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研究窄波成像(NBI)电子膀胱软镜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临床疑似膀胱肿瘤患者31例,采用Olympus ExeraⅡ电子膀胱软镜系统,分别在NBI和普通白光(WLI)视野下检查,顺序采用随机化法,观察时间相同.分别取2种视野下膀胱内所见可疑病灶活检,比较2种检查方法膀胱肿瘤诊断准确率.结果 31例患者中,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膀胱尿路上皮癌28例(90%),其中Tis 3例、Ta 15例、T1 7例、T2 3例;低级别癌20例、高级别癌8例;多发病灶16例、单发病灶12例.WLI下共取活检73处,癌组织61处,阳性率84%,确诊膀胱癌23例;NBI下共取活检91处,癌组织80处,阳性率88%,确诊膀胱癌28例.NBI发现癌组织较WLI多19处,2组检出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NBI诊断膀胱肿瘤的准确率明显高于WLI电子膀胱软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窄带成像(NBI)技术结合电子软膀胱镜(简称NBI膀胱镜)在膀胱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1月~5月对85例早期膀胱肿瘤或癌前病变患者,首先使用标准白光(WLI)膀胱镜进行观察,接着使用NBI膀胱镜进行观察,均记录观察到的乳头状肿瘤个数,最后取活组织检查并进行病理学诊断。对比NBI膀胱镜与WLI膀胱镜在膀胱肿瘤早期诊断中的检出率。结果:NBI技术能够提供更加清晰的膀胱肿瘤的图像,特别是肿瘤组织与正常膀胱黏膜的边界。85例中包括乳头状Ta期膀胱肿瘤76例,原位癌6例,重度不典型增生3例。使用WLI膀胱镜:Ta期膀胱肿瘤76例检查出肿瘤个数为178,原位癌检查出2例,重度不典型增生检查出1例;使用NBI膀胱镜:Ta期膀胱肿瘤76例检查出肿瘤个数214,原位癌检查出6例,重度不典型增生检查出3例;检出率分别提高了20.2%,200%,200%。结论:与WLI膀胱镜相比,NBI膀胱镜的应用能更清晰的显示肿瘤组织与正常膀胱黏膜的边界,提高早期膀胱癌及癌前病变的诊出率,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窄带光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在膀胱癌早期诊断和随访中的作用. 方法 64例患者,其中48例为初发可疑膀胱癌患者,16例为膀胱癌术后随访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别对同一病例使用普通白光成像(white light imaging,WLI)和NBI进行观察,对可疑病灶标记并进行活检病理学检查. 结果 本组共46例诊断为膀胱癌,其中34例WLI和NBI均可发现,另12例只能通过NBI发现.WLI诊断灵敏度为78.8%,NBI为100%(P=0.038);WLI诊断假阳性率为27.3%,NBI为23.3 %(P>0.05). 结论 NBI较WLI对膀胱肿瘤更敏感,有利于早期诊断膀胱肿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因膀胱病变行膀胱镜活检患者的病理类型构成,探讨膀胱镜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复习我院623例膀胱病变患者经膀胱镜活检组织病理资料.结果 良性肿瘤76例,占12.2%,均为尿路上皮乳头状瘤.恶性肿瘤291例,占46.7%,其中尿路上皮癌254例,腺癌17例,鳞癌6例,转移癌13例,横纹肌肉瘤1例.膀胱黏膜慢性炎症140例,上皮增生50例,分别占22.5%、8.0%;而腺性膀胱炎55例,正常膀胱黏膜8例,前列腺组织3例.结论 尿路上皮性肿瘤仍是最常见的膀胱疾病,其次是膀胱炎性病变.膀胱恶性肿瘤以尿路上皮癌最常见,膀胱腺癌、鳞癌或转移癌等比较少见.膀胱镜活检安全、简便,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膀胱肿瘤相关抗原(BTAA)在中国人群中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从而为早期诊断及术后随访提供更准确、更无创的诊断方式。方法:收集江苏省肿瘤医院泌尿外科病例301例,其中试验组105例,经膀胱镜活检病理确诊为膀胱尿路上皮癌;对照组为正常参加医院体检且结果提示正常的健康人群和经影像学检查或膀胱镜检查均为非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住院人群,共196例。检测尿液标本中BTAA含量。结果:以膀胱镜活检病理确诊为金标准检测结果,采用BTAA定量测定阳性率,阴性率分别为81.9%,88.3%。以病理恶性程度分层,低度恶性潜能尿路上皮乳头状瘤、低级别、高级别尿路上皮癌阳性率分别为58.6%、88.9%、92.5%。结论:膀胱肿瘤相关抗原是一种灵敏度强,特异性高,并且便于群体性筛查的无创性检查。有利于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对预后以及检测复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对肾结石合并肾盂癌的诊治水平. 方法 2008年6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肾结石合并肾盂癌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49~73岁,平均59岁.肾结石病史平均16年.患者均行B超检查,仅1例发现肾脏软组织占位病变.IVU检查8例,未发现肾脏软组织占位病变.CT检查7例,发现肾脏软组织占位4例.尿液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探针检查2例,均为阳性.6例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发现肾盂黏膜病变,依据活检病理结果,4例行肾盂癌根治术,2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2例PCNL术后仍反复肉眼血尿,经输尿管软镜检查及活检确诊为肾盂尿路上皮癌,行肾盂癌根治术.4例术前CT检查发现肾脏软组织占位者均行肾盂癌根治术.1例肉眼血尿患者因高龄并肾功能不全,行经尿道输尿管镜下肾盂肿瘤钬激光汽化术. 结果 13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肾盂尿路上皮癌7例,尿路上皮癌并鳞状细胞癌化生4例,鳞状细胞癌2例.8例行PCNL者术后结石成分分析结果为感染性结石6例,混合性含钙结石2例.3例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随访1~2年,未发现肿瘤复发;1例腔内肾盂肿瘤汽化术患者,术后10个月肿瘤复发,再次行腔内肿瘤汽化术;1例鳞癌并局部淋巴结转移者术后13个月因肿瘤转移死亡. 结论年龄较大、结石病史长、合并感染且严重血尿或取石后仍血尿的患者,应考虑合并肾盂癌的可能.CT与尿液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探针检查对诊断肾结石合并肾盂癌有一定价值.腔内结石手术中对可疑肾盂黏膜病变应常规活检.早期诊断和手术是治疗肾结石合并肾盂癌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辅助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8年1~4月我科对12例膀胱肿瘤行NBI辅助TURBT,术中用白光和NBI分别对膀胱进行检查,切除可疑病灶。结果术中发现8例单发肿瘤,4例多发,肿瘤最常分布于膀胱三角区(25%)、左侧壁(35%)及右侧壁(20%)。与初次电切相比,复发肿瘤多为扁平病变,NBI较白光下看到的肿瘤数量更多或范围更大。病理均为尿路上皮癌,8例低级别,4例高级别。术后住院2~12 d,平均4.6 d,未见明显并发症。12例术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膀胱镜,随访3~6个月无复发。结论 NBI辅助TURBT是治疗非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于影像学不能发现的复发膀胱癌。膀胱三角区及侧壁是肿瘤的易发部位,术中应注意观察。  相似文献   

8.
一项前瞻性研究对复发性浅表性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G1-2pTa)的门诊患者局麻下采用膀胱软镜活检和膀胱电化学灌注治疗(EMDA)的疗效和患者的耐受性进行了评估。在24个月内,对31例确诊为G1-2pTa膀胱癌患者进行了33次局麻下膀胱软镜活检和复发性肿瘤(肿瘤直径≤5mm,最多3个)的EMDA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年人膀胱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50例≤40岁青年人膀胱肿瘤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39例,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9例,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1例,行膀胱全切术+原位新膀胱1例.结果:手术后随访半年~11年8个月,中位随访2年9个月.低度恶性倾向尿路上皮乳头状瘤复发2例;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复发5例,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复发率为19%(3/16),进展2例;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复发1例.结论:青年人膀胱肿瘤良性肿瘤者比例相对较高.在青年人尿路上皮癌绝大部分为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而非肌层浸润性青年人低级别乳头状尿路复发率低于其他年龄段尿路低级别上皮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年人膀胱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50例≤40岁青年人膀胱肿瘤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39例,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9例,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1例,行膀胱全切术+原位新膀胱1例.结果:手术后随访半年~11年8个月,中位随访2年9个月.低度恶性倾向尿路上皮乳头状瘤复发2例;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复发5例,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复发率为19%(3/16),进展2例;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复发1例.结论:青年人膀胱肿瘤良性肿瘤者比例相对较高.在青年人尿路上皮癌绝大部分为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而非肌层浸润性青年人低级别乳头状尿路复发率低于其他年龄段尿路低级别上皮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 1994—04/2002—06发现的16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中,15例在临床症状、膀胱镜检查和影像学上的表现与移行上皮乳头状癌类似,7例依靠活检在术前确诊;13例经尿道肿瘤电切。结论 术前内窥镜检查加活检确诊;首选经尿道肿瘤切除术;术后长期随访,及时发现并存的移行上皮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诊断上尿路的尿路上皮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一步评估FISH检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44例临床疑似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病例FISH检测结果,将各组FISH检测结果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比较,总结FISH检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病理诊断尿路上皮癌101例(肾盂癌49例、输尿管癌47例、肾盂合并输尿管癌5例)、尿路上皮良性病变33例,另有10例病理诊断为肾细胞癌。101例尿路上皮癌中,FISH阳性55例、阴性46例;FISH敏感性为54.5%。33例良性病例中,阴性31例、FISH阳性2例,特异性为93.9%。FISH检测高级别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敏感性为58.9%;低级别肿瘤敏感性28.6%;10例肾细胞癌中透明细胞癌8例,乳头状肾细胞癌2例,其中FISH阳性4例、阴性6例。结论:FISH对于检测上尿路的尿路上皮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高度特异性,是临床诊断上尿路的尿路上皮癌的一种重要的无创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5-ALA诱导荧光膀胱镜下膀胱肿瘤电切除术(附31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5-ALA诱导荧光膀胱镜下膀胱肿瘤电切治疗的彻底性.方法:对31例血尿患者在5-ALA诱导荧光染色膀胱镜下行活组织检查及电切术.结果:31例呈荧光阳性,其中2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尿路上皮癌,5例为良性病变.其中11例移行细胞癌患者在癌旁或远处发现普通膀胱镜下无法识别的微小荧光阳性区域,经活检均证实有肿瘤存在.对该区域均在荧光指示下进行电切或电灼术.结论:5-ALA诱导荧光膀胱镜检对膀胱肿瘤诊断高度敏感,能发现微小及癌旁肿瘤,在荧光指示下能彻底切除肿瘤,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软性输尿管镜术在诊断单侧上尿路来源肉眼血尿病因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7月间52例行软性输尿管镜检术诊断的上尿路来源血尿患者的资料及最终诊断结果. 结果 52例患者全部完成软性输尿管镜检术.其中37例输尿管全程镜检在半硬输尿管镜下完成,另15例半硬输尿管镜至髂血管平面受阻改用软性输尿管镜观察输尿管至肾盂输尿管交界处.52例中,肾集合系统软性输尿管镜检13例(25.0%)发现新生物,活检诊断为尿路上皮癌;此13例中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61岁(45~83岁);肿瘤位于左侧7例、右侧6例;肾盂4例、上盏4例、下盏2例、中盏及下盏均侵犯3例;组织活检分级为高级别7例、低级别6例.微小静脉破裂18例(34.6%),血管瘤样病变9例(17.3%),静脉曲张出血1例(1.9%),11例未发现任何病变(21.2%).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中11例行肾盂癌根治性切除术,2例孤立肾患者行软性输尿管镜下肿瘤钬激光融蚀术.非肿瘤病变患者中,9例血管瘤出血患者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所有患者治疗后血尿均消失.13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为浸润性尿路上皮细胞癌(高级别10例,低级别3例).平均随访1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 软性输尿管镜术对于上尿路来源血尿的病因诊断及治疗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应作为此类患者诊断的首选及必要方案.  相似文献   

15.
膀胱低恶倾向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的临床与病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膀胱低恶倾向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PUNLMP)病理特点及临床治疗措施。方法:21例石蜡包埋标本源于膀胱镜活检16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5例。患者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龄57岁。其中伴血尿14例,下尿路刺激症状4例,下尿路不全梗阻2例,偶然发现1例。病理切片符合1998年WHO/ISUP PUNLMP病理诊断标准。同期尿路上皮乳头状瘤3例,Ⅰ级乳头状移行细胞癌11例,Ⅱ~Ⅲ级乳头状移行细胞癌38例作为对照。结果:21例患者行TURBT19例,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病理检查:PUNLMP乳头的尿路上皮细胞排列规则,细胞核可有轻度不典型增生,尿路上皮可轻度增厚,层次可超过7层,细胞核分裂相少见且仅在基底层,没有浸润和转移。平均随访12个月,复发1例。结论:膀胱低恶倾向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具有独立的病理特点,以局部治疗为主,需长期随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在经尿道等离子切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应用窄谱光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技术的体会。方法 F26Olympus等离子电切镜在普通光源(white light cystoscopy,WLC)下全面观察膀胱,然后切换为NBI观察,除原肿瘤外发现31例膀胱黏膜异常,对31例异常病变膀胱黏膜1~3处进行活检留取标本,对10例NBI显示正常膀胱黏膜中的6例在其肿瘤周边无明显异常的膀胱黏膜各取一小块黏膜进行病理检查,最后完成膀胱肿瘤和狭带成像显示异常膀胱黏膜处等离子切除。结果 41例肿瘤顺利切除,发生闭孔神经反射14例,腹膜外膀胱穿孔2例,无输血和中转开放手术。术后病理均为尿路上皮细胞癌,其中低级别33例,高级别8例。对41例膀胱癌之外WLC检查无明显异常的膀胱黏膜,切换成NBI后对31例明显棕褐色血管黏膜进行电切活检,取到69枚标本,其中6例9枚病理标本显示尿路上皮细胞癌,余25例60枚病理显示均为慢性炎症,阳性预测值19.4%(6/31),阴性预测值80.6%(25/31)。6例NBI显示无明显异常的膀胱黏膜标本病理提示为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尿路上皮2例,正常膀胱黏膜4例。41例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肿瘤复发5例,复发率12.2%(5/41),再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未发现肿瘤病理分级进展。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切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时应用NBI技术安全、有效。NBI可以发现WLC难以看见的膀胱微小癌灶。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30岁以下年轻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征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30岁以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获取患者随访信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回报均为尿路上皮癌。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共44例(88%)均行TURBT手术治疗。10例(20%)为低度恶性潜能尿路上皮乳头状瘤,至随访结束均存活且无复发;27例(54%)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其中17例(34%)存活无复发;7例(14%)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其中2例(4%)存活无复发,3例(6%)局部复发,2例(4%)侵及肌层。而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共6例(12%),其中侵及肌层5例(浅肌层4例,3例死亡,深肌层1例,仍存活),侵及膀胱周围组织1例,于术后16个月死亡。结论年轻人膀胱癌(30岁以下)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是一类少见的、侵袭性较弱,组织分级较低,预后较好的尿路上皮肿瘤。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膀胱镜与泌尿系超声可以作为辅助诊断手段。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首次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术后均行规律膀胱灌注化疗,并定期复查膀胱镜;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可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浸润深度,行膀胱部分切除或者根治性膀胱全切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窄光谱成像(NBI)电子膀胱软镜下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ERBT)+术后免疫联合化疗治疗T2期膀胱癌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6例pT2N0M0期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 中位年龄63(56, 73)岁。既往有吸烟史9例, 合并高血压病5例、糖尿病3例、心脏病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Ⅱ级12例, Ⅲ级4例。术前组织活检结果均为尿路上皮癌。全麻, 患者取截石位, 均接受NBI电子膀胱软镜下ERBT。术中电子膀胱软镜在NBI模式下可见肿瘤呈棕色, 周围正常黏膜呈青色。以铥激光距肿瘤基底边缘约1.0 cm处开始剜除, 剜除深度达肌层外浆膜(蜂窝脂肪组织), 整块切除肿瘤, 使用一次性内镜网篮取出标本后标记基底部送病理检查。术后1周, 病理检查证实肿瘤分期为T2期。开始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吉西他滨+顺铂(GC)方案治疗4个周期, 然后所有患者均行二次ERBT, 电切部位包括首次手术瘢痕处和其他可疑占位。记录两次手术的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等。记录病理完全缓解(pCR)率和病理降期率, 随访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本研究16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合并尿路上皮癌的病理、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 提高对其诊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1例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合并尿路上皮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患者因"全身淋巴结肿大3个月"于2018年12月就诊于血液科, 血常规提示全血细胞减少, 结合流式细胞学等结果诊断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2020年4月因无痛性肉眼血尿就诊, 膀胱镜活检病理显示: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70%)+膀胱乳头状尿路上皮癌(30%)。遂行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双侧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术后病理提示为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合并尿路上皮癌。患者出院后全血细胞减少, 且状态较差, 暂缓化疗。结论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极其罕见且恶性度高的膀胱肿瘤, 对于非远处转移患者首选手术治疗, 术前及术后辅助化疗可延长患者生存, 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深入研究有望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 5 氨基乙酰丙酸 (5 ALA)诱导荧光光动力学诊断对膀胱肿瘤早期诊断的价值。 方法  34例血尿患者行 5 ALA诱导荧光染色膀胱镜检及活组织检查 :以 5 ALA缓冲液灌注膀胱 ,2~ 3h后 ,用D LIGHT系统进行荧光膀胱镜检 ,对荧光阳性区域及白光下肉眼观有异常但荧光阴性的区域进行活检。活检结束后行经尿道电切术 (TUR)。 结果  31例呈荧光阳性 ,其中 2 6例为尿路上皮癌 ,5例为良性病变 ;3例呈荧光阴性 ,其中腺性膀胱炎 2例 ,出血性膀胱炎 1例。 11例移行细胞癌患者于癌旁或远处发现普通膀胱镜下无法识别的微小荧光阳性区域 ,经活检均证实有肿瘤存在 ,其中 2例为原位癌。 6 1处活检结果经统计分析 ,该诊断方法对膀胱肿瘤的灵敏度为 97.6 %(4 1/ 4 2 ) ,特异性为 4 7.4 % (9/ 19)。 结论  5 ALA诱导荧光光动力学诊断对膀胱肿瘤诊断有较高价值 ,能发现早期肿瘤 ,同时可彻底进行电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