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左心室及左心房的结构和功能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准确定量左心房容积对于评估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有重要临床意义[1].本研究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RT3DE)估测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容积和功能.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发病率在我国逐年增长,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高,早期发现心脏功能的异常并进行有效干预,可延缓或避免危险事件的发生。超声心动图具有简便、无创、廉价、迅速、准确等优点,可为糖尿病的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本文就组织多普勒成像、分层应变成像、超声血流向量成像、二维斑点追踪、实时三维超声成像、三维斑点追踪等技术在2型糖尿病心脏功能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纵向和径向应变率联合评价高血压患者心脏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采用应变率显像技术观测局部心肌纵向和径向应变率,了解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局部心肌运动的差异性,探讨联合纵向和径向应变率在评价左心室心肌运动功能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应变率显像技术,分别在心尖左室长轴观于前室间隔中间段和左室后壁中间段及胸骨旁短轴观乳头肌水平前间隔和后壁上,测量20例健康者(正常组)及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的收缩期最大应变率(SRs),舒张早期最大应变率(SRE)和舒张晚期最大应变率(SRA).将正常组和高血压组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组的纵向、径向的SRE和SRE/SRA均低于正常组的相应节段,而SRA高于正常组的相应节段,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0.05);但两组SRS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联合应用纵向和径向应变率对评价高血压患者的心肌局部变形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筛选可预测顽固性高血压(RH)患者预后的超声心动图心肌做功指标。方法 前瞻性纳入67例RH患者,采集超声心动图基线数据;随访至其后4年或发生不良事件时;比较不良事件组与无不良事件组基线超声指标,筛选预测RH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心肌做功指标。结果 随访期间3例失访,21例发生(A组)、43例未发生(B组)不良事件。A组左心室壁增厚占比及整体无用功(GWW)均高于,而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整体做功效率均低于B组(P均<0.05)。左心室壁增厚是RH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6.96,P<0.05;HR=5.026,P<0.05)。以-14.50%、109.00 mmHg%及12 mm 为LVGLS、GWW及左心室壁增厚的临界值,其预测RH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1、0.732及0.664,三者联合AUC为0.857,优于单一GWW及左心室壁增厚(P均<0.05)。结论 根据LVGLS、GWW及左心室壁厚度可较好地预测RH患者发生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STE)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收集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和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各30例,正常志愿者3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STE技术获取左心室的轴向(C)、径向(R)及纵向(L)的应变(S)及应变率(SR)曲线,分别测量收缩期左心室峰值S及SR。结果对照组、HFNEF组及HFREF组三组间EDV及ESV递增,除HFNEF组较对照组EDV及ESV增大无统计学意义,余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间LVEF递减(P均<0.05)。左心室收缩期轴向、径向及纵向的S和SR在三组间的总趋势是递减的。在应变参数中,除对照组与HFNEF组下壁CS、后壁CS,前壁RS、侧壁RS、前室间隔RS、后室间隔RS、侧壁中间段LS、室间隔心尖段LS及HFNEF组与HFREF组前壁CS、后壁CS,侧壁中间段LS、侧壁心尖段L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两组间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应变率参数中,除对照组与HFNEF组下壁CSR、后壁CSR、前壁RSR、侧壁RSR、前室间隔RSR、后壁RSR、后室间隔R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两组间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侧壁、下壁、后壁、后室间隔CSR比CS与LVEF的相关性较好外,其余各壁轴向、径向及纵向S均比SR与LVEF的相关性好。结论 STE测量心肌S及SR能有效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左室几何构形正常的1~2级高血压患者心室扭转运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0例正常人和3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于胸骨旁心尖水平和心底水平上,经胸采集并存贮3个心动周期左室短轴二维图像,运用EchoPAC超声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计算并记录心肌扭转运动角度、等容解旋比例、解旋率、解旋减半时间、左室旋转速度峰值、扭转速度达峰时间、解旋速度峰值、标化解旋速度峰值、解旋速度达峰时间.对不同研究对象问心率差异进行时间校标.结果 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的心尖水平、心底水平旋转均在收缩期末达峰值,左室扭转角度在收缩末(97±10)%达峰值.高血压组的左室扭转峰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01).正常组左室解旋主要发生于等容舒张期(≈31%),与正常组相比较,高血压组解旋率下降(P<0.05),等容解旋比例减小(P<0.001),解旋减半时间延长(P<0.05),解旋速度达峰时间延长(P<0.05).结论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以准确测量心室扭转角度,从心肌解剖力学角度早期识别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I)比较尿毒症高血压患者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扭转解旋运动。方法 对尿毒症组、原发性高血压组各20例,正常对照组20名,计算左心室扭转角度峰值(Ptw)及达峰时间(Time at Ptw)、舒张末期扭转角度(AVCtw)、扭转速度峰值(PTV)、解旋率(UntwR)、解旋减半时间(HTU),比较三组的差异。结果 ①尿毒症组较正常对照组Ptw、AVCtw、PTV减低,Time at Ptw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原发性高血压组较正常对照组Ptw和AVCtw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尿毒症组和原发性高血压组UntwR小于、且HTU大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结论 采用STI技术可准确比较尿毒症患者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扭转解旋运动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超声心动图对正常胎儿心脏结构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孕20~40周正常胎儿心脏结构及血流参数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其动态变化规律。方法测量2458例胎儿各房室内径、大血管内径及各瓣口血流速度。对其中854例正常胎儿心脏按不同孕周分为5组进行分析。结果在所观察的胎儿心脏各项参数中,其中各房室内径和主、肺动脉内径均与孕周呈直线相关(r值分别为0.69、0.68、0.70、0.68、0.73和0.72),而二尖瓣血流速度(E峰、A峰)、三尖瓣血流速度(E峰、A峰)、肺动脉瓣峰值血流速度和动脉导管血流速度(S峰、D峰)与孕周的相关关系较差(r值分别为0.33、0.06、0.35、0.04、0.22、0.23和0.09);并进行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均P<0.05。结论胎儿心脏发育以右心占优势;心脏各径线大小与孕周呈明显相关,据此可评价胎儿心脏发育情况,更好地对异常胎心进行筛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斑点追踪成像(STI)评价心脏淀粉样变性(CA)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HLVH)患者心肌收缩功能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25例CA(CA组)、20例HLVH(HLVH组)及27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二尖瓣、乳头肌和心尖水平左心室短轴及心尖四腔、三腔、二腔心脏切面图像,应用QLab 8.1软件测量左心室壁16节段收缩期圆周(CS)、径向(RS)及纵向(LS)峰值应变,计算各水平的平均CS、RS、LS及整体CS、RS、LS(GCS、GRS、GLS);针对上述各参数绘制ROC曲线。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CA组各水平CS、RS、LS及GCS、GRS、GLS明显减低(P<0.001);HLVH组GCS、GRS、GLS减低,各水平LS及心尖CS、乳头肌水平RS减低(P<0.05);②与HLVH组相比,CA组各水平CS、RS、LS及GCS、GRS、GLS减低(P<0.001)。③ROC曲线分析显示GCS、GRS、GLS鉴别CA和HLVH较DT、E/e准确率高(曲线下面积分别0.88,0.90,0.99 vs. 0.74,0.82),以GLS>-12.91%为界值鉴别二者具有最高敏感度(100%)和特异度(95%)。结论 STI可评价CA患者和HLVH患者左心室各方向心肌收缩功能;GLS鉴别二者较为准确、实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估限制型心肌病(RCM)患者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6月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就诊并由心脏磁共振或病理活检证实为RCM的患者15例,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LVEF保留组(LVEF≥50%,8例)和LVE...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其中糖尿病心肌病等心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超声心动图技术具有无创、便捷等特点,可以全方位多角度评价糖尿病患者的早期心脏损害,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糖尿病患者心脏损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超声心动图快速评价高血压心脏病左心房收缩功能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分析高血压病人的左心房收缩功能.方法 60例高血压患者、20例健康对照者.根据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将高血压病分为左室构型正常组及左室肥厚组.测量二尖瓣环心房收缩期组织运动速度(A'),衡量其与传统的评价左心房功能的参数如左房射血力、左房动能等的相关性.结果伴随高血压病情的加重,A'、心房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A)、左房灌注分数(LAT)、左房射血分数(LAEF)、左房搏出量(LASV)、左房射血力、左房动能、左室肥厚组与左室构型正常组及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A'与LAEF、LASV、左房射血力、左房动能高度正相关.结论 QTVI技术测定的A'是评价高血压病左心房收缩功能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超声心动图评价正常心脏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正常人心脏大小,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各瓣口流速,以确定中国人心脏结构正常值以及心功能指标正常范围。方法对8302例正常人分别取胸骨旁长轴观测量左房、左室、右室、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窦及升主动脉内径,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大动脉短轴观测量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内径及肺动脉瓣峰值速度。心尖五腔观测量主动脉瓣峰值速度。心尖四腔观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及舒张晚期峰值速度,三尖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及舒张晚期峰值速度。左室短轴观测量左室舒张末容积、收缩末容积,计算每搏量、左室短轴缩短分数及左室射血分数。以10岁为一年龄段计算各年龄段各项指标均数,按心脏结构各项指标对年龄进行聚类分析;按心功能各项指标对年龄进行聚类分析。并计算聚类后各年龄组各项指标95%可信区间作为正常值。结果按心脏结构各项指标对年龄进行聚类分析,分为3类即≤10岁,11~30岁,31~90岁。按左室收缩功能各项指标对年龄进行聚类分析,分为2类即≤10岁,11~90岁。按左室舒张功能各项指标对年龄进行聚类分析,分为3类即≤10岁,11~50岁,51~90岁。左室舒张功能与年龄呈负相关。结论中国人心脏发育分为3个阶段,30岁以后心脏结构固定。左室收缩功能在10岁以后呈稳定状态。左室舒张功能随年龄增长呈生理性减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STE)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心房功能变化.方法 收集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和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各30例,以正常志愿者3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测量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re),计算左心房整体射血分数(LAEF)、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应用STI技术获取左心房各壁各节段应变及应变率曲线,分别测量左心室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左心房峰值应变和应变率,并计算其平均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FREF组和HFNEF组的LAVmax、LAVmin、LAVpre增大(P均<0.05);对照组、HFREF组和HFNEF组3组间LAEF、LAPEF、LAAEF测值呈递减趋势(均P<0.05).3组间储备期、通道期的应变及应变率和辅泵期的应变率呈递减趋势.LAEF与储备期中间段应变率相关性较好(r=0.76,P<0.01);LAPEF与通道期中间段应变率相关性较好(r=-0.61,P<0.01);LAAEF与辅泵期中间段应变率相关性较好(r=-0.61,P<0.01).结论 STE可准确、敏感地反映心力衰竭患者左心房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评估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右心室收缩功能。 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杭州地区招募业余马拉松运动员88例,根据参加马拉松运动时限分为短期组(≤6个月)、中长期组(6个月~3年)和长期组(>3年);另选取同一时期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体检的健康受试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心室流出道内径(RVOT)、右心室基底段内径(RVDbasal)及中间段内径(RVDmid)、右心室剑突下切面室壁厚度(RVWT)、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三尖瓣环收缩期速度(S′)、右心室心肌做功指数(RIMP)和肺动脉收缩压(SPAP),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获得右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和游离壁纵向应变(RVLS)。对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在完成全程马拉松运动前、运动后1 h和运动后第4天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4组受试者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右心室应变参数进行比较,并分析马拉松运动员运动前GLS、RVLS与SPAP的相关性。 结果短期组TAPSE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长期组RVOT、RVDbasal、RVDmid、RVWT均高于短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长期组RVOT、RVDbasal、RVDmid均高于中长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长期组RVWT、RIMP、SPA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短期组RVL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组GLS低于短期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运动后1 h及第4天中长期组GLS、RVLS低于短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416、-2.579,Z=2.254、-3.005,P均<0.05),长期组GLS、RVLS亦低于短期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858、-2.825,Z=-3.524、-4.073,P均<0.05)。组内运动前后比较,中长期组、长期组运动后1 h GLS均低于运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68、-1.966,P均<0.05);短期组、中长期组和长期组运动后1 h RVLS均低于运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1、-2.258、-2.026,P均<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运动员组运动前的GLS、RVLS与SPAP存在相关性(r=0.378、0.325,P均<0.01)。 结论业余马拉松运动员早期右心室游离壁纵向收缩功能增强,随着运动年限增加右心室整体纵向收缩功能减低;全程马拉松运动后右心室游离壁收缩功能短暂下降。  相似文献   

16.
多种疾病可对左心房结构和功能造成影响。超声心动图可无创评价左心房容积和功能,并提供多个定量指标对疾病进行诊断和评估预后。基于二维超声心动图的椭圆体模型法和辛普森法可以测量不同功能时相左心房的容积,评估左心房功能。斑点追踪、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和速度向量成像等新技术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左心房功能。本文对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房容积和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2DSE)定量分析常规方法显示室壁运动正常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患者的左心室扭转运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38例CHD患者和31例对照组患者的左心室短轴二尖瓣环及心尖水平切面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像,测量各项左心室扭转指标并获得相应曲线;二维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 结果各项常规超声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心尖及瓣环扭转曲线的正负方向改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整体扭转率的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左心室的扭转方向及整体扭转率可以检出CHD左心室壁收缩异常,敏感性高于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  相似文献   

18.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正常人左室短轴收缩功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评价正常人左室心肌短轴收缩功能.方法 68例正常人记录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水平左室短轴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二维灰阶图像,使用Qlab 6.0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系统自动将左室短轴分为前间隔、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后间隔6段,共计18个节段,将左室壁等分为心内膜下感兴趣区及心外膜下感兴趣区,应用STI技术分析感兴趣区的圆周及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 心内膜层心肌各室壁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均高于心外膜层心肌(P<0.05),同一水平前室间隔圆周应变高于其它节段,径向应变在不同节段分布比较一致.结论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因其不受声束角度限制的优点,可用于评价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9.
肾移植是治疗尿毒症的首选方式。常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肾功能不全相关改变及免疫抑制药物等均可增加肾移植术后左心功能不全风险;尽早识别及干预肾移植术后左心室功能障碍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提高生存率。本文就多种超声心动图技术用于监测肾移植术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变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斑点追踪技术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移植患者心脏扭转及节段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hilips iE33超声显像仪,X3-1探头,及GE Vivid 7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M3S探头,对20例心脏移植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二维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正常对照组20例中有2例(10%)心尖部呈顺时针旋转,而心脏移植组20例中有8例(40%)心尖部呈顺时针旋转.将心脏移植组分为A组(心尖部呈逆时针旋转)和B组(心尖部呈顺时针旋转),心脏移植A组前间隔、后壁、下壁及后间隔心尖部旋转角度收缩期峰值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心脏移植B组心尖水平各节段的旋转角度收缩期峰值均较正常对照组低(P均<0.05),A组和B组心尖水平各节段的旋转率收缩期峰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心尖水平各节段的峰值旋转率舒张早期峰值及舒张晚期峰值均较正常对照组及A组明显增高(P<0.05),而A组与正常对照组心尖水平各节段的峰值旋转率舒张早期峰值及舒张晚期峰值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移植A组和B组的位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左室扭转角度较正常对照组及A组低(P<0.05);心脏移植A组和B组的17节段时间-容积曲线参数指标:16节段时间的标准差(Tmsv 16-SD)、12节段时间的标准差(Tmsv 12-SD)、6节段时间的标准差(Tmsv 6-SD)、16节段时间的最大差(Tmsv 16-Dif)、12节段时间的最大差(Tmsv 12-Dif)、6节段时间的最大差(Tmsv 6-Dif)以及经心率校正的Tmsv 16-SD(%)、Tmsv 12-SD(%)、Tmsv 6-SD(%)、Tmsv 16-Dif(%)、Tmsv 12-Dif(%)、Tmsv 6-Dif(%)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斑点追踪技术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快速评价心脏移植患者左室扭转及各节段收缩功能及收缩同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