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监测2012–2018年丹阳市人群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状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2018年对丹阳市3周岁以上居民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其中3~12周岁儿童同时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结果 2012–2018年,丹阳市共开展土源性线虫病监测13 540人,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0.45%。检出的感染虫种有蛔虫、鞭虫和蛲虫,感染率分别为0.32%、0.12%和0.01%;以单虫种感染为主。各年度人群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蛔虫感染率和鞭虫感染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42.610、26.276、20.692,P均 < 0.05)。男性和女性人群土源性线虫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45%和0.47%;本地人群和流动人群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28%和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561,P < 0.05)。各年龄组中以31 ~岁组感染率最高(0.59%),41 ~岁组次之(0.56%),最低为3 ~岁组(0.27%)。不同职业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5.692,P < 0.05),其中以船员感染率最高。儿童蛲虫监测共5 078人,平均感染率为0.37%;各年度儿童蛲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5.466,P < 0.05)。结论 丹阳市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已处于较低流行水平,但仍应加强对农村儿童和外来流动人群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江西省鄱阳湖区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状况。方法 于2008年对鄱阳湖区南昌县富盛村6~65岁居民采用Kato?Katz法检查蛔虫、鞭虫和钩虫感染情况,同时记录其他寄生虫卵。结果 2008年富盛村人群土源性线虫总平均感染率为37.97%,其中蛔虫、鞭虫和钩虫单虫种平均感染率分别为20.39%、6.67%和18.45%。女性居民土源性线虫和蛔虫感染率均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女性居民鞭虫和钩虫感染率亦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年龄组人群土源性线虫与钩虫感染率变化规律相似,均随年龄增长而呈现升高趋势;蛔虫感染率10~19岁年龄组最低,20~29岁年龄组最高,而后随着年龄增大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鞭虫感染率随年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在10~19、40~49岁年龄组出现2个波峰。 结论 富盛村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高,健康教育、定期驱虫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环境改造是控制土源性线虫感染的有效手段。在治疗土源性线虫病患者控制传染源的同时,切断传播链不失为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 监测2012–2018年丹阳市人群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状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2018年对丹阳市3周岁以上居民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其中3~12周岁儿童同时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结果 2012–2018年,丹阳市共开展土源性线虫病监测13 540人,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0.45%。检出的感染虫种有蛔虫、鞭虫和蛲虫,感染率分别为0.32%、0.12%和0.01%;以单虫种感染为主。各年度人群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蛔虫感染率和鞭虫感染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42.610、26.276、20.692,P均 < 0.05)。男性和女性人群土源性线虫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45%和0.47%;本地人群和流动人群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28%和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561,P < 0.05)。各年龄组中以31 ~岁组感染率最高(0.59%),41 ~岁组次之(0.56%),最低为3 ~岁组(0.27%)。不同职业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5.692,P < 0.05),其中以船员感染率最高。儿童蛲虫监测共5 078人,平均感染率为0.37%;各年度儿童蛲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5.466,P < 0.05)。结论 丹阳市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已处于较低流行水平,但仍应加强对农村儿童和外来流动人群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江西省钩虫病流行状况。方法 2014年按生态区和经济水平在江西省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调查对象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进行钩虫感染病原学检查,应用试管滤纸培养法区别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结果 全省共调查21 615人,钩虫感染1 095人,感染率为5.07%,标化感染率为4.05%。不同县(市、区)钩虫感染率以南丰县最高(13.96%),感染者以轻度感染为主(95.43%),女性钩虫感染率高于男性([χ2] = 28.03,P < 0.05)。感染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75~岁年龄组钩虫感染率最高(14.79%)。家庭妇女为钩虫感染率最高的职业(7.55%)。不同文化程度者钩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35.88,P < 0.05),不同地形村居民钩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4.37,P < 0.05)。虫种以美洲钩虫为主(80.41%)。结论 江西省钩虫感染率下降趋势明显。文化程度低、女性、高年龄组为感染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河南省国家级监测点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动态。方法 2006-2015年,每年在淮阳县国家级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收集不少于1 000人份的粪便样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土源性线虫及其他肠道蠕虫卵,3~12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此外,每年随机抽取10户家庭,收集其菜地、厕所、庭院和厨房的土壤样本,用改良饱和硝酸钠漂浮法检测土壤蛔虫卵污染情况。结果 2006-2015年,共在淮阳县监测点调查10 419人,检出5种肠道蠕虫卵,分别为蛔虫、鞭虫、钩虫、蛲虫和东方毛圆线虫,人群土源性线虫平均感染率为3.69%,均为轻度感染且存在家庭聚集性。男性和女性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童蛲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10岁年龄组土源性线虫、蛔虫及蛲虫感染率均最高,其中3~9岁儿童为重点感染人群,蛲虫为主要感染虫种。小学文化程度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感染率随文化程度升高呈递减趋势。10年来,河南省国家监测点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监测点土壤中检出受精蛔虫卵和未受精蛔虫卵,但检出率很低。结论 近10年来河南省国家级监测点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维持在较低水平,感染存在家庭聚集性。儿童尤其是3~9岁儿童为重点感染人群,蛲虫为重点防治虫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清流县土源性线虫病的现状及分布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福建省清流县长校镇、赖坊乡、龙津镇、嵩口镇、林畲乡共5个乡(镇)为调查点,收集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三检)检测蛔虫、鞭虫、钩虫等虫卵.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x2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共调查1 000人,土源性线虫感染76人,感染率为7.60%.钩虫、鞭虫和蛔虫感染率分别为7.60%、0和0.钩虫感染者克粪虫卵数(eggs per gram feces,EPG)最多的为320,最少的为2,均为轻度感染.感染率最高的为长校镇,为14.08% (20/142);最低的为林畲乡,为4.59% (10/218).男、女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3,P>0.05).不同年龄组间、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不同职业人群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680、29.223、27.672,P<0.01). 结论 清流县土源性线虫病人群感染情况处于较低水平,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仍是感染土源线虫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河南省秦巴山地生态区人体肠道寄生虫病流行现状,为该地区寄生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按照《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进行抽样,选取河南省秦巴山地生态区8个县(市)的26个调查点进行土源性线虫、带绦虫和肠道原虫感染调查,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检测肠道蠕虫卵,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别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3 ~ 6岁儿童蛲虫卵和带绦虫卵,采用碘液直接涂片法检测肠道原虫滋养体和包囊。分析不同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共检查6 706人,检出8种寄生虫,其中蠕虫3种、原虫5种,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3.39%,蠕虫和原虫感染率分别为2.92%和0.49%,3 ~ 6岁儿童肛拭蛲虫感染率为3.93%。查出的3种蠕虫分别为蛔虫、蛲虫和枝双腔吸虫,其中蛲虫感染率最高,为2.68%([χ2] = 306.362,P < 0.05);5种原虫分别为哈门氏内阿米巴、结肠内阿米巴、微小内蜒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和人芽囊原虫,其中微小内蜒阿米巴感染率最高,为0.24%([χ2] = 23.842,P < 0.05)。8个县(市)中蠕虫感染率最高的地区为汝阳县(13.47%),主要为蛲虫感染;原虫感染率最高的地区为新安县(1.55%),主要为微小内蜒阿米巴感染;各县(市)蠕虫([χ2] = 357.525,P < 0.05)和原虫感染率([χ2] = 38.795,P <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性蠕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34,P > 0.05),但男性肠道原虫感染率高于女性([χ2] = 12.946,P < 0.05)。0 ~ 9岁年龄组人群蠕虫感染率最高(6.60%),以蛲虫感染为主([χ2] = 62.600,P < 0.05)。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在各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212,P > 0.05)。蠕虫在学龄前儿童中感染率最高(8.43%),主要为蛲虫感染;蛔虫感染主要发生于农民,感染率为0.31%;不同职业人群蠕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84.333,P < 0.05)。文盲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最高(7.63%),不同文化程度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2.013,P < 0.05)。平原地区人群肠道蠕虫感染率高于丘陵和山区([χ2] = 11.690,P < 0.05)。低收入人群肠道蠕虫感染率最高,为10.32% ([χ2] = 244.999,P < 0.05);原虫感染率最高的人群为年人均收入6 000 ~ 7 999元的中等收入人群([χ2] = 24.749,P < 0.05)。饮用井水人群蠕虫感染率远高于饮用自来水人群([χ2] = 62.255,P < 0.05),未进行集体驱虫人群原虫感染率高于驱虫人群([χ2] = 5.235,P < 0.05)。结论 河南省秦巴山地生态区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儿童蛲虫感染应成为今后该地区寄生虫病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目的 了解大丰市居民肠道蠕虫感染现状。 方法 方法 选择大丰市5个村为监测点。采用Kato?Katz法检查蠕虫 感染, 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儿童蛲虫感染。结果 结果 2005-2010年监测点居民肠道蠕虫感染率分别为5.77%、 5.51%、 4.60%、 4.18%、 3.41%、 1.38%, 呈逐年下降趋势。除2010年未查出蛔虫感染者外, 其余年份均查出钩虫、 蛔虫、 蛲虫感染 者。感染率以20~30岁及60~80岁年龄组较高, 12~20岁及40~60岁年龄组较低。其中20~30岁与12~20岁组、 60~80岁与40~60岁组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 = 62.24, 71.35, P均<0.05)。男性感染率为5.63% (359/6 375), 女性感染率为2.42% (144/5 94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74.81, P<0.05)。北部地区感染率较高, 年间最高为11.71%; 感染率从东、 北到西、 南呈下降趋势。2010年儿童蛲虫感染率为1.75%。结论 结论 大丰市人群肠道蠕虫感染率较低, 需加 大儿童蛲虫感染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泉州市土源性线虫的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根据《全国肝吸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和《福建省重点寄生虫病监测方案(试行)》的要求,2017—2021年选取泉州市安溪县、晋江市、南安市、石狮市、永春县、泉港区等6个县(市、区)的30个行政村作为土源性线虫病流动监测点,收集监测点3岁以上常住居民的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二检)检测粪便中虫卵并计数,计算感染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定钩虫种类。3~9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结果 2017—2021年共调查6 021人,粪检检出土源性线虫感染者共32人,总感染率为0.53%,钩虫、鞭虫和蛲虫的感染率分别为0.35%、0.03%和0.15%,无混合感染,无蛔虫感染。不同地区、性别、年龄组及职业人群的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552、5.170、18.551、18.073,P均<0.05),其中女性、60岁以上年龄段人群以及农民感染率较高。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中,文盲或半文盲人群感染率较高,大专及以上人群未检出感染者。肛拭法检测3~9岁儿童1 042名,检出蛲虫感染者62名,蛲虫感染率为5.95%;不同地区和年龄的儿童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5.122、16.950,P均<0.05),其中晋江市感染率较高,永春县未检出感染者;6岁儿童感染率较高,9岁组未检出感染者。结论 泉州市土源性线虫病总体呈较低水平流行,儿童和60岁以上留守老人是泉州市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人群,应持续加强对其监测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云南省人体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现状,为制定全省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10个县(市)共20个调查点。以各调查点1岁及以上本地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收集调查对象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土源性线虫虫卵并计数,并用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别钩虫虫种,3~6岁儿童同时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结果 共粪检5 067人,检出土源性线虫感染950人,总感染率为18.75%,其中蛔虫、鞭虫、钩虫感染率分别为7.52%、8.47%、9.02%。3 ~ 6岁儿童同时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446人,检出蛲虫感染5人。对160例钩虫感染者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进行钩虫虫种鉴别,其中美洲钩虫感染139人、十二指肠钩虫感染16人、混合感染5人,分别占86.88%(139/160)、10.00%(16/160)和3.12%(5/160)。蛔虫、鞭虫和钩虫轻度感染者分别占67.98%(259/381)、88.58%(380/429)和94.53%(432/457)。调查的4个生态区中,以藏东⁃川西生态区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31.79%);10个调查县(市)中,以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50.13%),宁蒗彝族自治县最低(0.40%);高、中和低3类经济水平地区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5.67%(43/759)、26.67%(610/2 287)和14.70%(297/2 021);不同生态区、调查县和经济水平地区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342.20、814.60、201.34,P < 0.05)。男性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8.21%(441/2 422),女性为19.24%(509/2 6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89,P > 0.05);各年龄组均有感染者,以1 ~ 9岁年龄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25.88%);不同民族感染者中,以独龙族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82.09%);不同职业居民中,以学龄前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25.06%);不同文化程度居民中,以文盲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24.80%);不同年龄组、民族、职业和文化程度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46.50、1 016.96、36.33、52.43,P 均 < 0.05)。结论 云南省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应继续加强对低龄儿童、文化程度较低人群、农民、老人和少数民族居民等重点人群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06-2015年南京市人体肠道线虫感染流行趋势,为制定和调整肠道线虫病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06-2015年南京市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6-2015年南京市累计粪检98 804人次,检出肠道线虫感染阳性者465人次, 2006年感染率最高(1.97%),2013年和2015年的感染率最低(均为0.05%),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呈逐年递减趋势([χ2]= 552.19,P < 0.001)。蛔虫、钩虫、鞭虫感染人数分别为329例、98例、25例,感染率分别为0.33%、0.10%、0.03%,其中轻度感染443例(占98.66%)。 人群肠道线虫单虫感染共462例(占99.35%),二虫感染3例(占0.65%)。为调查蛲虫感染状况,累计检查12周岁以下儿童92 539人次,蛲虫感染者352人次,感染率呈逐年递减趋势([χ2]= 147.94, P < 0.001)。结论 2006-2015年南京市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的防治效果显著,但仍需继续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注重监测工作,适时调整防控方案,以进一步巩固肠道线虫病的防治成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重庆市人体重点寄生虫病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分层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重庆市36个农村调查点和50个城镇调查点开展调查。每个调查点调查不少于250人。 结果 共调查22 263人,寄生虫总感染率为5.41%。蛔虫、钩虫、鞭虫和蛲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20%、4.23%、0.13%和0.47%。混合感染占0.22%。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地区间寄生虫感染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5.19、396.72、421.07、347.79,P 均< 0.05)。结论 重庆市人群寄生虫感染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土源性线虫病仍是今后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为土源性线虫病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2006-2015年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设立国家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每年秋季收集至少1 000名年满3周岁的常住居民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粪检肠道蠕虫卵;对参检的3~12周岁儿童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随机选择居民居所附近的菜地、厕所周边、庭院和厨房等环境的土壤,检测蛔虫卵和钩蚴污染情况。结果沭阳县监测点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和儿童蛲虫感染率均呈下降趋势,从2006 年的1.81%(19/1 049)和4.72%(5/106)分别下降至2015 年的0.25%(3/1 180)和0(0/ 263),分别下降了86.19%和100%。所有感染者均为轻度感染。土壤样本未检出蛔虫卵和钩蚴。结论沭阳县土源性线虫和儿童蛲虫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处于较低流行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目的 了解2011-2012年江苏省沭阳县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状况。 方法 方法 采用Kato?Katz法对沭阳县马厂镇葛 荡村和龙集镇吴圩村2 140名居民开展土源性寄生虫感染调查, 对3~12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结果 结果 2011年 和2012年沭阳县居民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分别为1.06% (11/1 034) 和 0.99% (11/1 106); 钩虫感染率分别为1.06%(11/ 1 034) 和0.27% (3/1 106), 蛔虫感染率分别为0 (0/1 034) 和0.09%(1/1 106), 鞭虫感染率均为0; 3~12岁儿童蛲虫感染率分 别为0 (0/198) 和2.69% (7/223)。结论 结论 沭阳县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低, 需做好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目的 了解泉州市人体常见土源性线虫感染流行现状, 为今后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2012年抽查 2个县 (区) 各5个乡镇3岁以上常住人口, 应用粪便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检测钩虫、 蛔虫、 鞭虫、 蛲虫虫卵; 每县 (区) 随机抽 取1所幼儿园儿童, 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虫卵。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共粪检1 919人, 仅检出钩虫 感染69例, 总感染率为3.60%。不同地区、 不同性别钩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不同年龄、 不同职业感染率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各县 (区) 幼儿园儿童均未检出蛲虫感染。结论 结论 鞭虫、 蛔虫和蛲虫防治措施效果显著, 钩虫感染率有上升趋 势。应加强钩虫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云南省勐海县西定乡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为制定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粪便中土源性线虫卵,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儿童蛲虫卵。随机抽取15户居民,每户采集蔬菜、水果或其他作物种植地的土样进行钩蚴分离。结果共粪检1 002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20.06%(201例),其中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率分别为18.96%(190例)、1.70%(17例)和0.90%(9例)。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者中,轻度感染者分别占97.37%(185/190)、88.24%(15/17)和100%(9/9)。未检出蛲虫感染者。检测土壤15份,未检出钩蚴。结论勐海县西定乡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高,但感染度低。应加强该地区土源性线虫病的防治与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云霄县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及分布特点,为制定土源性寄生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择调查对象,采用Kato?Katz法检查蛔虫、钩虫和鞭虫感染,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儿童蛲虫感染情况,以问卷形式记录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相关流行因素。结果 全县共调查4个镇21个村2 002人,查出土源性线虫感染169人,感染率为8.44%。钩虫、鞭虫和蛔虫感染率分别为4.35%、1.70%和0.15%,儿童蛲虫感染率为13.48%(43/319);7岁以下和45岁以上人群感染率较高,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感染率随文化程度升高而降低。结论 云霄县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但在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乡村钩虫感染率仍然较高;儿童蛲虫感染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06-2015年盐城市人群肠道蠕虫感染的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06-2015年盐城市人群肠道蠕虫感染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006-2015年盐城市累计进行肠道蠕虫感染监测110 746人次,检出肠道蠕虫阳性者1 732人次。2006年人群感染率最高,达4.59%(410/8 941),2013年最低,为0.19%(23/12 165),人群感染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χ2]= 27.78,P < 0.001)。2006-2015年人群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降幅分别为96.57%、92.31%和96.47%,其随时间推移均呈显著下降趋势(Z = -27.75、-22.23和-16.17,P均< 0.001)。蛔虫、钩虫、鞭虫感染者平均EPG分别为2 534、360和154,1 694例(占97.81%)为轻度感染。12岁以下儿童共检出蛲虫感染阳性儿童1 174例,病例数呈逐年下降趋势([χ2]= 12.46,P < 0.001)。 结论 2006-2015年盐城市人群各类肠道蠕虫感染呈下降趋势,防治效果明显。今后应加强对重点人群的防控,加强环境治理及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