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系统评价射频消融与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疗效和安全性。资料与方法 计算机检索自建库至2021年11月在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上公开发表的射频消融与外科手术治疗PTMC的相关文献。2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4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共1932例患者,其中射频消融组972例,外科手术组96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射频消融组较外科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少[RR=0.28,95%CI(0.12,0.63),P=0.002],手术时间短[MD=-54.65,95%CI(-65.83,-43.46),P<0.05],术中失血量少[MD=-25.15,95%CI(-29.10,-21.20),P<0.05],术后住院时间短[MD=-2.48,95%CI(-3.00,-1.95),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或转移发生率与外科手术相当[RR=1.14,95%CI(0.52,2.51),P=0.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较外科手术具有诸多优势,在PTMC的治疗中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左心房、左心室远期结构变化。方法 50例经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n=18)与未复发组(n=32),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左房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左心房最大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术前、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左房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左心房最大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复发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具有显著疗效,复律并维持窦性心律对于逆转左心房、左心室重构,提高左室功能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前多指标联合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贵州医科大学附属乌当医院房颤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169例患者,随访12个月,根据房颤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48例),未复发组(121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生化资料、超声心动图资料、口服药物、既往病史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再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LAD、TG及联合预测指标对房颤术后复发的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左房前后径(LAD)、三酰甘油(TG)、脑钠肽(BNP)、房颤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LAD、TG、房颤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si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LAD(OR=1.068、95%CI1.006~1.133,P=0.030);TG(OR=0.540、95%CI0.317~0.918,P=0.023),持续性房颤(OR=2.228、95%CI 1.036~4.793,P=0....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经食管超声联合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估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研究。方法 初次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PAF)患者269例,按临床随访结果分为复发组79例、成功组190例。应用经食管超声(TEE)测量左心耳血流速度(LAA-v),常规测量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及CAAP-AF评分,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测量左心房储器期应变(LASr)、左心房管道期应变(LAScd)、左心房泵期应变(LASct),比较各参数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左心房储器期应变、左心耳血流速度是阵发性房颤预测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敏感指标。结论 超声参数可以多指标联合筛选术后易复发的患者,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降低手术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左心房、左心室远期结构变化。方法50例经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n=18)与未复发组(n=32),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左房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左心房最大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术前、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左房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左心房最大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复发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具有显著疗效,复律并维持窦性心律对于逆转左心房、左心室重构,提高左室功能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心电图、心脏三维超声、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MR)的参数变化,探讨CMR对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66例,根据是否早期复发分为复发组35例和无复发组31例。比较2组心电图、心脏三维超声及CMR测量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左心房容积指数及左心房存储期应变力对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复发组持续性心房颤动比率(60.00%)高于无复发组(35.48%)(P<0.05),心脏三维超声测量的左心房上下径[(5.91±0.64)cm]、左心房左右径[(4.65±0.54)cm]及CMR测量的左心房容积指数[(59.77±12.18)mL/m2]均大于无复发组[(5.54±0.52)cm、(4.13±0.37)cm、(53.78±11.23)mL/m2](P<0.05),CMR测量的左心房存储期应变力[(32.1...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术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青岛市中心医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治疗组采取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6个月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左心房内径(LAD)、右心房内径(R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血清FGF-21水平的差异。 结果治疗组的LAD、RAD小于对照组[(36.2±7.5)mm vs (42.5±8.3)mm;(35.3±7.2)mm vs (39.4±8.1)mm],LVEF高于对照组[(59.3±8.2)% vs (52.1±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586,P<0.001;t=2.393,P=0.019;t=4.098,P<0.001)。治疗组血清FGF-21水平低于对照组[(145.2±25.6)ng/Lvs (197.6±30.4)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79,P<0.001)。 结论射频消融术可明显降低血清FGF-21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血清FGF-21水平对房颤患者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周娜  陈俊民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9):1371-1374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3)与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心内科收治的90例行射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n=27)和未复发组(n=63)。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荧光法检测血清Gal-3浓度,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血清Gal-3水平对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结果】90例房颤患者中持续性房颤48例(53.3%),24.4%的患者CHA2DS2-VASC评分>2分,在抗凝药物的使用上以华法林为主(60.0%)。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年龄、房颤类型XHA2DS2-VASC评分、左心房直径(LAD)及血清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E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Gal-3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LAD、持续性房颤及血清Gal-3、hs-CRP水平是房颤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COX回归进一步分析显示,持续性房颤、LAD及血清Gal-3、hs-CRP水平是房颤患者RFCA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Gal-3水平是房颤患者行RFCA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Gal-3高者复发风险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射频消融术对患者左心房功能中远期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2月以来于我科接受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共20例,均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分别测定患者舒张末期左房容积、左房压和左心房射血力,比较手术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接受房颤射频消融术后6个月,患者舒张末期左房容积显著减小(P<0.05),左房压无显著变化(P>0.05),而左心房射血力显著增加(P<0.05)。结论心房纤颤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后6个月,患者的左心房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心房颤动(AF)患者常合并MR,但二尖瓣反流程度与导管消融(CA)结果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前二尖瓣反流程度与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房颤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首次射频消融术治疗患者阵发性房颤患者274例,收集包括临床特征、术前超声心动图参数、二尖瓣功能参数等,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术前二尖瓣反流程度与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1) 274例行射频消融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中,射频术前二尖瓣无反流患者172例(62.77%),轻度反流72例(26.28%),中度反流21例(7.66%),重度反流9例(3.28%);(2)不同程度的二尖瓣反流患者在脑卒中史、吸烟史、LAD、LAV、LVESD、EF、消融术后复发率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二尖瓣反流、LAD是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独立因素(P<0.05或P<0.01),在未调整、初步调整以及充分调整协变量后显示,二尖瓣反流程度的加重增加了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风险。结论术前二尖瓣反流程度是房颤射频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且术后复发风险随着二尖瓣反流程度的加重而增加,提示可能是预测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因子。  相似文献   

11.
陈星  张莉 《临床荟萃》2020,35(5):389-395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顺铂、5 氟尿嘧啶治疗晚期食管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d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搜集从建库至2019年12月晚期食管癌患者中应用多西他赛、顺铂、5 氟尿嘧啶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mcRCTs)。结果 共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4篇(n=764),纳入文献偏倚风险较小。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联合5 氟尿嘧啶组(DCF)组的客观有效率(ORR)、总生存期(O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93,I2=0<50%,RR=1.58,95%CI 1.28 1.94,P<0.01;P=0.86,I2=0<50%,HR=1.16,95%CI 1.05~1.29,P=0.003),但在疾病控制率(DCR)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3,95%CI 0.74 2.05,P=0.42)。不良反应方面DCF组在血小板减少[1~4级:OR=2.15(1.04 4.46),P=0.04; 3~4级:OR=9.64(9.19 78.08),P=0.03]、腹泻[1~4级:OR=2.06(1.27 3.33),P=0.003,3~4级:OR=3.01(1.87 4.83),P<0.01]、黏膜炎[1~4级:OR=4.21(2.56 6.92), P<0.01, 3~4级:OR=3.65(1.22 10.90), P=0.02]的发生高于对照组,在白细胞减少、贫血、恶心、呕吐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他赛、顺铂、5 氟尿嘧啶三药联合治疗晚期食管癌未见明显疗效,同时增大血小板减少、腹泻、黏膜炎不良反应,临床上要慎用于治疗晚期食管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后复发的相关预测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同时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3年3月,收集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后复发相关预测因素的观察性研究,并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质量评价体系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资料提取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个研究,包括203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术前左房内径(MD=-2.37,95%CI:-3.60^-1.14)、高敏C反应蛋白(MD=-0.88,95%CI:-1.02^-0.75)、P波离散度(MD=-12.99,95%CI:-14.79^-11.19)及最大P波时限(MD=-9.95,95%CI:-12.38^-7.53)方面消融成功组均小于复发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左室射血分数(MD=0.52,95%CI:-0.86~1.90)、体质量指数(MD=0.04,95%CI:-0.34~0.43)、C反应蛋白(MD=0.85,95%CI:-0.34~2.04)及性别(OR=1.15,95%CI:0.92~1.43)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扩大的左房内径、增高的高敏C反应蛋白、扩大P波离散度及延长的最大P波时限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后复发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房颤电复律成功的因素。方法试验组房颤患者62例,对照组门诊查体窦性心律者60例。将试验组分为复律成功组(A组)和复律失败组(B组),比较试验组、对照组以及试验组各组间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差异。所有患者于入院后或入组后第2天常规空腹抽血,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高敏感CRP(hs—CRP)。结果①A、B组与对照组相比,左心房内径大于对照组(P〈0.05),CRP高于对照组(P〈0.05);②B组左心房内径更大(P〈0.05),多合并瓣膜性病变(P〈0.05),房颤持续时间长于复律成功组(P〈0.05),CRP更高(P〈0.05)。经多因素分析,CRP水平OR为2.1(95%CI 1.4~3.2,P=0.004),左房直径OR为1.8(95%CI 1.2~2.2,P=0.006),房颤持续时间OR为2.8(95%CI 1.6~4.0,P=0.007)。结论高敏感CRP、左房直径及房颤持续时间是影响房颤电复律成功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干预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左心结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我科行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22例,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2例,对观察组进行有氧步行运动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房颤复发率、左心结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2组干预前后组间窦性心率人数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术后1年时,观察组窦性心率人数比例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1年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均优于对照组(均P 0. 05),6min步行试验的运动距离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Borg呼吸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1年除躯体疼痛外各生活质量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 05)。结论:有氧运动可以降低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改善左心结构和运动耐力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快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5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快慢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导管射频消融组,各29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导管射频消融组在参照组基础上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小于治疗前,平均心率(MEHR)、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治疗前,且导管射频消融组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最长RR间期(MRRI)短于治疗前,左房中侧径小于治疗前,且导管射频消融组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导管射频消融组症状控制优良率为93.10%,明显高于参照组的68.97%(P<0.05)。治疗12个月后,导管射频消融组房颤复发率为3.45%,明显低于参照组的34.48%(P<0.05)。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快慢综合征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控制症状,降低房颤复发率,部分患者可避免起搏器植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术前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oluble growth stimulation expressed gene 2,sST2)蛋白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9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41例)和非复发组(7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心脏彩超检查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术前sST2对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并获得最佳临界值,根据临界值将患者分为sST2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情况;Pearson检验分析术前sST2与其它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构建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模型,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 左房内径(left artrial diameter, LAD)增加、血清尿酸(uric acid, UA)升高、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或自发性显影的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入选非瓣 膜性房颤患者130例,进行CHA2DS2-VASc评分,并记录性别、年龄、伴发疾病、化验指标、超声心动图结果等基线资 料。根据食管超声结果分为左心房血栓或自发性显影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Logistic多因素 分析确定左心房血栓或自发性显影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性曲线(ROC)判断CHA2DS2-VASc评 分、左心房内径(LAD)、左心耳排空速率及左心耳充盈速率对左心房血栓或自发性显影的预测价值。结果 LAD、左 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持续性房颤、既往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体质量 指数(BMI)、CHA2DS2-VASc评分、左心耳排空速率、左心耳充盈速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 素回归显示,LAD>40.0mm(P <0.01)、左心耳排空速率<54.15cm/s(P <0.01)、BMI≥25(P <0.01)与非瓣膜 性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或自发性显影独立相关。LAD 的ROC 曲线下面积为0.845(95%CI=0.776~0.913,P < 0.01);左心耳排空速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1(95%CI =0.781~0.921,P <0.01)。结论 左心房内径> 40.0mm、左心耳排空速率<54.15cm/s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或自发性显影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正常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左心室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apical systolic peak longitudinal strain,ALS)、中间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mid-systole peak longitudinal train,MLS)、基底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basal peak longitudinal train,BLS)、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global radial systolic strain,GRS)、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ystolic strain,GLS)、整体圆周应变(global circumferential systolic strain,GCS),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的心肌应变参数预测LVEF正常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LVEF降低的价值。方法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216例,行二尖瓣成形术或置换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4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Simpson's法测量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ALS、MLS、BLS、GRS、GLS、GCS。依据术后LVEF变化情况将216例患者分为LVEF降低(术后LVEF降低≥10%)组91例和LVEF未降低(术后LVEF降低<10%)组125例。同期体检健康者216例为对照组,于体检日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LVEF等指标,并与LVEF降低组、LVEF未降低组进行比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VEF正常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LVEF降低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术前GLS、BLS预测LVEF正常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LVEF降低的价值。结果LVEF降低组、LVEF未降低组术前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容积、舒张末期容积均大于对照组(P<0.05),LVEF降低组与LVEF未降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前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降低组、LVEF未降低组术前GLS[(-19.25±1.59)%、(-21.89±2.12)%]、ALS[(-27.72±6.38)%、(-28.12±5.05)%]均低于对照组[(-23.53±0.98)%、(-32.86±5.23)%](P<0.05),LVEF降低组术前GLS低于LVEF未降低组(P<0.05),术前ALS与LVEF未降低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降低组术前MLS[(-18.58±5.18)%]、BLS[(-19.38±6.11)%]低于LVEF未降低组[(-22.30±4.30)%、(-22.55±5.62)%]、对照组[(-22.97±4.62)%、(-23.35±6.09)%](P<0.05),LVEF未降低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前GCS、GR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GLS(OR=1.41,95%CI:1.22~1.79,P=0.026)、BLS(OR=1.58,95%CI:1.17~2.63,P<0.001)是LVEF正常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LVEF降低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前GLS以-19.52%为最佳截断值,预测LVEF正常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LVEF降低的AUC为0.753(95%CI:0.692~0.814,P<0.001),灵敏度为58.24%,特异度为77.60%;术前BLS以-20.35%为最佳截断值,预测LVEF正常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LVEF降低的AUC为0.846(95%CI:0.800~0.892,P<0.001),灵敏度为78.02%,特异度为79.20%。结论术前GLS、BLS与LVEF正常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LVEF降低有关,二者在预测术后发生LVEF降低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 选取341例住院治疗的年龄超过80岁的高血压患者,根据其是否有心房颤动史进行分组分析,研究两组患者RDW及血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对入选研究对象随访90 d,记录新发心房颤动情况。通过多因素分析研究确定RDW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心房颤动的关系。结果 心房颤动患者RDW水平明显高于无心房颤动的患者(13.96±1.41,13.54±1.34,t=2.579,P=0.010);RDW(OR=1.177,95%CI:1037~1.213)及左房内径(OR=1.180,95%CI:1.046~1.330)都是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子。多因素回归分结果显示血红蛋白水平(P=0.0001)、左室射血分数(P=0.026)、合并心房颤动(P=0.004)均是高血压患者RDW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90 d随访结果发现新发心房颤动(NOAF)组患者RDW水平较无NOAF组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高血压患者RDW水平的变化与心房颤动密切相关,入院时RDW水平升高并不是高血压住院患者90 d内新发心房颤动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熏蒸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搜索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CNKI、CBM、WanFang Data及VIP 数据库,寻找中药熏蒸治疗肩手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搜索时间范围从数据库构建到2018年3月。由2位评估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后,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个研究,共880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熏蒸组在治疗有效率[RR=1.23,95%CI(1.15,1.32),P<0.01]、FMA评分[MD= 8.1,95%CI(4.95,11.25),P<0.01]、VAS评分[MD= -1.74,95%CI(-2.23,-1.25),P<0.01]及肩关节活动度[MD =-0.64,95%CI(-0.89,-0.38),P<0.01]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者在FMA评分的亚组干预2~3周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 7.02,95%CI(-1.00,15.05),P=0.09]。结论:中药熏蒸可以改善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由于所包含研究的数量和质量的限制,需要更多的大样本高质量研究来验证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