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音乐联合心理治疗对帕金森病(PD)患者多导睡眠图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伴睡眠障碍的PD患者分为对照组、音乐组、心理组及联合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PD药物(如多芭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治疗,根据每位患者实际情况酌情调整剂量及配伍。音乐组、心理组患者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音乐或心理治疗,联合治疗组则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音乐和心理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1d后分别应用多导睡眠图(PSG)和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对患者夜间睡眠和白天嗜睡情况进行检测,记录各组患者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潜伏期(SL)、睡眠效率(SE)、快速眼动睡眠时间(REMS)、醒觉指数(AI)及ESS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治疗前4组患者TST、SL、SE、REMS、AI及ESS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d后音乐组及联合治疗组患者上述疗效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组仅有TST及SL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通过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治疗21d后联合治疗组TST[(367.56±26.84)min]、SL[(17.66±5.16)min]、SE[(75.5±14.3)%]、REMS[(13.41±6.22)min]、AI[(25.9±10.8)次/h]及ESS评分[(10.4±10.3)分]均显著优于音乐组、心理组及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音乐联合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伴睡眠障碍PD患者的夜间睡眠结构,减少日间过度嗜睡,提高睡眠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中晚期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及血浆食欲素-A含量的影响, 并探讨血浆食欲素-A含量变化与患者睡眠障碍改善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2例中晚期PD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51例。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抗PD药物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高频rTMS治疗, 磁刺激部位为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区(DLPFC), 对照组则给予假rTMS治疗。2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 每周治疗5 d, 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REM睡眠行为异常问卷-香港版(RBDQ-HK)、Epworth嗜睡量表(E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PD生活质量量表(PDQ-39)对2组患者睡眠情况、焦虑-抑郁程度及生活质量等进行评定, 同时采集2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 检测对比其血浆食欲素-A含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SQI、RBDQ-HK、ESS、HAMA、HAMD及PDQ-39评分[分别为(8.02±3.01)分、(16.58±6.91)分、(7.27±4.03)分、(13.51±2...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的改善作用。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0例PD患者分为磁刺激组、康复训练组及观察组。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磁刺激组同时辅以rTMS治疗,康复训练组辅以康复训练,观察组则辅以rTMS及康复训练联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统一帕金森病综合评定量表(UPDRS)评估各组患者总体疗效;采用10 m折返运动试验、上肢技能简易测试(STEF)和Berg平衡量表评定各组患者运动症状改善情况;采用非运动症状筛查问卷(NMSQ)、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估各组患者非运动症状改善情况;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SF-36)评价各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UPDRS各项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且观察组UPDRS行为和情绪评分[(5.1±2.0)分]明显低于康复训练组,运动能力评分[(30.0±4.0)分]明显低于磁刺激组,日常生活活动评分[(21.5±3.2)分]均明显低于磁刺激组及康复训练组(P<0.05);治疗后磁刺激组患者10 m折返时间、STEF及Berg评分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康复训练组及观察组10 m折返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STEF及Berg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磁刺激组及观察组NMS、MMSE、HAMD、HAMA及PDSS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P<0.05),且观察组NMS、MMSE、HAMD及HAMA评分[分别为(16.2±5.1)分、(20.3±3.3)分、(8.2±3.5)分及(9.9±3.4)分]均优于康复训练组(P<0.05),PDSS睡眠质量评分[(107.3±13.0)分]均优于磁刺激组及康复训练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98.5±21.8)分]显著优于磁刺激组及康复训练组(P<0.05)。 结论 rTMS联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PD患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其疗效优于单一rTMS治疗或康复训练干预,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探讨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应用帕金森睡眠量表(PDSS)及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对93例PD患者(研究组)及60例与PD患者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测定,PD睡眠障碍患者给予药物及护理治疗,包括睡眠卫生教育、心理护理、药物知识指导等,1个月后复查。结果:研究组患者PD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P<0.01);研究组ES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PD患者睡眠障碍嗜睡常见,药物及护理能明显改善总体睡眠质量、入睡困难、夜尿、夜间精神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伴随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BD)的帕金森病患者(PD)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PD患者85例,根据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量表-香港版(RBDQ-HK)将PD患者分为伴随可能的RBD组(PD-RBD)40例和不伴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组(PD-nRBD)45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H-Y分期量表(H-Y)评价患者的运动症状;采用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价患者的睡眠质量;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患者的智能状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采用非运动症状问卷量表(NMSQ)评价患者的非运动症状。检验血清叶酸、维生素B_(12)、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表达水平。结果:与PD-nRBD组相比,PD-RBD组的病程较长(P0.05),左旋多巴的等效使用剂量较大,为365(178.59, 540.82) mg(均P0.05);2组的MMSE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而H-Y分期、PDSS、HAMA、HAMD和NMSQ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的叶酸、维生素B_(12)、尿酸和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BDQ-HK评分与病程、左旋多巴等效剂量、H-Y分期、HAMA、HAMD、PDSS和NMSQ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PDSS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年龄、发病年龄、MMSE评分、叶酸、维生素B_(12)、尿酸和Hcy未见出现相关性(P0.05)。结论:PD-RBD发病率较高,病程较长,临床症状更加明显。RBD与病程、运动症状、自主神经功能、睡眠质量和情绪等因素有关,需要及时治疗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吡贝地尔在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不同类型睡眠障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原发性PD患者62例为PD组,给予吡贝地尔治疗3个月;62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PD睡眠障碍量表(Parkinsons disease sleep scale,PDSS)、REM睡眠行为异常问卷-香港版(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questionnaire,RBDQ-HK)、Epworth嗜睡评分量表(Epworth sleep scale,ESS)及国际不宁腿综合征量表(International Restless Legs Scale,IRLS)分别评定对照组及PD组治疗前、后夜间总体睡眠、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白天过度嗜睡及不宁腿综合征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PD组患者治疗前PDSS评分[(4.89±2.71)分]低于对照组[(11.43±3.79)分](P0.05),RBDQ-HK评分[(17.22±4.12)分]、ESS评分[(10.99±3.71)分]及IRLS评分[(10.34±1.98)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01±2.43)、(5.03±2.17)、(1.88±0.23)分](P0.05);PD组患者治疗后PDSS评分[(6.41±3.78)分]、ESS评分[(12.42±1.92)分]高于治疗前,IRLS评分[(9.21±2.45)分]低于治疗前(P0.05),RBDQ-HK评分[(17.39±4.71)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贝地尔可有效改善早期PD患者夜间总体睡眠和不宁腿综合征症状,但可加重白天过度嗜睡,对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无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早期未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功能及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早期未治疗PD患者分为tDCS组及对照组。tDCS组给予阳极刺激,电刺激强度为2.0mA;对照组给予伪刺激,即电刺激仪在刺激(电流强度为2.0mA)30s后自动停止电流输出,其他治疗参数同真刺激。2组患者均每天治疗20min,每天治疗1次。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2组患者认知功能情况,同时于上述时间点检测2组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50及P300潜伏期和波幅。 结果 治疗8周后发现tDCS组患者视空间/执行功能、命名、注意、语言、抽象、延迟记忆、定向和MoCA总分分别为(4.47±0.53)分、(2.13±0.57)分、(5.44±0.99)分、(1.89±0.31)分、(1.17±0.42)分、(5.73±0.67)分、(5.28±0.69)分和(26.35±5.61)分,与组内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DCS组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50波幅[(2.11±1.06)μV]较组内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DCS组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314.7±33.4)ms]和波幅[(10.74±2.89)μV]与组内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tDCS治疗能显著改善早期未治疗PD患者认知功能,同时还能降低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50波幅,缩短P300潜伏期,增加P300波幅,该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与帕金森病(PD)的相关性以明确RBD对P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123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有RBD将患者分为PD+RBD组(67例)和PD-RBD组(56例),比较2组各项资料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检验多导睡眠监测睡眠参数与神经心理学相关指标的关系。 结果 PD+RBD组病程长于PD-RBD组,总睡眠时间短于PD-RBD组,R期周期性腿动指数高于PD-RBD组(P均 < 0.05)。PD+RBD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总分低于PD-RBD组,差异主要表现在执行能力、延迟记忆、注意力及抽象能力方面(P均 < 0.05)。PD+RBD组Stroop色词测验完成时间和错误数长/多于PD-RBD组(P均 < 0.05)。PD患者总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与MoCA总分、执行能力及注意力呈正相关,而与Stroop色词测验完成时间及错误数呈负相关(P均 < 0.05)。 结论 RBD可能是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特别是执行功能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四川地区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方法使用帕金森睡眠量表(PDSS)评估260例PD患者,其中睡眠障碍(SD)组160例、非睡眠障碍(NSD)组100例,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H-Y分级、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疲劳严重度量表(FSS)、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等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 SD组PDSS总分低于NSD组,其余量表评分均高于NSD组。SD组较NSD组更易出现嗅觉障碍、疼痛、疲劳、多尿、RBD等症状(P0.05)。RBD、UPDRSIII、抑郁、疼痛、疲劳是PD患者伴发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PD睡眠障碍与抑郁、疼痛、疲劳等非运动症状显著相关;汉族和藏族PD睡眠障碍发生率接近,藏族PD以日间瞌睡和疲乏思睡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冥想训练结合音乐疗法对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效果。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方法对2018年1月-2019年6月50例帕金森病伴有睡眠障碍患者进行研究,利用问卷星平台收集资料,患者入院24小时内采用PD睡眠量表(PDSS)、39项帕金森病生存质量(PD-Q39)量表进行评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分步骤实施冥想训练和音乐治疗,至21天再次评估,比较患者干预前后2种量表评分值变化。结果 50例PD患者均有睡眠障碍,发生率高,干预前后PDSS、 PDQ-39评分值有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伴有睡眠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冥想训练结合音乐疗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睡眠障碍症状,提高睡眠质量,从而促进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肯定性效果的纵深细致化发展式教育在帕金森(PD)合并睡眠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乐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PD合并睡眠障碍患者29例为对照组,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PD合并睡眠障碍患者31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肯定性效果的纵深细致化发展式教育。比较2组干预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健康教育满意度。结果干预后,2组PSQI、PDQ-39评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PSQI、PDQ-39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各项健康教育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基于肯定性效果的纵深细致化发展式教育用于PD合并睡眠障碍患者,可改善睡眠质量、生活质量,提高健康教育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帕金森病(PD)伴冰冻肩患者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PD伴冰冻肩患者分为对照组、经颅直流电刺激组(简称tDCS组)、关节松动术组(简称JM组)及联合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PD药物(如多芭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治疗,根据每位患者实际病情酌情调整药物剂量及配伍。tDCS组、JM组患者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辅以经颅直流电刺激或关节松动术治疗,联合组患者则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经颅直流电刺激和关节松动术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8d后分别采用欧洲肩关节协会制订的Constant量表(包括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肌力、关节活动范围评定)及统一PD评分量表(UPDRS)第22项关节僵直程度评分对各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4组患者Constant量表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肌力、关节活动范围及关节僵直程度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d后tDCS组、JM组及联合组患者上述疗效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治疗28d后联合组患者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肌力、关节活动范围及关节僵直程度评分[分别为(13.6±1.0)分、(18.7±1.3)分、(16.7±1.8)分、(34.6±1.8)分及(1.7±0.5分)]均显著优于tDCS组[分别为(8.5±0.6)分、(12.2±0.5)分、(13.3±1.0)分、(18.7±1.7)分及(2.9±0.5)分]及JM组[分别为(7.6±0.7)分、(11.4±1.7)分、(12.2±0.8)分、(17.2±1.0)分及(2.7±0.8)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能显著缓解PD伴冰冻肩患者肩关节疼痛及僵硬程度,提高肩关节肌力、关节活动范围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经颅直流电刺激或单纯关节松动术治疗,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刘姣  王倩  王东玉 《临床荟萃》2020,35(2):153-157
目的 观察曲唑酮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患者情绪及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方法 入组PD合并焦虑状态39例(焦虑组),PD合并抑郁状态34例(抑郁组),PD合并睡眠障碍27例(睡眠障碍组),PD合并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25例(并发组),患者均给予盐酸曲唑酮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焦虑、抑郁、睡眠评分, 比较该药对各组的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患者治疗后,焦虑、抑郁、睡眠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各个量表评分较前均下降(P<0.05)。结论 盐酸曲唑酮可以明显改善PD患者的情绪及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大学生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非器质性失眠症大学生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给予rTMS治疗,磁刺激部位为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区,磁刺激频率1 Hz,磁刺激强度为120%静息运动阈值水平,对照组给予假磁刺激。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汉密尔顿抑郁(17项)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4周后发现观察组PSQI各项指标评分(除催眠药物指标外)均较入选时及同期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其PSQI各项指标评分及总分均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2组患者HAMD评分及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及HAMA评分[分别为(5.6±2.0)分和(6.2±2.3)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oCA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评分、注意评分、延迟记忆评分及总分[分别为(4.43±0.69)分、(5.31±0.67)分、(4.19±0.74)分和(26.40±2.54)分]均较治疗前、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MoCA各项指标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rTMS治疗可显著改善非器质性失眠症大学生患者睡眠质量、情绪障碍及认知功能,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特点、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以及明确睡眠障碍在预测评估PD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帕金森睡眠量表(PDSS)、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蒙特利尔量表(Mo CA)分别评估110例早中期原发性PD患者的睡眠状况和认知功能,并详细记录人口学资料和PD患者运动功能的评估状况,同时配合多项神经心理学测试对PD患者的注意和工作记忆、执行能力、语言能力、记忆力以及视空间能力等5大认知领域进行全面系统评价。结果 (1)110例PD患者中98例(89.1%)伴发睡眠障碍,12例(11.9%)睡眠正常。PD睡眠障碍组Mo CA评分和各个分项认知评分均低于PD睡眠正常组,除数字正背和语义流畅性外,余测试结果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睡眠障碍组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75.5%,睡眠正常组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33.3%,两组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存在差异,伴有睡眠障碍的PD患者更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χ2=7.28,P=0.007)。(2)睡眠障碍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17,P=0.012)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OR=1.304,P=0.006)是PD睡眠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夜间睡眠时间缩短和性别是日间过度思睡(EDS)发生的危险因素,并且男性比女性出现EDS的危险性大。(3)PD患者中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者(Mo CA评分<26分)78例,认知功能正常者评分(Mo CA评分≥26分)32例,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为71%。PD认知功能障碍组和PD认知功能正常组的睡眠状况存在差异,PD认知功能障碍组PDSS 3、PDSS 6和PDSS 9的分数明显低于PD认知功能正常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D认知功能障碍组的RBD的发生率为41%,明显高于PD认知功能正常组(18.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RLS和EDS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睡眠紊乱(标准系数-0.340,P值0.001)和睡眠效率(标准系数-0.234,P值0.019)与PD认知功能呈线性负相关。睡眠紊乱和睡眠效率下降能够直接影响PD认知功能。(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SQI总分及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和睡眠紊乱等睡眠因子分数与各项认知功能评分具有普遍相关性(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服用睡眠药物与BVMT-R测试呈负相关(P<0.01);白天功能紊乱与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试有关(P<0.05)。结论 PD患者睡眠障碍与认知功能障碍显著相关,伴有睡眠障碍和RBD的PD患者更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伴或不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睡眠状况存在差异;睡眠质量差对PD认知功能的各个领域均有影响,而服用睡眠药物和白天功能紊乱则有针对性的影响PD患者的记忆力;夜间睡眠紊乱和睡眠效率下降均能够直接影响PD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心理康复对脊髓损伤患者抑郁症状、睡眠质量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2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综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治疗组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增加心理康复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其抑郁状态、睡眠质量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HAMD评分、MBI指数以及PSQ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HAMD评分、MBI指数以及PSQI评分分别为(13.27±1.95)分、(54.27±2.94)分和(5.07±3.07)分,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的(17.70±1.99)分、(42.57±3.22)分和(8.57±3.26)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患者治疗前、后3项评分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联合心理康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应用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量表(the 39-item Parkinson's disease questionnaire,PDQ-39)对 82 例 PD 患者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调查,同时选用 H&Y(hoehn-yahr stage,H&Y)分级、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第 2 部分(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oreⅡ,UPDRSⅡ)和第 3 部分(unified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ore Ⅲ,UPDRSⅢ)、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arkinson's diseasesleep scale,PD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on assess,MOCA)分别评估 PD 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症状、抑郁水平、睡眠状况、认知功能等指标。了解 PD 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43.0 ± 14.7)分。影响 PD 患者生活质量主要因素按影响作用大小依次为 HAMD、UPDRSⅡ和 PDSS 评分(均 P 〈 0.05),3 者对 PDQ-39 的影响起决定作用的 57.7%。结论 抑郁、日常生活能力和睡眠障碍是影响 PD 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临床上应重视对患者抑郁情绪、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的护理,同时完善生活辅助用具,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便改善 PD 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低频与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抑郁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PD伴抑郁症状患者分为低频组、高频组及假刺激组。低频组、高频组患者分别给予低频1Hz、高频5Hz rTMS治疗,假刺激组患者则于相同时间点给予假rTM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0d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各组患者抑郁症状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10d后低频组患者HAMD分值由(13.67±8.15)分降至(10.05±4.83)分,高频组患者HAMD分值由(14.76±8.69)分降至(8.81±4.21)分,两组患者HAMD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低频组治疗10d后其HAMD分值较假刺激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结束1个月后两组患者HAMD分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组患者治疗10d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其HAMD分值均显著低于假刺激组水平(P<0.05)。低频组及高频组患者治疗后其HAMD量表焦虑/躯体化因子(F1)、阻滞因子(F2)、睡眠障碍因子(F3)分值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高频组认识障碍因子(F4)、绝望感因子(F5)分值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 结论低频及高频rTMS治疗均能有效改善PD伴随的抑郁症状,且安全性较好,低频及高频rTMS对PD患者焦虑/躯体化、阻滞、睡眠障碍的改善作用均较显著,高频rTMS治疗可能较低频rTMS治疗作用更强、更持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清晨关期(early-morning off, EMO)对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原发性早期PD患者,根据是否出现EMO分为EMO组30例和无EMO组30例。采用PD统一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UPDRS)、Hoehn-Yahr(H-Y)分级评估病情严重程度,采用PD生活质量量表(39-Item-Parkinson’s Disease Questionnaire, PDQ-39)评测患者生活质量,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估患者精神状态,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Item 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 HAMA-1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24, HAMD-24)、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arkinson’s Disease Sleep Scale, PDSS)、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Non-motor Symptoms Scale, NMSS)、Epworth思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 ESS)等对其非运动症状进行评估。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早期PD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EMO组H-Y分级[1.5(1.0,2.0)级]高于无EMO组[1.0(1.0,1.5)级](P>0.05),患者PDQ-39评分[(40.8±20.7)分]、UPDRSⅠ评分[(5.1±2.2)分]、UPDRSⅡ评分[(12.8±6.1)分]、UPDRS总分[(34.1±16.8)分]、NMSS评分[(61.8±38.1)分]、ESS评分[(8.3±5.0)分]和左旋多巴每日等效剂量[(701.4±438.2)mg]均明显高于无EMO组[(14.4±11.0)、(2.9±2.2)、(8.8±3.4)、(25.3±9.0)、(35.4±25.6)、(4.6±4.5)分、(466.8±344.3)mg],PDSS评分[(108.0±21.3)分]低于无EMO组[(128.6±24.8)分](P<0.05),UPDRSⅢ、UPDRSⅣ、HAMA-14、HAMD-24、MMSE评分与无EMO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PDQ-39影响程度最大的为H-Y 2.5级,其次依次为EMO、H-Y 1级、UPDRSⅣ和PDSS(P<0.05)。结论 EMO明显影响早期PD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情绪、睡眠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PSD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及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治疗组给予rTMS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rTMS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中国脑卒中量表(CS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的抑郁情绪、睡眠质量、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ADL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HAMD、CSS、PSQI、MBI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8周后(治疗后),3组患者HAMD评分、PSQI评分、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M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治疗后HAMD、CSS、PSQI、MBI评分均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与联合治疗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HAMD[(9.76±4.59)分]、CSS[(7.65±2.35)分]、PSQI[(16.13±4.12)分]、MBI评分[(52.61±9.26)分]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rTMS可显著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状、睡眠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有效提高其ADL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