤或恶性肿瘤,其中浆液性囊腺瘤9例,成熟囊性畸胎瘤8例,黏液性囊腺瘤7例,纤维瘤、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单纯囊肿各2例。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4 d(1~10 d)。30例中位随访时间6. 5月(1~12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经脐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附件良性肿瘤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巨大纵隔肿瘤的外科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巨大纵隔肿瘤切除的外科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21例巨大肿瘤纵隔手术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均治愈,术中发生复张性肺水肿2例,失血性体克1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竭各1例,经治疗均恢复良好。结论巨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效果满意,麻醉时体位及手术切口的选择、术中预防、控制大出血以及肿瘤切除方法、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巨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及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7月上海市新华医院心胸外科治疗21例巨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11个月~79岁,平均年龄(34.62±22.95)岁,体质量10.8~90.5(58.07±22.24)kg。分析其临床表现、麻醉方法、外科治疗及预后。结果肿瘤体积最大25 cm×25 cm×8 cm,最小8 cm×6 cm×6 cm。胸部正中切口12例,前外侧切口5例,后外侧切口1例,胸骨"L"型切口2例,颈胸联合"]"型切口1例。所有患者肿瘤均完全切除,其中1例分期完成手术,12例肿瘤侵犯其他组织需同时切除。手术时间55~480(207.86±87.67)min,术中出血量600(10~4 000)ml,术中输血量800(0~4 100)ml,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4.75(0~87)h,术后引流时间3~12(7.43±2.66)d,术后总引流量295~4 940(1 584.76±1 173.98)ml,平均日引流量62~494(204.90±105.76)ml,术后住院时间7~47(11.86±8.51)d。术后并发症包括:心包积液1例,霍纳综合征1例,左侧喉返神经损伤合并左侧膈神经损伤1例,右侧膈神经损伤1例和切口愈合不良1例。其余患者恢复顺利。所有患者随访1个月~9年,截至2016年9月1日,5例死亡,2例肿瘤复发,其余患者目前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巨大纵隔肿瘤患者经充分评估后进行手术治疗安全性好,围术期死亡率低,良性肿瘤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部分半椎板手术入路和经典半椎板入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11月~2019年1月行部分半椎板入路切除的椎管内神经鞘瘤病人55例为研究组,同期行经典半椎板切除入路治疗的椎管内神经鞘瘤病人6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肿瘤全切率、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切口感染率、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术后肌力恢复情况以及脊柱畸形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肿瘤全切率、术后脊柱畸形发生率、术后肌力改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4小时以及48小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切口小、术后切口感染率低、术中失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部分半椎板入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创伤小、手术风险低,且不增加术后早期和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不影响肿瘤全切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颈部切口联合胸腔镜技术在颈纵隔良性肿瘤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颈纵隔良性肿瘤病人6例,均采用低领状切口联合单侧胸腔镜手术。结果 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侧开胸或正中劈胸,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手术时间(108. 3±16. 9)分钟,术中出血(51. 7±16. 3)ml,术后颈部引流管留置时间(1. 3±0. 5)天,胸管留置时间(2. 7±0. 8)天,术后住院时间(4. 3±1. 0)天。术后病理检查示囊性淋巴管瘤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脂肪瘤1例。术后随访6~32个月,无局部复发。结论经颈部切口联合胸腔镜手术行颈纵隔良性肿瘤切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纵膈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52例经手术并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就其诊断和治疗问题进行讨论.结果 良性肿瘤50例,恶性肿瘤2例,均经手术切除.术后并发症11例,10例经治疗3 d~2周后治愈,1例死于呼吸功能衰竭.术后随访:50例良性肿瘤患者中1例术后1 a发生重症肌无...  相似文献   

16.
前入路肝切除术治疗右肝巨大肿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估前入路肝切除技术治疗右肝巨大肿瘤的安全性.方法 在处理右侧肝门之后,与传统肝切除技术不同的是,先沿缺血线离断肝实质,处理肝短静脉和肝右静脉;然后游离肝右叶并处理肝脏与周围结构的粘连或侵犯.结果 自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对24例直径大于10 cm右肝巨大肿瘤采用前入路途径行右半肝或扩大右半肝切除术,肿瘤平均直径约15.7 cm,最大26 cm.所有病人均安全完成手术.平均术中估计失血量和术中输血量分别为734 ml和620 ml,平均手术时间296 min,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和住院病死病例.结论 针对传统手术模式难以切除的右肝巨大肿瘤,前入路技术是一种安全的、应该优先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5年9月经手术治疗的85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分析总结其病理学类型、影像学检查、外科手术治疗等临床资料。结果良性肿瘤33例,恶性肿瘤51例,交界性肿瘤1例,均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良性肿瘤完整切除31例(93.94%);恶性肿瘤完整切除39例(76.47%);交界性肿瘤行完整切除。手术中联合脏器切除共20例,其中良性2例,恶性18例。良性肿瘤术后复发再手术4例,均完整切除;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再手术19例,完整切除14例,部分切除3例,探查活检2例。结论影像学检查对术前诊断和手术切除范围有重要意义。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因素。再次手术仍是治疗复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直肠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直肠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直肠后肿瘤患者65例均行直肠指检、B超检查、CT或MRI检查作出诊断。65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单纯经骶入路手术35例,单纯经腹入路手术17例,经腹经骶联合入路手术13例。结果 本组肿瘤完全切除有59例,部分切除6例,肿瘤切除率90.8%。术后直肠瘘1例,切口Ⅰ期愈合58例,术后切口感染3例,骶前脓肿3例。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65例中有56例获得随访6月~4年。3例术后复发,再手术后治愈。结论 合理的手术入路、方式是治疗直肠后肿瘤的关键,同时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积极的辅助治疗以及多学科的通力合作也是需要重视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气管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问题。方法:分析11例气管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9例为手术病例,行气管开窗取瘤术2例,气管侧壁切除肌瓣填塞修补术1例,气管环行切除对端吻合术6例。结果:本组病例早期全部误诊,误诊时间3个月~2年,手术病人均术后恢复顺利,无手术死亡,无切口感染及呼吸、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随访1~5年,4例良性肿瘤病人均存活,5例恶性肿瘤病人手术切除者术后生存5年以上1例,1~3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原发性骶前肿瘤的诊断、手术方法及主要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原发性骶前肿瘤患者资料,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经直肠指诊、B超、CT确诊,均行手术切除,其中经腹前切除10例,经骶尾部切除9例,经腹骶尾部联合入路切除1例。结果肿瘤完整切除17例,大部切除3例,其中联合邻近脏器切除3例。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7例,其中大出血3例,误伤直肠1例,术后骶尾部切口坏死并感染2例,术后排尿困难1例。16例患者平均随访15(3~36)月,肿瘤完整切除的患者获随访14例,复发2例,死亡1例;大部切除的患者获随访2例,均已死亡。结论原发性骶前肿瘤早期诊断困难,手术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入路,良性肿瘤和低度恶性肿瘤应完整切除,并积极防治骶前静脉丛大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