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目的 分析近5年来淮安区疟疾疫情监测结果, 为制订相应疟疾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方法 对2009-2013年淮 安区常住人口及外来流动人员中的发热病人进行血检, 并进行蚊媒监测。结果 结果 近5年淮安区共血检常住人口中发热病 人48 203人次, 未检出疟原虫阳性者; 血检流动人口中发热病人360人次, 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例53例 (间日疟2例、 恶性疟 48例、 未分型3例), 阳性率为14.72%, 均为到非洲、 东南亚等地区务工感染后的返乡人员。2013年共捕获中华按蚊1 048 只, 未发现其他按蚊。 结论 结论 近5年淮安区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 但境外输入性病例较多, 且传疟按蚊和疟疾传播条件依 然存在。  相似文献   

2.
广西消除疟疾地区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除疟疾地区疟疾监测结果。方法对广西消除疟疾的31市县1999~2008年疟疾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9~2008年31市县疟疾年发病率0.007~0.054,共报告疟疾病例525例,均为输入性病例;522例病原学确诊病例中,间日疟480例,恶性疟41例,混合感染1例;常住人口发热病人血检277 344人次,居民带虫调查31 906人,均未查见本地感染者;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153 018人次,阳性516例,阳性率0.34%。525例病人中84.20%的病例为本地居民外地感染。结论广西自治区消除疟疾地区输入性疟疾严重影响疟防成果的巩固;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监测与控制是巩固疟防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南京市1995年以来疟疾疫情的变化情况,为疟疾防控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疫情监测报告、个案调查、发热病人血检等,对1995~2015年的本地病例和输入性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995~2015年南京市共报告疟疾确诊病例905例。其中本地疟疾病例为407例,输入性疟疾病例498例;全部疟疾病例中,间日疟占85.6%(774/905),恶性疟占13.4%(121/905),其他占1.00%(9/905)。各型疟疾均有境外输入性病例,恶性疟全部为境外输入,且2007年后恶性疟病例数呈逐渐增加趋势,2007~2015年的恶性疟病例占该型疟疾病例总数的95.0%(115/121)。实验室血检发热病人898 035人,本地人口血检阳性率0.038%,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为0.69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907.7,P<0.01);媒介调查共捕获按蚊10 982只,中华按蚊为10 716只,占97.6%(10 716/10 982),嗜人按蚊221只,占2.0%(221/10 982)。嗜人按蚊自2003年后均未捕获。 结论  南京市境外输入性疟疾逐年增多,应加强对境外输入性疟疾的监测,提高各医疗机构的镜检能力,确保输入性疟疾病例能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2015—2022年江西省疟疾疫情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报告地为江西省、终审日期为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的疟疾病例,统计病例资料。按确诊病例(省级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镜检和/或PCR疟原虫检测结果为阳性)、临床诊断病例(医疗机构血检结果为阳性但省级参比实验室镜检和PCR均为阴性)、重症病例(存在并发症)进行分类整理。采用SPSS 26.0软件,以LSD-t法和mann-whitney Test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5—2022年江西省共报告疟疾病例241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疟疾,无死亡病例报告。各年报告病例分别为53、52、30、41、46、12、3和4例。其中确诊病例240例,临床诊断病例1例(2015年报告)。在确诊病例中,恶性疟153例(占63.75%)、间日疟50例(占20.83%)、卵形疟31例(占12.91%)、三日疟5例(占2.08%),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感染1例(占0.41%)。感染来源分布于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等34个国家,其中非洲(共27个国家)占92.53...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7年江苏省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样本检测结果,为巩固江苏省疟疾诊断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由江苏省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收集2017年疟疾网报病例诊断结果和样本;对每份病例样本分别采用镜检、核酸检测复核和疟疾快速诊断试纸条(RDT)检测;比较分析不同地区和不同疟原虫虫种样本检测结果符合情况。结果 2017年江苏省共有疟疾网报病例242例,经复核确定疟疾病例共239例,其中恶性疟163例、间日疟21例、三日疟11例、卵形疟43例、恶性疟和卵形疟原虫混合感染1例。13个设区市疟疾网报病例的诊断符合率均>80%,总符合率为88.8%;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检测符合率分别为98.8%、57.1%、63.6%、81.4%,RDT对4种疟原虫感染检出率分别为95.7%、85.0%、63.6%、79.1%。结论 2017年江苏省疟疾网报病例诊断质量总体较高,对非恶性疟人体疟原虫的虫种鉴别能力有待提高,RDT对非恶性疟人体疟原虫感染检测效果不理想。在当前消除疟疾阶段,应加强和保持各部门的疟疾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目的 了解上海市疟疾监测和疫情变化情况, 为评价和推进消除疟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 2005-2012年上海市疟疾监测年报、 疟疾疫情数据和人口资料, 分析该市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情况、 血检阳性率、 人群疟原 虫带虫率、 人群疟疾抗体水平, 以及传疟蚊媒的种群和密度等。结果 结果 2005-2012年, 上海市累计血检发热病人400 177人 次, 血检率为 0.36%, 各年份的血检率在0.15% ~ 0.83%, 其中2010年前的年血检率均低于0.20%, 之后血检率明显升高。8 年间共发现疟原虫阳性者604例, 血检阳性率为0.15%, 其中阳性者以2006-2008年为多, 2009年后逐年减少, 2012年仅有 26例, 2011年后的所有病例均为国外感染。各年份的血检阳性率从0.61%逐渐降低至0.03%。血检对象中本市居民占 79.02%, 而血检阳性者中外来流动人员占83.44%。8年期间主动病例筛查15 759人次, 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发现5例 疟原虫带虫者。对1 239 440人次的流动人员进行疟疾抗体检测, 阳性率为0.04%, 抗体阳性者均未查出疟原虫; 对7 065人 次的本地小学生进行疟疾抗体检测, 未发现抗体阳性者。2005-2011年开展蚊媒监测216点次, 在城区观察点未发现按蚊, 郊区观察点监测到按蚊蚊种为中华按蚊。按蚊叮人率季节高峰为7月底至8月底, 郊区、 近郊区和远郊区的按蚊叮人率未 发现地区分布差异。结论 结论 上海市已全方位地开展了疟疾监测工作, 并已进入消除疟疾阶段, 今后的疟疾监测以有境外 疟疾流行病学史的人群为重点监测对象, 维持并提高二、 三级医疗机构的疟疾血检能力, 确保能及时、 准确发现疟疾病 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目的 掌握徐州市疟疾发病情况和趋势, 为制定疟疾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2010-2013年徐州 市网络报告疟疾病例信息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2010-2013年徐州市共报告疟疾109例, 其中间日 疟44例, 占40.37%; 恶性疟62例, 占56.88%; 三日疟2例, 占1.83%; 卵形疟1例, 占0.92%; 恶性疟、 三日疟、 卵形疟均为 境外输入。93例为实验室确诊病例, 占85.32%, 16例为临床诊断病例, 占14.68%。全年均有发病, 无明显季节性。流动 人口血检阳性率为0.276%, 明显高于本地人口的0.005% (χ2 =868.23, P<0.01)。结论 结论 徐州市疟疾疫情处于稳定下降 期, 本地感染病例明显下降, 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病例逐年上升, 须加强流动人口和发热病人管理。  相似文献   

8.
套式/多重PCR方法应用于疟疾诊断与监测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与镜检法比较评价标签引物-套式/多重PCR(UT-PCR)在疟疾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在海南、云南省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流行区和广西疟疾控制区的疟疾监测中,采集初诊为疟疾或疑似疟疾的发热患者的血片与滤纸血样400份,在双盲条件下比较镜检法与UT-PCR的初检结果,对结果不一致的血片再次镜检复查,同时对其滤纸血样重复PCR 2~3次;评估UT-PCR与镜检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 400例发热患者血样中,镜检法初检检出疟原虫阳性234例,其中恶性疟125例,间日疟109例;UT-PCR检出疟原虫阳性235例,其中恶性疟124例,间日疟109例;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感染2例。两法初检结果一致的血样占92.5%(370/400),其中阴性154例,阳性216例(间日疟117例,恶性疟99例)。复查25份初检结果不一致的血样,包括镜检阴性PCR阳性11例,镜检阳性PCR阴性10例,镜检为恶性疟PCR为间日疟3例,镜检为间日疟而PCR为混合感染1例,其中15份与UT-PCR的初检结果一致,7份“假阳性”原因不明,仅3份为PCR的假阴性。根据复查结果评估PCR的敏感性为99.6%,特异性为98.8%。 结论 采用更敏感的UT?鄄PCR疟疾诊断方法有助于解决疟疾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疑难问题,提高疟疾监测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西百色市2006-2014年疟疾流行病学特点及态势,为增强对消除疟疾巩固阶段输入性疟疾监测及防控的能力,为2015年消除疟疾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方法收集2006-2014年百色市12个县(区)当地发热居民、发热流动人口的疟疾监测资料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2006-2014年,百色市共监测本地发热患者425 696人次,外出务工返回人员25 754人次,外来人员44 133人次,3类人群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000 47%、0.165%和0.029%。共检出疟疾患者59例,其中本地感染疟疾3例和输入性疟疾56例,其中恶性疟29例,间日疟27例,卵形疟1例,未分型(临床诊断)2例。结论百色市疟疾发病以境外输入性病例为主,且恶性疟较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县疟疾疫情监测结果及流行动态,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广西7个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县疟疾年报表、工作简报及网络直报等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广西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县共报告疟疾病例8例,占全区病例总数的7.14%(8/112);平均年发病率为0.04/万,较2010年上升100%。全年血检常住人口中发热病人42 064人次,未检出疟原虫阳性者;血检流动人口3 867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8例,阳性率为0.21%。8例疟疾病例中,间日疟5例,恶性疟3例;病例分布于隆林县、天峨县、南丹县、右江区,均为到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务工感染后返乡人员。全年无输入性疟疾继发病例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县防治措施有效,疟疾疫情稳定。加强对境外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务工返乡流动人员疟疾监测是巩固防治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江苏省常州市7县(区)通过消除疟疾达标考核的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适合本地区消除疟疾后的 监测工作,为制订和调整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4年常州市网络报告疟疾疫情、发热病人 血检、专报系统中疟疾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疫点调查和处置表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现场对临床医生采用闭卷书 面考试进行疟疾诊治知识考核;对检验人员进行疟原虫镜检技能考核;复核30张阴性血片。对当地最后1例疟疾病例所 在自然村,采制不少于200人份居民滤纸血采样并进行疟原虫基因检测。结果2009-2014年常州市共报告疟疾病例 145例,血检发热病人170 638人次,检出阳性137例,阳性率0.08%;常州市除2009年和2010年分别有8例和2例本地感 染疟疾病例外,其余均为输入性病例。7县(区)疟原虫镜检技能考核有4家单位平均分为20分,溧阳区平均分最低,为 18.8分;疟疾诊治能力考核溧阳区平均分最高,为19.8分,戚墅堰区平均分最低,为18.0分;常州市7县(区)消除疟疾总 考核得分均在93分以上。新北区、武进区、溧阳市和金坛市4个县(区)开展主动病例侦查,共检测731人份居民滤纸血 采样,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溧阳市于2012年,钟楼区和金坛市于2013年,天宁区、戚墅堰区、新北区和武进区于2014年 通过消除疟疾县(区)级达标考核。结论常州市7县(区)均以高分通过消除疟疾达标考核,今后应继续做好消除后监 测工作,巩固已取得的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目的 分析2001-2014年韶关市疟疾疫情监测情况, 评价疟疾防控效果, 为制定符合实际的消除疟疾措施提供 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2001-2014年韶关市各级医疗机构建立 “四热” 病人镜检监测点, 开展发热病人镜检和主动病例侦查 等监测。采用流行病学方法, 对全市疟疾发病情况、 疟疾病例的分类等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2001-2014年韶关 市共监测检查 “四热” 病人91 381例, 发现疟疾病例22例, 平均阳性率为0.02%, 其中输入性病例占90.91% (20/22), 本地 感染病例仅占9.09% (2/22)。本地感染病例均为间日疟, 输入性病例中有16例间日疟、 2例恶性疟及2例卵形疟。2006 年后未再发现本地感染病例。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二代病例。2011-2014年在7个县 (市、 区) 开展主动病例侦查2 611人 次, 未发现疟原虫阳性者。结论 结论 韶关市疟疾防控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 但仍有输入性病例, 今后应加强疟疾病例诊治 及疫情处置能力的建设、 完善监测系统、 开展有效监测, 以达到消除疟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溧阳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疫情,为制订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7-2014年溧阳市疟疾疫情报表、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表以及与患者同行回国人员的追踪调查资料并分析。结果 2007-2014年,溧阳市共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53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主要来自非洲国家(49例,占92.5%),以恶性疟为主(37例,占69.8%),多有境外疟疾发病史(37例,占69.8%)。病例主要集中于30~49岁年龄段(40例,占75.5%),以男性为主(52例,占98.1%),职业以农民为主(42例,占79.2%)。全市10个镇均有病例分布,发病时间无明显季节变化。从发病到就诊时间的中位数为3 d,从就诊到确诊时间的中位数为0 d。首诊单位相对分散,确诊单位均为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病例规范治疗率为100%。结论溧阳市已连续5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报告,消除疟疾工作成效显著,但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日益增多,且感染虫种呈多样性,是当前该市疟疾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目的 分析武汉市国外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特征, 为疟疾监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武汉市 2008-2013年国外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资料, 对感染疟原虫虫种、 疫源地分布、 地区分布、 人群特征、 发病?诊断时间、 临床分度等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结果 2008-2013年武汉市共报告国外输入性疟疾240例。来自非洲国家180例, 其中 恶性疟占82.22%; 来自东南亚国家60例, 其中间日疟占76.67%, 两地区输入性病例的疟原虫虫种构成比不同 (χ2 = 105.53, P<0.001)。输入性疟疾病例以出国务工的青壮年男性为主。不同临床分度的发病?诊断时间、 不同职业的临床 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0.99, P=0.32、χ2 =10.61, P = 0.10); 疟疾初发病例较有疟史者 (χ2 =7.66, P<0.05)、 恶性 疟较非恶性疟更易出现临床症状加重 (χ2 =24.27, P<0.001)。结论 结论 武汉市国外输入性疟疾病例逐年增多, 且以恶性 疟为主, 应加强防控及出回国人员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温州市疟疾疫情,为该市疟疾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15年温州市疟疾疫情流行病学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15年温州市共报告疟疾病例24例,年发病率为0.26/10万,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无死亡病例,其中间日疟1例(占4.17%)、恶性疟20例(占83.33%)、卵形疟3例(占12.50%)。瑞安、苍南、鹿城3个县(区)病例数占全市总病例数的70.83%(17/24);病例主要为男性青壮年;23例(占95.83%)为非洲国家输入性病例。 结论 2015年温州市疟疾疫情相对稳定,无本地疟疾感染病例报告,但输入性病例防治工作需加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0-2015年腾冲市疟疾疫情特征,为进一步推进消除疟疾进程,适时调整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 据。方法收集2010-2015年腾冲市疟疾疫情资料,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10- 2015年,腾冲市共报告疟疾病例1 408例,以间日疟为主,共1 091例,占77.49%,且比例逐年增加;恶性疟256例,占 18.18%,比例逐年降低;三日疟5例,卵形疟1例,混合感染1例,未分型54例。共有1 390例输入性病例,其中98.06%的 病例为缅甸输入。年龄主要集中在21 ~ 40岁(908例),男女性别比例为11.03∶1。职业以农民和民工为主。2010-2015 年全年各月均有发病,以4-6月最多,发病高峰与流动人口回归有关。结论腾冲市输入性疟疾疫情仍比较严重,消除 疟疾工作面临很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10-2015年淮安市消除疟疾防控措施执行情况,评估措施效果,为制订和调整消除疟疾策略和措 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5年淮安市网络报告疟疾疫情、发热病人血检、专报系统中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表、疫 点调查与处置表等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5年共报告疟疾病例267例,血检发热病人303 016人,阳性 231例,血检阳性率为0.08%。2010年和2011年有22例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报告,其余245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全部 疟疾病例均于发现后24 h内进行了网络直报,并于网络直报后3 d内和7 d内分别开展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疫点调查 与处置,执行率均达100%。所有病例中,网络直报后2 d内完成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的有261例,执行率为97.95%;网络直 报后5 d内完成疫点调查与处置的有252例,执行率为94.38%。结论2010-2015年淮安市消除疟疾“1?3?7定点清除” 工作模式执行率均达到了100%。全市连续4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报告,初步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相似文献   

18.
We conducted a health facility-based survey to estimate the prevalence of malaria among febrile patients at health facilities (HFs) in Maputo City. Patients answered a questionnaire on malaria risk factors and underwent malaria testing. A malaria case was defined as a positive result for malaria by microscopy in a patient with fever or history of fever in the previous 24 hours. Among 706 patients with complete information, 111 (15.7%) cases were identified: 105 were positive for Plasmodium falciparum only, two for Plasmodium ovale only, and four for both P. falciparum and P. ovale. Fever documented at study enrollment, age ≥ 5 years, rural HF, and travel outside Maputo City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malaria by multivariate analysis. We found a high prevalence of laboratory-confirmed malaria among febrile patients in Maputo City.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relate these findings with mosquito density to better support malaria prevention and contr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