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 研究四川省山丘地区依托系统化生态体系建设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效果,为探索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山丘型血吸虫病历史重流行区盘鳌乡作为示范区,实施以系统化生态体系建设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并对示范区项目实施后的居民经济收入、血防效果指标等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 综合示范区项目于2009年起实施,共投入生态园区建设经费31 735.10万元,建成了优质蜜柚和藤椒等果木为主的经济林种植基地1 866.68 hm2(占园区总耕地面积的72.66%),以及土地生态保护主题园区585.35 hm2,综合整治了历史钉螺分布环境面积的97.04%。到2015年示范区农民人均纯年收入增加4 938元,平均年增长率为14.69%。示范区淘汰了全部耕牛,实现了机械化耕作。居民改水受益率上升52.84%,无害化厕所覆盖率上升18.30%。人群血清学检测血吸虫阳性率从7.69%降至3.50%,病原学检测阳性率从1.18%降至0。查出有螺面积从23.33 hm2降为0。人群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正确率分别从85.50%、82.60%提高至95.70%、93.90%。结论 依托系统化生态体系建设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符合当前山丘型流行区防治工作的实际,可发挥较好的生态、经济和血防综合效益和效果,为山丘型流行区推进血防工作进程、巩固防治成果、最终实现阻断和消除血吸虫病目标提供了有效的防治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水利血吸虫病防治措施,为建立水利血防措施评价指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眉山市东坡区秦家镇马桥村水利血防工程和广汉市连山镇石门村中沟环改水利血防工程以及工程所在村的其他非工程沟渠,用GPS测试沟渠坐标,采用系统抽样法,框距10m,检获的钉螺压碎镜检。选择眉山市东坡区马桥村和广汉市石门村的常住人口,抽取665岁常住居民不少于300名,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筛查,全部血检阳性者以Kato-Katz法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石门村中沟环改工程片区2007年硬化段沟渠两岸沿线调查,有螺框出现率为0.16%,平均活螺密度0.0015只/框(每框=0.11m2)。未硬化段调查,有螺框出现率7.84%,平均活螺密度0.2只/框。2008年硬化段沟渠两岸沿线调查,有螺框出现率0.77%,活螺密度0.014只/框,未硬化段调查,有螺框出现2%,活螺平均密度0.059只/框。马桥村水利血吸虫病防治工程片区2007年硬化段两岸沿线调查,有螺框出现率0.21%,活螺平均密度0.002只/框。未硬化段调查,有螺框出现率0.96%,活螺平均密度0.096只/框。2008年硬化段两岸沿线调查,有螺框出现率0.20%,捕获活螺2只,活螺平均密度0.04只/框。血检阳性人群主要分布在2635岁及56岁以上两个年龄组,粪检阳性人群均分布在36岁以上年龄组。结论工程修建前沟渠有螺框出现率显著高于工程修建后沟渠,硬化沟渠对控制钉螺生长,降低钉螺密度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汉市预防血吸虫病健康促进的干预效果,并分析实施难点为实施预防血吸虫病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汉市选取3个干预村和3个对照村,从2012年开始在干预村实施预防血吸虫病健康促进干预措施,在对照村开展常规血吸虫病健康教育,于2012年和2015年分别对项目村进行基线和终期调查,调查方法采取个人问卷调查。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χ~2检验、秩和检验及t检验。结果综合评价法结果显示,干预组血防知识知晓率从51.20%上升到79.29%,正确行为率从90.85%上升到97.49%,对照组血防知识知晓率从49.46%下降到41.29%,正确行为率从89.43%下降到81.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健康知识总分的影响因素,年龄Coef=-0.05,文化程度Coef=0.4,干预措施Coef=1.85,对于正确行为总分的影响因素,性别Coef=-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包括以机代牛、退耕还林、新农村建设,以提高了群众的参与度;同时实施改水改厕、圈养牲畜等防治措施,创建健康支持性的环境,为最终消除血吸虫病传播的目标创造卫生环境;调查结果表明,实施血吸虫病健康促进工作的难点在于男性,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的人群。  相似文献   

4.
<正>在传播控制达标阶段防治模式成功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我省传播阻断达标阶段的适宜防治模式,组织开展以蒲江县"城乡一体化"、广汉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夹江县"全民参与"、东坡区"系统化生态治理"、西昌市"健康文明新生活"、芦山县"灾后重建"、中江县"四好美丽新村"、什邡市"血防健康教育基地学校"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创建,这些模式将多种综合治理措施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改变区域性的生态环境和传统生产、生活习惯,形成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血吸虫病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5.
传播阻断地区人群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传播阻断地区人群血防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现状,为制定预防血吸虫病再流行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统一设计调查表,采用问卷法调查江西省上高县传播阻断地区608名居民血防KAP。结果居民各项血防知识知晓率均<25.00%,拒绝血吸虫病检查者、从未查螺者、从未报螺者分别占52.30%、95.23%、97.86%。结论传播阻断地区居民血防意识大多淡漠,必须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提高居民血吸虫病检查和查螺报螺的依从性,预防血吸虫病再度流行。  相似文献   

6.
在湖沼型沟渠较多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幸福村,1991~1998年,结合生态农业开发防治血吸虫病,取得了显著的血防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急性和晚期血吸虫病人数以及螺情均逐年大幅度下降,农业总产值、村民人均纯收入等均大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7.
在湖沼型沟渠较多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幸福村,1991~1998年,结合生态农业开发防治血吸虫病,取得了显著的血防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急性和晚期血吸虫病人数以及螺情均逐年大幅度下降,农业总产值、村民人均纯收入等均大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大中城市长江外滩流行区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对策.方法以健康教育为先导,采取平滩垦殖、吹沙抬套、改造防浪林、林间套种、城建硬化滩面、硬化有螺沟渠等方法综合治理有螺江滩,并采用WHO推荐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评价效果.结果病情下降100%,钉螺面积下降93.73%,黄石城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国家标准,并取得显著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结论有螺江滩综合治理是城市外滩型疫区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科学、可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山区流动人口的流动规律、血防知识知晓及感染状况。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历史重流行村外出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和病原学检查。结果共调查外出流动人员844名,其血吸虫感染率为2.49%,血防知识知晓率为43.94%。人群流入地以血吸虫病流行区为主,既往接受血吸虫病查治比例较低,返乡时间多在每年春节前后。结论流动人口作为血吸虫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之一,其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大中城市长江外滩流行区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对策。方法 以健康教育为先导,采取平滩垦殖、吹沙抬套、改造防浪林,林间套种,城建硬化滩面,硬化有螺沟渠等方法综合治理有螺江滩,并采用WHO推荐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评价效果。结果 病情下降100%,钉螺面积下降93.73%,黄石城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国家标准,并取得显著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结论 有螺江滩综合治理是城市外滩型疫区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科学,可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目的 评价山丘型地区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综合措施效果。 方法 方法 收集2004-2014年句容市血吸虫病综合防治 和疫情资料, 评价防治效果。 结果 结果 2004-2014年, 句容市钉螺面积、 活螺密度分别自43.13 hm2 、 1.48只/0.1 m2 下降至0; 居民血吸虫病血清学阳性率持续下降; 居民和学生的血防健康教育知晓率分别自88.43%、 82.04%提高到92.56%、 95.74%; 钉螺面积与灭螺覆盖率呈显著负相关 (r = -0.864, P<0.05)。 结论 结论 山丘型地区坚持灭螺和化疗为主的血吸 虫病综合措施可使血吸虫病疫情快速、 稳定下降, 从而推进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2014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报了2014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并对全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数据和81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截至2014年底,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直辖市、自治区)已达到传播阻断标准,四川、云南、江苏及湖北4省已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安徽、江西和湖南3省尚处于疫情控制阶段。全国共有45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流行县总人口2.51亿人;流行村30 048个,流行村总人口 6 850.73万人。全国453个流行县(市、区)中,313个(占69.09%)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35个(占29.80%)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疫情控制县(市、区)数由2013年的34个减少至5个(占1.10%)。2014年,全国推算血吸虫病人115 614人,较2013年的184 943人减少了37.49%;报告急性血吸虫病2例,较2013年减少7例;现存晚期血吸虫病30 880例;2014年全国共完成人群血吸虫病查病9 461 348人,共发现粪检阳性者8 270人,比2013年的16 865人减少了50.96%。2014年全国共有20 123个流行村开展了钉螺分布调查,5 653个村查出钉螺,占调查总数的28.09%;共新查出13个有螺村;共查螺576 506.37 hm2,发现钉螺面积364 324.42 h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531.13 h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血吸虫病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919 579头,共检查耕牛494 620头,发现粪检阳性耕牛666头。2014年,全国81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居民和耕牛平均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11%和0.05%,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14年,全国共治疗血吸虫病人280 855例,扩大化疗2 565 555人次;治疗病牛798头,扩大化疗耕牛408 690头次;开展药物灭螺总面积138 923.90 hm2,实际药物灭螺74 538.17 hm2,环境改造灭螺5 331.42 hm2。疫情数据分析显示,全国血吸虫病疫情进一步下降,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在局部地区仍然较大,仍需要加大防治及监测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目的 探索高邮市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规律, 为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高 邮市1970-2009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数据, 对不同阶段血吸虫病防治与流行规律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结果 在血吸虫病疫 情控制 (1970-1975年)、 传播控制 (1976-1994年)、 传播阻断 (1995-2009年) 阶段的第1年, 人群血吸虫病粪检阳性率分 别为4.20%、 0.80%、 0, 牛粪检阳性率分别为3.00%、 0.51%、 0。1984年人群粪检阳性率下降至0.04%, 较1970年下降了 99.05%。1970-1980年人畜血吸虫粪检阳性率呈显著正相关 (r = 0.67, P < 0.05)。1985年后未查出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 人和病牛。1970-2009年均未查出血吸虫感染性钉螺。 结论 结论 高邮市在不同防治阶段坚持综合治理, 虽有螺情反复, 但 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下降, 达到传播阻断标准。  相似文献   

14.
综合治理控制湖沼地区血吸虫病效果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索湖沼地区综合治理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效果。方法2003~2007年选择湖北省公安县花基台荆江分洪区5个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村为试点,第1阶段(2003~2005年)在实施人畜化疗、易感地带灭螺、免费救治晚期血吸虫病人的同时,结合农业、林业、水利等项目开展血防综合治理。第2阶段(2006~2007年)在此基础上开展以机代牛,控制传染源,发展多种经营,种植经济作物或棉稻、油稻轮作。结果通过连续5年2个阶段综合治理,第1阶段居民和耕牛感染率分别降至1.05%和2.69%,分别下降了97.29%和80.06%(2χ=276.649 3、27.364 6,P均〈0.01),无12岁以下儿童新感染和急性血吸虫病发生,钉螺感染率降至0(2χ=7.145 1,P〈0.01);第2阶段居民感染率降至0.21%,下降了99.46%,病牛数减少到0,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钉螺面积下降98.02%,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结论综合治理措施可有效控制湖沼地区血吸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目的 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在湖北省四湖地区的防治效果。方法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 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湖地区9个县 (市、 区) 开展改水管粪、 以机代牛、 家畜圈养、 人畜化疗、 易感地带灭螺、 硬化沟渠等综合 防治措施的实施情况。对比实施前后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结果 结果 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防治新策略实施7年来, 四湖地区 三格式厕所、 沼气池及安全用水覆盖率分别为42.00%、 23.16%、 93.76%。硬化沟渠1 960条, 消灭钉螺面积1 378.42 hm2 。 接受血吸虫病防护知识教育 3 524 818人, 占总人口数的92.17%。采取主动防护措施预防血吸虫感染516 636 963人次, 人 群、 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年平均下降率分别为24.42%、 38.38%。流行村数下降了4.77%, 有螺村数下降了7.05%, 有螺村占流 行村的比例为63.19%~66.21%, 钉螺面积下降了90.35%。晚期血吸虫病人数下降了5.55%, 病死率下降了1.24%, 急性血 吸虫感染率下降至0。一类和二类重度流行村减少至0, 三类村减少了10.22%, 四类村增加了66.38%, 五类村减少了 0.22%, 传播控制目标如期实现。结论 结论 在四湖地区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新策略能有效控制血吸虫病 疫情。  相似文献   

16.
2015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报了2015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并对全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数据和457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 疫情监测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截至2015年底,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上海、浙江、福建、广 东、广西等省(直辖市、自治区)已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四川、云南、江苏、湖北、安徽、江西及湖南等7个省已达到 传播控制标准。全国共有45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总人口2.52亿人;共有29 980个流行村,总人口6 861.30万 人。全国453个流行县(市、区)中,343个(占75.72%)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110个(占24.28%)达到传播控制标 准。2015年全国推算血吸虫病人77 194例,较2014年的115 614例减少了33.23%;全年未发现急性血吸虫病病例;现存 晚期血吸虫病人30 843例。2015年全国共完成人群血吸虫病查病8 736 036 例,共发现粪检阳性3 606 例,较2014 年的8 270例减少了56.40%。2015年全国共有19 965个流行村开展了钉螺分布调查,5 609个村查出钉螺,占调查总数 的28.09%;共新查出31个有螺村;共查螺593 572.66 hm2,查出有螺面积173 462.50 h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666.04 h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血吸虫病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879 373头,共检查耕牛526 062头,发现粪检阳性耕牛315头。 2015年,全国共治疗血吸虫病人170 438例,扩大化疗2 449 696人次;治疗病牛318头,扩大化疗耕牛483 213头次;开展 药物灭螺总面积144 305.52 hm2,实际药物灭螺69 221.57 hm2,环境改造灭螺4 572.06 hm2。2015年全国457个国家级血 吸虫病监测点居民和耕牛平均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05%和0.04%,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疫情数据分析显示,全国已达 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血吸虫病疫情进一步下降;但部分新达标地区疫情尚不稳定,仍需加大血吸虫病防治与监测 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目的 评价长江武汉段铁板洲以平整滩地、 翻耕种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 方法 方法 2011-2015年, 在综合防治前后, 每年春季均在铁板洲进行螺情调查, 并对洲滩相邻的花园社区6~65岁居民进行病情调 查; 2014年7月下旬开展哨鼠监测。此外, 对综合开发治理后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结果 结果 2011年综合治理前人群感 染率为0.72% (3/414), 2012年综合开发后人群感染率为0.37% (2/536), 2013年降为0.31% (1/326), 2014、 2015年未再查 出血吸虫病病人。与2011年相比, 2015年铁板洲有螺面积下降了22.18%, 有螺框出现率下降了97.83%, 活螺平均密度 下降了98.25%, 各年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哨鼠监测未发现阳性哨鼠。与综合治理前相比, 铁板洲治理后每年净收入 增加233.33%。结论 结论 铁板洲实施农业综合治理后血吸虫病病情及螺情均显著下降,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目的 评价汉川市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方法 方法 收集2004-2013年汉川市血吸虫 病综合防治资料, 分析综合防治措施实施期间螺情和人畜病情指标的变化趋势, 比较对策实施前后疫情控制效果。 结 结 果 果 实施综合防治后, 居民、 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 分别由2004年的6.38%、 8.11%下降至2013年的0.61%、 0, 2007年已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发生, 2011年已无新感染病例发生; 2012年已查不到感染性钉螺。2013年有螺框出现率、 活螺平均密度较2004年分别下降了56.78%、 68.35%, 但钉螺面积、 易感环境面积分别增长了0.62%、 7.10%。2013年全市 26个乡 (镇) 367个流行村全部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结论 结论 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湖沼 型地区血吸虫病传播; 在巩固该综合防治措施成果的同时, 需控制内垸沟渠钉螺面积, 以防止居民重复感染血吸虫。  相似文献   

19.
2016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报了2016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并对全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数据和454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截至2016年底,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直辖市、自治区)完成并通过了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的复核,四川、云南、江苏、湖北、安徽、江西、湖南等7省已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全国共有451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总人口2.57亿人;共有29 692个流行村,总人口6 938.54万人。全国451个流行县(市、区)中,有159个(占35.25%)达到了血吸虫病消除标准,191个(占42.35%)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01个(占22.39%)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016年,全国推算血吸虫病病人数为54 454例,较2015年的77 194例减少了29.46%;全年未发现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尚存晚期血吸虫病病人30 573例。2016年,全国共完成人群血吸虫病查病8 500 710人,共发现粪检阳性600例,较2015年的3 606例减少了83.36%。2016年,全国共有22 140个流行村开展了钉螺分布调查,有7 106个村查出了钉螺、占调查总数的32.10%, 其中有20个村为新查出有螺村;共开展查螺813 963.91 hm2,查出有钉螺分布面积235 096.04 h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1 346.48 h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2016年,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881 050头,共检查耕牛510 468头,粪检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耕牛8头。2016年,全国共治疗血吸虫病人147 642例,扩大化疗2 303 555人次;治疗病牛9头,扩大化疗耕牛439 857头次。2016年,全国共开展药物灭螺总面积为139 483.84 hm2、其中实际药物灭螺73 941.75 hm2;开展环境改造灭螺面积为3 101.52 hm2。2016年,全国454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居民和耕牛血吸虫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02%和0.007 8%,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疫情数据分析显示,2016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较2015年进一步下降。但全国流行区钉螺分布面积仍较大,部分流行区仍存在一定数量的血吸虫病传染源,血吸虫病流行与传播的客观因素、以及疫情反复与回升的风险因素依然存在。因此,全国仍需加大血吸虫病防治与监测工作力度,进一步实施精准防控,推进全国消除血吸虫病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