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深部电极记录的有效性及并发症,并探讨适应证.方法 20例药物难治性颞叶癫(癎)患者进行颅内电极植入,包括双侧颞叶纵向深部电极植入、双侧硬膜下颞底条状电极植入、颞外条状电极植入.结果 术前进行广泛的无创检查之后仍不能定位致灶的患者是选择颅内电极记录的主要适应证.在所筛选的病人中,17例患者可通过颅内电极记录定位...  相似文献   

2.
额叶癫癎的发病率及外科手术治疗例数仅次于颞叶癫癎。由于额叶的解剖和功能复杂,致疒间灶定位较困难。目前应用的定位方法主要有:症状学定位、视频脑电图(VEEG)、MRI、功能磁共振(fMRI)、脑电联合同步功能磁共振(EEG-fMR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脑磁图(MEG)和颅内埋藏电极及皮质电刺激等。多种定位技术联合应用能提高致癎灶定位的准确性,从而使癫癎外科手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分析颞叶癫痫发作间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和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对致癫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手术治疗的80例单侧颞叶癫痫的临床资料。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术前进行PET-CT和VEEG监测定位致痫灶,以术中监测结果为定位致痫灶的金标准。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ET-CT放射性分布不对称指数(AI)对颞叶癫痫致癫灶的诊断价值。结果 PET-CT、VEEG确定致癫灶的灵敏度分别为88.73%、47.89%,特异度分别为88.89%、66.67%。颞叶癫痫发作间期病灶侧AI显著高于非病灶侧(P<0.05),同时也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颞叶内侧AI(P<0.05)及颞叶外侧AI(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I=0.153诊断颞叶癫痫致癫灶的曲线下面积为0.730,95%置信区间在0.544~0.916。结论 颞叶癫痫发作间期PET-CT脑显像定位准确率优于VEEG,对手术治疗准确定位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且AI为0.153时诊断癫痫灶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术前对颞叶癫癎不同定位手段的综合应用。方法:采用EEG、PET、MRI、MRS对24例顽固性颞叶癫癎患者进行术前定位。结果:结合EEG,MRI,MRS,PET对83%,79%,85%病例作出定位;EEG结合MRI与MRS,可对92%病例作出定位;EEG结合MRI,MRS,PET,可对96%的病例作出定位。结论:结合EEG,综合采用MRI,MRS,PET等手段可提高对颞叶癫癎术前定位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多种无创性定位手段在颞叶内侧癫(癎)患者术前癫(癎)灶定位中的可靠性.方法 选择2002年5月至2005年5月间在我院行前颞叶内侧切除,随访1年以上,预后为Engle I级的40例患者,回顾性地总结这组病例发作间期和发作期脑电图、发作症状、头颅MRI、发作问期SPECT所提供的定侧定位信息,分析其在癫疴灶定位中的价值.结果 (1)发作间期颞前尖波:出现单侧独立尖波者37例(92.5%),其中35例(94.6%)与癫(癎)灶侧别相符;(2)发作期脑电图:32例获取了发作期脑电图,26例(81.2%)的发作期脑电图可提供定侧信息,其中25例(96.2%)与癫(癎)灶的侧别相符;(3)发作症状:23例(57.5%)患者的发作症状可以提供癫(癎)灶侧别信息,其中19例(82.6%)提供的侧别信息与癫(癎)灶侧别一致;(4)头颅MRI:38例(95.0%)头颅MRI提示一侧海马及颞叶的信号或结构异常,其中37例(97.4%)与癫(癎)灶侧别相符;(5)发作间期SPECT:23例患者行同位素检查,22例(95.7%)可提供癫(癎)灶侧别信息,其中18例(81.8%)与癫(癎)灶侧别相符.结论 颞叶内侧癫(癎)术前无创性定位定侧方法中,提供定侧信息比较敏感的方法依次为SPECT、MRI、发作问期脑电图、发作期脑电图和发作症状,而定侧信息可靠性的高低依次为头颅MRI、发作期脑电图、发作间期脑电图、发作症状和SPECT.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药物难治性颞叶癫致灶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表达特点。方法收集24例药物难治性颞叶癫手术切除的致灶组织标本,其中癫非持续状态组(non status epileptic,NSE)11例,癫持续状态组(status epilepticus,SE)13例。同时收集经皮质造瘘行丘脑肿瘤切除的脑组织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病灶脑组织与神经元HMGB1表达情况,统计病灶脑组织与神经元HMGB1从细胞核向细胞质转移情况。结果 HMGB1在病灶组织的表达,对照组为(78.1±25.90),NSE组为(98.7±18.17),SE组为(134.1±16.56);与对照组比较,NSE组无明显差异(P=0.051),SE组表达明显升高(P0.05)。病灶组织细胞质HMGB1阳性比例,对照组为(22.3±11.85)%,NSE组为(34.5±8.59)%,SE组为(41.3±4.60)%。HMGB1在神经元的表达,对照组为(13.9±2.75),NSE组为(25.0±3.54),SE组为(48.9±9.85)。神经元细胞质HMGB1阳性比例,对照组为(11.9±4.69)%,NSE组为(36.4±6.62)%,SE组为(51.1±7.47)%。与对照组比较,病灶组织细胞质HMGB1阳性比例、HMGB1在神经元的表达与神经元细胞质HMGB1阳性比例,NSE组均增加(均P0.01),SE组较NSE组均进一步升高(均P0.01)。结论在难治性颞叶癫病灶中,HMGB1表达增加,且HMGB1从细胞核转移至细胞质比例升高,可能与癫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颞叶癫痫致痫灶的定位方法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探讨目的:用不同的方法对癫痫灶定位的评估。病程121.2个月,进行回顾。方法:利用症状学,神经心理学,头皮/蝶骨嵴脑电皮层脑电图,深部脑电图,CT,MRI七种方法在40例难治性颞叶癫痫中的应用,其中13例患者定位的准确性通过手术后一年以上疗效的随访得到证实。结果:21/40例由症状学表现得到诊断,9/27例由神经心理学测试定侧。头皮脑电图、皮层脑电图及深部脑电图的定位率分别为30/40、30/37和29/35。CT与MRI的定位率分别为12/25和32/40。各种定位方法的准确性有显著差异,其中神经心理学的定位能力明显低于常规脑电图、MRI、皮层脑电图和深部脑电图。结论:总结了各种定位方法的优劣势,指出准确的定位需要功能性定位与结构性定位方法的综合应用。最具价值的仍是侵袭性电极的检查,神经心理学的定位价值较小  相似文献   

8.
颞叶癫痫致痫灶定位方法准确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致痫灶综合定位方法的准确性,总结出简便准确的综合定位程序。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手术治疗的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资料,分析归纳所采用的不同致痫灶综合定位方法,并以此将病例分为5组:A组为磁共振(MRI)阳性+视频脑电图(VEEG)+皮层及深部电极(ECoG及DEEG)组,B组为MRI阳性+VEEG+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ECoG及DEEG组,C组为MRI阳性+VEE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ECoG及DEEG组,D组为MRI阴性+VEEG+SPECT+ECoG及DEEG组,E组为MRI阴性+VEEG+PET-CT+ECoG及DEEG组。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按Engel分级进行术后疗效评估,以Ⅰ~Ⅲ级作为效果良好的评价标准,并作为致痫灶定位准确的标准,通过统计学分析,计算出各种方法的定位准确率,对不同综合定位程序的定位能力做出评价。结果致痫灶准确定位病例A组16例(16/18),B组10例(10/11),C组16例(16/17),D组3例(3/4),E组8例(8/10);A、B、C三组间定位能力无显著差异,D、E组明显低于A、B、C三组,D组定位能力最差。结论 MRI结果阳性且与VEEG一致者可定位致痫灶;MRI阴性而VEEG与PET-CT结果一致者可定位致痫灶;术中皮层及深部电极监测是致痫灶再定位及指导手术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硬膜下电极脑电图(ECo G)监测对磁共振阴性癫痫患者致痫灶的定位作用。方法对经临床、影像学和头皮EEG检查不能确定致痫灶部位的6例难治性额叶癫痫患者,植入硬膜下条状电极进行视频EEG监测,观察颅内电极发作期及发作间期EEG变化,结合头皮EEG、临床发作结果对癫痫灶进行综合定位;术后随访,评估致痫灶定位的准确性。结果 6例患者颅内电极埋藏时间为2~5 d,每例监测到2次临床发作并记录发作间期和发作期的异常放电活动。5例患者发作期颅内电极EEG均能准确定位,5例显示一侧局灶性放电起源,1例患者显示双侧放电起源。术后按Engel疗效分级:EngelⅠ级4例(57.1%),EngelⅡ级1例(14.3%),随访不满1年的按谭氏术后效果分级,达到了满意。结论颅内电极EEG监测可为癫痫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病灶定位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颞叶癫(TLE)患者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异常表现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TLE提供参考。方法对56例TLE患者的头颅MRI异常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56例TLE患者头颅MRI主要表现为海马硬化、颞叶软化灶、颞叶肿瘤、颞叶皮质萎缩等。其中,颞叶肿瘤类型多样,主要为少突胶质瘤、星形细胞瘤、脑膜瘤。结论 TLE患者头颅MRI异常表现复杂多样,正确掌握其特点有助于TLE的诊治。  相似文献   

11.
结合文献从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检查(MRI)和磁共振波谱分析(MRS),以及SPECT、PET、FMRI,介绍了近年来诊断颞叶癫疒间(TLE)的进展。CT扫描对颅内较大病变和梗塞灶的发现具有高度敏感性,尤为钙化灶的发现优于MRI。MRI常能最精细地发现颞叶癫疒间病人的脑结构灶病变,尤其是能准确地诊断出海马硬化,在T2像或行FLAIR系列像上信号增强,阳性率可达60%~100%。MRS能测定出活体脑内代谢产物的分布,是与癫疒间灶生物化学改变密切相关的。在TLE病人采用MRS技术,可测出NAA峰值的降低和/或Cr,Cho峰值的升高,临床上常以NAA/C…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 EEG、MR对颞叶癫癎(TLE)术前定位。方法:用 MR、EEG对 20例 TLE病例进行术前定位,与术中 EEG和术后随访结果比较。结果:20例病例中17例依据MR及EEG获得定位,主要在海马区域病变12例,前颞叶5例.另3例MR检查正常,依据多次EEG检查获得定位,随访疗效满意。结论:EEG是诊断TLE的重要手段,MR可对继发性TLE作出正确诊断,MR对海马硬化检查可协助EEG对TLE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时间簇分析(TCA-fMRI)应用于难治性癫致灶术前定位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对11例难治性癫病人,在癫发作间期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检查,应用TCA-fMRI技术计算与癫发作相关的脑内激活区(致区),并分析比较该激活区与术中皮质电极定位致灶之间的吻合程度。结果 TCA-fMRI确定的激活区与术中皮质电极定位的致灶一致6例;激活区范围扩大3例,但最强激活区仍与皮质电极定位的癫灶一致;激活区较弥散2例。术后病理显示:胶质瘤3例,脑软化灶4例,灰质异位症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海马萎缩1例。随访1年,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均复查脑电图,癫发作消失8例,明显减少3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静息态TCA-fMRI技术是一种新型、无创性的致灶定位方法,将静息状态下致灶异常放电所导致的血氧依赖水平变化在MRI三维结构图像上显示,能在术前精确定位致灶。  相似文献   

14.
额叶癫癎发作的癫癎灶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分析40例额叶癫痫发作患者术前定位的临床资料,探讨额叶癫痫发作的癫痫灶综合定位方法。方法 应用临床发作症状评估、MRI/CT扫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检查、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以及颅内电极记录等方法综合定位额叶癫痫患者的癫痫灶。结果 应用非侵袭性检查可以为45.0%的患者进行额叶癫痫灶定位;结合颅内脑电图长程记录,癫痫灶定位率可达90.0%;当影像学检查阴性时,78.9%的患者可以定位癫痫灶。结论 应用临床发作症状学评估、影像学检查、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以及颅内脑电图长程记录相结合的综合定位方法,可以显著提高额叶癫痫发作的癫痫灶定位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额叶癫癎的致痴灶定位和手术治疗的策略。方法 分析29例额叶癫癎患者的术前综合定位、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术式选择及术后效果的临床资料。结果 影像学检查结合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可以为12例定位致癎灶;而结合颅内脑电图长程记录,24例可以定位致癎灶,其中包括10例影像学检查阴性的病例。随访1年以上,按照Engel’s效果分级:Ⅰ级13例,Ⅱ级7例,Ⅲ级4例,Ⅳ级5例。结论 影像学检查、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以及颅内脑电图长程记录和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相结合的综合定位方法,可以提高额叶癫癎的致癎灶定位效果和手术疗效,其中颅内电极记录尤其有助于定位影像学检查阴性病例的致癎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深部电极准确定位颞叶癫痫致痫灶的临床价值。方法 28例疑似颞叶癫痫病人,均实施脑深部电极植入术,均以颞叶内侧为靶点,对重点怀疑致痫灶侧,分别经额叶、颞叶外侧及顶枕叶最多植入3枚电极,对侧依情况植入1~2枚,疑似双颞叶癫痫者最多植入6枚。结果 27例病人明确了致痫灶的具体部位并实施相应手术治疗,其中颞叶内侧型癫痫19例,颞叶外侧型癫痫5例,颞叶外器质性病变导致癫痫发作3例。CT/MRI显示器质性病变9例,其中1例为非致痫性病变。术后癫痫发作总消失率为62.96%(17/27),其中立体定向海马杏仁复合体毁损术5例,海马横切术3例,前颞叶切除术5例,单纯器质性病变切除术4例。结论 准确应用脑深部电极,可达到颞叶癫痫致痫灶的准确定位效果并减少手术创伤,保护脑组织功能,对于颞叶外器质性病变导致的癫痫发作也有定位价值。  相似文献   

17.
颅内电极记录在定位颞叶癫痫致痫灶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侵袭性的术前检查(颅内电极记录)对颅内电极记录适应证进行分类,了解此方法可靠性及并发症。方法:1998~2003年间,对27例药物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进行颅内电极植人.方法包括:双侧颞叶纵向深部电极植人、双侧硬膜下颞底条状电极植人、颞外条状电极植人。结果:术前进行广泛的无创检查之后仍不能定位致痫灶的24例患者,通过颅内电极记录确定了手术。结论:对于一些难以决定是否适合手术的癫痫患者,颅内电极记录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蝶骨电极对颞叶癫痫致痫灶手术的定位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蝶骨电极脑电图对颞叶癫痫致痫灶手术的定位价值。方法 对52例颞叶癫痫病人在手术前用常规电极和蝶骨电极描记脑电图,确定癫痫病灶。在手术中描记皮层电图(EC0G)及深部脑电图(DEEG)。结果 用蝶骨电极描记者无前痫样放电(100%),其中90%局限于颞叶;而常规头皮电极发现有痫样放电46例(88%),局限于颞叶者只占46%。术中EC0G和DEEG证明所有病人的颞叶表面、海马或杏仁核均有痫样  相似文献   

19.
蝶骨电极检查对颞叶癫痫致痫灶定位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52例蝶骨电极对颞叶癫痫致痫灶的手术定位,发现蝶骨电极均能查出痫样放电,局限于颞叶者为90.38%(P<0.01)。手术中皮层电图(ECoG)及深部电极(DCoG)描记,证实全部病例颞叶表面或海马、杏仁核均有痫样放电,表明蝶骨电极检查的可靠性,不仅可提高颞叶癫痫脑电图的阳性率且有助于手术定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MRI及FDG-PET在颞叶癫癎致癎灶定位中的价值,探讨癫癎外科术前定位的方法以及手术预后的判断。方法 以手术后癫癎控制状况为标准,对30例颞叶癫癎患者的术前MRI和FDG-PET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MRI及PET各自在癫癎致癎灶定位中的价值。结果MRI有良好的脑结构分辨能力,对于症状性癫癎的定位价值高,当MRI显示海马硬化时,对致癎灶定位的意义大,术后癫癎发作完全控制的可能性大。发作间期PET对于颞叶癫癎定位的敏感性高于MRI,但PET低代谢的范围往往超过致癎灶。与PET的目测方法比较,PET半定量分析并不能提高致癎灶定位的准确性及对手术效果的预测。结论 MRI与PET检查结合可以提高致癎灶定位的准确性及对手术效果的预测,减少颅内记录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