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收集了1979-2013年有关中文文献报道和全国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我国境外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结果显示, 期间我国共报告境外输入性血吸虫病365例, 病例为外籍者42例 (11.51%), 中国籍者323例 (88.49%)。其中73.99% (239/323) 诊断为埃及血吸虫病, 21.98% (71/323) 为曼氏血吸虫病。感染地涉及非洲15个国家和地区, 74.92%患者有在当地从事工程建设、 地质勘探等野外工作史。分析发现, 目前我国针对境外输入性血吸虫病尚缺乏完善的防治管理体系, 主要存在诊断标准不规范、 误诊率高、 漏报率高等问题。建议各级疾控机构和相关部门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对输入性血吸虫病的防控管理, 以减少疾病对健康的损害, 同时降低非洲血吸虫病在国内的传播风险: ① 建立和完善我国境外输入性血吸虫病的监测管理制度。 ② 整合赴境外劳务输出等人员动态信息系统平台, 建立和完善境外输入性传染病的综合防控管理体系。③ 规范境外输入性血吸虫病的诊治。 ④加强输入性血吸虫病在我国传播风险的监测研究。  相似文献   

2.
金华市输入性血吸虫病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金华市198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1995年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以后未查出血吸虫病人和病畜。2004年9月和2005年4月,本市各发现1例输入性慢性血吸虫病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张家港市境外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05-2015年张家港市疟疾疫情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流行病学三间分布、费用、出入境方式及口岸分析。结果 2005-2015年张家港市境外输入疟疾中,恶性疟16例(64%),间日疟6例(24%),卵形疟3例(12%);病情危重1例(4%),重8例(32%),轻16例(64%);发病时间符合圆形分布,发病高峰点较国内感染病例早1个月,季节高峰平缓,在本市非流行季节也有发生。输入性疟疾病例主要来自非洲,其次是东南亚和大洋洲。结论张家港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的防控在提高医务人员疟疾诊治能力及多部门合作的基础上,还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提高重点人群防控的覆盖面。  相似文献   

4.
中国香港和深圳地区相继出现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藁杆双脐螺孳生地; 在我国援非项目和赴非务工人员数量剧增的同时, 赴非洲回国人员中感染曼氏或埃及血吸虫的报道亦逐渐增多; 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大环境下, 非洲血吸虫病会否在中国境内传播或流行, 再度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从生物学和流行病学角度, 就其传播风险作一剖析, 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发现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藁杆双脐螺进入广东深圳地区,目前已在深圳定殖并扩散至东莞、惠州等地区。鉴于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病例在我国时有报道,我国已经面临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在中国大陆传播的风险。随着我国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曼氏血吸虫病在中国大陆的传播风险将逐渐增大。为防止曼氏血吸虫在我国形成完整生活史并造成疾病传播,提升对曼氏血吸虫病的认识、加强提前防控的意识以及尽早发现、报告、处置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病例或病原携带者尤为重要。国内多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防控专家就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监测与防控对策达成共识,旨在提升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关于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诊疗和防控意识与能力、降低甚至消除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在我国传播的风险,从根本上保障我国居民健康。  相似文献   

6.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发现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藁杆双脐螺进入广东深圳地区,目前已在深圳定殖并扩散至东莞、惠州等地区。鉴于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病例在我国时有报道,我国已经面临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在中国大陆传播的风险。随着我国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曼氏血吸虫病在中国大陆的传播风险将逐渐增大。为防止曼氏血吸虫在我国形成完整生活史并造成疾病传播,提升对曼氏血吸虫病的认识、加强提前防控的意识以及尽早发现、报告、处置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病例或病原携带者尤为重要。国内多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防控专家就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监测与防控对策达成共识,旨在提升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关于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诊疗和防控意识与能力、降低甚至消除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在我国传播的风险,从根本上保障我国居民健康。  相似文献   

7.
我国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技术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经过50余年积极有效的防治,我国先后有广东、广西、福建、上海、浙江5个省(市、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全国有260个县2276个乡(镇)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经过多年系统监测,全面达到传播阻断的5个省(市、区)血吸虫病疫情相对稳定,没有发现当地感染的居民和家畜;但除广东省  相似文献   

8.
1996-2005 年上海市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上海市历史上曾是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经过几十年的积极防治,198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随后转入巩固监测阶段。迄今未发现内源性急性感染或新感染病人、病畜,也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血防成果巩固。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来自疫区务工人员大量涌入以及城市居民的大量外出,血吸虫病疫情正向城市扩散蔓延,对血防成果构成严重威胁。为了解输入性病例对本市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我们对1996~2005年上海市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了掌握目前成都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螺情分布 ,分析疫情动态 ,巩固防治成果 ,为今后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现将阻断地区螺情报告如下 :1 历史背景成都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包括金牛区、青羊区、成华区、锦江区、武侯区、高新区、温江区、都江堰市及郫县 ,历史上均属血吸虫病轻度流行区 ,共有 5 8个流行乡镇 ,35 4个流行村 ,历史累计钉螺面积 4 4 4 375 0m2 。实现传播阻断的时间分别为 :都江堰市、温江区为 1985年 ,郫县为 1988年 ,其余几个城区先后为 1987、1988、1989年。表 1 阻断地区钉螺面积统计区流行乡镇数有螺乡流行村…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22例输入性病例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浙江省原是全国血吸虫病重度流行省之一,经过积极防治,1995年达到传播阻断,1996年转入监测巩固阶段,迄今已连续12年未发现内源性急性感染或新感染血吸虫病人(畜),也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说明血防成果是巩固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来自疫区务工人员大量涌入浙江,输入性传染源时有发现。我省部分地区还存在一定数量的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报了2018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并对全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数据和453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截至2018年底,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继续巩固血吸虫病消除成果,四川省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云南、江苏、湖北、安徽、江西、湖南等6个省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全国共有450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总人口2.60亿人;共有28 456个流行村,总人口7 005.97万人。全国450个流行县(市、区)中,263个(58.44%)达到消除标准,124个(27.56%)达到传播阻断标准,63个(14.00%)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018年全国尚存晚期血吸虫病病人29 214例。2018年全国共开展询检查病1 112.76万人,阳性206.29万人;开展血检查病719.14万人,阳性13.85万人;开展病原学检查53.22万人,阳性8人。2018年全国共有19 821个流行村开展了钉螺分布调查,7 321个村查出钉螺,占调查总数的36.94%,新查出 3个有螺村;共查螺590 241.01 hm2,查出有螺面积168 319.41 h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61.28 h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18年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646 823头,血检查病225 258头,阳性2 638头;开展粪检查病164 803头,阳性2头。2018年全国共治疗血吸虫病患者90 388例,扩大化疗1 490 594人·次;治疗病牛2头,扩大化疗耕牛352 577头·次;开展药物灭螺总面积141 660.87 hm2,实际药物灭螺75 308.26 hm2,环境改造灭螺4 738.37 hm2。2018年全国453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中,居民和耕牛平均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001 5%和0,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疫情数据分析显示,全国血吸虫病疫情总体保持持续下降态势,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部分地区距离实现《“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确定的2020年目标仍存在挑战。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报了2018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并对全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数据和453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截至2018年底,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继续巩固血吸虫病消除成果,四川省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云南、江苏、湖北、安徽、江西、湖南等6个省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全国共有450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总人口2.60亿人;共有28 456个流行村,总人口7 005.97万人。全国450个流行县(市、区)中,263个(58.44%)达到消除标准,124个(27.56%)达到传播阻断标准,63个(14.00%)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018年全国尚存晚期血吸虫病病人29 214例。2018年全国共开展询检查病1 112.76万人,阳性206.29万人;开展血检查病719.14万人,阳性13.85万人;开展病原学检查53.22万人,阳性8人。2018年全国共有19 821个流行村开展了钉螺分布调查,7 321个村查出钉螺,占调查总数的36.94%,新查出 3个有螺村;共查螺590 241.01 hm2,查出有螺面积168 319.41 h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61.28 h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18年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646 823头,血检查病225 258头,阳性2 638头;开展粪检查病164 803头,阳性2头。2018年全国共治疗血吸虫病患者90 388例,扩大化疗1 490 594人·次;治疗病牛2头,扩大化疗耕牛352 577头·次;开展药物灭螺总面积141 660.87 hm2,实际药物灭螺75 308.26 hm2,环境改造灭螺4 738.37 hm2。2018年全国453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中,居民和耕牛平均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001 5%和0,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疫情数据分析显示,全国血吸虫病疫情总体保持持续下降态势,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部分地区距离实现《“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确定的2020年目标仍存在挑战。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现状,为制订下一步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4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分类统计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地区血吸虫病流行情况。 结果 目前云南省达到传播控制和阻断标准的血吸虫病流行县分别为7个和11个,其中传播阻断地区5年以上查不到螺的地区有5个。传播控制地区流行村数、人口数、耕牛数和有螺面积,分别占全省流行地区的80.94%、83.72%、79.32%和82.00%,血吸虫病传染源尚未彻底消除。 结论 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应继续清除残留的传染源,防止疫情回升;传播阻断地区应防止传染源输入,进一步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0–2017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掌握血吸虫病流行趋势,为制定消除血吸虫病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7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和防治工作资料,对历年疫情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2017年,全国推算血吸虫病病人数逐年下降,降幅为88.46%;共报告急性血吸虫病病例71例,以散发为主,其中有12.68%(9/71)为输入性病例。流行区存栏耕牛数量减少50.09%,累计查出血吸虫感染耕牛17 239头;耕牛平均粪检阳性率从1.04%下降至0.000 22%。全国实有钉螺面积373 596.18~363 068.95 hm2,每年新发现有螺面积46.71~1 346.73 hm2;2012年和2013年分别报告感染性钉螺分布面积171.68 hm2和9.25 hm2。在7个流行省份的72个重点水域开展哨鼠监测显示,2010年和2016年分别发现17个和6个水体血吸虫阳性点;其他风险监测点也分别发现了感染血吸虫的耕牛、犬、野鼠,以及在有螺地带放牧、野便等与血吸虫病传播有关的高风险因素。结论 全国血吸虫病疫情整体显著下降,已处于较低流行水平;但流行环境因素尚未彻底消除,依然存在血吸虫病传播的风险。应继续加强传染源防控,加强健康教育,控制重点环境钉螺,完善监测预警和响应机制,推进全国消除血吸虫病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10–2017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掌握血吸虫病流行趋势,为制定消除血吸虫病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7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和防治工作资料,对历年疫情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2017年,全国推算血吸虫病病人数逐年下降,降幅为88.46%;共报告急性血吸虫病病例71例,以散发为主,其中有12.68%(9/71)为输入性病例。流行区存栏耕牛数量减少50.09%,累计查出血吸虫感染耕牛17 239头;耕牛平均粪检阳性率从1.04%下降至0.000 22%。全国实有钉螺面积373 596.18~363 068.95 hm2,每年新发现有螺面积46.71~1 346.73 hm2;2012年和2013年分别报告感染性钉螺分布面积171.68 hm2和9.25 hm2。在7个流行省份的72个重点水域开展哨鼠监测显示,2010年和2016年分别发现17个和6个水体血吸虫阳性点;其他风险监测点也分别发现了感染血吸虫的耕牛、犬、野鼠,以及在有螺地带放牧、野便等与血吸虫病传播有关的高风险因素。结论 全国血吸虫病疫情整体显著下降,已处于较低流行水平;但流行环境因素尚未彻底消除,依然存在血吸虫病传播的风险。应继续加强传染源防控,加强健康教育,控制重点环境钉螺,完善监测预警和响应机制,推进全国消除血吸虫病进程。  相似文献   

16.
东台市高沙土地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疫情监测结果显示,未发生本地疫情,但流行因素依旧存在。应继续加大流动人口管理和查灭螺工作力度,积极探索适宜的科学监测措施。  相似文献   

17.
1994-2009年楚雄市血吸虫病监测结果表明,该市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无新感染病人和病畜,无感染性钉螺,但螺情回升较重,提示仍要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生态位模型预测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识别高风险区分布,为制定监测与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5年云南省18个血吸虫病流行县以村为单位的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和气候、地理及社会经济等13个环境变量数据,采用BIOCLIM、DOMAIN和MaxEnt等3种生态位模型构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探测模型,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精度。选择最佳模型分析环境变量的重要性,并预测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分布情况。结果构建的3种生态位模型均能较好地预测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的分布,其中MaxEnt模型的预测准确度最高(AUC为0.96±0.01),其次为DOMAIN模型(AUC为0.93±0.04),再次为BIOCLIM模型(AUC为0.88±0.01),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axEnt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血吸虫病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因子为年平均降水量(贡献值为1.52),其次为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密度(贡献值分别为1.06和1.03)。采用MaxEnt模型预测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分布结果显示,传播风险区占云南省面积的3.1%,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地区,其中低风险区和中风险区占2.7%,高风险区面积占0.4%,主要分布在鹤庆县北部、洱源县东部、大理市中部、巍山彝族自治县东北部和弥渡县北部等地区。结论基于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分布是可行的。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仍存在,高风险区分布较为集中,需有针对性地开展监测和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湖区血吸虫病流行特征与防治策略   总被引:5,自引:12,他引:5  
本文综述了当前我国湖沼型疫区血吸虫病流行特征和疫情态势,讨论了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新策略的现实条件和技术构成,介绍了试点及推广应用成效,以及推行新策略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期对加速湖区血防工作进程、推动我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目标的实现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