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垂体腺瘤伴Rathke囊肿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伴有Rathke囊肿的垂体腺瘤病例资料。结合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手术治疗以及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2例病人均经翼点入路行开颅手术,术后病理结果为垂体腺瘤合并Rathke囊肿。1例术后随访13个月复查MRI示未见肿瘤及囊肿复发,1例术后视力较术前好转。结论伴有Rathke囊肿的垂体腺瘤临床罕见,鞍区MRI提示垂体腺瘤旁存在囊性信号应考虑合并Rathke囊肿。临床明确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对于压迫症状明显且伴有Rathke囊肿的垂体腺瘤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恶性垂体腺瘤是伴发颅内或颅外转移的垂体腺瘤,与良性者不同的是具有更强的侵袭性,以至于在内科和外科治疗方面显得更加困难。文献中恶性腺瘤转移至颅内或颅外虽有报告,但转移至鞘膜囊者却极为罕见。作者报告一例恶性泌乳素腺瘤通过脑脊液转移至鞘膜囊的病例。患者男性,50岁,于1978年前出现性欲及性功能减退,继之患者体重进行性下降,嗜睡及反应迟钝,曾按甲状腺功能低下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多发性内分泌腺瘤1型相关垂体腺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1型(MEN1)相关垂体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垂体功能与鞍区MRI检查。开颅经翼点入路行肿瘤切除2例,显微镜下经口鼻蝶窦入路行肿瘤切除28例。结果病变均镜下全切除,无死亡病例。随访6个月~8年,肿瘤复发13例。结论 MEN1相关垂体腺瘤好发于中青年,以泌乳素型和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常见。有甲状旁腺腺瘤或胃泌素瘤等其他内分泌肿瘤的病人,应考虑到合并有垂体腺瘤的可能。MEN1相关垂体腺瘤倾向于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颅内舌下神经鞘瘤极罕见,文献上也只不过是一些零星报道.de Martel于1933年做了首次报导,到1969年只报导10例,目前总共报导了21例.本文报告一例结合文献复习,就文献中的18例及作者1例共19例进行了归纳分析.本病以长期半侧舌麻痹和萎缩为其特征.据日本全国病例统计,颅内神经鞘瘤占颅内肿瘤的7.3%,以听神经瘤为最多见,其次为三叉神经鞘瘤,迷走神经鞘瘤,舌下神经鞘瘤占第四位.田村报告316例颅内神经鞘瘤中,听神经瘤占95.8%,三叉神经鞘瘤占2.4%,迷走神经鞘瘤占1.2%,舌下神经鞘瘤占0.6%.本病多发生于中年人.女多于男.  相似文献   

5.
颅内迷走神经鞘瘤(vagus nerve schwannoma)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十多年前已被认识.目前报道的病例不多,而国内尚未见报道,因此对该病的了解还比较局限,多与舌咽神经鞘瘤、副神经鞘瘤一起归为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为了提高神经外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现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迷走神经鞘瘤患者,并结合文献复习对该疾病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内动脉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以鼻衄和垂体卒中发病的完全包埋在垂体腺瘤内的颈内动脉瘤的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术前CT、MRI诊断垂体腺瘤合并卒中,术前MRA检查未发现合并瘤内动脉瘤。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出现大出血后行DSA检查才明确诊断,行颈内动脉闭塞动脉瘤孤立术,术后行药物治疗和?刀治疗,14个月随访,病人生活和工作能力良好。结论 对于鼻衄和垂体卒中发病的垂体腺瘤,术前一定要做血管造影检查排除合并动脉瘤,以免术中出现致命的大出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临床罕见的微小后组脑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临床症状、早期诊断、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9月至2009年8月我院治疗的7例临床漏诊的微小后组脑神经鞘瘤病例,总结其临床症状、早期诊断、手术方法及疗效,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中共有舌咽神经鞘瘤5例、迷走神经鞘瘤1例、舌下神经鞘瘤1例.肿瘤均完全切除.术后并发症包括一过性轻度面瘫、声音嘶哑2例、吞咽困难1例.结论 对出现后组脑神经症状的患者应考虑到后组脑神经鞘瘤的可能,尽快明确诊断并积极手术治疗可获得优良疗效,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8.
垂体腺瘤合并动脉瘤或胶质瘤合并动静脉畸形临床时有报道,但是报告垂体腺瘤合并动静脉畸形极为罕见,本文介绍1例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合并右额动静脉畸形。1 资料 患者女性,39岁,7年前出现肢端肥大,逐渐表现出双手指关节、脊柱生长性骨痛,2年前患者出现月经稀少,4个月前出现双眼视物模糊、视力进行性下降。患者4年前发生局限性抽搐发  相似文献   

9.
由下肢深静脉瘤合并卵圆孔未闭(PFO)导致反常性脑栓塞(PBE)的病例极为罕见, 迄今文献中仅有5例病例报道, 均为腘静脉瘤合并PFO所致, 而股深静脉瘤合并PFO致PBE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因此, 本文报道1例15岁PFO的脑梗死患者, 在进行PFO封堵术后仍再次发生脑梗死及肺栓塞, 最终确诊为深静脉动脉瘤合并PFO。此外, 总结了6例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 以提高临床医生对罕见的卒中危险因素——下肢深静脉动脉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鞍区碰撞瘤     
目的报道1例垂体腺瘤合并恶性蝾螈瘤的鞍区碰撞瘤患者,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59岁,因双眼视力下降、视野缺损伴头晕首次入院,头部MRI显示鞍区占位性病变。遂行鼻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手术部分切除肿瘤。术后3个月患者出现视力下降至失明伴头痛再次入院,头部CT显示鞍区和鞍上占位性病变,遂行开颅鞍区和鞍上肿瘤切除术。两次手术标本组织学形态观察,肿瘤组织由呈巢团状和梁索状排列的上皮细胞和弥漫性分布的梭形细胞组成,两种肿瘤成分单独或交错分布,首次手术标本中梭形细胞形态温和,核分裂象罕见,再次手术标本中梭形细胞密度增加,胞核深染,核分裂象易见,可见散在分布的胞质红染的横纹肌样分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垂体腺瘤成分(上皮细胞区域)细胞角蛋白8、嗜铬素A、突触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呈阳性,恶性蝾螈瘤成分(梭形细胞区域)CD56、CD57、钙视网膜蛋白呈阳性,S-100蛋白、结蛋白和肌细胞生成蛋白呈局灶性阳性。超微结构观察,垂体腺瘤区域胞质中粗面内质网丰富,可见圆形分泌颗粒,梭形细胞胞膜外缘可见不连续基膜。最终病理学诊断为鞍区碰撞瘤(无功能性促甲状腺激素腺瘤合并恶性蝾螈瘤)。患者再次手术后6个月死亡。结论垂体腺瘤合并恶性蝾螈瘤的鞍区碰撞瘤极为罕见,术前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难以明确诊断,仍依靠对充分取材的手术标本进行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超微结构观察。含有恶性蝾螈瘤成分的鞍区碰撞瘤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正鞍内海绵状血管瘤非常罕见,临床上常常误诊为垂体腺瘤。鞍内海绵状血管瘤在影像学的表现上与垂体腺瘤及海绵状血管瘤鞍内生长情况较难鉴别。目前文献报道类似病例多为个案报道,国外共5例~([1]),国内共7例(其中5例为天坛医院病例)~([2])。这些病例术前均诊断为垂体腺瘤,而术后病理均诊断为鞍内海绵状血管瘤。现将我院所诊治的2例鞍内海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斜坡异位泌乳素垂体腺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手术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斜坡异位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该例患者表现为高泌乳素血症,MRI检查发现斜坡病变,术前诊断为脊索瘤。采用内镜下单鼻孔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全切除肿瘤。肿瘤病理免疫组化检查泌乳素阳性,术后未完全降至正常,口服溴隐亭治疗,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斜坡异位垂体腺瘤临床罕见,误诊率高;仍应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
神经纤维瘤病Ⅱ型的MRI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Ⅱ型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9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神经纤维瘤病Ⅱ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双侧听神经瘤6例,其中合并多发脑膜瘤3例,多发神经鞘瘤2例,多发胶质瘤、神经纤维瘤1例;一侧听神经瘤合并侧脑室室管膜瘤及多发枕颈部皮下神经纤维瘤,合并多发脑膜瘤1例;1例脊膜瘤并侧脑室室管膜瘤。结论MRI是检查NF-II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较好的显示其多发性及多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例鞍区碰撞瘤临床特征及相关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鞍区碰撞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病人先行经蝶窦入路鞍区占位探查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生长激素腺瘤,术后复查生长激素恢复正常,但影像学上仍有鞍旁占位,后期再次行开颅手术切除鞍旁占位,病理结果为脑膜瘤。随访3~4年,未见肿瘤复发,生长激素维持正常水平。结论垂体腺瘤合并脑膜瘤组成的碰撞瘤临床罕见,病因尚不明确,准确诊断依赖于术后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如果术前怀疑碰撞瘤,应根据肿瘤的具体位置形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尽可能减少病人的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5.
颅内肿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少见,脑肿瘤出血占脑出血的1%~11%。前庭神经鞘瘤占颅内肿瘤的5%-8%,出血大多为瘤内出血,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例极少见,迄今文献报道10余例。前庭神经鞘瘤自发出血破入第四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相关报道更为罕见。2016年5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肿瘤外科收治1例前庭神经鞘瘤出血破人蛛网膜下腔及脑室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锁孔手术切除垂体腺瘤及听神经瘤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颅内肿瘤早期诊断水平的提高和手术技巧的发展,对神经外科手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减小手术创伤、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已成为神经外科医师关注的重要议题.我们从1998至2001年经眉弓锁孔入路切除垂体腺瘤22例,经乳突后锁孔入路切除听神经瘤7例,报告如下,讨论垂体腺瘤及听神经瘤的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加深听神经瘤合并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认识,思考桥小脑区肿瘤和颅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就诊我科的1例听神经瘤并发同侧三叉神经痛、面瘫及对侧面肌痉挛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患者因"左侧眼眶部疼痛不适6月余"收住入院,头颅MRI及CT检查提示桥小脑区占位,考虑听神经瘤并接受手术治...  相似文献   

18.
出血性脑肿瘤卒中的病理基础和临床诊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脑肿瘤卒中的病理机制 ,提高对其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 :对 2 3例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肿瘤卒中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星形细胞瘤 13例 ,转移瘤 3例 ,脑膜瘤 2例 ,少突胶质细胞瘤 2例 ,听神经瘤 1例 ,垂体腺瘤 1例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1例。肿瘤卒中表现为颅内血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 :肿瘤的血管性变化是脑肿瘤卒中的基础 ,CT扫描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1型(MEN1)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见的内分泌肿瘤包括甲状旁腺腺瘤、胃肠胰内分泌肿瘤和垂体腺瘤。在MEN1中,垂体腺瘤的发生率为22%~47%。目前认为:MEN1相关肿瘤发生的组织选择性与多发性内分泌腺瘤蛋白的组织选择性有关;头部MRI检查及血内分泌激素测定是垂体腺瘤筛查与诊断的重要手段;MEN1相关垂体腺瘤的治疗倾向于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烟雾病合并颅内肿瘤发生的可能机制及其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分析2012年3月收治的1例烟雾病合并颅内侧脑室三角区后方星型细胞瘤Ⅳ级的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结果结合文献共有此病例12例,首发症状为意识障碍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头痛者3例,精神异常者2例,视力下降1例,闭经1例,中枢性尿崩1例,癫痫发作者1例,颅骨异常凸起1例;烟雾病合并星型细胞瘤4例,合并脑膜瘤3例,合并垂体腺瘤3例,合并颅咽管瘤1例,合并生殖细胞瘤1例。结论烟雾病是一种颅内脑血管疾病,若合并颅内肿瘤则更加少见。临床首发症状各异,确诊依籁于脑『仉管造影以及术后病理学榆杏。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的丰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