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连续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和连续股神经阻滞(femoral nerve block,FNB)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对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单侧TKA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连续ACB组(A组)和连续FNB组(F组).术中采用全凭静脉麻醉.两组在麻醉诱导前分别行超声引导下ACB和FNB,并放置神经周围导管.术毕经神经周围导管予0.2%罗哌卡因实施患者自控周围神经阻滞镇痛.记录术后4、8、12、24、48 h静息和运动(膝关节被动屈曲45°)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患肢股四头肌肌力Lovett评分和患肢运动阻滞改良Bromage评分.记录:术后1、2、3、14 d膝关节最大主动/被动活动度,术后14 d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膝关节主动屈膝90°时间.记录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率.结果 两组术后静息和运动NRS评分、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2 h内患肢股四头肌肌力Lovett评分明显高于F组(P<0.05)、息肢运动阻滞改良Bromage评分明显低于F组(P<0.05).A组术后1、2、3d膝关节最大主动活动度明显大于F组(P<0.05),但膝关节最大被动活动度、术后14 d膝关节最大主动活动度、术后14 d膝关节HSS评分以及术后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膝关节主动屈曲90°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ACB和连续FNB可为TKA患者提供等同的术后镇痛效果,而且对早期功能康复具有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ACB)联合膝关节囊后间隙(IPACK)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初次单侧TKA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采用ACB+IPACK阻滞镇痛,30例)和B组(采用股神经阻滞镇痛,30例).记录术后不同时间点静息和活动状态下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分、股...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PCIA组患者术后持续静脉输注芬太尼镇痛,PCNA组行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两组均持续镇痛2d.记录静息、持续被动运动(功能锻炼)时的VAS评分、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肌力分级、镇静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PCNA组患者术后8、12、24、48 h静息时和术后48 h功能锻炼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PCIA组(P<0.05或P<0.01).PCNA组患者术后24、48 h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明显大于PCIA组(P<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TKA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对肌力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TKA术后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不同镇痛方法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和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2016年9月~2017年9月,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患者75例列入本研究,依据术后镇痛方式,随机均分为3组:连续收肌管阻滞联合关节周围浸润组(CA+P组)、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周围浸润组(CF+P组)、连续硬膜外镇痛组(E组),所有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记录术前、术后静息及活动状态下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股四头肌肌力,记录术后膝关节最大主动屈曲角度(°)和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4、48、72 h活动状态下,E组患者VAS评分明显高于CA+P组和CF+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F+P组和E组患者术后6、12、24 h股四头肌肌力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F+P组和E组术后1、2、3 d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加用镇痛药物用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收肌管阻滞联合关节周围浸润可有效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且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更小,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连续腰丛神经阻滞或连续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50例择期腰麻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使用神经刺激器引导,随机均分为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组(CLPB组)和连续股神经阻滞组(CFNB组).术后镇痛负荷剂量0.2%罗哌卡因0.4ml/kg,背景剂量0.2%罗哌卡因5 ml/h,冲击剂量2 ml/15 min,保留镇痛48 h.记录术后6、12、24、48 h时静息状态VAS评分,术后24、48 h膝关节功能锻炼时VAS评分和肌力评分.结果 CLPB组术后各时点静息状态和功能锻炼VAS评分均明显低于CFNB组(P<0.05),肌力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镇痛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连续腰丛神经阻滞对于全膝关节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优于连续股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收肌管阻滞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管理及早期康复中的作用。 方法前瞻性选取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行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收肌管阻滞联合帕瑞昔布镇痛组20例及单纯帕瑞昔布镇痛组20例。纳入初次单侧TKA患者,排除严重感染和精神疾病等患者。收肌管阻滞置管术后立即执行。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静息与活动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股四头肌肌力、膝关节活动范围、住院天数及有无并发症发生。所得数据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以及卡方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与单纯应用帕瑞昔布相比,联合应用收肌管阻滞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术后早期VAS评分(术后6 h~72 h活动VAS:Z=-3.124、-2.157、-2.044、-2.467、-2.471,P <0.05;术后6 h~24 h静息VAS:Z=-2.310、-2.409、-2.208,P<0.05)。在膝关节活动度与术后住院时间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收肌管阻滞组患者体现出更好的康复依从性,未出现因操作引起的并发症。 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辅助收肌管阻滞术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有助于患者早期开展功能锻炼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与单次股神经阻滞(SFNB)联合关节腔周围注射(PAI)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早期疼痛和肌力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行TKA的患者资料。纳入由同一工作组完成手术及围术期管理且麻醉方式为椎管内麻醉的单侧初次TKA的患者,并排除同侧膝关节有既往手术史、膝关节严重内外翻畸形或严重关节外畸形、术前肌力和肌张力异常患者。患者按镇痛方案分为CFNB组和联合组;比较患者一般信息、手术时间、额外镇痛药物比例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留置管脱落、阻滞区域感染等并发症差异。分析术后12、24、48、72 h疼痛程度及股四头肌肌力差异。所得数据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共纳入患者144例(CFNB组65例,联合组7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信息、手术时间、额外镇痛药物比例和DVT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留置管脱落、阻滞区域感染等并发症。两组患者12 h和72 h自评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和48 h,CFNB组VAS评分[(1.8±1.3)、(2.6±0.8)]低于联合组[(3.2±0.7)、(4.0±0.8)](t =-7.670、10.250,均为P<0.001)。两组患者术后12 h时的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FNB组24、48、72 h的肌力低于联合组(H=62.944、88.486、120.694,均为P<0.01)。 结论在TKA术后早期,SFNB联合PAI可以达到与CFNB相同的临床镇痛效果,但联合组患者股四头肌肌力恢复更快,且DVT发生风险更小,是TKA术后可取的镇痛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近端收肌管阻滞联合远端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IPACK)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以及对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全麻下首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87例,男16例,女71例,年龄65~75岁,BMI 18~35 kg/m2,ASAⅠ—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近端收肌管阻滞联合远端IPACK阻滞组(A组,n=29)、股神经阻滞组(F组,n=30)和对照组(C组,n=28)。超声引导下采用0.25%罗哌卡因实施相应神经阻滞,A组行联合阻滞各15 ml, F组行股神经阻滞30 ml, C组不行神经阻滞。术毕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记录术后6、12、24、48、72 h静息和活动时的NRS疼痛评分,术后12、24、48、72 h股四头肌肌力和术后24、48、72 h膝关节活动度。记录术前1 d、术后2、15 h血清IL-6浓度。结果 与C组比较,A组术后6、12、24、72 h静息和活动时NR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24、48 h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P<0.05),术后2、15 h IL...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序贯降阶梯式与常规持续股神经阻滞(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CFNB)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oplasty,TKA)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单侧TKA后行CFNB患者75例,男30例,女45例,年龄≥18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序贯降阶梯式组(S组)和常规CFNB组(C组)。患者CFNB成功后接受统一的静-吸复合喉罩全麻方案及复苏流程。S组:术后24 h内镇痛泵持续输注0.5%罗哌卡因,术后24~48 h降为0.25%,48~72 h为0.125%;C组:术后72 h内罗哌卡因浓度一直为0.2%。记录术后0~24 h、24~48 h、48~72 h的NRS评分及辅助镇痛药布托啡诺的使用情况;采用改良的徒手六级肌力法评估术后股四头肌肌力(MQF);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0~24 h、24~48 h,C组NRS评分明显高于S组(P0.05),C组术后使用布托啡诺比例明显高于S组(51%vs 11%,P0.05)。C组NRS评分在术后48~72 h明显低于术后0~24 h(P0.05)。术后0~24 h及24~48 h,S组MQF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48~72 h两组MQ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在术后48~72 h的MQF明显高于术后0~24 h(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坠床及跌倒等严重意外。两组无一例穿刺点感染。结论采用序贯降阶梯式CFNB管理策略既可满足患者术后早期对镇痛的需求,又可通过适时降低局麻药浓度使其达到早期康复锻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kinesiology taping, KT)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后患肢肿痛及关节功能影响。[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6月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患者127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63例术后康复结合使用肌内效贴,64例仅行常规术后康复作为对照组。比较疼痛程度、肢体肿胀程度、股四头肌肌力、膝关节ROM及HSS评分。[结果]术后3 d两组患者在VAS评分、肢体肿胀程度、股四头肌肌力、ROM及HSS评分均无差异(P0.05)。术后14 d效贴组在VAS评分、肿胀程度、ROM和HS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0d效贴组在肿胀程度、股四头肌力、ROM和HS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KA术后早期使用肌内效贴能够显著缓解肢体肿胀,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股神经阻滞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早期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骨科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单侧TKA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镇痛组(C组)和股神经阻滞泵镇痛组(F组),观察术后疼痛程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情况及术后再住院率。结果 2组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2组患者术毕及术后第1、2、3天静息疼痛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组被动屈膝在各个时间点上疼痛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HS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较C组在术后1个月HSS评分明显增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F组与C组术后3、6个月HSS评分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再住院率比较,F组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 TKA后采用股神经阻滞泵镇痛,镇痛效果良好,促进膝关节功能早期恢复,缩短康复期,减轻后期功能训练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联合单次硬膜外腔吗啡镇痛在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方法 80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男35例,女45例,年龄60~79岁,ASAⅡ或Ⅲ级,随机均分为两组:CFNB复合硬膜外吗啡组(FNM组)和CFNB组(FN组)。手术缝合切口时,FNM和FN组经硬膜外导管分别注入0.1%吗啡2ml和生理盐水2ml。手术结束后两组均于超声引导下行0.2%罗哌卡因CFNB。分别记录术后24、48、72、96h时静息状态、主动和被动功能锻炼时VAS评分及患肢被动弯曲度;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5天的活动情况和满意度。结果术后24hFNM组静息状态时、主动锻炼和被动锻炼时VAS评分明显低于,膝关节弯曲度明显大于FN组(P0.05或P0.01);FNM组患者术后第5天下床活动评分明显高于,术后满意度评分明显低于FN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CFNB联合硬膜外吗啡早期镇痛可明显改善老年患者TKA术后镇痛,康复效果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持续收肌管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早期活动的影响。方法接受单侧TKA手术患者60例,男24例,女36例,年龄60~75岁,体重40~75kg,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持续收肌管阻滞组(A组)和持续股神经阻滞组(F组),每组30例。A组接受持续收肌管阻滞,F组接受持续股神经阻滞。记录TKA术后第1、2天每天总的步行距离,膝关节主动弯曲和伸直度,每日阿片类药使用量,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结果 A组术后第1天和第2天步行距离分别为(36±5)m和(60±10)m,F组术后第1天和第2天步行距离分别为(4.5±3)m和(21±5)m,A组明显长于F组(P0.05)。A组术后第1天膝关节主动弯曲度大于F组(P0.05)。两组患者膝关节主动伸直度、每日阿片类药使用量、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收肌管阻滞可促进TKA术后早期行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持续收肌管阻滞(ACB)为主多模式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持续股神经阻滞(FNB)联合局部浸润,研究组接受超声引导下ACB联合局部浸润,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治疗后股四头肌肌力更高(P0.05),且手术治疗后第1天膝关节弯曲度更大(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治疗后步行距离更长,静息状态下VAS评分更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ACB为主多模式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步行疼痛感,提升股四头肌肌力,优于持续股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5.
由于截骨操作、软组织平衡等处理,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疼痛多较剧烈。更重要的是,术后疼痛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患者膝关节功能锻炼情况。因此,良好的TKA术后镇痛方法一直是研究热点。连续股神经阻滞(femoral nerve block,FNB)是术后常用的镇痛方法,疗效确切,但严重影响股四头肌肌力,不利于术后康复。连续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以隐神经为靶点,研究显示该方法可达到同FNB类似的镇痛效果,同时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更小,但ACB在膝关节置换中应用时间不长,有局部药物弥散导致麻醉范围扩大、国内相关报道较少等问题,值得进一步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下置管持续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与单次注射ACB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镇痛及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 2016年10月—2017年2月,将60例因重度退行性骨关节炎拟行初次单膝TKA且符合选择标准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置管持续ACB组(A组)和单次注射ACB组(B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民族、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以及术前膝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肌力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术中使用止血带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盐酸哌替啶使用情况、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术后行静息及活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徒手肌力法评定股四头肌肌力,测量膝关节活动度并记录首次屈膝达90°时间。结果 A组术中使用止血带时间、术后引流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术后住院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各时间点A组VAS评分均低于B组,其中术后12 h后静息VAS评分及8 h后活动VAS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A组股四头肌肌力均优于B组,其中术后24、48、72 h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4、48、72 h及出院当天膝关节活动度均显著优于B组(P0.05),患者首次屈膝达90°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t=–2.951,P=0.016)。术后24 h内使用盐酸哌替啶(50 mg/次)者,A组4例、B组7例;术后24~48 h使用,A组3例、B组7例;术后48~72 h使用,A组1例、B组3例。A组2例发生置管处渗液,无1例发生置管脱落。结论置管持续ACB对TKA术后静息及活动状态下的镇痛效果均优于单次注射ACB,能明显降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更有利于患者股四头肌肌力恢复,促进早期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continuous femoral nerveblock,CFNB)镇痛与静脉镇痛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的快速康复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TKA患者60例,年龄45。78岁,ASA分级I、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患者自控神经阻滞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nerve block analgesia,PCNA)组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组。两组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顿膜外腔联合麻醉。观察患者术后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mlled analgesia,PCA)泵按压次数及补救性镇痛药应用次数,观察术后患肢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术后血糖变化、术后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副作用及满意度。结果术后6、12、24、48h静息状态下,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与PCIA组比较,PCNA组术后24、48h被动运动时VAS评分降低[(3.6±0.5)分比(4.7±0.6)分、(3.4±0.5)分比(4.5±0.4)分](P〈O.05),PCA泵按压次数及肌内注射哌替啶次数减少(P〈0.05)。与PCIA组比较,PCNA组术后24、48h患肢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增大(P〈0.05),术后各时点血糖水平降低(P〈O.05),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及嗜睡、呼吸抑制等副作用减少(P〈O.05);PCNA组术后满意度评分高于PCIA组[(9.6±1.4)分比(7.9±1.2)分](P〈O.05o结论与静脉镇痛比较,CFNB用于TKA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并发症及副作用少、住院时间缩短、术后恢复快、总体满意度高,符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膝关节置换术后四种不同的多模式镇痛方案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3月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A组:术后予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术中关节周围浸润镇痛(LIA)+持续冰疗(CCT)镇痛;B组:术后予CFNB+LIA;C组:术后予CFNB+CCT;D组:术后仅予CFNB。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术后6、12、24、48、72 h静息时及术后24、48、72 h活动时的疼痛情况,并记录术后6、12、24、48、72 h各组患肢股四头肌肌力水平,以及术后22013年3月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A组:术后予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术中关节周围浸润镇痛(LIA)+持续冰疗(CCT)镇痛;B组:术后予CFNB+LIA;C组:术后予CFNB+CCT;D组:术后仅予CFNB。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术后6、12、24、48、72 h静息时及术后24、48、72 h活动时的疼痛情况,并记录术后6、12、24、48、72 h各组患肢股四头肌肌力水平,以及术后27 d时患膝关节主动及被动屈伸活动度;监测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等药物不良反应及伤口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12、24、48 h,A、B组静息VAS评分均低于C、D组(P<0.05),C组低于D组(P<0.05),术后72 h,四组静息VAS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48、72 h,A、B组活动VAS评分均低于C、D组(P<0.05),C组低于D组(P<0.05)。术后各组患肢股四头肌肌力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7 d时患膝关节主动及被动屈伸活动度;监测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等药物不良反应及伤口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12、24、48 h,A、B组静息VAS评分均低于C、D组(P<0.05),C组低于D组(P<0.05),术后72 h,四组静息VAS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48、72 h,A、B组活动VAS评分均低于C、D组(P<0.05),C组低于D组(P<0.05)。术后各组患肢股四头肌肌力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5 d,A组、B组的主动活动度均>C组、D组(P<0.05),C组>D组(P<0.05),术后65 d,A组、B组的主动活动度均>C组、D组(P<0.05),C组>D组(P<0.05),术后67 d四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7 d四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d,A、B组被动活动度>C、D组(P<0.05),C组>D组(P<0.05),术后54 d,A、B组被动活动度>C、D组(P<0.05),C组>D组(P<0.05),术后57 d四组被动活动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A、B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四组不良反应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局部浸润镇痛效果良好,有利于TKA术后的早期康复锻炼,其疗效与CFNB+LIA+CCT无统计学差异,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周围注射罗哌卡因混合液与单纯连续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TKA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周围注射罗哌卡因混合液组(A组)和连续股神经阻滞组(B组)各3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术后静息及被动运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肌力分级、患者镇痛满意度、补救镇痛情况、不良反应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A组术后8、12、24 h静息VAS评分分别为(1.33±0.49)、(1.40±0.51)、(1.13±0.64),术后4、8、12、24 h运动VAS评分分别为(1.73±0.46)、(1.67±0.48)、(1.93±0.46)、(1.53±0.64),均明显低于B组(P0.05或0.01)。两组肌力均良好,无统计学差异。A组镇痛满意度评分高于B组(P0.05),其中"非常好+很好"占66.7%,B组占4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补救镇痛和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周围注射罗哌卡因混合液法较单纯连续股神经阻滞可更加有效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评分,且病人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联合膝关节后方浸润麻醉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效果。方法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病人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采用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试验组15例,采用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联合膝关节后方浸润麻醉。比较两组病人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肢体功能(术后首次直腿抬高时间、肌四头肌肌力、关节活动度)。结果两组病人收肌管阻滞过程中的麻醉药物剂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静息状态下疼痛评分比较,第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VAS评分均有明显差异(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两组病人疼痛评分存在差异(P0.05),不同时间点存在差别(P0.05),说明病人VAS评分随时间变化的速度不一致。两组病人股四头肌肌力和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和试验组均有2例病人出现了尿潴留,无其他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联合膝关节后方浸润麻醉与单纯收肌管阻滞比较,能更好地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预后过程中疼痛程度,且随着时间迁移病人疼痛程度均有明显下降,不同处理方式的病人疼痛程度下降速度不一致。两组病人术后的肢体功能亦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股四头肌肌力和关节活动度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