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科》2020,(4)
目的评价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通过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OS、CBM、CNKI、WanFang Date、VIP数据库,搜集有关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移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个RCT、1560例患者进行Meta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集束化护理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OR=0.26,95%CI(0.18,0.39),P=0.000]、D-二聚体(D-D)水平[WMD=-1.22,95%CI(-1.47,0.97),P=0.000]、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OR=5.88,95%CI(3.72,9.31),P=0.000]均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降低D-D水平,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背景脑卒中患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高危人群,但脑卒中患者下肢DVT的影响因素尚未完全明确。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下肢DVT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策略。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确诊的脑卒中患者260例,根据随访2个月是否出现下肢DVT分为DVT组(n=42)和非DVT组(n=218)。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Wells评分、卧床时间、下肢血管狭窄程度、介入治疗后肢体制动时间〕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白蛋白、同型半胱氨酸(Hcy)、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结果两组患者性别、BMI、饮酒史、高血压病史、GCS评分、下肢血管狭窄程度、白蛋白、Hcy、HDL-C、LDL-C、TC、TT、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年龄≥60岁、有吸烟史、有糖尿病病史、卧床时间≥7 d、介入治疗后肢体制动时间≥1 d者所占比例及Wells评分、TG、D-二聚体高于非DVT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277,95%CI(1.209,3.176)〕、吸烟史〔OR=2.371,95%CI(1.226,3.014)〕、糖尿病病史〔OR=4.076,95%CI(2.087,9.191)〕、Wells评分〔OR=1.684,95%CI(1.042,5.925)〕、卧床时间〔OR=1.828,95%CI(1.015,4.607)〕、介入治疗后肢体制动时间〔OR=2.069,95%CI(1.816,7.619)〕、TG〔OR=1.675,95%CI(1.582,3.823)〕、D-二聚体〔OR=2.085,95%CI(1.805,7.808)〕是脑卒中患者下肢DVT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龄、吸烟史、糖尿病病史、高Wells评分、长时间卧床、介入治疗后肢体制动时间长、高TG、高D-二聚体是脑卒中患者下肢DVT的独立影响因素,因此需加强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健康教育、健康饮食并监督其戒烟,定期做好相关指标检查,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经抗凝治疗的中危、低危肺栓塞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其远期预后,探讨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初次诊断的424例非高危肺栓塞患者住院及门诊随访资料,电话随访患者出院后华法林应用情况、监测情况及临床转归,探讨其远期预后(死亡、再发深静脉血栓、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和/或右心衰竭、抗凝后引起出血)差别并分析导致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424例中、低危肺栓塞患者,为期1.0~5.5年,失访41例,死亡65例.不同危险分层非高危肺栓塞患者远期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261,P<0.05);不同危险分层间死亡、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出血及再发深静脉血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29,95%CI:1.008~1.049)、恶性肿瘤(OR=6.300,95%CI:2.906~13.658)、右心功能不全(OR=4.058,95%CI:2.482~6.635)、隐源性肿瘤(OR=22.667,95%CI:2.298~223.537)为影响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非高危肺栓塞患者预后存在差异.高龄、恶性肿瘤、右心功能不全及隐源性肿瘤可能是影响非高危肺栓塞患者不良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性评价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对术中出血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外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18年2月,检索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病死率,应用RevMan 5.3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RCTs,共2 384例半髋关节置换患者。结果显示:骨水泥组手术时间长[OR=7.94,95%CI(5.69~10.02),P0.000 01],肺栓塞发生率高[OR=3.95,95%CI(0.97~16.02),P=0.05],但术中及术后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低[OR=0.25,95%CI(0.13~0.47),P0.000 1],住院时间短[WMD=-1.78,95%CI(-3.38~-0.17),P=0.03]。病死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关节脱位率、术中失血量及术后肺部、泌尿系、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非骨水泥组相比,骨水泥组手术时间长、肺栓塞发生率高,但在术中及术后假体周围骨折和住院时间上有优势,且并未增加病死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关节脱位率、术中失血量及术后肺部、泌尿系、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4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16例老年非瓣膜病房颤、食管超声发现左心房/左心耳血栓的患者作为血栓组,以同期收治的116例未发现左心房/左心耳血栓的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基本指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左心房/左心耳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结果血栓组较对照组高血压、脑卒中比例增高(65.52%vs 51.72%,13.79%vs 5.17%,P<0.05),2组慢性心力衰竭比例、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F、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比例、CHA2DS2-VASc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持续性/永久性房颤(OR=5.721,95%CI:2.069~15.820,P=0.001)、NT-proBNP(OR=1.001,95%CI:1.000~1.002,P=0.002)、CHA2DS2-VASc评分(OR=2.021,95%CI:1.316~3.103,P=0.001),LAD(OR=1.104,95%CI:1.002~1.216,P=0.046)是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持续性/永久性房颤、LAD扩大、NT-proBNP水平高、CHA2DS2-VASc评分高为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和分析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研究分析97例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代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分析.结果 临时起搏器置入(OR=6.314)、房颤病史(OR=2.583)、感染(OR=8.368)、吸烟(OR=1.639)、心功能≥NYHAⅢ级(OR=1.972)为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抗凝治疗(β=-1.761;OR=2.169)是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保护因素.结论 临时起搏器置入、房颤病史、感染、吸烟、心功能≥NYHAⅢ级是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及纤溶活性指标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接受下肢骨折手术治疗并于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老年患者60例为观察组,同期接受下肢骨折手术治疗且未发生深静脉血栓的老年患者6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术前与术后3 d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纤溶活性指标水平,并分析其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结果术前及术后3 d,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二聚体(D-D)、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血小板聚集率(PAg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D-D、TAT均是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凝血功能及纤溶活性指标水平密切相关,临床工作中可通过对患者D-D、TAT水平进行检测,从而为深静脉血栓的预测及防治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荟萃分析探讨深静脉血栓(DVT)患者并发肺栓塞(PE)的危险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中心、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已发表的关于DVT患者并发PE相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以来至2020年4月15日,两名研究者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及本文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病例对照研究,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右下肢DVT(OR=2.09,95%CI [1.60~2.73])、双下肢DVT(OR=1.96 95%CI [1.27~3.03])、近端DVT(OR=1.95 95%CI [1.56~2.43])、VTE史(OR=1.93 95%CI [1.46~2.54])、无明显诱因VTE(OR=2.42 95%CI [1.64~3.59])、外科手术史(OR=2.86 95%CI [2.02~4.04])、恶性肿瘤(OR=2.50 95%CI [1.63~3.83])、心脏疾病(OR=3.22 95%CI [1.85~5.59])、冠心病(OR=6.12,95%CI[1.04~36.11])、心脏瓣膜病(OR=5.66 95%CI[1.79~17.87])、慢性肺部疾病(OR=1.59 95%CI [1.39~1.81])、呼吸道感染(OR=2.07 95%CI [1.29~3.31])、糖尿病(OR=3.52 95%CI [1.86~6.67])、高C反应蛋白(CRP)(OR=1.04 95%CI [1.02~1.04])合并效应量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简单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高D-二聚体是DVT患者并发PE的危险因素,年龄与DVT患者并发PE风险的相关性尚不明确。结论 右下肢DVT、双下肢DVT、近端DVT、VTE史、无明显诱因VTE、外科手术史、恶性肿瘤、心脏疾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慢性肺部疾病、呼吸道感染、糖尿病、高D-二聚体、高CRP是DVT患者并发PE相关危险因素,年龄与DVT患者并发PE风险的相关性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9.
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深静脉血栓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 (tHcy)水平增高与深静脉血栓 (DVT)的关系。方法 :对 33例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 ,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tHcy水平 ,并设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组 33例。高于健康对照组的第 90个百分点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结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组的t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随着tHcy水平的升高 ,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逐渐增大。血浆tHcy浓度 >2 0 μmol L时 ,OR(比值比 ) =2 1 6。高tHcy血症使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明显增大。OR =9 5 ,95 %CI(可信区间 )为 2 6 5~ 13 75。女性高tHcy血症较男性危险更大。结论 :高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监测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月于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采取ELISA法动态监测血浆D-D水平调整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的用量,维持D-D水平在0.5 mg~1.0 mg之间;对照组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的用量,维持INR在2.0~2.5之间。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下肢周长、闭塞静脉的直径狭窄百分度(STEN)、血浆D-D、INR值等指标。结果治疗14 d,试验组的患侧与健侧下肢周长差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 d、14 d,试验组的闭塞静脉的直径狭窄百分度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 d,试验组的D-D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试验组的D-D值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0);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的下肢静脉血栓生存质量(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监测血浆D-D水平调整华法林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有助于提高溶栓效果,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疑诊肺栓塞患者337例中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疑诊肺栓塞患者中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方法 顺序收集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在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和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疑诊肺栓塞的患者,进行CT肺动脉造影(CTPA)联合下肢CT静脉造影检查(CTV)或CTPA联合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分析肺栓塞患者中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部位有无不同.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描述性结果采用频数分析法,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共337例患者纳入研究,男189例,女148例,中位年龄62岁,范围19~84岁.CTPA诊断肺栓塞者144例,CTV和下肢超声检查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00例.肺栓塞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4%(63/144),其中76%(48/63)发生于近端深静脉内;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合并肺栓塞的发生率为63%(63/100).结论 无论肺栓塞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还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合并肺栓塞的发生率均很高,有必要同时进行肺动脉和下肢深静脉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早期脊髓损伤(SCI)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早期SC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下肢深静脉彩超的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伴DVT组(n=56)和不伴DVT组(n=140)。统计两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是否合并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有无肿瘤病史、有无吸烟史、SCI的情况、是否合并下肢骨折、是否接受过手术治疗等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出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再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SCI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并发DVT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 9.061;95%CI:3.931~20.882)、吸烟(OR 3.852;95%CI:2.009~7.385)及合并下肢骨折(OR 12.455;95%CI:3.361~26.156)与早期SCI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并发DVT密切相关。结论糖尿病病史、吸烟史及合并下肢骨折是SCI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后残存堵塞肺段数对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87例本中心诊断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并接受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TE)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先根据术后CT提示残存堵塞肺段数将患者分为0~2段组、3~4段组、5~6段组和7~8段组;再根据出现明显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的残存堵塞肺段数临界值,将患者分为肺血栓残存过多组及肺血栓残存理想组。分析肺血栓残存程度对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总结影响肺血栓残存程度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术后残存堵塞肺段数在0~2个为理想的残存堵塞肺段数,其能为患者带来最佳的血流动力学改善结果。86例术后存活患者中共66例(76.7%)患者为肺血栓残存理想组,20例(23.3%)患者为肺血栓残存过多组,肺血栓残存理想组在改善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及三尖瓣反流方面均明显优于后者(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手术年份(OR=0.905,95%CI:0.825~0.994,P=0.037)及术前合并深静脉血栓性疾病患者(OR=0.261,95%CI:0.089~0.768,P=0.015)是影响肺血栓残存程度的主要保护性因素。多因素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术前合并深静脉血栓性疾病患者为影响剥脱肺血栓残存分组的主要保护性影响因素(OR=0.289,95%CI:0.096~0.868,P=0.027)。结论:对于术前合并深静脉血栓病史的患者往往能在术后获得理想数量的残存血栓。而对于手术开展时间不长的中心,在收治无明显深静脉血栓病史的患者,需谨慎安排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结合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分析药物洗脱支架(DES)术后支架内晚期或晚晚期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曾在本院或外院行药物支架术,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和(或)OCT确诊的发生晚期或晚晚期支架内血栓的19例患者。按年龄、性别(2∶1)匹配原则抽取曾行药物支架术,冠脉造影证实未发生支架内血栓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对晚期或晚晚期支架内血栓的主要危险因素、冠脉造影和OCT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晚期或晚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支架内血栓组糖尿病史、既往心肌梗死病史、空腹血糖、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定量冠脉造影分析及OCT检查结果显示:支架内血栓组患者置入支架数目、支架长度、支架贴壁不良率、支架内皮未被覆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心肌梗死病史(OR:7.642,95%CI:1.412~41.152,P0.01)、支架长度(OR:13.285,95%CI:3.198~55.189,P0.01)、支架数量(OR:1.645,95%CI:1.106~2.447,P=0.014)、支架贴壁不良率(OR:5.132,95%CI:4.800~5.464,P=0.001)、未被覆盖支架柱比例(OR:12.549,95%CI:3.657~43.067,P0.01)、糖尿病(OR:7.256,95%CI:1.721~30.591,P0.01)为DES术后晚期或晚晚期血栓的危险因素。正常的LVEF(OR:0.714,95%CI:0.574~0.887,P=0.002)为其保护因素。结论:长支架、多支架置入、支架贴壁不良和支架内皮化不全、心肌梗死病史是晚期或晚晚期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正常的LVEF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国国家卒中登记(CNSR)研究中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07年9月~2008年8月CNSR收集的22 21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资料为数据来源,符合入组标准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424例,根据临床预后分为恶化组368例,未恶化组2056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寻找与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相关的因素。结果恶化组患者住院时间、糖尿病、新发脑卒中、急性感染、痫性发作、应激性血糖升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率较未恶化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NIHSS评分(OR=1.08,95%CI:1.03~1.13,P=0.003)、糖尿病(OR=1.73,95%CI:1.26~2.37,P=0.001)、新发脑卒中(OR=9.07,95%CI:5.39~15.26,P=0.000)和急性感染(OR=2.37,95%CI:1.50~3.76,P=0.000)是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糖尿病、入院NIHSS评分、新发脑卒中、急性感染可能是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风险升高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2月巴中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43例,根据患者是否有慢性脑积水形成分为慢性脑积水组23例和非慢性脑积水组12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出血是否破入脑室、动脉瘤位置、出血次数、Hunt-Hess分级及Fisher分级等。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吸烟史和饮酒史阳性率及动脉瘤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脑积水组患者年龄、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大于非慢性脑积水组,高血压病史阳性率和出血破入脑室发生率高于非慢性脑积水组,出血次数多于非慢性脑积水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83,95%CI(1.21,2.59)〕、高血压病史〔OR=2.09,95%CI(1.46,3.14)〕、出血破入脑室〔OR=2.01,95%CI(1.27,3.09)〕、多次出血〔OR=1.95,95%CI(1.42,3.61)〕、Hunt-Hess分级较高〔OR=2.82,95%CI(1.79,4.28)〕及Fisher分级较高〔OR=2.12,95%CI(1.58,3.90)〕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有高血压病史、出血破入脑室、多次出血、Hunt-Hess分级较高及Fisher分级较高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易并发慢性脑积水。  相似文献   

17.
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与国人肺血栓栓塞症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是否与肺血栓栓塞症存在关联,D等位基因是否增加国人肺血栓栓塞的危险。方法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或)超高速CT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确诊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72例及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72名。调查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相关危险因素。酚-氯仿法提取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ACE基因I/D多态点基因型。结果(1)病例组外伤、手术史及下肢静脉炎、静脉曲张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肺血栓栓塞家族史、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口服避孕药、吸烟及饮酒史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2)健康对照组I、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6%和34%,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Ⅱ、ID和DD基因型及I、D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3)进一步分别按显性、隐性和加性作用方式探讨ACE基因I/D多态与肺血栓栓塞症的关系,发现DD基因型个体肺栓塞危险显著增加(OR=2.51,P<0.05),提示D等位基因为隐性作用方式。(4)将肺血栓栓塞患者按有无明确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环境诱因分组,结果显示无明确环境诱因组DD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7.1%vs14.3%;OR=2.64,P<0.05),而有明确环境诱因组与对照组相比DD基因型频率差异无显著性。将肺血栓栓塞患者按是否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分组,结果显示肺栓塞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组DD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2.4%vs14.3%;OR=3.36,P<0.05),单纯肺栓塞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CE基因I/D多态与国人肺血栓栓塞有关,D等位基因为隐性作用方式。DD基因型显著增加无明确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环境诱因个体肺栓塞危险;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病史的DD基因型个体肺栓塞危险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8.
急性肺栓塞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不同治疗方案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急性中危肺血栓栓塞症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探讨对该类人群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5月于我院连续收治、临床疑诊肺栓塞并经CT肺动脉造影及心脏彩超、下肢血管超声或CT血管造影确诊为急性中危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科.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单纯抗凝组和溶栓联合抗凝组.结果 73例急性中危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外伤手术(50.7%),其次是下肢静脉曲张(35.6%);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95.9%),最常见的体征是双下肢不对称肿胀(79.5%);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临床表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二聚体及心超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明显升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二聚体及PaO2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但溶栓联合抗凝组PASP明显低于单纯抗凝组(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未出现重要部位出血.结论 溶栓联合抗凝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肺动脉收缩压,进而改善患者右心功能和临床症状,疗效显著优于单纯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溶酶体颗粒糖蛋白(CD63)、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浆D-二聚体(D-D)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 17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病例组,并给予常规治疗,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治疗后7 d的血浆CD62P和CD63的阳性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治疗前、治疗后7 d血清PAF和血浆D-D水平,分析CD62P、CD63、PAF、D-D与双下肢周径差的关系,并与同期随机选取60例无血管相关疾病的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治疗前CD62P、CD63阳性率及PAF、D-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均降低,且仍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病例组治疗后7 d膝上15 cm、膝下10 cm患肢与健肢周径差均降低(P<0.05)。经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病例组治疗前CD62P、CD63、PAF、D-D与膝上15 cm、膝下10 cm患肢与健肢周径差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CD62P、CD63、PAF和血浆D-D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和早期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有效性。方法:检索2010-01-2014-04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衰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 Handbook提供的方法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应用RevMan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7个研究,包括1 964例患者,其中治疗组986例,对照组97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西药基础上应用芪苈强心胶囊和单纯应用西药相比较:可改善心衰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OR=3.83,95%CI:2.78~5.28,P0.01);增加左室射血分数(WMD=6.32,95%CI:3.92~8.73,P0.01);增加心输出量(WMD=0.48,95%CI:0.03~0.93,P=0.04);降低血浆脑利钠肽水平(WMD=71.69,95%CI:45.16~98.21,P0.01);增加6min步行试验的距离(WMD=34.10,95%CI:25.88~42.32,P0.01)。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西药较单纯西药治疗慢性心衰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但上述结论仍需要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