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冠状动脉肌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肌桥(myocardial bridges,MBs)是一种先天性冠状动脉发育畸形,即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某一段走行于心肌纤维内,使该心肌纤维束似桥一样被覆于冠状动脉表面而得名[1].多于冠状动脉造影或尸检时发现.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及其大分支走行于心脏表面,然而,在冠状动脉发育过程中,若原始小梁动脉网外移失败(failure of exteriorization),则可出现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某一段走行于心肌纤维内,形成MBS[2].此症多见于冠状动脉,罕见于静脉[3].在本文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肌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肌桥(myocardial bridges,MBs)是一种先天性冠状动脉发育畸形,即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某一段走行于心肌纤维内,使该心肌纤维束似桥一样被覆于冠状动脉表面而得名。多于冠状动脉造影或尸检时发现。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及其大分支走行于心脏表面,然而,在冠状动脉发育过程中,若原始小梁动脉网外移失败(failure of exteriorization),则可出现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某一段走行于心肌纤维内,形成MBs。此症多见于冠状动脉,罕见于静脉。在本文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切口肌桥松解术治疗冠状动脉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MB)的手术方法及中短期手术效果。方法:2009年9月至2013年11月间,我们对11例MB患者施行了小切口肌桥松解术,其中10例为孤立MB,1例合并前降支—肺动脉瘘。11例患者均有胸痛或胸闷病史,并经过系统的药物治疗,症状仍间断发作。术前均由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肌桥均位于左前降支,长度为2~4cm,收缩期狭窄均60%。结果:11例患者均行胸骨中下段小切口,10例孤立MB患者顺利在非体外下行肌桥松解术,1例行松解时损伤冠状动脉,改行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合并前降支—肺动脉瘘的患者在非体外下行肌桥松解术同时行瘘修补术。无患者死亡,也无心室破裂、肺部感染、肾衰竭等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均顺利出院。术后11例患者均被随访,随访时间2~51个月,10例行肌桥松解术患者中有1例患者术后再次发作胸痛症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见明显收缩期狭窄,给予药物可控制症状。1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9个月后再发胸痛症状,内科行支架置入治疗。结论:小切口肌桥松解术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可靠,可作为药物控制不佳MB患者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4.
近年国内外均有报道冠状动脉(冠脉)肌桥重时可致猝死[1]、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及心律失常等,轻者可无症状。而其发生心肌缺血和冠脉管腔粥样硬化的机制不清,治疗亦有不同意见。现将我院1999年10月~2002年2月经冠脉造影证实,伴随临床症状的冠脉肌桥1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9岁。因胸闷、胸痛1d入院。1d前晨起后突感胸闷、胸痛,胸骨中下段绞痛,向下颌、肩胛区放射,伴恶心、大汗淋漓,持续约1h在当地医院住院1d,对症处理后转入我院。既往痛风史。体检:T36.2℃,P72次/min,R18次/min,BP100/65mmHg。肺部呼吸音清,心界不大,HR72次/rain,律齐,未闻及杂音,腹部无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律,V1、V2导联呈QS波,T波倒置。血糖、血脂均正常,尿酸499μmol/L(正常110-480)。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Ⅰ20.2ng/ml,CK-MB 93 U/L,均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青年冠状动脉肌桥的临床特点,提高中青年冠状动脉肌桥的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1 1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 157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共检出冠状动脉肌桥患者56例,肌桥检出率4.84%,其中中青年冠状动脉肌桥患者32例,占肌桥中的57.1%。32例中青年冠状动脉肌桥患者中,有30例肌桥位于前降支中、远段,1例肌桥位于大对角支中段,1例肌桥位于回旋支近段。结论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高了冠状动脉肌桥的检出率,其中中青年冠状动脉肌桥多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2023年3月期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确诊为AMI的424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Gensini评分用以定量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根据Gensini评分三分位法分为低Gensini评分组(<45分,n=140)、中Gensini评分组(45~86分,n=143)和高Gensini评分组(≥87分,n=141)。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yG指数与高Gensini评分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TyG指数与AMI患者Gensin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TyG指数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结果]高Gensini评分组TyG指数较低、中Gensini评分组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yG指数为AMI患者严重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327,95%CI:2.642~67.235,P=0.002)。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TyG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331,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TyG指数的曲线下面积为0.680(95%CI:0.630~0.731,P<0.001)。当TyG指数临界值取1.555时,其预测AMI患者发生严重冠状动脉病变风险的效能最高,灵敏度为79.4%,特异度为50.5%。 [结论]TyG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标志物,与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显著且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总结肥厚型心肌病并发冠状动脉肌桥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9年5月经心脏超声或左室造影证实的肥厚型心肌病并经冠脉造影证实并发冠状动脉肌桥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612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73例(11.9%)并发冠状动脉肌桥78处。临床症状表现为胸闷、气短31例,心前区疼痛22例,心悸8例,晕厥及晕厥前驱症状8例,乏力2例,发现心电图异常前来就诊2例。肥厚性非梗阻型心肌病患者28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19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26例。肌桥长度(10±4)mm。肌桥位于前降支中段49处(63%),前降支近中段2处(3%),中远段11处(14%),近段1处(1%),远段12处(15%),间隔支2处(3%),后降支1处(1%)。收缩期管腔直径压缩50%者31处(40%),50%~75%者21处(27%),75%者26处(33%)。68例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5例患者因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或有禁忌证而服用钙离子拮抗剂,临床随访3~20(13±4)个月,临床症状缓解率75%,不同药物间无统计学差异(76%vs.60%)。诊断冠心病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均嘱其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经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4例,植入支架4枚,靶血管均为非肌桥段血管。6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接受了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术后住院期间自觉症状均缓解。出院后随访3~12(7±3)个月均存活,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无患者因肌桥接受支架植入术或外科手术。结论:β-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均适用于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和肌桥。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可选择经皮间隔心肌消融术,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分析血常规中4种炎症指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MLR)、系统炎症反应指数(SIRI)]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评估炎症指数对老年ACS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老年ACS患者314例。收集上述患者临床基本资料、血常规相关参数及冠脉造影血管特征等资料。将冠脉造影结果依据Gensini(GS)评分中位数法分为两组;GS评分<36分为非高GS组,而≥36分为高GS组。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的差异。二元多因素Logistic分析多种炎症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炎症指数对ACS冠脉病变程度的准确度。结果 高GS组性别、高血压、吸烟比例高于非高GS组,NLR、MLR、PLR和SIRI高于非高G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多因素Logistic分析后吸烟、PLR和SIRI炎性指标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OC曲线下面积SIRI为0.819,高于PLR。结论 血常规中基于淋巴细胞比值的炎症指数PLR和SIR... 相似文献
12.
13.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眼底动脉硬化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眼底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240例冠心病患者行无创眼底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对照性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眼底动脉硬化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眼底动脉硬化密切相关,对眼底动脉的检查有助于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对冠心病病情了解、预后观察、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乏氏窦是较少见的冠脉畸形,在一组126595例连续冠脉造影病人中占136例(0.11%)[YamanakaO,HobbsRE:CathCardiovasDiag,1990,21:28~40.],既往多认为其属良性病变,无重要临床意义。然而,近年来渐有发生心肌梗塞、心绞痛、晕厥、猝死等的报道。目前认为其属潜在恶性异常。本文报告1例临床具有胸痛与心电图异常而冠脉造影无局灶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如下。患者男性,41岁,以“发作性心前区疼痛6天”为主诉入院,患者于行走时突发胸痛,向左背部放… 相似文献
15.
16.
17.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4例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方法测定患者血浆OX-LDL及血脂水平。结果冠心病组(n=72)血浆XO-LDL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n=42),且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血浆OX-LDL水平逐渐增高,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浆OX-LDL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度积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OX-LDL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能对临床诊断冠心病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高水平纤维蛋白原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高水平的纤维蛋白原 (FIB)与冠状动脉 (冠脉 )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 195例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 ,图像分析后根据冠脉损害程度评分。所有患者检测FIB、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 C)、高密度脂蛋白 (HDL C)和D二聚体。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 ,分析FIB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定性和定量关系。结果偏相关分析在控制可能影响FIB水平的其他因素如性别、年龄、血脂、D二聚体、高血压、糖尿病后 ,显示FIB与冠脉的病变程度明显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2 89,P <0 0 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FIB和年龄是影响冠脉病变程度的 2个重要变量 (F值分别为 16 89,15 4 7,P <0 0 1;复相关系数为 0 2 9,0 38,P <0 0 1)。在排除了年龄、性别、血压、血脂、糖尿病和吸烟的影响之后 ,证明FIB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存在有意义的回归关系。将所有资料根据FIB水平的 2 5 %、5 0 %、75 %分界点分为 4组 ,发现冠脉病变程度随着FIB的提高而加重 ,其中男性、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更为明显。结论 高水平的FIB可以反映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同时又是简单易行的临床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肥厚型心肌病(HCM)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其最显著临床特点是在无明确可致心肌肥厚的因素下,心肌不对称性肥厚,并以室间隔受累为主.冠状动脉肌桥(MB)为冠状动脉发育的一种解剖变异.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走行于心外膜表面的脂肪组织中,若冠状动脉的某一段穿行于心肌纤维中,则这段被心肌纤维覆盖的血管称为壁冠状动脉,而覆盖于该段冠状动脉表面的心肌纤维束称为MB.据报道,HCM患者并发MB的概率为30% ~50%[1],以前降支中段及远段多见.目前关于HCM合并MB的报道较少,本文结合文献就其诊断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