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脑功能区病变术前运动功能的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在脑运动区病变患者术前评估和手术设计中的作用。方法20例累及运动区的脑内占位病变患者,术前采用手握拳运动block激发模式,fMRI获取运动激活信号,术前分析病变与运动区的关系及功能重组织类型。结果病变位于中央前回前或后15例,fMRI均表现为病变对侧第一运动区(Primary Motor Area,M1)激活并向后或向前移位,病灶边缘与激活信号之间的最小距离为5~9mm,平均9.6mm。病变位于中央前回5例,表现为瘤周激活3例,运动前区激活并皮层弥散激活2例。结论fMRI有助于神经外科医师在术前对病变与功能区的关系及皮层功能重组织类型有较好的认识,对运动区病变术前评估和手术设计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弥散张量成像在定位初级运动功能区的价值.方法 20例脑深部肿瘤患者,分别进行常规MRI、fMRI及DTI检查,获取fMRI脑激活图、DTI图、3D解剖图.DTI通过三维重建皮质脊髓束定位初级运动功能区.fMRI采用手握拳激发模式,获取激活信号定位初级运动功能区.比较两种技术的吻合度,以评价DTI三维重建皮质脊髓束定位的初级运动功能区的准确性.结果 20例患者fMRI获得的激活信号主要位于对侧中央沟处,围绕着"Ω"形柄状结构分布,中央前回位于激活信号前方.所有患者均成功地完成DTI皮质脊髓束的三维重建,重建的皮质脊髓束也定位于激活信号前的脑回,两者均较好显示初级运动功能区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DTI可较好地定位初级运动功能区,这对于有肢体瘫痪患者及不能合作的儿童的初级运动功能区的定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fMRI与DTI联合应用在神经导航下切除运动区附近病变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fMRI与DTI联合应用在大脑皮层运动区附近病变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对18例大脑皮层运动区附近病变的患者,采用组块设计,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获得运动区皮层激活,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获得白质纤维束走行,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进行影像融合后,术中定位皮层运动区与锥体束,经神经电生理检查验证后,避开功能区在显微镜下切除病变.结果 fMRI确定的功能区与术中电生理检查结果基本一致.12例病变全切,6例大部切除.术后肢体肌力好转或无变化14例,3例出现一过性加重,1例遗留永久性功能损害.结论 在神经导航辅助下fMRI与DTI联合应用可以准确定位大脑皮层运动区和锥体束,提高病变切除程度,减少术后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 - fMRI)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融合结合神经导航在枕叶视觉功能区附近病变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BOLD-fMRI、DTI结合神经导航进行图像融合,在20例视觉功能区附近病变患者术前设计手术入路,术中定位视觉功能区,指导手术,合理保护功能区,切除病变。结果 15例镜下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术后复查MRI及DTI视皮层及视辐射保护完好。结论 BOLD - fMRI和DTI融合技术在神经导航下应用可以准确确定大脑枕叶视觉功能区和视辐射走行,术前精确定位功能区,提高病变切除程度,降低术后致残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辅助神经外科导航系统在运动功能区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测量(BOLD)成像技术,对14例运动功能区病变病人(胶质瘤11例,脑膜瘤2例,转移癌1例)行fMRI检查,将有关数据及图像进行相关分析处理,得到活化功能区图像,将功能像与结构像融合,输入神经外科导航系统,术中进行功能区定位,指导手术。结果病人术中病灶影像均获得等体积全切除,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未加重。结论 fMRI检查可以为功能区病变术前手术计划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结合导航系统,可在术中精确定位功能区,避免损伤,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采用功能磁共振(fMRI)定位在累及皮质运动功能区的动静脉畸形病人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9例动静脉畸形累及皮质运动区的病人,采用fMRI观察对指运动时受累皮质运动区的激活情况,分析病灶与激活区的关系。结果本组病例在fMRI检查中均能显示运动区的激活情况。18例表现为激活区与病灶分界清晰,1例表现为两者分界欠清。结论术前fMRI检查可良好显示动静脉畸形与其所在的皮质功能区的关系,对于手术切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fMRI辅助脑功能区病变手术设计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在脑运动区病变手术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对20例累及运动区的脑内占位病变病人术前行手握拳运动block激发模式fMRI,分析病变与运动区的关系及功能重塑情况,据此在手术中尽可能切除肿瘤并保留运动皮质的完整。结果肿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12例,部分切除2例。术前10例上肢肌力下降病人术后上肢肌力好转7例.余3例及术前肌力正常10例术后保持术前水平、结论fMRI用于运动区病变病人运动功能的客观评估和手术计划,对于降低手术带来功能缺陷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用fMRI导航结合皮质电极描记切除功能区及其附近癫痫灶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癫痫灶起源于功能区及其附近的癫痫病人的手术经验。病人术前发作频率(2.63±1.68)次/月。术前利用fMRI检查确定功能区位置并与导航图像进行融合,术中使用皮质电极描记标记出癫痫波的位置,通过导航系统了解功能区与癫痫波起源的关系。在保留功能区皮质的基础上,将病灶和癫痫波起源处皮质切除,而位于功能区皮质上的癫痫波起源处则给予小功率皮质热灼。结果皮质发育不全8例,灰质异位症2例,脑外伤后局部皮质软化1例。术后随访6~12个月,癫痫发作完全消失9例,术后3-6d内发作1次2例,随后未再出现癫痫发作。术后未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损害加重的情况。术后3个月复查脑电图显示基本正常。结论fMRI导航结合皮质电极描记切除起源于功能区及其附近的癫痫灶是一种微侵袭的手术方法,在切除癫痫灶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功能区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术中皮质脑电图(ECoG)在伴继发性癫疒间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脑运动皮质区附近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通过fMRI了解相应脑功能区皮质和白质纤维束的形态和分布;术中在切除肿瘤前后行ECoG检测,确定致疒间灶的位置,指导肿瘤及致疒间灶的切除。结果手运动功能区受肿瘤推挤而出现功能转移或重组9例,行肿瘤全切除;功能区局部重叠2例,行肿瘤次全切除;大部分重叠2例,行肿瘤部分切除。ECoG确定的致疒间灶距肿瘤2 cm以内9例,3~5 cm 2例,与肿瘤重叠2例。术后出现短暂性失语1例,一过性偏瘫2例。结论fMRI能准确显示运动皮质中枢位置,对脑肿瘤术前手术方案制定和手术时减少重要功能区损伤具有重要意义。ECoG确定致疒间灶大多距肿瘤2 cm以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起源于语言功能区及其附近的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和显微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16例起源于语言区癫痫患者术前使用了长程视频脑电图、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等检查,明确癫痫灶与功能区的位置关系,并用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及语言流畅性试验对患者语言功能进行术前评估,术中使用fMRI神经导航配合皮层脑电描记(ECoG),在保护语言功能区的基础上显微手术切除癫痫灶。术后行视频脑电图及语言功能再评估情况随访。结果16例患者中有2例术后出现了短暂的运动性语言功能障碍,1W内恢复正常。术后1个月、3个月复查脑电图(EEG):13例正常,3例提示轻度异常EEG。术后3个月随访语言功能及流畅性再评估情况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fMRI神经导航配合ECoG显微手术切除癫痫灶,在治疗癫痫的同时能最大程度地保护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在确定运动皮层位置及其在辅助神经导航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检查采用GE1.5T超导磁共振仪,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软件,EPI描序的.首先行常规MRI扫描,然后按照"静止”和"运动”两种背景条件行fMRI扫描.所采集的扫描数据输入工作站,由计算机处理后将功能图象和解剖图像重叠,然后将图像转移至SAS-610V神经外科导航工作站进行曲三维图像重建,勾划肿瘤轮廓,选择最佳手术路径及手术切口.在全麻下常规开颅,术中应用导航系统确定肿瘤的位置及其与运动功能区的关系,对于边界清楚的脑膜瘤,在显微镜下从运离功能区部位开始分离,并用CUSA分块切除.对于胶质瘤,以导肮系统确定其边界,避开运动功能区,然后用CUSA行等体积切除之.结果6例肿瘤均行影像导向下全切除,未发生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本组6例fMRI辅助切除中央区附近肿瘤证实,运动fMRI对于确定肿瘤和运动功能区的相应关系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术者制定手术计划,最大限度的切除肿瘤和保留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2.
脑磁图和功能磁共振在脑功能区占位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外科手术常常面对这样的难题,通过手术切除了肿瘤,但由手术而产生的对脑的损害比这些疾病本身对脑的损害还要严重,特别是当病变与运动中枢和语言中枢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这些严重后果常常由于术前没有准确的功能区定位所致。CT、MRI神经影像为脑部手术病灶提供了大体解剖信息,但功能区脑组织的移位、病灶与功能区皮层毗邻关系等重要信息无从反映,功能磁共振(fMRI)和脑磁图(MEG)是近年来兴起的无创性脑功能检测技术,对于脑功能区占位手术入路设计,手术过程中避免损伤功能区组织和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评估等问题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3.
脑功能成像运动已广泛应用于影像及神经外科领域的研究。运动皮层在个体内定位稳定,在正常脑内很容易得到证实,因此被广泛用于研究,手运动区已成功用于各运动区外科手术前定位的界标。利手与非利手运动的不同及手指运动的复杂程度、频率不同,都可导致脑功能区的不同激活。不同实验证明脑内运动功能区作用不同且相互协调,可进一步了解学习脑皮层功能区的解剖关系及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功能核磁共振(fMRI)在运动区脑肿瘤显微外科手术切除中作用.方法采用GEMEDICALSYSTEMSMri1.5机作功能核磁共振扫描,然后通过辅助计算机计算采样图象重建,得到肿瘤与功能区图像,根据fMRI确定病灶与功能区位置选择手术切口和手术入路,显微外科切除运动区脑肿瘤12例,其中脑膜瘤10例,星形细胞瘤2例.按病灶与功能区关系,分为三组病灶在功能前5例,病灶在功能区后4例和病灶在功能区下3例.结果功能区在病灶后,采用中央沟前切除肿瘤,病灶在功能区后和功能下采用中央沟静脉后入路切肿瘤.¨病灶被切除,1例星形细胞瘤次全切除,病人术后运动功能未加重.结论功能核磁共振引导运动区肿瘤显微外科手术对保护运动功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颅内肿瘤手术治疗如何做到在最大程度切除肿瘤病变的同时保存患者更多的神经功能是神经外科医生长期所考虑的一大难题.DTI和fMRI通过将神经纤维束的形态以及大脑功能区的图像上传到神经导航系统,为神经外科手术提供了术前方案制定的良好依据,并对术后患者预后的评估起到了一定作用.现将近年来DTI和fMRI在颅内肿瘤手术中的运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fMRI对皮层运动功能区脑膜瘤外科治疗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脑皮层运动功能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效果。方法12例皮层运动功能区脑膜瘤患者术前均行CT、MRI及fMRI检查,5例行DSA检查,7例行MRA检查。术中在显微镜下分离肿瘤包膜,肿瘤予以瘤内分块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10例,近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术后肌力好转4例,肌力无改变6例,肌力下降或加重2例,其中1例经脱水、激素及高压氧治疗后好转,1例无变化。功能保护率91.7%(11/12)。12例术后随访1~2年,无肿瘤复发。结论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提高皮层运动功能区脑膜瘤的全切率,术前行fMRI及DSA或MRA检查,则有助于术中保护脑功能区皮质、矢状窦和中央沟静脉,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为神经外科治疗脑功能区及邻近部位的病变,切除解剖结构改变不明显的癫癎灶提供了新的无创成像工具.它可用于术前计划的制定,并对手术效果进行预测;术中利用fMRI能在解剖上对功能区进行准确定位,明显提高病灶切除率,同时也可最大程度地保留运动功能;术后应用fMRI可显示病变切除后的手术损伤程度、功能区的残留范围和对侧功能区的代偿情况,并可推测病人的预后状况.本文就fMRI技术在神经外科术前、术中、术后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fMRI功能导航下切除汉语运动性语言区附近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导航在汉语运动性语言区附近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大脑皮层运动性语言区附近病变患者,通过组块设计的汉语朗读任务,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获得运动性语言区激活,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i maging,DTI)获得白质纤维束走行,将结构影像、fMRI功能影像与DTI的各项异性系数(FA)图像同时传入导航系统,术中定位fMRI确定的语言区,在唤醒状态利用皮层电刺激技术进行语言区验证,避开运动性语言区在显微镜下切除病变。结果本组患者29例术前语言功能正常,14例有不同程度语言功能障碍。38例获得了有效的fM-RI语言区激活,进行了36例核心激活脑区与皮层电刺激比较:25例为重叠关系,11例为邻近关系。手术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14例,大部份切除12例。术后语言功能8例较术前好转,31例无变化,4例出现短暂性运动性失语。结论汉语朗读任务所获得的fMRI运动性语言区激活具有良好的敏感性与准确性;fMRI导航手术可以提高汉语运动性语言区附近病变切除程度,减少术后运动性失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脑血管畸形患者运动皮质可塑性的功能MRI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应用功能MRI(fMRI)研究位于或邻近初级运动中枢脑血管畸形患者运动皮质功能的可塑性。方法 :8例患者采集双手对掌运动激发后功能图像 ,观察功能区的分布特征 :计算活动指数 (AI)值 ;测量不同活动区信号强度 (SI)上升百分率。结果 :8例患者运动激发后在手运动区 (HRA)、辅助运动区 (SMA)、中央后回、额前区、顶叶等区域见活动。 5例有功能区移位的患者正常侧HRA活动区扩大 ,AI值为 0 3 9± 0 0 7,3例功能区无移位患者的AI值为 0 87± 0 12 (P <0 0 5 )。正常侧不同部位SI上升百分率均较病灶侧相应部位高 (P >0 0 5 )。结论 :脑血管畸形患者运动皮质可塑性改变表现为正常侧初级运动中枢的功能加强以及非特定手运动皮质的激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磁图(MEG)在手术治疗皮质运动区脑膜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1例脑皮质运动区或其附近脑膜瘤患者,常规行影像学和MEG检查,配合神经导航系统行肿瘤显微手术切除。结果 肿瘤切除按Simpson分级,Ⅰ级10例,Ⅱ9例,Ⅳ级2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完全恢复正常17例,明显好转3例,加重1例。结论 MEG是无创性功能区定位、确定病变与皮质运动区位置关系的重要方法,对皮质功能区病变的手术方案制定和功能区脑组织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