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囊性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治疗(附8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囊性听神经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囊性听神经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73例,近全切8例.面神经解剖保留72例.术后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分级Ⅰ~Ⅱ级28例,Ⅲ~Ⅳ级38例,Ⅴ~Ⅵ级15例.结论面神经监护下行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有助于面神经的解剖保留和提高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2.
76例听神经瘤手术的面、听神经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手术中面、听神经的保护方法及手术技巧.方法 76例首发听神经瘤患者,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及药物保护(尼莫地平),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1年行面神经HB功能分级评估及听力评估.结果 76例患者中,肿瘤全切71例(93%),面神经解剖保留74例(97%),听神经解剖保留16例(21%).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评估,Ⅰ级25例,Ⅱ级32例,Ⅲ级11例,Ⅳ级4例,Ⅴ级2例,Ⅵ级2例.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评估,Ⅰ级37例,Ⅱ级24例,Ⅲ级9例,Ⅳ级3例,Ⅴ级1例,Ⅵ级2例.术后1年时听力保留者16例,占21%.结论 听神经瘤手术中进行面神经电生理监测、药物治疗及娴熟的显微外科技巧是面、听神经功能保护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大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切除及面听神经保留技巧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介绍大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切除及面听神经保留技巧。方法 对51例大型听神经瘤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结果 所有51例病人均行肿瘤全切,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6%。根据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20例(39%)术后3个月内面神经功能为Ⅰ-Ⅱ级,27例(53%)为Ⅲ-Ⅳ级,4例(8%)为Ⅴ-Ⅵ级。根据Gardener-Robertson听力分级标准,3例(6%)听力保留。无手术死亡、脑干和后组颅神经损害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显微手术技术,绝大多数大型听神经瘤均可以在保留面神经解剖完整的前提下手术全切。  相似文献   

4.
大型听神经瘤的术中面神经保护(附3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显微外科技术与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大型听神经瘤显微切除术中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大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术前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rnann分级(H—B分级):Ⅰ~Ⅱ级36例,Ⅲ~Ⅳ级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33例,次全切除5例;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32例,术后死亡1例。出院时面神经功能H—B分级:Ⅰ~Ⅱ级28例,Ⅲ-Ⅳ级6例,Ⅴ-Ⅵ级3例。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与电生理监测技术可明显提高大型听神经瘤显微切除术的疗效。严格保持肿瘤表面蛛网膜的完整性是保留面神经功能的关键。术中尽量重建断裂的面神经,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影响大型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局部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影响面神经功能的因素。方法对32例大型听神经瘤在面肌肌电图监护下行显微手术切除,记录肿瘤的大小、切除程度及显微镜下肿瘤的囊性变,肿瘤与面神经的位置关系及与面神经的黏连程度等因素。结果肿瘤均全切,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6.9%。根据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Ⅱ级52.4%,Ⅲ级42.9%,Ⅳ级4.7%;术后1年为Ⅱ级66.7%,Ⅲ级28.6%,Ⅳ级4.8%。术后面神经功能与肿瘤的大小、囊性变及肿瘤与面神经的位置关系无关(P> 0.05),面神经与肿瘤的黏连程度与术后3 d和1周的面神经功能呈明显正相关(r= 0.560,P= 0.001;r= 0.478,P= 0.007)。结论对大型听神经瘤在保留面神经完整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全切,术后的面神经功能主要取决于面神经与肿瘤的黏连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的手术策略与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听神经瘤病例资料。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术中全程神经电生理监测。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H-B分级)评估术后面神经功能。结果面神经解剖保留115例(95.8%)。出院时面神经功能完好(H-B分级Ⅰ级) 28例(23.3%),良好(H-B分级Ⅱ~Ⅲ级) 47例(39.2%),较差(H-B分级Ⅳ~Ⅵ级) 45例(37.5%);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完好68例(56.7%),良好28例(23.3%),较差24例(2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肿瘤囊变和瘤周水肿是影响面神经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结论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技术结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安全、有效切除听神经瘤。肿瘤瘤体大、肿瘤囊变和瘤周水肿的病例,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不佳的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微骨窗切除手术中保护面神经的技术,同时对解剖保留的面神经的功能进行进一步评价。方法 130例听神经瘤患者在面神经监测下手术,治疗完成后对手术情况、神经功能分级、术后刺激强度与神经功能预后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130例患者中118例(90.8%)无神经功能障碍,9例(6.9%)存在一定的神经功能障碍,2例(1.5%)存在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1例(0.8%)生活不能自理。神经功能分级Ⅰ、Ⅱ级60例(47.6%),Ⅲ、Ⅳ级43例(34.1%),Ⅴ、Ⅵ级23例(18.3%)。结论听神经瘤手术时,通过对面神经的监测以及提高手术的熟练度,能够加强对面神经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听神经瘤显微手术中面神经功能保护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25例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中面神经功能保护的经验。方法对25例听神经瘤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20例(80%),次全切除5例;面神经解剖保留22例(88%),功能保留19例(76%),术后无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至5年,根据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标准,15例(60%)术后3个月内面神经功能为Ⅰ~Ⅱ级,6例(24%)为Ⅲ~Ⅳ级,4例(16%)为Ⅴ~Ⅵ级。结论熟悉面神经与肿瘤的病理解剖关系,采用正确的手术处理原则,熟练掌握显微手术技巧,可提高面神经的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常见问题与对策,提高面神经解剖保留率,并对解剖保留的面神经进行功能评价.方法 25例听神经瘤患者手术时均在面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全部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切除肿瘤,肿瘤切除后对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肿瘤全切除25例(100%),无手术死亡;面神经解剖保留23例,占92%.面神经功能状态H-B分级Ⅰ、Ⅱ级19例,Ⅲ、Ⅳ级5例,Ⅴ级1例.术末刺激强度越小,术后面神经功能越好;低于0.5 mA同时面肌肌电波幅大于100 μV,面神经功能可达Ⅰ~Ⅱ级;术末刺激强度大于2 mA波幅反应不明显时,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不理想.结论 术中自发或诱发式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灵活应用可明显提高面神经解剖保留率和功能保留率,对其定量分析有助于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大型听神经瘤显微切除术中应用IFNM技术可视化面神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中面神经监测(IFNM)技术在显微切除大型听神经瘤过程中保留面神经的效果。方法对86例单侧大型听神经瘤(直径≥3cm)病人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切除肿瘤。切开肿瘤背侧包膜前,根据电刺激肿瘤表面及边缘产生的激发性肌电图来探查并确认面神经的行走路径;术中采用自发性肌电图监测面神经,使其免受牵拉、挤压或损伤,交替采用激发性肌电图实时探查、确认面神经,从而在虚拟状态下达到面神经"可视化"。结果本组肿瘤全切除79例,占91.9%;次全切除5例,占5.8%;大部分切除2例,占2.3%。面神经解剖保留74例,保留率达86.0%;实用听力保留28例,占32.6%。术后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分级:Ⅰ~Ⅱ级64例,占74.4%;Ⅲ~Ⅳ级15例,占17.4%;Ⅴ~Ⅵ级7例,占8.2%。结论采用IFNM技术术中"可视化"面神经是大型听神经瘤切除术后面神经得以保留的关键,而娴熟的显微手术技巧、扎实的桥小脑角局部解剖知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瘤体性状对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听神经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瘤体性状的影像学资料,随访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分析瘤体性状对面神经功能的的影响。结果 102例研究对象中,面神经ouse-Brackmann功能分级Ⅰ~Ⅴ级分别为9.38%、12.50%、20.31%、23.44%和3.13%,不同性别听神经瘤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08,P=0.497)。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和肿瘤大小是影响听神经瘤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危险因素,风险比分别为1.325(95%CI 1.115~2.678)、1.839(95%CI1.172~3.187)和2.497(95%CI1.716~4.037)。结论年龄、病程、肿瘤大小是影响听神经瘤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针对不同特点的听神经瘤患者应手术方式个体化,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大、中型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保护及其功能评价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探讨大、中型听神经瘤术中保护面神经的技术,并对解剖保留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方法 168例听神经瘤患者手术时均在面神经监测下进行,全部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切除肿瘤,肿瘤切除后对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肿瘤全切除156例(93%);次全切除(大于90%)12例(7%)。面神经解剖保留154例(92%),保留未成功14例(8%)。面神经功能状态H-B分级Ⅰ、Ⅱ级89例(53%),Ⅲ、Ⅳ级57例(34%),Ⅴ、Ⅵ级22例(13%)。术末刺激强度与面神经功能呈明显相关性,刺激强度越小,术后面神经功能越好;术末刺激强度在1~3V,面神经功能可达Ⅰ~Ⅱ级;刺激强度大于15V,术后面神经功能难以恢复。结论 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是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的关键。术中面神经监测可显著提高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率,并可评价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囊性听神经鞘瘤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囊性听神经鞘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术中所见、肿瘤与周围脑神经的局部解剖特点。结果肿瘤全切除22例(64.7%),次全切除12例(35.3%)。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15例(44.1%),与少部分肿瘤囊壁一同保留13例(38.2%),未保留6例(17.7%),无其他脑神经损伤。术后1个月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分级:Ⅰ级4例、Ⅱ级6例、Ⅲ级10例、Ⅳ级9例、Ⅴ级5例。除2例残存少部分听力外,其余病人均未获得有效听力保留。结论囊性听神经鞘瘤有自身解剖学特点,手术时从面神经出脑干根部或入内听道口处找到面神经,严格按蛛网膜界面分离,是提高囊性听神经鞘瘤全切率,降低面神经功能受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年高血供听神经瘤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20例青年高血供听神经瘤病例的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技巧。术前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分级,Ⅰ级18例,Ⅱ级2例。肿瘤均行一期手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近全切除7例,切除肿瘤过程中平均失血约1200 ml,术后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分级,Ⅰ~Ⅱ级8例,Ⅲ~Ⅵ级12例,其中3例面神经未能达到解剖保留,术后行面神经修复术。结论青年高血供听神经瘤术中出血多,术后面神经功能保留率较低,掌握手术操作技巧可一期完成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听神经瘤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经病理证实的听神经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自行设计调查表,对术后面神经功能情况进行随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各因素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面神经House-Brackmann功能分级Ⅰ~Ⅴ级分别占9.38%、12.50%、20.31%、23.44%和3.13%。不同性别听神经瘤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08,P=0.497)。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和肿瘤大小是影响听神经瘤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危险因素,风险比分别为1.325(95%CI 1.115~2.678)、1.839(95%CI 1.172~3.187)和2.497(95%CI1.716~4.037)。结论年龄、病程、肿瘤大小是影响听神经瘤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针对不同特点的听神经瘤患者应手术方式个体化,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疗效及保护面神经的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在电生理监测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65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51例,近全切除8例,大部切除6例。面神经解剖保留58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9%(11/65)。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依据House-Brackmann分级,Ⅰ级31例,Ⅱ级8例,Ⅲ级7例,Ⅳ级11例,Ⅴ级7例,Ⅵ级1例。出院后随访2~24个月,肿瘤复发2例。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听神经瘤的有效方法,准确把握面神经与肿瘤关系的各分型以及术中的电生理监测的应用和娴熟的显微手术技巧能显著提高面神经的解剖和功能保留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面神经肌电图监测在听神经瘤术中对面神经的保护和评估术后面神经功能的重要性。方法25例听神经瘤手术全程中行面神经肌电图监测,显微镜下切除肿瘤,术毕刺激面神经的脑干近端对预后进行评估。结果25例患者肿瘤全切除23例(92%),面神经解剖保留22例(88%),面神经功能良好保留21例(84%)。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与肿瘤的直径大小有相关性,肿瘤越大,面神经保留越难。刺激强度的大小与术后面神经功能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刺激强度越小,术后面神经功能越好。术末刺激强度在0.05~1.5mA之间,术后12个月面神经功能为Ⅰ、Ⅱ级者达19例(90.5%)。术末刺激强度大于7.0mA者,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比较差。结论听神经瘤术中行面神经肌电图监测有助于提高面神经的解剖和功能保留率,并可评估术后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微创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手术方法和技巧,以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和面神经的功能保护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自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应用多模态技术辅助经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入路微创手术治疗的887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3个月常规复查增强MRI明确肿瘤切除程度,评估面神经功能。 结果肿瘤全切841例,全切除率为94.8%。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832例,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3.7%;解剖未能保留的55例,其中16例术中行面神经端-端吻合,另有3例术后行面神经移植。肿瘤切除3个月后复查,面神经功能Ⅰ~Ⅱ级695例(78.4%),Ⅲ~Ⅳ级176例(19.8%),Ⅴ级16例(1.8%)。 结论听神经瘤微创显微手术有助于提高肿瘤切除的安全性和手术疗效,熟练掌握显微手术技巧是提高肿瘤全切除、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护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显微切除术中的电生理监测(IFNM)对面神经功能保护的影响。方法45例听神经瘤患者分别行单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非监测组,22例),显微镜下切除肿瘤过程中使用美国Bio-logic神经生理术中监测系统,对面神经进行监测(监测组,23例),观察术中面神经实时监测情况,随访所有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结果通过术中监测自发肌电图(EMG)结合、电刺激诱发EMG可以精确判断面神经的位置。本监测组23例听神经瘤,术后6个月面神经H-B分级,Ⅰ级13例、Ⅱ级3例、III级2例;非监测组22例听神经瘤,Ⅰ级5例、Ⅱ级2例、Ⅲ级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以为手术时避免损伤面神经提供依据;肿瘤切除后可帮助确认面神经结构是否完整;全切肿瘤后引出EMG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与面神经预后密切相关。听神经瘤手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有效保护面神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大型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保护技术、方法.方法 133例听神经瘤全部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在显微外科基础上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配合超声吸引和激光刀切除肿瘤,术后采用House-Brackmann(HB)分级方法对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肿瘤全切除126例(95%),次全切除7例(5%).面神经解剖保留122例(92%),无死亡病例.术后3个月回访108例,按House-Brackmann分级,面神经I~Ⅱ级65例(60.2%),Ⅲ~Ⅳ级36例(33.3%),Ⅴ~Ⅵ级7例(6.5%).结论 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及面神经保护的术中技巧是面神经保护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