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髓母细胞瘤的分子分型为疾病的预后提供了较为精准的信息,目前推荐用DNA甲基化图谱取代基因表达图谱作为髓母细胞瘤分子分型诊断的金标准.为进一步改善髓母细胞瘤患者预后,国内外学者重新定义了危险分层,更新了治疗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对髓母细胞瘤目前各分子亚型的特点及预后危险分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晚期儿童肝母细胞瘤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儿童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2006年4月-2014年7月收治的103例患儿中随访3年以上的30例晚期HB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疗效和预后情况。结果(1)POG/CCG临床分期:III期12例,完全缓解(CR)10例(83%);IV期18例,CR 8例(44%),两组CR率无显著差异(P=0.08);(2)血清AFP:30例患儿中28例明显升高,占93%;(3)术前化疗:提高了69%的肿瘤完全切除率;(4)疗效与预后:30例患儿5年总体生存率为58%。胎儿型、POG/CCG III期和肿瘤完全切除患儿生存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儿童晚期HB经综合治疗预后尚可。胎儿型预后较好,但肿瘤未完全切除,POG/CCG IV期及伴有远处转移尤其是肺转移患儿预后仍较差,应尽可能地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3.
肝母细胞瘤各组织类型的免疫表达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母细胞瘤各组织类型的免疫表达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4例肝母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和组织学分型,其中18例作7种标记的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胎儿型12例,胚胎型7例,间变型3例和上皮间叶混合型2例;细胞角蛋白,甲胎蛋白,S-100蛋白和波形蛋白在肿瘤上皮细胞浆的表达分别为14例,10例,9例和6例,癌胚抗原,P53和P16蛋白在细胞核中表达分别是11例,9例和7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儿童肝母细胞瘤(HB)手术结合化疗的疗效及预后,了解风险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6年9月-2014年6月北京同仁医院收治HB患儿102例。男55例,女47例。通过分析临床资料,研究HB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 102例患儿经综合治疗后完全缓解(CR)52例占51.0%,部分缓解(PR)20例占19.6%,死亡28例占27.4%,进展2例(2.0%)。随访至2015年1月1日,平均随访时间27.54±19.95个月,2年总生存率(0S)76.5%,3年无事件生存(EFS)60.5%。对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的81例患儿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5年平均生存时间71.1个月,95%可信区间61.2~80.9个月。结论儿童HB经规律化疗结合手术治疗后疗效肯定,但应对PLT、反复复发以及远处转移病例加强随访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5.
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是小儿较为少见的恶性实体瘤,Miller统计全美国1973年~1987年间9308例经病理诊断的小儿恶性肿瘤中,肝脏恶性肿瘤仅占1.9%犤1犦。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小儿外科30年(1959年~1987年)13岁以下经病理诊断的恶性实体肿瘤共770例,其中HB38例,约占4.9%犤2犦。由于HB早期临床症状少且缺乏特异性,目前尚无特异性早期诊断方法,临床上多见的是进展期,高亚报告患儿就诊时Ⅲ、Ⅳ期HB占61.8%犤3犦。早期能完整切除者预后较好,有转移或复发者预后差犤4犦。现就小儿肝母细胞瘤的诊治作一综述。1诊断肝母细胞瘤好发于5岁…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小儿肝细胞肝癌(HPC)与肝母细胞瘤(HB)临床特点,分析二者预后差异,以提高临床认识。方法对1985~2006年收治小儿HPC15例和HB23例,从发病年龄、甲胎蛋白(AFP)阳性率、乙肝病毒感染率、肝硬化发生率、手术完整切除率、1年累积生存率等进行比较。结果HB平均发病年龄、乙肝病毒感染率、肝硬化发生率低于肝细胞肝癌,1年累积生存率高于HPC,P=0,0.0005,0.0003,0.037,有统计学差异。二组AFP阳性率、手术完整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45,1.0。结论HPC小儿多数有乙肝病毒感染和肝硬化背景,预后较差,应加强围生期乙肝病毒病毒阻断,减少肿瘤发病率,同时加强综合治疗,努力提高术后生存率。HB预后相对较好,应努力提高肿瘤完整切除率,规范术后化疗,提高肿瘤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婴儿期肝母细胞瘤(HB)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42例婴儿HB的电子病历系统及随访资料,总结婴儿HB的临床特点;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影响HB婴儿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 42例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肝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生存状况,明确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6月上海市儿童医院初诊并接受治疗的肝母细胞瘤共24例,采用国际儿童肿瘤协会的PRETEXT分期法进行疾病分期,采用手术和化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评估其生存率与疾病分期、治疗策略的相关性。结果 24例患者中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龄(19±12.4)个月。随访至2014年6月30日,平均随访时间(25.6±19.5)个月。Ⅱ期3例(12.5%),Ⅲ期12例(50%),Ⅳ期9例(37.5%),5年总体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EFS)分别为65.63%±9.83%和43.93%±12.04%。Ⅱ期、Ⅲ期、Ⅳ期的5年OS分别为:100%、91.67%±8.33%和22.22%±14.7%(P=0.001);5年EFS分别为100%、48.89%±13.06%和12.5%±16.67%(P=0.0003)。治疗策略上先行肿瘤根治术3例,均痊愈;余21例行肿瘤穿刺/活检,化疗,手术,再化疗,至今生存13例,复发死亡4例,放弃/失访4例。结论小儿肝母细胞瘤发病年龄小,治疗倾向于手术完整切除为主,辅以术前和术后化疗。疾病分期和肿瘤的完整切除是影响肝母细胞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并鉴定出小儿肝母细胞瘤(HB)血清生物学标记物,以助HB的早期诊断。方法使用弱阳离子磁珠技术处理30例HB患儿、20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和20例正常儿童的血清样品,利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平台筛选出肿瘤组和正常组的差异性蛋白。SDS-PAGE纯化分离出目标蛋白质后,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出目标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并通过Swiss Prot数据库查找与之匹配的蛋白质。最后使用Real-time PCR和ELISA技术验证该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结果 SELDI-TOF-MS筛选并排除炎症因子干扰后,发现HB组和正常组存在质合比为9 348 Da的差异性蛋白质,在HB组的表达较低(P0.05)。经鉴定此蛋白为载脂蛋白A-I(Apo A-I)。Real-time PCR和ELISA验证Apo A-I基因和蛋白在HB组均低表达,在正常组高表达。结论 Apo A-I可作为HB非炎症性蛋白质标记物,对其早期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观察细胞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和细胞凋亡蛋白酶Caspase-3在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HB、9例瘤旁组织、4例正常儿童和8例正常成人肝组织中Survivin和Caspase-3的表达,并对其结果进行研究.结果 Survivin在正常儿童、瘤旁组织和HB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33.3%和100%,成人肝组织中基本未见表达.Survivin在HB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瘤旁及正常肝组织,但Survivin在正常儿童和正常成人肝组织中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Caspase-3在正常成人肝组织、正常儿童肝组织、瘤旁组织和HB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0、55.6%和80%,Caspase-3在正常成人肝组织与HB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儿童肝组织.Survivin和Caspase-3在HB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Survivin与Caspase表达构成比与患儿的年龄有相关性:63.6%的HB病例,其Survivin与Caspase-3的表达强度基本一致,均呈高表达状态,且本组患儿年龄的中位数值较高;仅36.4%病例的Survivin呈强表达而Caspase-3弱表达或不表达,本组患儿年龄的中位数值较小.结论 在HB中,Survivin的高表达与HB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正常儿童与正常成人的肝组织中,其Caspase-3表达有显著性差别.Survivin与Caspase-3在HB中的表达率缺乏相关性.在HB的不同的年龄组中,Survivin与Caspase-3存在不同的表达关系,说明它们间可能存在不同的相互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13.
患儿,男,16天。因哭闹伴阴囊、阴茎淤血肿胀1天拟嵌顿疝收入外科。外科入院后半小时以嵌顿疝排除,出血原因待查?贫血转入内科。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无宫内窘迫及出生窒息。出生体重 3 750 g。生后母乳喂养,吃奶好,无消瘦。母孕期为废品回收站工人,接触生产性粉尘较多,无患病史。  相似文献   

14.
现根据北美和欧洲肝母细胞瘤研究经验结合我国的临床实践,着重讨论肝母细胞瘤的诊断路径及治疗策略,以期提高对肝母细胞瘤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总结我院所收治的中晚期肾母细胞瘤采取术前化疗和未采取术前化疗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其治疗效果并分析预后。方法收集1980~2000年间我院所收治的中晚期肾母细胞瘤(Ⅱ~Ⅳ期)患儿21例。组织学类型和分期按照美国Wilm's瘤研究组(NWTS-Ⅲ)采纳的临床病理分期。21例均以腹部肿物为主要症状来诊,其中伴有腹痛者11例,血尿者3例,低热者11例,恶心、呕吐者7例。21例按术前化疗与否分为两组:①1980~1990年间所收治的Ⅱ~Ⅳ期、未术前化疗组12例,其中Ⅱ期5例,Ⅲ期4例,Ⅳ期3例;②1991~2000年间所收治的Ⅱ~Ⅳ期执行术前化疗组9例,其中Ⅱ期2例,Ⅲ期6例,Ⅳ期1。所有病例均经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结果12例未采取术前化疗组均经术前准备后,行瘤肾切除术加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手术中见瘤体表面血管粗大、丰富,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粘连,出血较多;术中肿瘤破溃4例,占33%。9例采取术前化疗的患儿术中见瘤体表面血管不丰富,出血少,易于切除;术中瘤体破溃1例,占11%。12例未采取术前化疗组术中死亡1例。术后1周开始化疗10例,1例患儿家长放弃治疗。术后化疗方案为长春新碱+更生霉素,或长春新碱+顺铂,时间为1年半。9例采取术前化疗组无手术中死亡病例。术后10~20d内复查白细胞正常后,开始术后化疗,时间为1年。结论①术前化疗可降低术中瘤体破溃率:②术前化疗可相应缩短术后化疗时间:本组病例显示,未术前化疗组的术后化疗时间为1.5年;采取术前化疗组的患儿,术后化疗时间为1年。③采取术前化疗组的患儿肿瘤体积缩小可降低手术难度,肿瘤表面的血管不丰富,术中出血减少,可降低手术难度并减少术中瘤体挤压刺激,从而减少术后远隔转移的可能性。另外,对于巨大肾母细胞瘤术中应仔细操作,谨防破溃,应注意手术视野、腹腔及切口的保护,避免污染,减少复发,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小儿脂肪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以进一步了解该病的临床特点,指导诊治及评估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首都儿科研究所外科2007年-2012年间收治的脂肪母细胞瘤19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术后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本组病例中男10例,女9例,年龄3个月~11岁。瘤体部位:位于下肢5例,上肢3例,腋部2例,颈及项背部2例,肠系膜2例,骶尾部2例,胸壁1例,臀部1例,阴囊1例。临床上均表现为无痛性软组织肿块。影像学检查提示病灶内组织密度与脂肪组织相仿。病理诊断均为脂肪母细胞瘤。对所有患儿进行了随访,其中2例复发。结论脂肪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好发于体表浅部,有包膜或与正常组织边界清楚,也可呈弥漫性或浸润性生长。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术后虽有复发,但无恶变及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肝母细胞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growthfactor ,VEGF)及其受体KDR、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endocrinegland derivedvascularendotheliagrowthfactor,EG VEGF)表达规律 ,明确血管形成在肝母细胞瘤演化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方法 采用RT PCR方法 ,分别检测VEGF及KDR、EG VEGF基因在 2 2例肝母细胞瘤及其癌旁组织中mRNA的表达 ,并结合肝母细胞瘤的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肝母细胞瘤VEGF基因mRNA表达率为6 8.18% (15 / 2 2 ) ,癌旁组织表达率为 2 2 .73% (5 / 2 2 ) ;EG VEGF肝母细胞瘤mRNA表达率为31.82 % (7/ 2 2 ) ,癌旁组织表达率为 72 .73% (16 / 2 2 ) ;KDR肝母细胞瘤mRNA表达率为 77.2 7%(17/ 2 2 ) ,癌旁组织表达率为 2 7.2 7% (6 / 2 2 )。肝母细胞瘤与其癌旁组织VEGF、KDR、EG VEGFmRNA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微血管形成及其调控因子、与肝母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在肝母细胞瘤的演变过程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并对提高肝母细胞瘤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儿童原发肝脏卵黄囊瘤的影像学表现,并寻找可能与肝母细胞瘤相鉴别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原发肝脏卵黄囊瘤患儿的临床表现,尤其是其影像学资料,与22例肝母细胞瘤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原发肝脏卵黄囊瘤患儿为1岁11个月男童,甲胎蛋白(AFP)明显升高,腹部增强CT及B超均提示肝脏右叶巨大单发占位,未见明显钙化,肿物内可见出血、坏死,有包膜下积液等肿瘤破裂迹象。肝母细胞瘤患儿AFP亦明显升高,腹部增强CT提示多为单发肝脏巨大肿物,结节状多见,无包膜,多见点状或片状钙化,肿物周边有明显血流信号,未见有肿瘤破裂迹象。复习文献8例原发肝脏卵黄囊瘤患儿的影像学资料显示多有出血和坏死表现,1例有明显肿瘤破裂表现,无钙化。结论 原发肝脏卵黄囊瘤和肝母细胞瘤都表现为肝脏巨大占位伴AFP明显升高,前者影像学特征是肿物更容易出现出血、坏死和肿瘤破裂迹象,有包膜,无钙化,对二者有一定的临床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母细胞瘤的综合治疗方法,分析影响肝母细胞瘤治疗效果及生存率的因素.方法 对本院2000年1月-2007年11月收治的16例肝母细胞瘤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治疗以手术加化疗为主,化疗分为术前化疗和术后化疗,术前化疗11例又分为介入化疗5例和全身化疗6例(其中2例同时进行介入化疗和全身化疗);未进行术前化疗5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者9例,行姑息性手术治疗者3例,单纯静脉化疗者2例,单纯介入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1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例.随访时间13.5(3~98)个月.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Ⅳ期高危组患儿总体生存率明显较Ⅰ、Ⅱ、Ⅲ期标准组低;血清甲胎蛋白(AFP)<100μg/L和AFP>100000μg/L患者生存率低;混合型预后较好,而胚胎型及巨梁型预后较差;规范化疗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不规范化疗组;手术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非手术组:有残留组患者预后较无残留组差.结论 化疗可提高肝母细胞瘤中晚期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和长期生存率,TACE是肝母细胞瘤患者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应提高对肝母细胞瘤的认识,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术前化疗对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手术切除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993。2004年80例HB患儿分为两大组。术前化疗组(A组)48例,其中PRETEXTⅠ期13例,Ⅱ期13例,Ⅲ期15例,Ⅳ期7例。Ⅰ、Ⅱ期均采用弱方案化疗,Ⅲ、Ⅳ期分别采用强方案(A1组)及弱方案(A2组)化疗,Ⅲ期病例中,A1组6例,A2组9例;Ⅳ期病例中,A1组3例,A2组4例。术前未化疗组(B组)32例,1期12例,Ⅱ期9例,Ⅲ期6例,Ⅳ期5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理分期与分型、手术及术后治疗和随诊,均符合统计学可比性要求。A,组化疗使用阿霉素、顺铂3—6轮,A2组使用长春新碱、环磷酰胺、阿霉素1~2轮。比较A(A1、A2)组、B组手术切除率、5年生存率及围术期死亡率。结果随访60—200个月,Ⅰ、Ⅱ期A组与B组手术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病例合并后比较,A2组、B组手术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与B组、A1组与(A2+B)组手术切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完整切除者5年存活率明显高于手术未切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化疗对PRETEXTⅠ、Ⅱ期患儿手术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无意义,术前强方案足疗程化疗可提高PRETEXTⅢ、Ⅳ期病例手术切除率,术前弱方案短疗程化疗及术前不化疗,不能提高PRETEXTⅢ、Ⅳ期手术切除率。手术完整切除者5年生存率达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