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雄激素性秃发是一种与遗传和环境均有关的脱发疾病,雄激素受体的基因多态性及转录翻译修饰过程在雄激素性秃发中均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它还与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雄激素性秃发两种药物—非那雄胺和米诺地尔的疗效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关。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雄激素性秃发的遗传机制及治疗药物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雄激素源性秃发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秃发,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遗传易感性和大量循环雄激素是致病的两个重要因素,其他因素如5-α还原酶及雄激素受体多态性等也参与本病的发生,它们共同导致毛发生长初期缩短,毛囊仅短期产生毫毛,最后萎缩。有人认为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可变的外显率,但也不能排除多因子遗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华东地区汉族男性雄激素性秃发与雄激素受体基因和5α还原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101例男性雄激素性秃发患者和104例健康对照,抽取外周血后分离纯化出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研究雄激素受体基因1号外显子Stu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Ⅰ型5α还原酶(SRD5A1)和Ⅱ型5α还原酶(SRD5A2)基因多态性,微卫星扫描分析1号外显子CAG和GGC重复序列的多态性.结果 雄激素受体基因1号外显子Stu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在汉族男性雄激素性秃发患者与健康对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雄激素受体基因的CAG重复序列多态性分布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0),GGC重复序列多态性分布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短CAG/短GGC分别在病例与对照组中占25.53%和46.88%(P=0.002),长CAG/长GGC分别占42.55%和19.79%(P=0.001).未发现SRD5A1及SRD5A2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出现的频率不同(P>0.05).结论 雄激素受体基因GGC重复序列以及CAG/GGC重复序列多态性与汉族男性雄激素性秃发有明显关系.而5α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汉族男性雄激素性秃发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4.
雄激素性秃发可对患者造成心理上的困扰.非手术治疗方法是雄激素性秃发患者前期的主要治疗方式,但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手段较为局限.该文概述了雄激素性秃发现有的药物治疗及辅助治疗,如激光治疗以及微创治疗(包括富血小板血浆、气化美塑和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并探索了部分新兴疗法,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5.
雄激素性秃发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脱发类型,也是一种典型的身心疾病。随着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门诊脱发患者的接诊量日益增加,不少患者认为目前的治疗方案较为局限,且药物疗效欠佳,所以雄激素性秃发的新药研发和治疗方式的创新一直都是脱发疾病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几年国内外雄激素性秃发非手术治疗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7.
雄激素性秃发(AGA)发病率逐年升高,患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目前外用治疗AGA的药物主要仍以米诺地尔为主,尚缺乏其他有效的外用制剂。AGA的治疗长期且持续,在临床亟需安全有效且能长期使用的药物。中医药是我国医学的重要宝库,复方侧柏酊有抗菌、抗炎、抗氧化和促进毛发生长等作用。在临床上,以侧柏叶乙醇浸泡取滤液外用治疗秃发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综述近年来复方侧柏酊治疗AGA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丹参酮对二氢睾酮(DHT)诱导的雄激素性秃发(AGA)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3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DHT造模组、丹参酮组及非那雄胺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大鼠不予处理,余24只大鼠应用皮下注射5 mg/kg·d DHT的方法建立AGA大鼠模型。DHT造模组大鼠不予干预;丹参酮组大鼠予0.24 g/kg·d丹参酮进行灌胃干预,灌胃从造模的第二天开始,连续给药60 d;非那雄胺组大鼠予0.12 mg/kg·d非那雄胺进行灌胃干预,时间与丹参酮组一致。观察大鼠毛发的形态学改变及皮肤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大鼠血清及组织的雌二醇(E2)、睾酮(T)、DHT、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α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DHT造模组大鼠背部毛发与空白对照组大鼠相比明显稀疏,部分毛发脱落,血清TNF-α、TGF-β1浓度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丹参酮组大鼠与DHT造模组大鼠相比,背部毛发分布整齐,毛发较为浓密;丹参酮组大鼠的血清雌二醇浓度较二氢睾酮造模组显著升高(P<0.05),血清DHT浓度较DHT造模组明显降低(P<0.05);丹参酮组大鼠组织αFGF的浓度显著高于DHT造模组大鼠(P<0.05)。结论:丹参酮治疗AGA模型大鼠有效,其治疗AGA的机制与调节组织和循环的激素代谢水平及细胞因子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9.
10.
雄激素性脱发患者血清雄激素水平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80例雄激素性脱发(AGA)患者血清睾酮(T)、游离睾酮(FT)和二氢睾酮(DHT)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男、女患者的FT、DHT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了AGA的发病机制与雄激素水平密切相关,提示血清FT和DHT的测定对AGA的临床诊治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非那雄胺、5%米诺地尔及两者联合治疗男性雄激素性秃发(AGA)的疗效.方法:男性AGA患者共248例,分为3组,分别外用5%米诺地尔、口服非那雄胺,及米诺地尔与非那雄胺联合治疗,随访12个月,每次随访时拍照并进行分级和评分,同时观察和记录不良反应.结果:用药6个月、12个月时,联合用药组疗效优于口服组及外用组.口服组、联合用药组的疗效与疗程呈正相关,各组患者的疗效与脱发严重程度相关,与发病年龄和家族史无相关性.结论:联合治疗与单独口服非那雄胺、单独外用米诺地尔相比,起效快,疗效好;且疗程长达1年,联合用药的疗效优于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12.
13.
【摘要】 雄激素性秃发(AGA)是最常见的一种非瘢痕性脱发类型。研究提示,AGA的发病机制涉及遗传背景、性激素代谢异常与毛囊微型化、毛囊微环境炎症反应以及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其中遗传易感性是造成AGA个体发病差异最重要的因素,性激素代谢异常和/或毛囊微环境炎症反应诱发的毛囊微型化则是AGA发病的最后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雄激素性秃发(androgenic alopecia,AGA)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以期有针对的制定治疗策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501 例半年以上未复诊的AGA 患者进行电话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用药时间以及未复诊的原因,并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影响总体依从性的首要因素为自认为无效,而丧失治疗信心.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治疗脱落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124 例(24.75%)并未接受治疗,而女性患者,治疗的第2 个月脱落率明显增加,男性患者治疗到12 个月时的治疗脱落率增加.按学历看,文化程度越高脱落率越低.按收入情况看,脱落率的高峰在月收入≤5000 元组(42.51%),随着月收入的增加,脱落率也随之降低.结论:疗效是影响AGA 患者依从性的关键因素,而患者的年龄、经济条件、文化水平与治疗时间也影响着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治疗前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宣教,治疗过程中与患者加强沟通,可以显著降低AGA 患者治疗的脱落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口服非那雄胺对男性雄激素性秃发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用药前及用药后不同时段,应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项(IIEF-5)和男性性欲量表4项(MSF-4)问卷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性功能评估.结果:IIEF-5 和MSF-4 两种表格之间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口服非那雄胺治疗后2 个月,129例患者中有11例(8.53%)出现性功能评分减退,IIEF-5 平均总分较用药前减低;用药后4 个月,IIEF-5 总分分值降至谷底;继续用药后,性功能评分减退的发生率明显减少,IIEF-5 总分逐渐恢复,治疗9 个月后,IIEF-5 平均总分恢复到与治疗前相似的水平.结论:用药后少数患者出现性功能减退,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可以逐渐耐受并恢复. 相似文献
16.
17.
雄激素性秃发是最常见的脱发类型,呈进行性发展,且影响美观。近年来,富血小板血浆(PRP)被广泛地应用于医学实践中,PRP可以促进毛发的再生及伤口的愈合,但PRP在实际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该文对PRP的制备方法、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1 mg非那雄胺治疗男性雄激素性秃发(AGA)的疗效。方法青年男性AGA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口服1 mg非那雄胺联合中药、单纯口服中药治疗,观察2组治疗3、6个月时头皮局部症状(油腻、瘙痒、头屑)、毛发生长改善情况。结果中药内服联合1 mg非那雄胺治疗湿热青年男性型脱发28例(剔除脱落7例),止脱率为89.3%,有效率为82.2%;对照组收录27例(剔除脱落8例),止脱率为85.2%,有效率为55.6%,治疗组止脱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6个月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头皮油腻、瘙痒、头屑情况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头发油腻、头屑、头皮瘙痒情况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脱落率为20.0%,对照组脱落率为22.86%,低于单纯口服非那雄胺脱落率;秃发的疗效同秃发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性。结论单纯中药内服可显著改善头皮局部症状(油腻、头屑及瘙痒),毛发生长改善较慢;中药内服联合1 mg非那雄胺治疗AGA可较快的控制秃发情况,缓解头皮症状,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脱落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雄激素源性脱发(AGA)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雄激素受体(AR)上短串重复序列GGN(多聚甘氨酸)重复以及两个外显子非同义SNP(单核苷酸多态性,编码不同氨基酸)的差别。方法采集43例AGA患者及27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提取全血DNA,GGN多聚三核苷酸片段由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得到,通过基因测序获得GGN的重复数;应用Pyrosequencing技术测定选定的两个SNP(rs9332969和rs9332970,都位于AR第7外显子上)的基因频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GGN三核苷酸重复数目在15~24间,根据GGN三核苷酸重复数目分为两组:GGN≤23和GGN>23,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选SNPrs9332969在所观察样本中不存在A与G的差别,所有样本此位点均为G,SNPrs9332970在所观察的样本中不存在C与T的差别,所有样本此位点均为T。结论 AR上GGN序列重复数目的多态性与AGA有关,GGN重复数目≤23,则患脱发的几率显著增加;中国人群中可能并不存在这两个SNP位点:rs9332969及rs9332970,与NCBI的基因库中50%的结论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receptor,TGF-βR)Ⅰ和Ⅱ在男性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患者头皮生长期毛囊中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5例男性AGA患者不同头皮区域(枕部非脱发区、脱发过渡区和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