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总结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rFⅦa)治疗高危心脏手术后严重出血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07年6月13例高危心脏手术后严重出血的患者应用rFⅦa治疗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5~60岁,平均38岁。手术包括主动脉手术6例,瓣膜置换术5例,心脏移植1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1例,监测应用rFⅦa前后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应用rFⅦa后,心包及纵隔引流量明显减少〔(1136±348)mL对比(318±114)mL,P0.005〕;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缩短〔(16.8±5.9)s对比(11.3±3.3)s,P0.05〕;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明显减小〔(1.3±0.4)对比(0.9±0.3),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则在用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2±8.8)s对比(45.6±8.2)s,P=0.355〕。术后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远期发生脑梗死1例。未发现心肌梗死及其他血栓性并发症。结论:对于高危心脏手术后的严重大出血的患者,及时应用rFⅦa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可减少引流量,降低血液制品的输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心脏手术后常因大量出血而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其确切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重组凝血因子Ⅶa(rFa)已由FDA批准用于血友病A和B的治疗,并有可能成为心脏手术后出血的急救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心脏手术后A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经验。方法 2006年12月至2019年03月,36例心脏术后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接受二次手术治疗,男30例,女6例;年龄26-74岁,平均(53.8+11.3)岁。首次心脏手术为非主动脉夹层手术20例,包括主动脉瓣置换9例,二尖瓣置换3例,二尖瓣成形1例,双瓣置换3例,冠脉搭桥2例,主动脉根部替换1例和室间隔缺损修补1例。首次心脏手术为夹层手术的有16例,包括单纯升主动脉替换术后主动脉弓部扩张2例,升主动脉+右半弓替换术后弓部扩张11例,Bentall+孙氏手术后右冠吻合口漏1例,升主动脉+右半弓替换近端吻合漏1例,升主替换+孙氏手术后近端吻合口漏1例。本次手术距首次手术0.3-11年(5.6±3.2y)。结果 所有36例患者均施行了主动脉夹层手术,体外循环90-409min(平均224.5±78.7)min;主动脉阻断60-207min,(平均107.2+39.4)min。34例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患者低流量时间16~47min,(平均25.6±8.2)min。死亡2例(5.6%);术后并发症6例(16.7%)。生存患者随访1~148个月(平均40.3+20.3m),随访期间无夹层破裂、截瘫和死亡。结论 心脏手术后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或A 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根部残余夹层或远端弓部扩张患者应及时手术治疗,但手术难度及风险均较初次主动脉手术增加,因此进行心脏手术时应特别注意主动脉操作的规范和准确,一旦心脏术后再发A型夹层则应尽量施行全弓支架象鼻手术,可获得较好的近远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一般资料患者,男性,55岁,主因突发腰背部撕裂样疼痛10 h于2018年5月13日急诊入院。患者于入院10 h前无明显诱因突发腰背部疼痛,呈撕裂样并逐渐加重,伴有胸闷气短不适。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及呕吐。就诊当地医院,疑"主动脉夹层"可能,转诊我院,入院前CTA检查示:A型主动脉夹层,我科会诊后以"A型主动脉夹层"收住。既往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分析2017年6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n = 104),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将患者分为非感染组(n = 35)和感染组(n = 69)。 结果 与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术前体温明显升高(P<0.05);术中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时间和主动脉阻断(aortic cross clamp,ACC)时间明显延长(P<0.01),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1);术后急性肺损伤、急性肾损伤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ICU住院时间(OR = 1.503,95%CI:1.013~2.230,P<0.05)和SIRS(OR = 11.635,95%CI:1.515~89.336,P<0.05)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发现ICU住院时间的临界值为7.5 d,曲线下面积为0.865(P<0.01)。 结论 术后感染将明显不利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预后。ICU住院时间>7.5 d及术后出现SIRS是术后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应用吸入一氧化氮(iNO)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A aortic dissection,ATAAD)手术后严重低氧血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手术的ATAAD患者资料,排除术后72h内病死、术后卒中和截瘫患者,共48例严重低氧血症(氧合指数<100 m...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择北京安贞医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接受孙氏手术(全弓替换+支架象鼻手术)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76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颈动脉粥样硬化者作为研究组,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终点事件是30d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永久性神经系统功能不全(PND)及短暂性神经系统功能不全(TND)。分别分析两组之间术前、术中基线资料。以Kaplan-Meier法描述两组术后30d内PND及TND的发生率。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估计术后发生PND及TND的风险比(HR)及其95%CI。结果:在观察期间,共有35例(46.1%)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PND发生率为22.8%(8/35),对照组PND发生率为4.9%(2/41);研究组TND发生率为34.3%(12/35),对照组PND发生率为14.6%(6/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模型分析,在调整年龄、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术前血肌酐水平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术后发生PND的HR=5.18,95%CI:1.07~25.18;术后发生TND的HR=3.78,95%CI:1.14~12.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术后PND及TND发生率有增高风险,术前超声评估颈动脉,可能有利于及早制定治疗决策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明确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术后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中膈肌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其对呼吸机撤机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入选2019年1月—2021年9月入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行孙氏手术且合并心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55%)的ATAAD患者43例,术后应用床旁超声测定膈肌增厚率(DTF)及膈肌移动度,根据DTF分为膈肌功能正常组及障碍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及机械通气相关临床预后等指标。结果 纳入研究的ATAAD患者中膈肌功能障碍(DTF<20%)29例,发生率为67.4%(29/43)。与正常组相比,障碍组平均DTF明显小于正常组(P<0.001),平静呼气末移动度及最大呼气末移动度均小于正常组(P<0.001)。两组患者术后左室射血分数及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与膈肌功能正常组相比,障碍组主动脉阻断时间(P=0.001)及体外循环时间(P=0.002)更长,而两组之间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膈肌功能障碍组的机械通气时间较正常组延长(P<0.001),且住ICU时间也明显延长(P=0...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因素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中心自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消化道出血的患者12例(男7例,58.3%),平均年龄(60.6±10.4)岁,和同期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共249例为对比组(男188例,75.5%),平均年龄(50.0±13.5)岁,全部行开放性主动脉修复术。对患者围术期重要的临床变量进行统计,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Stanford A型夹层患者术后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单因素对比中,年龄、术前SPO2<95%、术中停循环时间、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术后摄氧浓度≥50%、连续肾替代疗法(CRRT)、感染、住院时间、在ICU时间及死亡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将有意义的单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其术前SPO2<95%及术后CRRT为Stanford A型夹层患者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即使不累及肠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插管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的应用。方法 :88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经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进行手术 ,其中 2 6例深低温停循环。结果 :8例 (9. 1% )在术中出现假腔灌注 ;4例 (4. 5 % )脑部并发症 (2例广泛脑缺氧 ,2例脑栓塞 ) ,2例死亡 ,1例不清醒 ,1例偏瘫 ;6例 (8. 0 % )皮肤切口延迟愈合 ,局部感染 1例 (1.3% )。术后插管侧无下肢缺血或股动脉血栓形成。结论 :经股动脉插管行体外循环或左心转流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方法是有效的。采用经人工血管行股动脉插管可有效的降低了股动脉狭窄、血栓形成和下肢缺血的并发症发生率 ;股动脉插管主动脉逆行灌注造成的假腔灌注和脑部并发症在本组发生率虽较低 ,但后果严重。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再手术治疗的效果,总结其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7年5月1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首次手术包括升主动脉替换术1例,Wheat手术 (升主动脉+主动脉瓣替换术)1例,升主动脉+次全弓替换+主动脉瓣成形术1例,升主动脉替换+孙氏手术(全弓替换及降主动脉支架象鼻人工血管置入)2例,升主动脉替换+孙氏手术+主动脉窦部成形术4例,Bentall手术(带瓣人工血管升主动脉替换替换术)3例,Bentall+孙氏手术4例。再次手术方式包括孙氏手术5例,全主动脉置换术1例,全胸腹主动脉替换2例,主动脉瓣周漏修补术1例,主动脉根部吻合口漏修补术2例(其中1例并行主动脉根部假性动脉瘤切除术),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7例。结果:1例患者在围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共8例。其中再次开胸2例,伤口感染2例,低心排综合症1例,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肺部感染2例,以上并发症均于出院前治愈。结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再手术临床效果满意,因弓部病变再次行孙氏手术亦安全、有效;孙氏术后远端主动脉病变行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急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分析急诊手术治疗16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按主动脉根部术式,分为Bentall术7例,单纯升主动脉置换术3例,David+升主动脉置换术2例,全弓置换术+支架象鼻术4例。涉及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采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结果全组16例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胸腔积液2例,呼吸功能不全2例,住院死亡2例,均死于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经过透析治愈,无手术死亡,无精神症状发生,无二次开胸止血。生存出院者随防0.5~8年,期间失防3例,晚期死亡1例,余生活质量良好。结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及时准确作出诊断,准确掌握手术适应证,积极手术治疗,术中采用最佳术式及合适的脑保护,术后及时处理并发症,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肺复张术对于改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疗效。方法:2011年10月至2013年1月,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低氧血症(以术后24h内氧合指数150 mmHg为标准,1mmHg=0.133kPa)患者25例,男性20例,女性5例,年龄31~61岁,平均(46.0±9.2)岁。持续监测有创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心率,按照理想体质量给予小潮气量肺保护通气,结合呼吸末正压(PEEP)递增法进行肺复张术。于复张前后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及监测静态肺顺应(Cs)。结果:全部患者肺复张后PaO2、PaO2/FiO2及Cs较复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肺复张后PaO2/FiO2较第1次复张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气压伤或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结合肺复张策略可以有效改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在最大PEEP不超过20 cmH2O(1cmH2O=0.098kPa)的情况下,肺复张是安全的且对循环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孙氏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梅州市人民医院39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在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下行孙氏手术治疗。记录患者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术前与术后12个月随访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升主动脉最大内径变化。结果 39例患者术中平均体外循环时间(223.52±51.72)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143.71±34.81)min、平均脑灌注时间(33.72±7.53)min。围术期死亡2例(5.1%,2/39),1例为肾衰竭,1例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3.1%(9/39)。37例存活患者ICU停留时间为(6.2±1.7)d,住院时间为(26.9±6.2)d。术后随访12个月,2例患者主动脉再次破裂死亡,死亡率为5.4%(2/37)。35例存活患者术后12个月时LVEDd和升主动脉最大内径为(50.87±4.27)mm和(28.19±3.61)mm,均明显小于术前的(55.02±6.81)mm和(48.85±7.93)mm,而LVEF为61%±9%,明显大于术前的47%±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726、52.417和24.208,均为P<0.001)。结论孙氏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可显著降低围术期死亡率,改善远期心功能,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3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围术期临床资料,其中男151例,女22例,年龄45.4±10.3岁。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谵妄,分为谵妄组与非谵妄组,分析术后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全组出现术后谵妄共72例,发生率为41.6%。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深低温停循环时间(OR=11.17,95%CI为2.61~43.08)、术后最低氧合指数(OR=2.86,95%CI为1.43~5.72)、机械通气时间(OR=4.52,95%CI为1.36~15.59)、高钠血症(OR=3.51,95%CI为1.03~8.37)、咪达唑仑用量(OR=1.48,95%CI为1.07~2.04)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谵妄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中有较高的发生率,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术后最低氧合指数、咪达唑仑用量、机械通气时间、高钠血症是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术后30 d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1例ATAA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存活组(134例)和死亡组(17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TAAD患者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ATAAD患者术后30 d死亡率11.3%。死亡组患者年龄≥60岁、术前存在肾功能不全比例均高于存活组(52.9%比18.7%,20.1%比52.9%,均为P<0.05),累及冠状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率死亡组高于存活组(41.2%比4.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OR=5.433, 95%CI:1.618~18.240,P=0.006)、术前存在肾功能不全(OR=1.011, 95%CI:1.004~1.020,P=0.019)、同期行CABG(OR=10.288, 95%CI:2.513~42.118,P=0.001)为ATAAD患者术后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术前存在肾功能不全、累及冠状动脉同期行CABG是ATAAD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9月至2020年3月连续就诊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并行外科手术的342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围术期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将其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并按3∶1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并建立预测模型,在验证组中对预测模型进行效能评价并进行10倍交叉验证。结果 术后发生不良事件104例,死亡24例,发生率分别为30.4%和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以下变量被纳入模型:年龄、术前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浓度≥120 U/L、室间隔厚度≥12 mm、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时间≥250 min、延迟关胸,并据此建立预测模型。建模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0.755(95%CI:0.686~0.823),通过Hosmer-Lemeshow检验发现,观测值和预测值的分离度差异无统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孙氏手术后严重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9月,154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孙氏手术的临床资料。根据2012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柏林诊断标准定义,术后严重低氧血症为氧合指数(PaO2/FiO2)≤100mmHg(1mmHg=0.133kPa)。对术前和术中可能导致术后严重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严重低氧血症危险因素的预测准确率。结果:在我们的研究中36.4%(56/154)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严重低氧血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缓激肽(BK)水平(OR=3.429,95%CI:1.101~13.334,P=0.003)和BMI(OR=1.544,95%CI:1.175~2.029,P=0.002)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严重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ROC曲线表明术前BK水平和BMI预测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研究高龄(≥70岁)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行改良主动脉弓置换手术的优势并总结其经验。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中心共收治≥70岁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27例,经充分术前准备,均行急诊手术,手术均在全麻、中度深低温停循环加选择性脑灌注下完成。术式为升主动脉置换术、改良主动脉弓部置换术、支架象鼻术,其中合并有瓣膜病变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行瓣膜置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围术期死亡2例,1例因肾功能不全、感染死亡,1例因多脏器衰竭死亡。肾功能不全5例,低氧血症2例,手术切口感染3例,一过性脑神经功能障碍3例。结论对70岁以上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行改良主动脉弓置换手术,能大大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停循环时间、手术时间,并降低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使手术存活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Meta分析了解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术后谵妄(POD)的危险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及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2月14日,使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POD组506例,非POD组945例,样本量合计1 451例。研究共发现20项相关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包括脑卒中病史(95%CI=2.76~5.87,P <0.01)、术后氧合指数低(95%CI=-7.36~-2.40,P <0.01)、机械通气时间(95%CI=6.74~19.24,P <0.01)、术后电解质紊乱(95%CI=2.78~5.01,P <0.01)及咪达唑仑用量(95%CI=12.25~16.84,P <0.01)。结论合并脑卒中病史、术后氧合指数低、机械通气时间长、术后电解质紊乱及咪达唑仑用量大是Stanford A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