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非清髓性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小鼠前列腺移植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全骨髓培养法培养BALB/c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第四代细胞中CD44阳性细胞率,并通过油红染色鉴定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脂肪细胞。应用C57小鼠源性前列腺癌株RM-1(2×10~6/只)制成C57BL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对照组和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每组10只。应用FC方案(氟达拉滨30mg/m~2,-d~(1-5);环磷酰胺300mg/m~2,-d~(1-3))对非对照组小鼠进行非清髓性预处理。异基因干细胞移植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10~6个/只。记录并比较两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及生存时间。结果全骨髓培养法培养的第四代细胞中CD44阳性率为84.29%,油红染色证实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然分化的脂肪细胞存在。与对照组相比,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显著的抑制了小鼠前列腺癌的生长(P=0.047),并明显延长了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小鼠的生存时间(P=0.00001)。结论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显著的抑制了小鼠前列腺癌的生长,延长了受体小鼠的生存时间,预示了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抑癌基因载体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后肾小管间质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细胞培养法结合分离纯化MSCs。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移植组(组A,n=15)、对照组(组B,n=15)、假手术组(组C,n=10)。移植组和对照组分别结扎左侧输尿管,制作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移植组于结扎当日肾脏多点注射Brd U标记的含MSCs 1×10~6的DMEM培养基50μl,对照组注射等量DMEM培养基。假手术组开腹但不结扎输尿管。术后第14天处死各组大鼠,行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测定BrdU阳性细胞在肾脏的分布以及TGF-β_1,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显示移植组与对照组肾脏间质损伤严重,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假手术组正常。移植组肾实质内可见Brd U标记的MSCs,向周围组织分散,形态上与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类似,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未发现MSCs掺入。移植组较对照组TGF-β_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组Ki-67表达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强。结论:UUO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肾小管及间质细胞增生明显增高,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同种异体移植可能通过促进肾脏细胞的增生对肾间质损伤起到一定治疗作用。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用磁共振成像对移植肝脏的磁标记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活体示踪的可行性。方法获取猪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扩增。应用菲立磁(Feridex)标记细胞,普鲁士蓝染色鉴定,标记细胞组(n=6)和未标记细胞组(n=4)行经门静脉行肝内移植,分别于移植前,移植后6h、3d、7d行磁共振T1WI,T2WI,GRE序列成像,7d后行组织切片普鲁士蓝染色。结果:普鲁士蓝染色表明MSCs的标记率达接近100%,磁标记MSCs肝内移植后行磁共振T2*WI序列呈明显低信号改变,并持续至细胞移植后7d,组织切片普鲁士蓝染色显示7d后肝内仍有移植的磁标记细胞存在于肝实质及肝窦中。结论利用SPIO可以在体外成功标记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磁共振成像可以对经门静脉移植到肝内的磁标记MSCs进行活体示踪。  相似文献   

4.
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对射线照射后大鼠造血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颌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对γ射线照射后大鼠造血系统的影响.方法取孕11.5 d SD大鼠胚胎颌突,用消化法培养获得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状况.雄性SD大鼠80只,体重220 g,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20只,A、B和C组给予60Co γ射线全身一次性照射,照射剂量为6.0 Gy.A组:照射后6 h,尾静脉移植第2代外胚间充质干细胞;B、C组尾静脉分别移植真皮成纤维细胞和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D组未照射,为正常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3 ml/只.分别于1、2、3和4周动态观察大鼠外周血白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变化,并于第4周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测定大鼠骨髓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granulocyte macrophage,CFU-GM),采用内源性脾结节法测定脾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pleen,CFU-S),进行大鼠骨髓组织学检查.结果培养的原代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呈单层生长,似成纤维样梭形,有2~4个突起.移植后第3、4周,A组白细胞数明显高于B、C组(P<0.05),A、D组大鼠外周血血红蛋白含量高于B、C组(P<0.05).移植后第4周,A组大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明显多于B、C组(P<0.01), CFU-S计数明显多于B、C组(P<0.01),A、D组CFU-GM数量均较B、C组多(P<0.01).结论颌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干细胞的特征,能够促进辐射损伤后大鼠造血功能的修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否促进大鼠小体积肝移植后移植肝的再生.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30%大鼠部分肝移植的模型基础上,实验分为对照组(30% PLT)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组(30%PLT+ MSC).比较两组肝移植术后的存活率,分析肝功能的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来观察移植肝标本Cyclin D1和PCNA的表达,并对移植肝组织结构进行电镜观察.结果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干预,能够改善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功能状况,减轻组织学损伤,并能够提高存活率,30% PLT组与30% PLT+ MSC组一周存活率分别为16.7%和58.3%.而在Cyclin D1和PCNA的免疫组化表达中,30% PLT组表达明显抑制,30% PLT+ MSC组表达上调.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存进大鼠小体积肝移植后移植肝的再生,改善肝功能,并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衰竭的可行性.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细胞膜染料PKH26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标记.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于小体积(30 %)肝移植术中,在移植肝血供恢复时自尾静脉注入磷酸盐缓冲液(PBS) 0.5 ml,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无精子症大鼠模型中对睾丸内环境的修复能力。方法:将同种异体BMSCs移植入无精子症模型大鼠睾丸生精小管中,注射后30 d HE染色观察生精小管细胞组成和结构,免疫组化检测CD44、CD106和c-kit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20 mg/kg白消安组中大鼠附睾中精子数量明显减少(P0.01)。分离得到的BMSCs表达CD44和CD106,而不表达c-kit。BMSCs注射移植30 d后,HE染色显示移植组生精小管内形成新的细胞,部分细胞表达CD106,部分细胞表达生殖细胞表面标记c-kit。结论:BMSCs在移植组无精子症大鼠生精小管中能够分化为生殖细胞,对受损的不育大鼠生精小管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Cad-Ⅱ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缺损局部移植后Cad-Ⅱ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 20只日本长耳白兔制作双侧髂骨缺损模型,将体外培养扩增的自体骨髓干细胞经脂质体介导转染Cad-Ⅱ基因,再与胶原海绵复合移植于髂骨缺损处,术后4周取材,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ad-Ⅱ基因的表达.[结果] 术后4周各组骨缺损区已有新骨生成,Cad-Ⅱ基因转染移植组和对照组均检测到Cad-ⅡmRNA的表达,但转染组Cad-Ⅱ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转染移植各组Cad-Ⅱ阳性细胞数量也显著增多(P<0.01).[结论] 转染了 Cad-Ⅱ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骨缺损区Cad-Ⅱ基因的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方法 脊髓损伤患者1例,于伤后13 d开始给予规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共9次,检测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结果 患者伤后26 d最大尿道压及尿道闭合压力明显升高,膀胱容量增大;伤后140 d时患者膀胱感觉恢复,可诱发出逼尿肌自主收缩,最大压力为30 cm...  相似文献   

1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对移植肾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探讨其对移植肾的保护作用。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大鼠股骨、胫骨,用直接贴壁法分离纯化MSCs,体外扩增,在注射MSCs的基础上,行同种异体肾移植,实验大鼠分为注射大鼠骨髓MSCs肾移植组(Ⅰ组)和单纯肾移植组(Ⅱ组),环孢素A治疗肾移植组(Ⅲ组)术后5d结扎受体右肾动脉(左侧为移植肾);观察右肾动脉结扎术后受体存活时间,检测右肾术后移植肾的形态学变化,肌酐水平。结果Ⅰ组、Ⅲ组大鼠生存期(15.50±6.35)d和(18.50±5.97)d较Ⅱ组(6.50±3.11)d明显延长,且前者移植肾形态学观察和功能状态均明显优于后者。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很容易分离培养和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早期移植肾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肝细胞及肝内移植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观察体外诱导骨髓问充质干细胞分化及肝纤维化形成环境中移植情况。方法 首先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取、分离和培养,加入肝细胞生长因子(HGF,20μg/L)和表皮生长因子(EGF,1.5mg/L)诱导定向分化。肝纤维化形成的大鼠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只。使用5-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门静脉向肝纤维化形成的SD大鼠肝脏移植,对照组用BrdU标记未经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周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肝脏标记细胞的分布及BrdU^+/ALB^+细胞数量。结果 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的细胞CK8及ALB表达阳性。移植2周后大鼠肝脏均可检测到BrdU标记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诱导后骨髓问充质干细胞组BrdU^+/ALB^+细胞数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分化为肝细胞,移植在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环境中,白蛋白表达细胞数更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临床型1.5T磁共振活体示踪磁标记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自体移植肝脏的可行性.方法 获取、分离、培养、扩增猪骨髓MSCs.应用菲立磁标记细胞,普鲁士蓝染色鉴定,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分为标记细胞组(n=6)和未标记细胞组(n=4)经门静脉行肝内移植,分别于移植前,移植后6 h、3 d、7 d、14 d行磁共振FFE(T_2WI)序列成像,14 d后行组织切片普鲁士蓝染色.结果 普鲁士蓝染色表明MSCs的标记率达100%,磁标记MSCs肝内移植后行磁共振T_2WI序列呈明显低信号改变,并持续至细胞移植后14 d,组织切片普鲁士蓝染色显示14 d后仍有磁标记细胞存在于肝实质及肝窦中.结论 利用菲立磁可以在体外成功标记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磁共振成像可以对经门静脉移植到肝内的磁标记MSCs进行活体示踪.  相似文献   

1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脊髓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用改良Allen法制作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脊髓损伤9 d后脊髓内微量注射生理盐水溶液5μ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B组),脊髓损伤9 d后脊髓内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5μl.移植后7、14、28 d采用斜板实验、脊髓运动功能BBB评分法观察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脊髓诱发电位的检测观察神经功能恢复,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处空洞面积的改变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及分化情况,损伤部位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结果 移植后28 d,两组斜板倾斜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44.96±5.70)度,B组(53.19±6.51)度,P<0.05];两组BBB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6.8±1.2),B组(10.1±3.5),P<0.05].同时,两组MEP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4.69±0.47)ms,B组(3.97±0.83)ms,P<0.05],两组SEP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4.19±1.97)ms,B组(2.60±0.92)ms,P<0.05].两组神经轴突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32.8±6.1)条/mm2,B组(39.0±4.6)条/mm2,P<0.05].实验组可见明显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纤维再生,脊髓损伤处的空洞面积明显减小.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脊髓损伤处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能够减小脊髓损伤处的空洞面积,促进受损轴突的再生和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壳聚糖凝胶复合体移植修复椎间盘髓核缺损退变的效果.方法 建立兔椎间盘髓核缺损退变模型,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壳聚糖凝胶复合体注射移植入缺损退变模型中,兔继续培养4周后处死,取出移植修复的椎间盘进行组织HE染色、Aggre-can番红O染色及Ⅱ-collage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正常椎间盘及未行移植的缺损退变椎间盘进行随机对照,检测移植修复的效果.结果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壳聚糖凝胶复合体可以在缺损的椎间盘中正常生长,并呈现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趋势,合成分泌Ⅱ-collagen和Aggrecan,维持原椎间盘髓核组织的生物学特性,而缺损退变组髓核组织纤维化、完整性丧失,水分丢失,Ⅱ-collagen合成明显减少(P<0.05).结论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壳聚糖凝胶复合体能够修复椎间盘缺损退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Wnt3a基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软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携带Wnt3a及阴性对照基因(Mock)的慢病毒感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过表达Wnt3a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甲苯胺蓝染色及QPCR观察Wnt3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能力的影响;使用MTT法观察Wnt3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在0~72 h内,实验组MTT法检测吸光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BMSCs体外成软骨诱导后,实验组细胞团明显小于对照组,且甲苯胺蓝染色较浅;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成软骨指标Col2A1、Aggrecan和SOX9的m 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Wnt3a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但抑制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软骨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宿主施旺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SD大鼠的BMSCs,制作坐骨神经横断损伤模型,将第4代BMSCs植入坐骨神经损伤远侧段,HE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施旺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结果 HE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均显示,BMSCs植入后,损伤坐骨神经的施旺细胞数量增多,细胞结构更加清晰完整,排列更加整齐有序。结论 BMSCs植入可以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后施旺细胞的存活或再生,可作为治疗周围神经系统损伤的干细胞移植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从膀胱传入神经以及盆底相关神经肌肉角度探讨神经因素及肌源性因素在膀胱出口梗阻所致的逼尿肌过度活动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耻骨上膀胱颈梗阻的方法建立逼尿肌过度活动大鼠模型,测定不稳定收缩时盆神经传入电位信号,并同步测定阴部神经运动支电位、尿道外括约肌肌电及腹肌肌电的反射反应.并观察T8段脊髓截断、双侧盆神经截断、腹交感干截断以及双侧阴部神经截断后大鼠膀胱充盈测压不稳定收缩的变化.结果 成功制作了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过度活动大鼠模型,成功率62.5%.充盈性膀胱测压神经肌电生理同步记录结果显示,允盈期逼尿肌过度活动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收缩幅度高于10 cmH2O(1 cmH2O=0.098 kPa)的逼尿肌过度活动(B-DO),伴有同步盆神经传入的信号明显增强,且能引发阴部神经、尿道外括约和腹肌肌电图出现显著变化;一种为收缩幅度低于10 cmH2O的逼尿肌过度活动(S-DO),没有上述盆神经传入及相关神经肌电变化.T8脊髓截断后,膀胱充盈-排尿收缩周期消失,膀胱基础压显著升高,B-DO消失,S-DO仍然存在,且收缩幅度较截断前略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依次截断控制膀胱的盆神经、交感神经和阴部神经后,膀胱失去充盈-排尿收缩周期,基础压显著升高,不稳定收缩中B-DO消失,S-DO仍然存在.结论 膀胱出口梗阻所致的逼尿肌过度活动存在不依赖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的膀胱源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s)作为滋养层体外培养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cells ESCs)的可能。方法:收集BALB/C小鼠3·5d胎龄的囊胚,接种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滋养层上,培养5~6d后挑取胚胎干细胞集落,胰酶消化传代。观察细胞集落生长情况,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细胞核型分析对细胞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结果:ES细胞呈集落性生长,碱性磷酸酶组织化学染色阳性,具有正常核型及多向分化潜能。结论:大鼠MSCs可以作为滋养层体外培养小鼠胚胎干细胞,并能保持未分化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对大鼠慢性癫痫模型腺苷系统的重建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腹腔注射氯化锂及硝酸毛果芸香碱制作癫痫模型.将取自正常Wistar大鼠的MSC在培养后移植入癫痫模型大鼠的海马CA3区(MSC组).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及海马区注射磷酸盐缓冲液的正常Wistar大鼠为对照(对照组).移植前和移植后3个月时进行大鼠脑电图检测,移植后3个月检测大鼠脑内腺苷A1及A2a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移植后3个月时,MSC组大鼠腺苷A1受体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A2a受体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MSC组A1受体升高在颞叶及海马尤为明显,A2a受体降低在丘脑尤为明显.MSC组中,移植前(慢性癫痫大鼠模型)的棘波频率为(19.65±2.18)次/页,波幅为(297.43±25.37)mV,移植后大鼠棘波发放的频率明显减少,为(7.48±0.91)次/页,且波幅明显降低,为(86.27±7.72)mV.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改善大鼠脑内腺苷受体的表达,重建功能异常的腺苷系统,并使大鼠脑内海马和顶叶皮层的痫样放电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移植对于治疗糖尿病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diabetic neurogenic bladder,DNB)的实验疗效.方法 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制造出糖尿病大鼠神经源性膀胱模型,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后,将从新生SD大鼠海马组织分离培养出的NSCs,通过股静脉注射、膀胱肌肉注射移植入2组糖尿病SD大鼠神经源性膀胱模型中,通过尿流动力学观察移植后8周各组SD大鼠的排尿情况.结果 膀胱肌肉注射NSCs,能更好修复糖尿病大鼠神经源性膀胱的受损神经,改善排尿功能.结论 NSCs移植可作为糖尿病大鼠DNB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