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腹腔镜肾肿瘤剜除术治疗T_(1a)N_0M_0期肾癌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12年10月接受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LNSS)的1 79例T_(1a)N_0M_0期肾癌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为接受腹腔镜肾肿瘤剜除术(LTE)患者,共94例,B组为接受标准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患行,共85例,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围手术期情况、组织病理学结果及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B组的手术时间、肾动脉阻断率及阻断时间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失血量及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B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理证实A、B组切缘阳性分别有1例(1.1%)、3例(3.5%),癌组织累及但未穿透假包膜分别有22例(23.4%)、27例(31.8%),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时间(33.5±20.9)个月,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eGFR水平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1例(1.1%)出现同侧肾脏异位复发,1例(1.1%)出现肺转移;B组原位复发、同侧肾脏异位复发、肺转移各1例;两组间复发率、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TE可获得与LPN相同的肿瘤学效果,有利于保留更多的正常肾组织,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治疗T_(1a)N_0M_0期肾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BosniakⅠ型肾囊性占位病变发生癌变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BosniakⅠ型肾囊性恶性病变的B超、CT、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随访结果:男3例,女2例;年龄42~72岁,平均54岁。患侧腰酸1例,体检发现4例。囊腔直径5.5~8.0cm。术前B超及CT均诊断为肾囊肿。结果:5例均行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透明细胞癌,再次行根治性肾切除术。5例随访6~33个月,4例无瘤存活,1例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结论:重视BosniakⅠ型肾囊性病变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术中行冷冻切片病理检查是提高BosniakⅠ型囊性肾癌诊治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加深对多房囊性肾细胞癌(MCRCC)的认识,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14例囊性肾占位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及手术方式等临床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本研究共14例,男12例,女2例,年龄31~75岁。7例术前术后均诊断囊性肾癌,5例行肾部分切除术,2例行根治性肾切除。2例术前诊断为复杂性肾囊肿,行去顶减压术后病理结果为肾囊性透明细胞癌,1例术前诊断为双肾下极肾癌,术后病理结果为左肾透明细胞癌伴局部囊性透明细胞癌,右肾透明细胞癌;1例术前诊断为左肾多发囊肿,术后病理证实为囊性腺瘤,1例术前诊断囊性肾癌,术后病理结果为肾囊肿;1例术前诊断为双侧多囊肾伴部分囊壁钙化,术后病理为双侧多囊肾伴左肾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术前诊断双侧多囊肾伴右肾下极占位,术后病理结果为右肾下极占位为囊性肾乳头状肾细胞癌伴有囊性肾透明细胞癌;14例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MCRCC术前影像学容易误诊,最好的选择是保留肾单位手术,以尽量多保留肾功能以改善整体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囊性肾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8月间收治的5例囊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例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双侧肾脏占位病变,一侧为囊性占位病变;4例显示单侧肾脏单发囊性占位病变,左肾3例,右肾1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46~68岁,平均56.4岁;肿瘤体积21.84~208ml,平均101.96ml。按照Bosniak分类,Ⅱ类1例,Ⅲ类2例,Ⅳ类2例;T1期2例,T2期2例,T3期1例。3例术前诊断为囊性肾癌,1例为肾脏囊肿,1例为肾嗜酸性细胞瘤合并囊性肾癌。2例行肾癌根治术,2例行肾部分切除术,1例行囊肿去顶减压术后2周行肾癌根治术。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5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报告证实为透明细胞癌2例,乳头状细胞癌1例,多房囊性肾癌1例,嗜酸细胞腺瘤伴囊性变1例。平均随访34.4个月(10~66个月),1例发生骨骼及肺部转移,余4例均无复发转移。结论:囊性肾癌是一种广义上的肾癌分类,有四种分型;与其他类型肾癌相比,大部分恶性程度较低。囊性肾癌的术前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对于可疑病例,术中需行快速冷冻病理检查。对此类肿瘤,建议行保留肾单位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囊性肾癌(CRCC)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CRCC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影像学表现、手术方式、病理检查及随访结果。结果:综合B超、CT、MRI、超声造影等检查诊断CRCC 24例,疑似肾癌2例,误诊为肾囊肿1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15例,根治性肾切除11例,肾囊肿去顶减压后再行根治性肾切除1例。病理检查报告为透明细胞癌26例,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临床分期T1aN0M08例,T1bN0M012例,T2aN0M05例,T2bN0M02例;组织分级G16例,G221例。27例随访6~78个月,平均21个月,除1例术后3个月局部复发外,其余26例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综合多种影像学检查能提高CRCC的诊断率,部分患者保留肾单位手术能达到与根治性肾切除术同样的治疗效果。除肾癌囊性坏死型外,其余类型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行根治术的局部进展期(T_(1~2)N_1M_0、T_(3~4)N_(0~1)M_0)肾癌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探讨影响肿瘤转移、复发及患者长期生存预后的因素,建立高危肾癌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治疗、评估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肾癌专病中心2000年10月~2012年11月收治的75例局部进展期肾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记录至2018年3月1日的随访情况。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及Cox风险回归模型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男51例,女24例;平均年龄(59.5±11.5)岁;中位随访时间63个月;腹腔镜肾癌根治术16例,开放肾癌根治术59例;肿瘤平均最大径(8.2±3.4)cm。所有病理类型均为透明细胞癌,其中7例伴肉瘤样分化,FuhrmanⅠ/Ⅱ级30例,FuhrmanⅢ/Ⅳ级34例,未记录分级11例。T_(1~2)N_1M_0期8例,T_3N_(0~1)M_0期53例,T_4N_(0~1)M_0期14例;肿瘤伴肾静脉癌栓18例,伴腔静脉癌栓11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期31个月,其中71.2%的患者在5年内发生远处转移;中位总生存期64个月,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76.0%、5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癌栓、Fuhrman分级与肿瘤术后转移发生率有相关性,而肿瘤大小、癌栓、Fuhrman分级、有无症状表现及肾上腺侵犯与肿瘤特异性生存有相关性。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肿瘤直径、局部淋巴结转移、肿瘤癌栓、Fuhrman分级的危险分层模型将患者分为0~3级,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风险等级越高患者转移和肿瘤特异性死亡风险越大。结论:通过建立以肿瘤大小、癌栓、核分级、区域淋巴结状态为基础的局部进展期肾癌风险评估模型,可以有效的评估这类高危肾癌患者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_1期肾癌术前DSA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后行腹腔镜下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9月13例T_1N_0M_0期肾癌术前由同一介入科医师行肿瘤供血动脉DSA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栓塞后1~15 h由同一个泌尿外科医生行腹腔镜下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结果 13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2例因术中出血较多行肾动脉主干暂时性阻断,阻断时间分别为8、12.5 min,其余11例均按预期顺利完成手术,无输血。平均手术时间82 min(48~125 min),平均出血量130 ml(40~260 ml)。术后病理均为肾透明细胞癌。13例术后平均随访14.5月(12~18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和(或)转移。结论 T1期肾癌术前DSA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后行腹腔镜下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尤其对于孤立肾肿瘤、肾功能不全以及引起肾功能下降的慢性病患者是较好的选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结直肠小占位(≤3 cm)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5年1月我院采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手术治疗小占位结直肠肿瘤41例,结肠镜进行全结直肠内探查,在结肠镜下注射亚甲蓝进行染色,腹腔镜下进行局部钛夹定位,退出结肠镜,术中根据快速冰冻病理结果选择在腹腔镜下肠管切除、结直肠根治术等相应手术。结果 41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手术,无中转开腹。9例术前诊断为癌前病变,术中及术后病理诊断为结肠上皮内瘤变6例,Tis期腺癌3例。32例术前诊断为0~Ⅰ期结直肠癌者,术中及术后诊断Ⅰ期29例,其中T_1N_0M_0期腺癌23例,T_2N_0M_0期腺癌6例;Ⅲ期3例,均为T_2N_1M_0期腺癌。多发病灶2例。结肠上皮内瘤变及Tis期结直肠肠癌行病变肠管切除,T_1~T_2期结直肠癌均行结直肠癌根治术。2例结肠上皮瘤变分别在术后9、12个月随访无复发。其余39例随访24~49个月,中位时间38.6月,35例结直肠癌中,1例T_2N_1M_0即Ⅲ期腺癌术后34个月结肠镜复查局部复发,所有患者均无转移。结论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3 cm良性及Tis~T_2期恶性结直肠肿瘤,可发挥双镜优势,尤其适用于单镜难以定位或完全切除的病变,可提高定位精确性及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性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顺性分析和比较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radical nephrectomy,RLRN)34例(A组)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性切除术(Open radical nephrectomy,ORN)33例(B组),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术后最早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量、术中术后输血、血浆量、术后随访时间及手术效果。结果:A组中1例因最初对解剖结构难于辨认,无法分离肾前筋膜至肾门而改行开放手术,1例因损伤精索静脉出血难以控制而改行开放手术,1例因肾周脂肪过多,无法将肾脏掀起显露肾蒂而行开放手术,31例手术成功。B组手术均获成功,1例术后2个月因大面积脑出血死亡,余均无瘤生存。比较两组术中出血、术后引流、术后最早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量、术中术后输血、血浆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肿瘤大小、手术时间、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开放性肾癌根治性切除术相比,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虽然技术难度大,但其具有微创、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对T_1N_0M_0和T_1N_0M_0期肿瘤控制,临床疗效相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多房性囊性肾癌(MCRCC)的诊治水平。方法:2006年1月~2011年3月我院共收治MCRCC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50岁。该组患者均于体检时发现。术前均行B超、CT检查,其中有3例又行MRI检查,术前诊断囊实性占位10例,诊断肾囊肿2例,4例行根治性肾切除,6例行肾部分切除,1例术中病理为良性,行去顶减压术,术后病理为恶性而二次行肾切除术。1例患者术中取病理回报为恶性而行肾切除。结果:该组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MCRCC,肿瘤最大直径为2.5~8.0cm,平均4.0cm。TNM分期均为T1N0M0期。病理分级G110例,G22例。随访3~62个月,平均36个月,均无瘤生存。结论:MCRCC恶性度低,预后好。术前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但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不易与多房性肾囊肿鉴别,肾部分切除术是治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根治性肾切除时是否需要常规切除同侧肾上腺.方法 分析263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同侧肾上腺切除组与保留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以及生存率有无差异(t检验);分析肾上腺受侵患者的临床特点.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差异采用longrank检验.结果 临床分期T_(1~2)N_0M_0 214例,T_(3~4)N_(0~2)M_0 26例,T_(1~4)N_(0~2)M_1 23例.根治性肾切除术时切除同侧肾上腺146例,保留同侧肾上腺117例.同侧肾上腺切除组与保留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理证实肾肿瘤侵及同侧肾上腺8例,其肾原发肿瘤最大径平均为9.7 cm,肿瘤最大径≥8 cm 5例,肿瘤位于肾上极6例,累及全肾2例.临床分期为Ⅰ期或Ⅱ期者切除同侧肾上腺129例,病理结果证实同侧肾上腺受侵仅4例(3.1%);Ⅲ期或Ⅳ期患者切除同侧肾上腺17例,病理证实同侧肾上腺受侵4例(23.5%).随访3~102个月,平均28个月.同侧肾上腺切除组与保留组按各病理分期比较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肿瘤直径≥8 cm、位于肾上极或累及全肾、临床分期≥Ⅲ期均是肾癌侵及肾上腺的危险因素,此类患者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时应切除同侧肾上腺,其余早期肾癌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时可以保留同侧肾上腺.  相似文献   

12.
囊性肾癌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囊性肾癌的诊治水平. 方法 回顾分析10例囊性肾癌患者术前影像学特点、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男7例,女3例.年龄38~74岁,平均56岁.患侧腰酸3例,体检偶然发现7例,有肾囊肿病史者2例.囊腔直径3.5~8.2 cm.术前B超检查诊断为肾癌6例,CT诊断为肾癌7例.8例术中行冰冻病理:肾细胞癌6例,未发现恶性倾向2例.10例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 结果 术后病理诊断:肾透明细胞癌9例,颗粒细胞癌1例.病理学分型:肾癌囊性坏死6例,多房囊性肾癌2例,肾囊肿恶变型2例.8例随访6个月~5年,6例无瘤存活,2例分别于术后13、20个月死于肿瘤转移. 结论 重视囊性肾癌独特的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征,术中行冰冻病理检查,是提高囊性肾癌诊治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Xp11.2肾癌)成人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0月~2016年11月行手术治疗的8例Xp11.2肾癌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4例;年龄21~70岁,平均27.7岁。病灶位于左肾者3例,右肾者5例。3例行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NSS),肿瘤最大径为2~4cm,平均3.2cm;5例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RN),肿瘤最大径为4~6cm,平均4.9cm,1例患者同时行肾静脉瘤栓取出术。结果:8例术后病理均为透明细胞癌,免疫组化示TFE3强阳性。病理分期:T_(1a)4例,T_(1a)伴肾门淋巴转移1例,T_(1b)期1例,T_2期伴淋巴转移1例,T_(3a)期1例。术后随访时间6~33个月,RN组有1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出现肺转移,术后11个月死亡。其他均无复发或转移。所有患者均未行化疗或靶向药物等辅助治疗。结论:Xp11.2肾癌是一种罕见的肾癌亚型,免疫组化检测TFE3表达水平是目前最常用的诊断措施。Xp11.2肾癌常会引起局部淋巴结或远处器官转移,预后较差,RN是治疗该病最常用的手术方式,必要时应同时行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4.
多房性囊性肾癌八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对多房性囊性肾癌(MCRCC)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特点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 2004年至2006年共收治符合2004 WHO诊断标准的MCRCC患者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49岁.以肉眼血尿就诊1例,查体发现5例,初诊肾囊肿、随访发现影像学改变确诊2例.8例术前均行B超、CT检查.二维超声表现为分隔型囊性结构4例,囊实性占位3例,1例诊断为肾囊肿.CT平扫或强化后7例可见囊壁或分隔不规则增厚,但无明显的肿块及结节,1例因肿瘤较小分隔不明显.8例患者中行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术4例,肾部分切除术1例;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2例,肾部分切除术1例. 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8例均为MCRCC,肿瘤最大直径2.5~10.0 cm,平均5.6 cm.镜下主要表现为纤维组织间隔被覆单层或多层透明细胞,细胞异型性小,核分裂象少.病理分级G17例,G2 1例.TNM分期均为T1 N0 M0期.7例随访6~18个月,平均8个月,均无瘤生存,未见复发转移.1例失访. 结论 MCRCC为肾癌的一种少见类型,术前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与其他类型肾癌相比,恶性程度低,预后良好,手术以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为宜.  相似文献   

15.
21例囊性肾癌的诊治和随访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增加对囊性。肾癌真实发病率和生物学行为的认识,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5月~2007年5月收治的所有。肾癌中存在囊性成分病例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病理特点以及随访的情况。结果:以囊性成分所占体积不少于肿瘤总体的75%为入选标准,筛选出21例囊性肾癌(22个病灶,其中病例17为双侧病变),占所有肾癌总数(312例)的6.7%,患者平均年龄为47.3岁(30岁到77岁).4处病灶行。肾部分切除术(18.2%).18处病灶行肾癌根治术(81.8%);按病理分期T1期16例(76.2%),T2期5例(23.8%),T3期1例(4.8%);按Bosniak分类,Ⅱ类4例(18.2%),Ⅲ类12例(54.5%),IV类6例(27.3%)。术后随访平均39.0个月(2~110个月,中位数33个月),除1例因术后心脏合并症死亡外,余20例(95.2%)均生存,没有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囊性肾癌是一种少见的临床病理亚型,Bosniak分类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手术切除特别是保留肾单位手术能有效地治疗囊性肾癌,临床预后很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脏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mixed epithelial and stromal tumor of the kidney,MESTK)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5年11月经病理证实为MESTK的14例患者的临床、影像、手术及预后资料。结果:CT检查肿瘤呈囊实性伴多发分隔,Bosniak分级Ⅲ~Ⅳ级。5例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6例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肾脏切除术,3例行开放根治性肾脏切除术。病理检查示肿瘤最大径1.5~13.5cm,平均(5.6±3.2)cm,镜下肿瘤由上皮和间质成分共同构成。中位随访时间17(1~127)个月,所有患者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MESTK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肾脏肿瘤,影像学表现与复杂性肾囊肿和囊性肾癌相似,难以仅凭影像学检查鉴别诊断,明确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肾脏部分切除术为治疗MESTK的推荐手术方法,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提高囊性。肾癌的诊治水平的方法。方法:对10例囊性。肾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CT诊断囊性。肾癌8例,复杂性。肾囊肿1例,单纯性。肾囊肿1例。10例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均为囊性。肾透明细胞癌,其中。肾癌囊性坏死5例,多房性囊性。肾癌2例,单纯性囊肿恶变3例。随访8例,7例术后生存至今,生存时间1个月~6年,1例术后6个月死于脑血管意外。结论:囊性。肾癌有其独特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确诊者宜行根治性。肾切除。  相似文献   

18.
囊性肾癌的诊断和治疗(附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提高对囊性肾癌的认识。方法:对7例囊性肾癌的临床、超声及CT的特点,以及病理学特征、手术方式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超声诊断囊性肾癌4例,CT诊断囊性肾癌7例;术后病理诊断肾癌囊性坏死5例,多房性囊性肾癌1例,单纯性囊肿恶变1例。5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行肾部分楔形切除术,1例行肿瘤切除术。6例获随访,5例生存至今。结论:熟悉囊性肾癌的病理学特征及影像学的特点是提高囊性肾癌诊断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评价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laparoscopice nephron-sparing surgery,LNSS)与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open nephron-sparing surgery,ONSS)治疗囊性肾癌的优劣。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分别行 LNSS 患者(n=6)与行 ONSS 患者(n=8)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引流管天数、住院天数及术后随访资料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NSS 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明显小于 ONSS 组,LNSS 组热缺血时间及手术时间长于 ONS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天数两者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LNSS与ONSS 两种术式在囊性肾癌的治疗中各有优势,LNSS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但手术要求高。  相似文献   

20.
囊性肾癌的临床特征(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囊性肾癌的临床特征,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囊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就其临床特征进行讨论。结果:1例术前超声及CT诊断为囊性肾癌,经腹腔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术前超声及CT诊断为肾囊肿,术后病理检查为囊性肾癌,再次经腹腔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结论:熟悉囊性肾癌的病理学及影像学特点,是提高囊性肾癌诊断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