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围绕我国6次修订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的历史背景,以及其在不同防治时期对推进我国血吸虫病控制规划中的作用,提出了在当前消除血吸虫病进程中进一步修订完善防治标准的必要性。并基于文献复习与提炼、回顾性调查、专家论证、完善指标等工作基础,就修订完成我国新的《控制和消除血吸虫病标准》的背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2030年我国所有血吸虫病流行县达到消除标准的目标。2023年6月16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快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行动方案(2023—2030年)》,对我国血吸虫病消除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进行了明确部署。本文就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展、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的机遇进行了剖析,并就面临的挑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推动全国血吸虫病消除进程、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3.
2015年全国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后,进入以全面阻断血吸虫病传播为新目标、开展监测预警为主要干预措施的新时期。"十三五"时期,四川、江苏、云南、湖北等4个血吸虫病防治重点省份先后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或通过国家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技术评估,我国血吸虫病疫情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流行程度进一步降低,《"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既定目标基本实现。但日本血吸虫唯一中间宿主钉螺依然广泛存在且孳生环境复杂、血吸虫病传染源种类多且牛羊等主要传染源管控困难、现有防治技术与当前防治需求不相适应、防治成果基础不牢等是我国血吸虫病消除进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十四五"时期是巩固我国血吸虫病防治成果、逐步解决上述困难的重要时期,也是为实现消除血吸虫病最终目标奠定基础的关键阶段。我们在认真总结前期血吸虫病防治经验和当前面临挑战基础上,遵循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和精准防治原则,就《"十四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中防治目标、防治策略、防治措施等方面达成专家共识,旨在为制定《"十四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参考,更好地发挥该规划对现场防治工作的政策指导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血吸虫病消除工作进展及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吸虫病是一种历史悠久、分布广泛、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传染病。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和《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的有效实施有力推动了我国血吸虫病消除工作进程。2015年全国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后,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目标已全面转向传播阻断与消除。但由于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以及伴随血吸虫病疫情持续下降带来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我国全面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就我国血吸虫病疫情现状、消除工作进展及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2004年以来实施的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新策略,加速了我国血吸虫病控制进程。到2015年底,全国各流行县(市、区)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如期实现了《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提出的总体目标。我国于2014年及时提出了到2025年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要如期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突破难点、精确定位防治靶点、实施精准防治,才能彻底消除导致血吸虫病复燃的潜在因素,保障消除血吸虫病目标的如期实现。精准血防是基于精准医学的理念,并将其引入我国血防工作而发展出来的血防工作新思路,是精准医学在血防工作中的理论创新。本文阐述了精准血防的概念、措施以及在我国消除血吸虫病工作的作用,指出开展精准血防的前提是不断提升基层防治队伍和综合防控能力,精准血防是继续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的关键,精准血防是继续做好患者救治、把防治规划和措施落到实处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实施中的注意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国家标准《我国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标准》(GB15976-1995)自公布执行以来,在指导血吸虫病的防治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考核验收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质量和效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1]。但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局部地区疫情回升严重,截至2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2009年在湖南、湖北、江西等9个省(自治区)开展的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回顾性调查结果进行了总结,阐述了该调查工作在促进我国血吸虫病防治进程中的作用,指出了其对总结我国血吸虫病防控经验、分析疫情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重要意义,为修订和完善我国《血吸虫病控制和消除标准》,更科学、规范地考核和评价防治工作效果等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2023年6月16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多部门制定并印发了《加快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行动方案(2023—2030年)》。该方案的实施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目标、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文就该方案的出台背景、原则制定、目标设定、防治策略、保障措施、效果评估等进行解读,旨在指导基层科学规范开展消除血吸虫病目标行动、高质量推动我国消除血吸虫病进程。  相似文献   

9.
我国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标准的作用与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标准(GB15976-1995)的制订,对我国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的形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此,卫生部血吸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在广泛征求多方面专家、管理人员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了原标准的修订工作,制订了新的控制和消灭血吸虫标准,以更科学地指导我国今后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本刊刊登了卫生部血吸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撰写的关于修订标准的4篇论文,对我国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标准的作用与演变、技术指标的探讨、实施中的注意问题等方面作了全面的阐述,将有助于各地对新标准的学习、理解和执行。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正处于从传播阻断迈向消除的关键阶段,同时也面临进一步压缩钉螺面积难度大、传染源控制成果不牢固、监测体系不完善、防治管理有所松懈等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依据《WHO控制和消除人体血吸虫病指南》核心建议,结合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实际,对新时期我国血吸虫病监测体系建设、检测新技术研发、防治策略调整、防治能力维持和提高等提出了相应建议。要从全健康角度谋划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和目标;要适时对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和消除进程开展验证;要在充分评估的基础上因时因地调整防治策略,精准实施血吸虫病防治措施;要重视和加强高敏感度、高特异度检测工具的开发和应用,为消除血吸虫病提供技术支撑;要借鉴和吸收《WHO控制和消除人体血吸虫病指南》精髓,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促进我国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  相似文献   

11.
2018年11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10部门联合制定的《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18-2020年)》正式下发,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是其重要内容之一。该方案的实施为做好健康扶贫、打好血吸虫病防治攻坚战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文就该方案提出的目标和原则、落实血吸虫病防治三年攻坚“六大行动”和保障措施等进行解读,旨在指导基层科学规范开展血吸虫病防治三年攻坚行动计划、推进消除血吸虫病进程。  相似文献   

12.
虽然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日本血吸虫病仍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日本血吸虫可自然感染四十余种哺乳动物。自2004年以来,我国实施了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并将牛作为重点防控对象,重点实施了家畜圈养、封洲禁牧、以机代牛、安全牧场以及对感染牛化疗等控制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流行区人和牛血吸虫感染率以及感染性钉螺面积均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进程正由传播控制向传播阻断乃至消除迈进。羊是血吸虫易感动物之一,既往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部分流行区羊血吸虫感染率较高。但羊作为日本血吸虫病主要传染源在疾病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且目前尚缺乏有关羊在我国日本血吸虫病传播中作用的专项调查和系统研究。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梁幼生研究员课题组通过实验室研究和现场调查,对羊在日本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课题组对日本血吸虫在山羊体内的发育与繁殖(产卵)、羊粪对环境的污染、温度和湿度对羊粪中血吸虫虫卵存活的影响等进行了观察和调查,进一步明确了羊在日本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并结合既往研究成果,提出羊是我国日本血吸虫病重要传染源之一,有必要将羊日本血吸虫病综合治理纳入国家层面的防控规划。课题组还对羊血吸虫感染粪便孵化技术进行了改进,优化了羊血吸虫病病原诊断技术。这些创新性研究工作填补了国内在羊日本血吸虫病研究领域的一些空白,研究成果将丰富我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在我国消除血吸虫病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鉴于血吸虫病流行会严重影响流行区养羊业发展和当地农民收入,且羊已经成为部分流行区血吸虫病传播重要的传染源之一,做好羊血吸虫病防控工作有助于推进我国消除血吸虫病进程。建议重点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① 重视羊血吸虫病防控工作,将羊血吸虫病综合治理纳入国家层面的防控规划; ② 研发适用于羊血吸虫病防控的技术、产品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目的 对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产出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 方法 方法 在中国知网 (CNKI)、 万方数据库、 维普数据库 (VIP)、 PubMed、 Web of Science、 BIOSIS和Google Scholar 等数据库中检索有关以传染源控制为 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的文献, 并进行相关文献计量学分析。 结果 结果 2004?01?01至2014?09?30共发表94篇有关以 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 其中中文文献78篇, 占82.98%; 英文文献16篇, 占17.02%。中文文献共发表 在21种期刊上,《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发表论文最多, 占全部文献的37.23%; 16篇英文文献发表在12种英文期刊上, 其中 《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 刊载论文最多, 为3篇。94篇文献著者隶属于37家机构, 其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16篇)、 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12篇)、 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所 (9篇) 发文量居前3位; 94篇文献共有157位署名作者, 其中汪**、 周**、 张**发文量居前3位。 结论 结论 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 策略已在全国广泛推广实施, 应加大经验总结, 并积极向国际上宣传已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2017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报了2017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并对全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数据和457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截至2017年底,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继续巩固血吸虫病消除成果,四川省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云南、江苏、湖北、安徽、江西及湖南6个省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全国共有450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总人口2.59亿人;共有28 544个流行村,总人口7 032.45万人。全国450个流行县(市、区)中,229个(50.89%)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139个(30.89%)达到传播阻断标准,82个(18.22%)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017年,全国共完成人群血吸虫病查病8 401 113例,发现粪检阳性14例,较2016年的600例减少了97.67%。2017年,全国推算血吸虫病人数为37 601例,较2016年的54 454例减少了30.95%;其中急性血吸虫病1例,晚期血吸虫病29 407例。2017年全国共有19 784个流行村开展了钉螺分布调查,7 310个村查出钉螺,占调查总数的36.95%;新查出19个有螺村;共查螺622 454.49 hm2,查出钉螺面积172 501.56 h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208.54 h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17年血吸虫病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737 016头,共检查耕牛454 830头,发现粪检阳性耕牛1头。2017年,全国共治疗血吸虫病人119 326例,扩大化疗1 973 968人·次;治疗病牛1头,扩大化疗耕牛418 925头·次;开展药物灭螺总面积144 605.31 hm2,实际药物灭螺73 755.37 hm2,环境改造灭螺5 002.92 hm2。2017年全国457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居民和耕牛平均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001 6%和0。解剖镜检法未发现感染性钉螺,但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6个监测点检测到7份血吸虫核酸阳性钉螺样本。疫情数据分析显示,全国血吸虫病疫情总体保持持续下降态势,但部分地区仍有疫情反弹趋势,要实现《“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确定的2020年目标仍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5.
2016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报了2016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并对全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数据和454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截至2016年底,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直辖市、自治区)完成并通过了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的复核,四川、云南、江苏、湖北、安徽、江西、湖南等7省已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全国共有451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总人口2.57亿人;共有29 692个流行村,总人口6 938.54万人。全国451个流行县(市、区)中,有159个(占35.25%)达到了血吸虫病消除标准,191个(占42.35%)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01个(占22.39%)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016年,全国推算血吸虫病病人数为54 454例,较2015年的77 194例减少了29.46%;全年未发现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尚存晚期血吸虫病病人30 573例。2016年,全国共完成人群血吸虫病查病8 500 710人,共发现粪检阳性600例,较2015年的3 606例减少了83.36%。2016年,全国共有22 140个流行村开展了钉螺分布调查,有7 106个村查出了钉螺、占调查总数的32.10%, 其中有20个村为新查出有螺村;共开展查螺813 963.91 hm2,查出有钉螺分布面积235 096.04 h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1 346.48 h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2016年,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881 050头,共检查耕牛510 468头,粪检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耕牛8头。2016年,全国共治疗血吸虫病人147 642例,扩大化疗2 303 555人次;治疗病牛9头,扩大化疗耕牛439 857头次。2016年,全国共开展药物灭螺总面积为139 483.84 hm2、其中实际药物灭螺73 941.75 hm2;开展环境改造灭螺面积为3 101.52 hm2。2016年,全国454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居民和耕牛血吸虫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02%和0.007 8%,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疫情数据分析显示,2016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较2015年进一步下降。但全国流行区钉螺分布面积仍较大,部分流行区仍存在一定数量的血吸虫病传染源,血吸虫病流行与传播的客观因素、以及疫情反复与回升的风险因素依然存在。因此,全国仍需加大血吸虫病防治与监测工作力度,进一步实施精准防控,推进全国消除血吸虫病进程。  相似文献   

16.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威胁公共卫生安全的寄生虫病。为实现2030年全球消除作为一种公共卫生问题的血吸虫病,2022年2月WHO发布了《WHO控制和消除人体血吸虫病指南》,旨在为各国实现控制血吸虫病发病率、将其作为一种公共卫生问题消除及最终达到传播阻断提供循证建议。在历史上血吸虫病曾经严重流行的中国,经过有效防控策略和措施的实施,血吸虫病防控工作取得了重大成绩,逐步迈向消除血吸虫病。本文回顾中国血吸虫病防控策略、防控关键技术和实践的成功经验,贡献于《WHO控制和消除人体血吸虫病指南》的制定与实施。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世界也期待更多血吸虫病防控领域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