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应用时间序列模型分析与预测湖南省君山区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为湖沼型血吸虫病的控制与消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6~2016年湖南君山区的血吸虫的疫情数据,绘制湖南省君山区20年来的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率的时序图,对君山区的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率进行ARIMA模型拟合,并预测2017~2020年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率的变化趋势。结果君山区1996~2016年疫情呈下降趋势,人群感染率下降94.86%;家畜感染率波动大,至2016年家畜感染率降为0。时间序列分析显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最优拟合模型为ARIMA(0,1,0)模型,家畜血吸虫感染率最优拟合模型为ARIMA(1,0,0)模型,两个模型实际值均处于预测值95%CI内,拟合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7~2020年预测值显示,人群感染率持续维持在低流行状态,而家畜感染率呈现反弹上升。结论君山血吸虫病疫情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但需持续加强传染源控制,严防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4-2014年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变化,为制订"十三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4年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信息资料、疫情监测资料,分析全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结果安徽省钉螺面积自2004年以来呈波动上升趋势,至2011年达到最高近3.1亿m2;自2012年起钉螺面积开始下降,2012年钉螺面积较2011年下降了10.55%,2014年钉螺面积降低到近10年来最低水平。2004-2008年全省钉螺密度处于波动状态,2008年以后全省钉螺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自2011年起钉螺平均密度均1只/0.1 m2。2004-2011年全省钉螺感染率呈现波动徘徊状态,2012年钉螺感染率迅速下降,2013、2014年连续2年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04-2014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06年以后各年份急性血吸虫感染人数均在50例以下,且病例呈散在分布,2013、2014年全省无急性血吸虫感染发生。2004-2011年家畜血吸虫感染率均1%,2012年快速下降至0.55%,2014年家畜感染率首次低于同期人群血吸虫感染率。2011年以后,全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进程加速,2012-2014年全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县(市、区)数分别为4、9、14个,乡(镇)数分别为33、76个和32个。结论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巩固成果乃至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任务仍很艰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2-2016年芜湖县血吸虫病疫情,为制定下一阶段的血吸虫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16年芜湖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及全县面上防治资料进行纵向分析。结果 2012年芜湖县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0.187%,自2013年后人群血吸虫感染率逐年下降,2016年降至0;2012-2016年全县均未查出血吸虫感染阳性家畜。2012-2015年全县有螺面积逐年下降,2016年出现大幅回升;5年间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钉螺。结论 芜湖县血吸虫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下一阶段应重点加强钉螺和输入性传染源控制,以巩固已取得的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2005~2007年进贤县金红村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变化,为科学制定此类疫区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和《江西省血吸虫病国家级监测点实施方案》,调查人群和家畜血吸虫病病情、洲滩螺情和血吸虫病防治措施。结果金红村实施健康教育结合人群化疗和易感环境灭螺综合防治措施,2005~2007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5.22%、0、0;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3.33%、5.63%、2.35%;洲滩感染螺密度分别为0.0058、0.0045、0.0039只/0.1m2。结论金红村监测点3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显著下降,但洲滩感染螺密度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均处较高水平,应加大易感环境灭螺和控制传染源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鄱阳湖区日本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992~1998年鄱阳湖区连续观察3年以上的血吸虫病流行村的血吸虫粪检阳性率、化疗和灭螺药物用量、易感地带面积、家畜感染率、降雨量和气温的数据。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经检验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显著性,R~2=0.735,P<0.01。可接受的变量为:上年度人群感染率的自然对数,人均易感地带面积,家畜感染率,单位易感地带面积,氯硝柳胺的用量(元)和单位感染率吡隆酮用量(元)。结论在人群感染率,人均易感地带面积,家畜感染率仍然促进血吸虫病传播的情况下,化疗和灭螺有效地降低了该类地区日本血吸虫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测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时空聚集特征,为进一步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巩固已有防控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乡(镇)为单位收集、整理2004–2015年云南省人群、耕牛血吸虫病疫情及钉螺调查等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Joinpoint模型分析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率变化趋势;应用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方法、回顾性时空扫描统计量方法对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热点和聚集区域进行探测。结果 2004–2015年云南省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率呈连续下降趋势,全省血吸虫病推算病人数由2004年的43 056例降至2015年的756例,下降了98.24%;全省自2008年起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自2014年起未发现感染性钉螺。Joinpoint模型分析显示,云南省人群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在2012–2015年和2013–2015年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检验发现,2004–2013年云南省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P < 0.01),探测出的感染风险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大理市、巍山县和洱源县的部分乡(镇)。回顾性时空扫描聚类分析发现,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各有2个风险聚集区域,分别聚集在23、15个和4个乡(镇),主要分布在大理市、巍山县、洱源县、南涧县和鹤庆县,相对危险度为6.25~28.75(P < 0.01),与热点探测出的聚集区域基本一致。结论 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下降明显,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仍需继续强化监测和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测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时空聚集特征,为进一步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巩固已有防控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乡(镇)为单位收集、整理2004–2015年云南省人群、耕牛血吸虫病疫情及钉螺调查等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Joinpoint模型分析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率变化趋势;应用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方法、回顾性时空扫描统计量方法对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热点和聚集区域进行探测。结果 2004–2015年云南省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率呈连续下降趋势,全省血吸虫病推算病人数由2004年的43 056例降至2015年的756例,下降了98.24%;全省自2008年起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自2014年起未发现感染性钉螺。Joinpoint模型分析显示,云南省人群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在2012–2015年和2013–2015年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检验发现,2004–2013年云南省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P < 0.01),探测出的感染风险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大理市、巍山县和洱源县的部分乡(镇)。回顾性时空扫描聚类分析发现,人群、耕牛和钉螺血吸虫感染各有2个风险聚集区域,分别聚集在23、15个和4个乡(镇),主要分布在大理市、巍山县、洱源县、南涧县和鹤庆县,相对危险度为6.25~28.75(P < 0.01),与热点探测出的聚集区域基本一致。结论 2004–2015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下降明显,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仍需继续强化监测和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5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数据,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血吸虫病、开展风险监测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 (2014年版)》的要求,在全国所有的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和三峡库区潜在流行县(市、区)共设立457个国家级监测点,按照不同流行类型对当地常住居民、流动人群、家畜的血吸虫感染情况,以及钉螺分布和感染情况等进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 结果 2015年全国457年监测县(市、区)共开展本地常住居民血吸虫血清学筛查共133 350人,发现血检阳性者4 468人,其中4 457名血检阳性者接受了血吸虫病原学检查,发现病原学阳性者71人,主要为中、老年组的渔船民和农民;监测点常住居民总的血吸虫感染率为0.05%。共开展流动人群血清学筛查85 047人,发现血检血吸虫阳性者977人;其中966名血检阳性者接受了血吸虫病原学检查,发现病原学阳性者16人;监测点流动人群总的血吸虫感染率为0.02%;浙江、湖南、湖北省和安徽省在监测点流动人群中发现了输入性血吸虫感染者。2015年所有监测点均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报告。监测点共检查家畜13 406头,查出血吸虫感染家畜(牛)5头,监测点家畜总的血吸虫感染率为0.04%。监测点共调查各类环境面积22 295.13 hm2,查出有螺环境面积7 426.63 h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3.47 hm2,分布于江苏省和上海市;在除湖北省和广东省以外的监测点发现了钉螺复现环境82.22 hm2;所有监测点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常住居民总的血吸虫感染率继续保持稳中有降的态势;流动人群中存在输入性血吸虫感染者。牛仍是主要的血吸虫感染家畜。虽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但钉螺分布仍面广量大,且仍有新发现和复现有螺环境。各地应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的统一要求,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提高监测工作的科学性、敏感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地面和空间数据分析血吸虫感染与环境空间的关系。方法选择鄱阳湖区重疫区村进行居民血吸虫感染状况及行为学调查,利用GPS采集相关的空间数据,通过ArcGIS和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居民血吸虫平均感染率为18. 08%,其中渔(船)民最高,为41.18%,农民和学生的血吸虫感染率>10%;居民居住的地理位置与血吸虫感染密切相关。结论湖区血吸虫病高危人群为离沿湖居住较近的居民,其是湖区血吸虫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血吸虫病疫情分布特征,为今后开展血吸虫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以村为单位,收集并整理2009-2014年南昌市新建区血吸虫病疫情数据,建立数据库,运用SaTScan软件进行分析,确定该地区人群、钉螺及耕牛感染血吸虫的时空聚集区域。结果 新建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由2009年的0.10%下降至2014年的0.000 68%。钉螺血吸虫感染率波动较大,2012年最高为1.04%,2014年下降至0。耕牛感染率2012年最高,达1.98%;2014年下降至0。时空聚集探测显示,新建区3个人群血吸虫感染聚集区主要集中在昌邑乡、联圩乡及松湖镇的20个自然村,2个钉螺感染聚集区主要集中在昌邑乡和南矶乡的5个自然村,1个耕牛感染聚集区主要集中在昌邑乡的3个自然村。结论 2009-2014年南昌市新建区血吸虫病疫情整体呈下降趋势,但疫情反弹的潜在风险依然存在,6个聚集区域所覆盖的自然村是该区今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2004-2011年湖南省居民血吸虫感染的时空特征和变化规律。 方法 基于2004-2011年湖南省乡(镇)血吸虫病病情数据库,对湖南省居民血吸虫感染的时空特征进行描述与分析。 结果 2004-2011年湖南省居民血吸虫感染率由3.0%下降至0.8%,但部分乡(镇)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仍处于较高水平(P90 = 2.1%),有螺水系沿岸居民血吸虫感染率高于其他地区。全局自相关分析显示,2004-2011年湖南省居民血吸虫感染率Moran’s I指数为0.34~0.53,均高于期望值且具有统计学意义(Z > 8.71, P < 0.05);局部G统计量热点分析显示,2004-2011年正热点“高?高”聚集乡(镇)主要位于洞庭湖沿岸,聚集乡(镇)数量为30~70个。SaTScan空间扫描发现,2004-2011年聚集区域内血吸虫病流行乡(镇)数为145~183个。 结论 2004-2011年湖南省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下降明显,但部分乡(镇)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仍处于较高水平。2004-2011年湖南省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存在明显正向空间自相关和聚集性,正热点“高?高”聚集区域可确定为下一步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君山区以全面淘汰牛、羊为重点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2006-2016年君山区试点村淘汰牛、羊,查治病、查灭螺等资料,分析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结果 2006-2012年试点区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从3.44%下降至0.59%,降幅82.85%,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F=14.501,P=0.013);2009-2013年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在1%左右波动;2013年全面淘汰牛、羊后,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从2012年底的0.59%下降至0,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F=14.148,P=0.033)。2006-2012年活螺平均密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从0.883 3只/0.1 m~2下降至0.308 8只/0.1 m~2,降幅为62.55%,趋势有统计学意义(F=76.250,P=0.005)。结论全面牛、羊淘汰为重点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目的 了解东洞庭湖钉螺自然消亡地区单壳类软体动物的分布, 探索钉螺消亡的可能原因, 为制定血吸虫病防 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方法 于2013年8月对钱粮湖、 建新、 君山公园地区进行水体单壳类软体动物调查, 对样本进行分 类鉴定后, 对数据进行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对不同现场的生物多样性进行比较。 结果 结果 所收集样本初步鉴定为腹足纲3科6种:圆口螺科包括湖北钉螺, 豆螺科包括纹沼螺、 长角涵螺、 中华沼螺、 赤豆螺, 椎实螺科1种未鉴定到种, 暂定为萝卜螺。君山公园外洲水体共采集到单壳类软体动物4 553只, 其中钉螺1 264只; 建新 未采集到钉螺, 其余单壳类软体动物共计336只; 而钱粮湖仅采集到7只长角涵螺、 2只中华沼螺和1只纹沼螺。3个现场 螺类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66.225, P<0.01)。钱粮湖地区、 建新地区及君山公园的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分别为 0.402 8、 0.718 6及0.678 8, 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721 5、 1.431 3及1.199 9。结论 结论 钱粮湖地区钉螺消亡的同时, 其 他种类单壳类软体动物无论是种类上还是数量上都已十分稀少, 两者原因是否相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建坝蓄水对湖区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阐明建坝蓄水后钉螺消亡规律及其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 方法 选择江西省进贤县军山湖为调查点,收集其建坝前洲滩钉螺分布高程与血吸虫病疫情资料;抄录1995~2001年坝内外逐日水位记录,测算不同高程有螺洲滩全年及4~6月份水淹天数,分析钉螺消亡与水位变化的相关性;在一个历史疫情资料较为完整的寺背村开展现况调查,确认当前血吸虫病流行态势。 结果 军山湖沿岸曾有3乡6村流行血吸虫病,但有螺面积仅1394030m2(2090亩),钉螺集中分布在16.6~17.2m高程范围内。建坝前居民血吸虫病平均感染率为12.5%,建坝后坝内水位波幅显著缩小,最低水位抬高至16.0~16.8m。在此水情条件下,2年后未再检获活螺,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相应剧降。寺背村现况调查未发现患者、病牛和钉螺。 结论 军山湖建坝蓄水2年后阻断了血吸虫病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东洞庭湖钉螺自然消亡地区单壳类软体动物的分布,探索钉螺消亡的可能原因,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3年8月对钱粮湖、建新、君山公园地区进行水体单壳类软体动物调食,对样本进行分类鉴定后,对数据进行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对不同现场的生物多样性进行比较。结果所收集样奉初步鉴定为腹足纲3科6种:圆口螺科包括湖北钉螺,豆螺科包括纹沼螺、长角涵螺、中华沼螺、赤豆螺,椎实螺科1种未鉴定到种,暂定为萝卜螺。君山公园外洲水体共采集到单壳类软体动物4553只,其中钉螺1264只;建新未采集到钉螺,其余单壳类软体动物共计336只;而钱粮湖仅采集到7只长角涵螺、2只中华沼螺和1只纹沼螺。3个现场螺类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6.225,P〈0.01)。钱粮湖地区、建新地区及稽山公园的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4028、0.7186及0.6788,香农一威纳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7215、1.4313及1.1999。结论钱粮湖地区钉螺消亡的同时,其他种类单壳类软体动物无论是种类上还是数量上都已十分稀少,两者原因是否相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目的 分析2005-2012年湖区5省急性血吸虫感染 (急感) 发病时间及空间聚集性, 为制定防治策略和采取有效 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2005-2012年湖区5省急感病例基本信息, 采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对急感的流行 季节及时间聚集性进行分析, 并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对病例的空间聚集性进行分析。结果 结果 急感发病具有较强的季节 性, 集中度为0.758, 其发病高峰日为8月10日左右。急感病例分布图提示急感病例在空间上高度聚集于鄱阳湖、 洞庭湖及 长江流域周边5省的23个县, 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05-2012年间急感空间自相关系数I = 0.16 (P = 0.01)。结论 结论 湖 区5省急感发病时间上具有较强的季节性, 空间上呈聚集状态, 可据此将防控关口前移, 在高聚集区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 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02—2019年九江市濂溪区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变化情况,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防控策略的调整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2—2019年九江市濂溪区血吸虫病防治资料,分析人群病情、家畜病情、螺情等变化情况.结果 2012—2019年连续8年没有发现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人、病畜.人群校正感染率由0.43%降为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