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行CRT治疗的35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CRT术前血清ALB水平将患者分为ALB正常组(242例)和低ALB组(110例),随访24个月,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CRT术前各指标与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再住院等不良预后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CRT治疗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352例患者共死亡44例(12.50%),心脏移植3例(0.85%),心力衰竭再住院98例(27.84%)。血清ALB水平与不良预后负相关,血清ALB40g/L是CRT治疗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RT治疗前血清ALB水平较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和心力衰竭再住院风险较大,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房纤颤(简称房颤)心室率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的影响.方法入选101例心力衰竭患者,按心电图诊断分为快速型房颤组(心室率大于100次/分,n=33)、普通型房颤组(心室率60~100次/分,n=32)和窦性心律组(n=36),再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Ⅱ、Ⅲ和Ⅳ级3个亚组.采用胶体金法检测受试者血清NT-proBNP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快速型房颤组、普通型房颤组及窦性心律组患者血清NT-proBNP浓度随NYHA心功能分级增加呈增高趋势,每组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窦性心律组、普通型房颤组、快速型房颤组患者血清NT-proBNP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呈增高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心功能分级亚组,快速型房颤组患者血清NT-proBNP浓度显著高于窦性心律组和普通型房颤组(P<0.05),而普通型房颤组与窦性心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NT-proBNP浓度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房颤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浓度有一定影响,房颤心室率增快(超过100次/分)对血清NT-proBNP浓度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C)、脑钠肽(BNP)、内皮素-1(ET-1)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将2018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128例设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9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CysC、BNP、ET-1水平,统计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情况,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CysC、BNP、ET-1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CysC、BNP、ET-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128例中预后良好95例,预后不良33例。预后不良组心功能分级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CysC、BNP及ET-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心功能分级、CysC、BNP、ET-1为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CysC、BNP、ET-1单独检测及三者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9、0.765、0.730、0.877,... 相似文献
4.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9)
心力衰竭的心脏再同步化(CRT)或心脏再同步化并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CRTD)治疗是新兴的卓有疗效的介入治疗方法,但是疗效差别非常显著,有的患者出现超反应,心功能和射血分数完全恢复正常,而有的患者则植入无效。由此派生出大量的临床试验,导致指南在不断更新细化,直接影响我们的临床治疗决策。本文针对国内外CRT指南的沿革和更新作一综述,明确最新的适应证和患者选择,以提高CRT在临床实践中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为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随着对CHF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深入,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拈抗剂等药物为代表的心脏修复治疗措施的广泛应用,CHF患者的生存期与生活质量已得到较大的改善,但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Ⅲ~Ⅳ级患者的生存期短、病死率高,1年死亡率高达50%以上,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当,预后仍然很差。近年的临床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前清蛋白(PAB)比值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血检测hs-CRP、PAB水平,并计算hs-CRP/PAB比值;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随访6个月,依据患者心力衰竭再发作或全因性死亡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血清学指标,并绘制ROC曲线分析hs-CRP、PAB、hs-CRP/PAB预测CHF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 125例CHF患者,随访6个月后,29例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3.20%(29/125);预后良好组病程短于预后不良组,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Ⅳ级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hs-CRP、hs-CRP/PAB水平低于对照组,PA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hs-CRP、PAB、hs-CRP/PAB预测CHF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6、0.83... 相似文献
8.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的随访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总结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程控优化的随访管理。重点是固定随访人员,进行建档管理,长期主动随访,配合医生进行程控优化设置,发现患者随访不及时、对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存在误解等问题,及时予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按时进行程控随访,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总结心脏再同步化治疗1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护理重点是治疗前做好心理护理及相关准备,治疗后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重视出院指导,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16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均获成功,随访3~12月,心力衰竭症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心力衰竭(HF)犬心脏功能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10条雌性健康清洁比格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只.2组均给予开胸结扎冠脉制作HF动物模型,成模后仅实验组实施为期4周的CRT,对照组不给予CRT.记录与观察所有大鼠在实验期间的活动与进食情况;分别于实验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检测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532例作为研究组,将同期52例有心衰症状但非心衰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血清中NT-proBN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和不同等级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BNP水平。结果研究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等级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BNP水平比较为Ⅳ级>Ⅲ级>Ⅱ级>Ⅰ级(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心衰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73,P=0.031)。结论 NT-proBNP水平与心力衰竭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心力衰竭诊断的重要指标,对判断患者心衰程度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以便更好地耐受手术.术中备好各种用物及抢救器材,严密观察并及时处理病情变化.术后严密进行心电监护,预防切口感染,注重体位护理,及时观察和处理并发症.本组12例均康复出院.随访1-6个月,心衰症状明显改善,活动度增加. 相似文献
13.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各种心脏疾病造成的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异常,使心脏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求而导致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和临床症候群[1].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cardiac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是借助于起搏技术使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或心室内传导功能障碍患者固有的心脏循环同步状态得以恢复的方法[1].通过改善电机械同步,提高心衰患者的心脏功能,改善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成为现代心衰、特别是难治性和重度心衰治疗的重要策略.但有20%~30%的患者在接受CRT治疗后,临床症状、超声指标、心衰住院率和死亡率无明显改善,即所谓CRT无应答[2].我院于2005年2月开展CRT(D)置入技术,成功完成8例心衰患者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由于CRT(D)置入技术复杂,手术难度、风险和并发症高于普通起搏器置入术,故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现将CRT治疗心衰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1):2094-2095
对肾功能不全给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衰患者预后带来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对收治的106例实施同步化治疗心衰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患者肾小球滤过率情况分为肾功能不全组(37例)和正常组(69例),对比分析两组预后情况。通过30个月的随访,肾功能不全组的全因死亡率、全因死亡和由于心衰住院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通过回归分析表明:肾小球滤过率、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及ACEI治疗是全因死亡及全因死亡和由于心衰住院联合终点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肾功能不全在较大程度上会增加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及住院率,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必须重视肾功能基础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17.
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对心力衰竭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欧阳旭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2):1346-1348
目的 评价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为NT-proBNP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对448例研究对象同时进行血清NT-proBNP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选取血清NT-proBNP诊断心力衰竭的最佳临界点,计算各项评价指标,评价血清NT-pr...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发病时的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在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测定200例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心衰患者发病时的NT-proBNP水平。1~12d内进行心脏彩超、胸部X线检查及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效果评价,判断采用此方法对心力衰竭临床诊断及治疗指导的意义;出院时根据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的对比,指导二级预防用药。结果 NT-proBNP诊断心衰的准确率为86.84%(99/114);通过NT-proBNP化验检测诊断为心衰并随后按心衰诊疗指南正规治疗后,总的好转率达91.23%(104/114),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结论 NT-proBNP在心衰的临床诊断、呼吸困难的鉴别、临床心衰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显著,可根据其水平对心衰进行危险分层,尽早治疗;出院时可根据治其水平的变化并与入院时的分析对照后做简易评估,指导二级预防用药。 相似文献
19.
20.
常用临床和超声指标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常用超声指标、血清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及QRS波时限(QRSd)在预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效果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因难治性心力衰竭行CRT治疗的患者80例,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常规二维超声参数、同步性参数;于术前及术后7d完善血清NT-proBNP及心电图QRSd检测。以治疗后6个月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较术前减小≥15%为治疗有效。结果术前同步化指数(Ts-12SD)对CRT疗效有预测价值(AUC=0.703,P=0.019;Ts-12SD≥34.6ms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1.8%和70.6%),余同步性指标对CRT疗效无预测价值(P>0.05)。术前NT-proBNP水平对CRT疗效亦有预测价值(AUC=0.75,P=0.005)。术前QRSd对CRT疗效无预测价值(P>0.05)。结论常用超声心动图指标中,仅Ts-12SD能预测CRT疗效。术前NT-proBNP水平对CRT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而术前QRSd不能预测CRT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