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难治性心源性休克(RC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6例RCS患者被分为3组:IABP组(n=34)、ECMO组(n=32)及联合(IABP+ECMO)组(n=30)。在常规抗休克用药基础上分别应用IABP、ECMO及IABP+ECMO支持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h、1天、2天、3天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SO_2)、动脉血乳酸、心肌钙蛋白I(cTnⅠ)、脑利钠肽(BNP)、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管活性药物(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用量的变化、并发症及临床转归(撤机成功率及住院期间死亡率)。结果治疗3天后,3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有逐步改善,而联合组上述指标的改善较IABP组及ECMO组更显著(P0.05或P0.01);ECMO组的心率、MAP、CVP、SO_2、动脉血乳酸、cTnⅠ、LVEF及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用量等指标的改善优于IABP组(均P0.01);IABP组BNP、LVED的改善优于ECMO组(P0.05,P0.01);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IABP组和ECMO组(χ~2=15.875,P0.001;χ~2=4.504,P=0.034);ECMO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IABP组(χ~2=3.957,P=0.047);联合组撤机成功率高于IABP组和ECMO组(χ~2=16.063,P0.001;χ~2=5.792,P=0.016);3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ABP+ECMO联合治疗在改善RCS患者血液动力学方面优于IABP和ECMO,但联合治疗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率,影响了临床预后的改善;降低并发症成为提高联合治疗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应用于冠心病的护理健康教育方法与效果。方法:本研究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12年8月到2015年2月诊治的102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病患,所有患者都给予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对照组在治疗后采用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积极的康复运动与健康教育管理。两组的护理观察周期为3个月。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治疗与护理,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SV与CO值都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同时护理后观察组的SV与CO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的角色功能、症状管理、医生沟通和情绪控制评分都显著更高 (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冠心病基本概念、危险因素、诱发因素、临床表现等知识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期间的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急性肾功能衰竭、肺动脉栓塞、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运动与健康教育管理在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冠心病中的应用能提高患者的冠心病治疗与自我效能,从而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改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心血管疾病仍为我国疾病死亡率率首位,其中心衰为重要病因之一。目前救治循环衰竭除正性肌力药物外,体外生命支持(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ECLS)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有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 ECMO)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  相似文献   

4.
邹亮  杜娟  陈祖君  李巅远 《心脏杂志》2013,25(4):418-420
目的:总结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与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辅助救治成人心脏术后重症患者的价值。方法:对14例成人心脏术后重症患者同时行IABP和ECMO联合辅助,通过观察患者辅助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血气指标和肾功能指标来评价辅助效果。结果: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气指标以及肾功能在联合辅助后显著改善(均P<0.05)。结论:联合辅助救治成人心脏术后重症患者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左心功能严重受损患者中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心脏术后严重心源性休克需同期采用IABP和ECMO辅助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患者术前基本情况、临床诊断、辅助原因、机械辅助时间、并发症及预后。以患者院内死亡或生存结果,将患者分为2组。选取6个时间点,分别是机械循环辅助前、使用一种机械辅助后、使用第2种机械辅助前、IABP联合ECMO使用后、撤除ECMO后及撤除IABP后;整理分析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气指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剂量及肝肾功能指标等情况。结果:6例存活出院,其中1例肾衰竭行血滤4d后恢复,后因插管侧动脉栓塞截肢。6例死亡患者全部发生肾衰竭,其中3例行血滤;3例发生下肢缺血坏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活性药物剂量、血气血乳酸值在联合使用IABP和ECMO后显著改善(P0.05)。结论:IABP与ECMO联合应用为严重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救治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体外膜肺氧合(ECMO)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心脏外科术后合并心原性休克(CS)的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阜外医院收治的56例心脏外科术后合并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S治疗方法分为ECMO组(24例)和IABP组(32例)。分析两组的基线资料,比较两组住院期间的预后情况,包括临时起搏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机械通气应用、死亡率和并发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56例患者中,男性31例(55. 4%),平均年龄为(51. 2±5. 3)岁。ECMO组和IABP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肌钙蛋白水平、血肌酐、尿素氮、B型利钠肽、乳酸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应用率均有明显差异(均为P<0. 05)。与置入前比较,两组ECMO和IABP置入后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等均明显改善(均为P<0. 05),乳酸水平显著降低(P<0. 05)。两组住院期间的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应用率相似(均为P> 0. 05),但ECMO组的有创机械通气明显多于IABP组(53. 0%比20. 8%,P<0. 05)。IABP组的病死率低于ECMO组(37. 5%比31. 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CMO组发生感染并发症的比例明显高于IABP组(41. 7%比21. 9%,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B型利钠肽、高乳酸和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是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ECMO和IABP治疗心脏外科术后合并CS患者的短期效果相似,高B型利钠肽、高乳酸和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是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34岁,体重65kg。因诊断"急性暴发性心肌炎(acute fulminant myocarditis,AFM)"于2012年3月11日入院,监护提示间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予吸氧、大剂量升压药物(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维生素C、维持内环境稳定、抗心律失常等治疗,行桡动脉有创血压监测,并置入深静脉导管。入院8h因血压不能维持,于床旁经皮穿刺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原性休克(CS)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痛中心收治的AMI合并CS患者,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IABP辅助下完成PPCI者为IABP组,于2...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体外模肺氧合(ECMO)辅助相关并发症情况和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CABG术后行IABP联合ECMO辅助患者的临床和护理资料,观察机械辅助前后生理指标变化、并发症及转归情况,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机械辅助后患者的生理指标显著改善LVEF[(47.36±5.10)%vs.(29.60±4.52)%];收缩压[(108.20±12.49)vs.(73.88±20.62)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61.58±8.14)vs.(38.40±7.95) mmHg];尿量[(1.86±0.27)vs.(0.70±0.15) mL·kg-1.h-1];血清乳酸水平[5.1(2.9, 7.4)vs.16.7(12.5, 23.2)mmol/L,P<0.05]。联合机械辅助期间发生急性肾衰竭38.5%,感染35.4%,出血事件14.7%,神经系统并发症11.5%;下肢缺血8.3%。住院死亡患者占60.4%,存活出院患者占39.6%。结论:IABP联合ECMO辅助相关并发症显著增加患者病死风险。护理过程中密切监护,及时进行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调整,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冠心病泵衰竭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 IABP)在冠心病泵衰竭治疗中的作用进行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1例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心脏泵衰竭应用 IABP的疗效。对比 IABP治疗前后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脏指数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应用 IABP30分钟后舒张期反搏压达到 65~ 130 mm Hg,心脏指数从 1.60± 0 .2 0 L· min- 1· m- 2上升到 2 .2 7± 0 .2 1L·min- 1·m- 2 ( P<0 .0 0 1) ,平均动脉压从 47.1± 16.0 mm Hg上升到 85 .3± 2 5 .5 mm Hg( P<0 .0 0 1) ,临床表现呈相应改善。总死亡 5例 ,依赖 IABP最终死亡 3例 ,应用 IABP相关合并症死亡 1例 ,其他原因死亡 1例。应用 IABP发生合并症 3例。结论  IABP显著地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脏后负荷 ,改善了心肌氧供 -需平衡、增加心输出量。因此是治疗冠心病泵衰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已在临床使用数十年,但一直缺乏相关的随机临床试验证据,既往相关的研究多为非随机试验及观察性研究。在最近几年内,IABP相关的多中心随机临床实验结果相继发表,然而研究结果却与普遍理解的IABP应有的生理方面获益不相符。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不伴休克及高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使用IABP辅助均未达到实验预期的结果。但在这些研究中使用IABP有长期获益的趋势,且实验结果提示对于部分患者,选择使用IABP可以得到临床获益且得到较好的血流动力学支持。表明对于IABP的进一步评估和临床研究应该以患者为中心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且使用应达到最大的生理获益。现就最近几年IABP相关的随机临床实验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高危冠心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心脏辅助装置之一,本文就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作用机制,在不同病变中对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以及作为辅助和过渡治疗,在各种高危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心脏辅助装置之一,本文就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作用机制,在不同病变中对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以及作为辅助和过渡治疗,在各种高危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 ECMO)在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生命支持方面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未来有可能成为常规的治疗手段。经房间隔球囊扩张制造房间隔缺损方式达成左心减容减压的方法,在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但目前很少有文献报道。本文报道一例我院在该技术方面的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在经股动静脉体外膜式氧合(ECMO)患者中对四肢不同区域微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取因为心源性休克而使用经股动静脉ECMO辅助联合使用IABP患者14例,使用近红外光谱分析(NIRS)在四肢进行血管阻断实验观察IABP开启与关闭时对于微循环状态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IABP使用时以及IABP停止30分钟后分别记录心率、血压、周围组织血氧去饱和斜率及再饱和斜率等试验数据。结果:停止IABP后患者动脉舒张压[(53.86±8.65)vs.(63.29±9.54)mm Hg,P=0.001(1mm Hg=0.133k Pa)]升高,脉压差[(28.14±13.96)vs.(17.93±10.41)mm Hg,P=0.001]降低,患者四肢不同区域的组织氧饱和度(St O2)和组织血氧去饱和斜率及再饱和斜率在IABP使用与停止时没有明显改变。结论:IABP的应用产生的搏动灌注没有明显影响ECMO患者不同区域微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16.
古勇霞 《内科》2013,8(1):97-98
目的回顾性分析(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在心源性休克患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为预防和处理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3例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的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主动脉球囊反搏置管期的主要监测项目和护理措施。结果除1例放弃治疗外,其余22例顺利出院。结论在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的置管期,应做好各项指标的监测和置管处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术(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联合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成人暴发性心肌炎(fulminant myocarditis,FM)并发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15年2月至2017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6例成人FM并发CS患者,在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以及IABP辅助下,血流动力学仍呈恶化趋势,而应用静脉-动脉模式ECMO支持,回顾性分析其住院期间及出院随访资料。结果患者年龄(29.50±5.54)岁,其中男1例(16.7%),女5例(83.3%)。ECMO支持时间(154.67±56.40)h,IABP支持时间(179.00±62.92)h。在6例患者中,5例(83.3%)患者成功脱离ECMO辅助循环并顺利出院,出院后随访至今,患者的心功能正常。1例患者未能撤机,死于并发症。结论在药物及时治疗和积极防治并发症的基础上,IABP联合ECMO辅助循环治疗可能在FM并发CS患者中起协同作用,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38例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下高危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疗效。方法:术前评估病情,预防性植入ECMO,所有ECMO植入均由心内科介入医生穿刺植入,必要时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然后进行PCI,术中肝素化,观察ECMO转机情况,观察转速、流量,及时调整ECMO鞘管位置,术前、中、后监测活化凝血时间(ACT),根据手术情况,决定ECMO是否术后即可拔除或维持,并对所有患者进行1~2年随访。结果:所有患者PCI均获得成功,术中2例出现慢血流,冠脉内给予硝酸甘油200μg,血流恢复正常,1例患者出现低血压,给予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对症后均恢复;术后院内死亡3例,其中1例患者术后12h因脑出血死亡;1例患者因合并室间隔穿孔、多脏器衰竭3 d后死亡;1例患者为左主干急性闭塞,择期PCI后,发生重度肺部感染,心原性休克,术后37 d死亡。院外随访1~2年,2例因恶性心律失常猝死。其余33例存活,其中12例患者行冠脉造影复查,1例出现支架内闭塞,1例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再次支架植入治疗成功。结论:ECMO辅助下高危冠心病患者PCI相对安全有效,但要积极预防脑出血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及各种老年疾患治疗手段的进步,高危复杂有待完全性血运重建、但不适宜外科治疗的冠心病患者(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 for high risk indicated patients,CHIP)越来越多。近年来,介入器械不断改进及介入技术的进步,使得介入医生能够挑战CHI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成为CHIP患者  相似文献   

20.
正患者女,18岁,因腹泻1周,心慌、乏力、气短3 d,于2017年7月4日05:00急诊收入院。入院前外院心电图室性心动过速,超敏肌钙蛋白T 6.42μg/L(0~0.1); 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 2147 pg/mL;考虑病毒性心肌炎收入院。入院查体:T 36. 2℃,P 92次/min,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