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成人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8月44例成年锁骨中段骨折,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或解剖锁定钢板治疗各22例,桥接组4例失访予以排除。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与钢板组比较,桥接组手术时间短[(31.4±8.5)min vs.(40.2±7.6)min,t=-3.440,P=0.001],术中出血少[(41.3±5.5)ml vs.(52.4±7.6)ml,t=-5.175,P=0.000],骨折愈合早[(11.3±2.1)周vs.(14.4±1.7)周,t=-5.157,P=0.000]。2组住院时间[(8.3±2.1)d vs.(8.7±2.7)d,t=-0.503,P=0.618]和术后3个月优良率[94.4%(17/18)vs.90.9%(20/22),χ~2=0.000,P=1.000]无显著性差异。2组随访12个月,骨折均完全愈合,均未出现内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神经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成人锁骨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内固定可塑性强、疗效较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解剖型锁定钢板和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将60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锁骨钩钢板内固定,观察组实施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2组患者术后均获12~16个月随访,比较2组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依据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ely评分,观察组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增加,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髁间C3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股骨髁间C3型骨折患者按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桥接组(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30例)和锁定钢板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26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按Merchan评分标准行膝关节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36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膝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骨折愈合时间、骨不连发生率桥接组短(低)于锁定钢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髁间C3型骨折,固定效果与锁定加压钢板相似,但手术复位方便,固定稳妥,对骨折断端血供破坏少,骨折愈合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锁骨钩钢板和锁定钢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骨折.方法 对NeerⅡ型锁骨骨折分别采取锁骨钩钢板治疗21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13例,对两组的临床疗效指标和术后并发症作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钩钢板组的术中出血量较锁定钢板多(P<0.05);锁定钢板组的术后肩关节评分较锁骨钩钢板高(P<0.05).结论 锁骨钩钢板和锁定钢板都是治疗NeerⅡ型锁骨骨折的比较好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两种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伴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82例骨质疏松伴锁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采用锁骨远端微孔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41例)与对照组(采用锁骨远端钩钢板内固定治疗,41例)。记录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肩关节Constant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UCLA肩关节评分、ASE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估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1年随访。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UCLA肩关节评分、ASES评分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末次随访时,肩关节Constant评分临床疗效优良率、肩关节活动度观察组均明显高(大)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锁骨远端钩钢板和锁骨远端微孔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伴锁骨远端骨折均能获得满意疗效,但锁骨远端微孔锁定钢板内固定疗效更佳,更利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接诊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在肩外侧作一小切口进行闭合复位,对照组在复位基础上应用微创方法予常规锁定钢板进行内固定,观察组则应用微创方法以锁定加压钢板进行内固定。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和愈合情况。内固定3个月后,对比患者治疗后Neer评分优良率,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Neer评分的优良率为95. 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 22%(P 0. 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引流量均无明显差异(均P 0. 05);观察组的骨折预愈合时间、可负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 0. 05)。术后,对照组的螺钉松动、断裂和脱落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 0. 05)。结论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干粉碎性在骨折基层医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采用桥接组合式骨折内固定系统和锁定钢板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骨折愈合情况和肢体功能评价。结果桥接组合式骨折内固定系统术前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骨折愈合情况和肢体功能评价均优于锁定钢板组(P0.05),且无并发症出现。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操作简易、任意组合、应用广泛,适合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以较好处理股骨干粉碎性骨折。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锁定螺钉和解剖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锁骨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分为锁定螺钉固定组(A组,41例)和解剖钢板固定组(B组,41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骨折愈合时间和疗效优良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9(10. 7±2. 1)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A组均优于B组(P 0. 05)。骨折愈合时间和疗效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锁定螺钉与解剖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疗效均满意,临床可结合骨折部位及骨折粉碎程度选择适宜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5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能促进骨折愈合,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和锁定钢板系统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月82例股骨干骨折,其中32例使用锁定钢板内固定(钢板组),50例使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固定(桥接组),均获得至少12个月的随访。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1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与钢板组比较,桥接组手术时间短[(70.9±8.3)min vs.(75.3±7.1)min,t=-2.513,P=0.014],术中出血少[(265.4±95.1)ml vs.(396.6±99.3)ml,t=-5.990,P=0.000]。2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桥接组骨折愈合时间[(4.9±1.1)月]短于钢板组[(5.8±1.5)月](t=-3.018,P=0.003)。术后1年桥接组Harris髋关节评分及HSS膝关节评分高于钢板组[(84.1±5.1)分vs.(81.4±5.1)分,t=2.370,P=0.020;(85.3±6.4)分vs.(81.8±6.0)分,t=2.512,P=0.014]。结论与锁定钢板相比,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干骨折创伤小,骨折愈合时间短,功能恢复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中药在临床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02—2018-08间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6例)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观察组(44例)患者行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术后随访10~12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肿胀消退和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肿胀消退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末次随访肩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能促进骨折的早期愈合及提高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锁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32例)和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32例)。记录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观察组均少(短)于对照组(P<0.01);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观察组均多(长)于对照组(P<0.01)。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Constant-Murley评分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锁定钢板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骨折愈合快、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肱骨近端骨折接受经皮克氏针手法复位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克氏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肩关节功能、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良率、Neer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随访过程中钢板松动、肱骨头坏死、髓内钉退钉、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克氏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效果满意,肩关节功能恢复顺利,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MIPPO)与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ORIF)两种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对42例锁骨骨折患者,分别采用MIPPO和ORIF两种方法治疗,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2例随访6~ 12个月,平均9个月.MIPPO组骨性愈合时间平均(11.6±1.6)周,ORIF组平均(13.0±2.1)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评定按照Neer肩关节评分标准,MIPPO组总体优良率为91.7%,ORIF组总体优良率为86.7%,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较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具有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角肌劈裂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10—2018-10间在襄城县人民医院接受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7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胸三角肌入路,观察组采取三角肌劈裂入路。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肩关节功能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角肌劈裂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切口较小,可缩短手术时间和显著提高肩关节功能优良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带锁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42例)和对照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42例)。记录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1年随访。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骨折愈合优良率观察组为97. 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 33%(P 0. 05)。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活动优良率观察组为95. 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 57%(P 0. 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2. 38%,低于对照组的11. 9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疗效肯定,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相比,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更利于术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3D打印模型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和外侧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 将9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 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3D打印模型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治疗,51例)和对照组(采用外侧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43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年采用HSS评分标准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锁骨骨折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锁骨骨折患者行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观察骨折愈合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39.6±18.4)min,术中出血量(30.20±2.86)m L,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3~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20±0.40)个月,内固定物取出时间(9.86±1.20)个月。无肩关节功能障、钢板松动、切口感染、骨不连各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依据疗效评定:优良率100.00%。结论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牢固,术后组织反应轻,伤口愈合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锁骨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Ⅱ型锁骨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11—2012-12采用锁骨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Ⅱ型锁骨骨折26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3个月。术后3个月随访无内固定失败,6个月随访时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采用Neer肩关节评分:优22例,良4例。结论锁骨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Ⅱ型锁骨骨折具有初始稳定性好,术后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及并发症少等特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锁骨钩钢板和锁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术后并发症和患肢功能恢复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对所有已发表的文献进行手工检索,对参考文献进行查阅,无语种限制检索文献。采用Cochrane 5.1.1手册评价纳入文献质量。观察术后3、6个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肩关节疼痛、肩关节外展受限、骨折延迟愈合、肩峰撞击)。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9篇文献,共计379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术后3、6个月锁骨远端锁定钢板组肩关节功能改善程度优于锁骨钩钢板组。锁骨远端锁定钢板组术后肩关节疼痛例数、肩关节外展受限例数少于锁骨钩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术后骨折延迟愈合及术后出现肩峰撞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相比,锁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较好,且术后较少出现疼痛及肩关节外展受限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