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寻找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风险基因,并构建由基因组成的列线图(nomogram)预测模型。 方法 从TCGA和GEO数据库下载基因测序数据,利用差异分析和LASSO回归方法筛选基因。利用赤池信息准则确定最优的nomogram模型,ROC曲线、校准曲线及拟合优度检验评估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决策曲线分析评估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 通过筛选得到11个有效预测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基因。由年龄、病理T分期、TH、CDH4、PNMA6A、TNNC1、KIR2DL4、STUM、SFTA2构成的nomogram模型具有最小的AIC值(440.4)。内部评估模型AUC值为0.800,外部验证AUC值为0.664,校准度及拟合优度均较佳。临床决策曲线分析法评估基于nomogram模型的风险判断可以带来临床获益。结论 共筛选出11个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基因。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的一致性和区分度良好,可帮助评估患者淋巴结转移状态。  相似文献   

2.
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Feng SY  Zhang YN  Liu JG 《癌症》2005,24(10):1261-1266
背景与目的: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但综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与预后分析的报道鲜见。本文综合分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分布规律及预后因素,探讨淋巴结转移风险的评估以及淋巴结转移的治疗。方法:对205例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行广泛全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体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4.4%(50/205)。单因素分析显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有治疗前血清SCC-Ag水平、临床分期、宫颈管及宫颈阴道部浸润深度、宫旁韧带侵犯;SCC-Ag超过4μg/L时,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增加4.2倍(P<0.001,OR=4.212)。多因素分析表明,临床分期和宫颈管肌层浸润深度是淋巴结转移最主要的高危因素。淋巴结转移规律分析结果显示,转移淋巴结主要分布在闭孔及闭孔窝区(48.0%);60.0%转移病例存在多组淋巴结转移,并出现跳跃式转移现象。淋巴结转移与宫颈深肌层侵犯、宫旁浸润之间关系密切,72.0%的淋巴结转移者同时存宫颈深肌层浸润,90.9%的宫旁韧带浸润者出现淋巴结转移。预后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补充放疗者的5年生存率较未作放疗者高(89.1%vs45.5%,P=0.012)。结论:治疗前血清SCC-Ag>4μg/L、宫颈阴道部深肌层浸润、宫旁韧带受侵,特别是临床分期晚、宫颈管深肌层浸润时,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提高。术前评估淋巴结转移风险高的病例,应行标准的宫颈癌根治术,以保证系统的淋巴结清扫及足够的宫旁切除范围。对病理证实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补充放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宫颈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 对272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2例宫颈癌患者中发生淋巴结转移52例(19.11%),显著独立高危因素包括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宫旁浸润、脉管癌栓.结论 闭孔淋巴结、髂外淋巴结、内淋巴结为宫颈癌最易受累区域,肿瘤大小超过4 cm、浸润深度超过75%、脉管癌栓阳性、宫旁浸润阳性的宫颈癌患者为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高危群体,在临床治疗中,应确保宫旁切除范围,并实施系统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72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中,32例(18.60%)发生盆腹腔淋巴结转移,以闭孔淋巴结转移率最高,达68.8%(22/32例);其次为髂外淋巴结转移为34.4%(11/32例),髂内淋巴结转移为25.0%(8/32例),宫旁淋巴结转移21.9%(7/32例),髂总淋巴结转移15.6%(5/32例).宫颈肌层癌浸润深度≥1/2者发生率为87.5%(28/32),<1/2者为12.5%(4/3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年龄、病理分化及组织学类型、宫旁侵犯及淋巴管浸润无关(P>0.05).接受新辅助化疗者盆腹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40.6%(13/32),未接受新辅助化疗者为59.4%(19/3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层浸润≥1/2是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新辅助化疗可减少盆腹腔淋巴结的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根治术并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的298例宫颈癌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98例患者共清除淋巴结6 691枚,99例(326枚)有淋巴结转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26例,转移率为8.7%,髂总淋巴结转移33例,盆腔淋巴结转移97例。其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单一转移2例,合并髂总转移20例。单因素分析提示,脉管癌栓(χ2=4.198,P=0.040)、治疗前血清SCC-Ag水平(χ2=4.452,P=0.035)、髂总淋巴结转移(χ2=92.942,P=0.000)和盆腔淋巴结阳性个数(χ2=51.230,P=0.000)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有关。Logistics回归多因素分析示,髂总淋巴结转移(P=0.000)和盆腔淋巴结阳性个数(P=0.001)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与髂总淋巴结转移及盆腔淋巴结转移个数相关,对于有上述2个危险因素的宫颈癌患者可能存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风险,需认真评估,指导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宫颈癌术后患者列线图预测模型,基于列线图个体得分建立危险分层系统。方法 通过搜索美国SEER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数据库中1973—2015年的6 835例宫颈癌术后患者数据构建预测模型,同时选取120例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宫颈癌手术的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队列。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的Cox回归筛选预后因子并构建列线图,基于列线图模型建立危险分层系统。结果 Cox回归分析显示诊断年龄、人种、组织学分级、T分期、N分期、淋巴结清扫状况、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是宫颈癌术后患者的独立预后指标。由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的一致性指数在建模队列、内部验证队列和外部验证队列分别为0.824、0.814、0.730,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效果与实际生存情况基本相符,危险分层系统能区分不同FIGO分期患者的生存情况(均P<0.05)。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列线图模型能有效预测宫颈癌术后患者预后,基于该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危险分层系统对区分高危患者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早期乳腺癌原发灶纹理特征建立超声组学模型并构建列线图预测前哨淋巴结转移状态,以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我院乳腺外科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乳腺癌的222例患者的超声图像,使用开源成像平台FireVoxel进行手动分割,并自动提取超声组学特征。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算法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变量并计算预测概率。基于提取的组学特征及预测概率绘制列线图,给予每个哑变量具体的分值。并绘制校准曲线评价列线图的预测性能,绘制决策曲线评价列线图的临床应用效能。采用1 000次Bootstrap方法进行内部验证,计算平均AUC。结果:分割图像后共提取了859个超声组学特征,经过LASSO回归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5个超声组学特征。基于上述提取的组学特征绘制列线图,基于列线图建立的预测模型预测概率绘制ROC曲线,AUC为0.808(95%CI,0.751~0.865)。校准曲线显示该列线图预测的SLNM的发生概率与训练队列实际的SLNM发生概率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显示该列线图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能。内部验证显示1 000次Bootstrap迭代结果一致,平均AUC为0.810。结论:基于早期乳腺癌原发灶纹理特征建立超声组学模型并构建列线图可有效预测前哨淋巴结转移状态,从而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欢  任志慧  杜辉  李倩 《肿瘤学杂志》2024,30(6):492-497
摘 要:[目的] 探讨影响食管癌根治术后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ARF)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 对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放射治疗中心食管癌根治术后49例ARF患者和97例非ARF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并比较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食管癌根治术后ARF的因素。绘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素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因素预测食管癌根治术后ARF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和最佳截断值。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食管癌根治术后ARF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语言软件4.0“rms”包构建预测食管癌根治术后ARF的Nomogram模型,分别采用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对Nomogram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和对其预测效能进行评估。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血清白蛋白水平、手术时长、吸烟史、肺部手术史、吻合口瘘、胸腔粘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血清白蛋白水平、手术时长的AUC分别为0.761、0.692、0.712,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4.00岁、38.15 g/L、3.08 h。年龄(>54岁)、血清白蛋白水平(<38.15 g/L)、手术时长(>3.08 h)、吸烟史(有)、肺部手术史(有)、吻合口瘘(有)、胸腔粘连(有)是影响食管癌根治术后ARF的独立危险因素。Nomogram模型预测影响食管癌根治术后ARF的C指数为0.725(95%CI:0.640~0.772),阈值>0.21。校准曲线显示观测值与预测值之间保持较好一致性。Nomogram模型提供临床净收益并高于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Nomogram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应用价值,可为食管癌根治术后ARF的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肝细胞癌(HCC)患者临床数据构建预测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Nomogram模型。方法 :收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2016—2021年收治的328例HCC患者临床数据,将50例淋巴结转移患者纳入转移组,余278例纳入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Nomogram模型。结果 :甲胎蛋白(>243.35μg/L)、γ-谷氨酰基转移酶(>181.82 U/L)、肿瘤最大直径(>6.17 mm)、肿瘤个数(>1个)是HC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均P<0.05)。Nomogram模型被成功构建,内部验证结果显示预测HCC患者淋巴结转移C-index为0.805(95%CI为0.086~1.325),风险阈值>0.058,且临床净收益均高于甲胎蛋白、γ-谷氨酰基转移酶、肿瘤直径、肿瘤个数。结论 :基于HCC临床数据成功构建了预测淋巴结转移的Nomogram模型,该模型对于临床筛查预判HCC患者可能出现淋巴结转移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Ⅰ B1~ⅡA2期宫颈癌髂总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及预后,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06 12-2013-06-30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除术284例Ⅰ B1~ⅡA2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在284例患者中有盆腔淋巴结转移82例,转移率为28.9%.其中髂总淋巴结转移率为5.3%(15/284),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为2.8%(8/284).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血管间隙浸润、盆腔其他淋巴结转移是髂总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盆腔其他淋巴结转移为髂总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35.41,P=0.001.髂总淋巴结阳性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21.2%.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血管间隙浸润(OR=2.6,P=0.01)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OR=9.3,P<0.01)均为早期宫颈癌髂总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早期宫颈癌髂总淋巴结转移率较低,盆腔其他淋巴结转移是其独立高危因素,而且髂总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较差.若术后病理显示髂总淋巴结转移患者,在补充放化疗时,建议采用调强适形放疗,同时建议其靶区勾画的范围上界达到腹主动脉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规律、高危因素。方法选取均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71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71例宫颈癌患者中有14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9.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SCCAg水平、FIGO分期、病理分型、肌层浸润深度、脉管侵犯、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年龄、手术切缘与淋巴结转移不具相关性(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SCCAg水平、脉管侵犯、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以及分化程度5个因素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治疗前SCCAg〉4ng/ml、宫颈浸润深度≥肌层1/2、脉管侵犯、FIGO分期较晚及细胞分化程度较高是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晚期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中晚期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原发部位、T分期、N分期、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受累侧数的关系,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喉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和喉癌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68例患者中有16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3.53%。 Logistic回归分析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理分级、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淋巴结受累侧数,结果显示,病理分级(P=0.001)、T分期(P=0.021)、临床分期(P=0.007)是喉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淋巴结转移(P=0.001)与T分期(P=0.003)是喉癌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N分期和病理分级对于喉癌患者死亡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晚期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与病理分级、T分期、临床分期有关,喉癌患者的死亡因素与淋巴结转移和T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13.
声门上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及病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力珍 《中国肿瘤临床》1999,26(12):911-913
目的:通过100例声门上区癌的临床病理研究。分析其原发癌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临床颈淋巴结阴性的63例中30例只切除原发癌,术后14例因颈淋巴结肿大而行治疗性颈清术,另33例在切除原发癌的同时,行选择性上颈清除术;临床颈淋巴结阳性的37例,均行了治疗性颈清术。结果:(1)100例颈淋巴结转移率为51%。(2)51例颈淋转移癌中,有35例转移癌侵至淋巴结包膜外,其中21例治疗失败。3)100例  相似文献   

14.
200例食管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霖 《中国肿瘤临床》1994,21(4):278-270
自1987年~1990年对200例食管癌患者进行根治手术并对病理淋巴结分析.其中肿瘤<3cm者18例,无1例淋巴结转移.肿瘤在3cm~5cm者100例,左下肺静脉淋巴结10例(10%)转移,左肺动脉淋巴结无1例转移.胃左动脉淋巴结有20例(20%)转移,气管隆突淋巴结14例(14%)转移,肿瘤5cm~7cm长度者64例中,左下肺静脉淋巴结11例(17%)有转移,左肺动脉淋巴结无1例转移.胃左动脉淋巴结25例(39%)有转移,气管隆突淋巴结34例(53%)有转移.8cm以上病例18例,其中左下肺静脉淋巴结4例(22%)有转移,胃左淋巴结18例(100%)有转移,气管隆突淋巴结16例(88%)有转移.左肺动脉淋巴结1例(5.8%)转移.结合淋巴结转移规律对手术切除范围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淋巴管癌栓和淋巴结转移对胃癌术后生存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淋巴管癌栓与胃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比较淋巴管栓和淋巴结转移对胃癌预后的影响。结果:1)浸润深度及生长方式影响淋巴管癌栓的发生;2)只有在元淋巴结转移的条件下,淋这癌栓才会影响胃癌患者的预后。结论:淋巴结转移对一影响明显高于淋巴管癌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规律,评价术前超声分区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的568 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同时对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进行分区,记录淋巴结的数量及在颈部Ⅰ、Ⅱ、Ⅲ、Ⅳ、Ⅴ、Ⅵ及Ⅻ区的分布,与术后病理进行比较。结果:超声诊断甲状腺癌的符合率为88% ,392 例淋巴结阳性病例中289 例患者为多分区转移,转移性淋巴结在颈部的分布以Ⅱ、Ⅲ、Ⅳ、Ⅵ区为主,Ⅴ、Ⅻ区转移性淋巴结分布较少。术前超声对颈部淋巴结诊断的总体符合率为80% ,术前超声分区对Ⅲ、Ⅳ、Ⅵ及Ⅶ区的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符合率较高。结论:术前超声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临床符合率较高。甲状腺癌的颈部淋巴转移为多分区分布,术前超声分区对Ⅲ、Ⅳ、Ⅵ及Ⅶ区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可以做到定位、定性及定量诊断,指导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患者术前行超声检查时应常规对颈部淋巴结进行术前分区。  相似文献   

17.
18.
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86年1月~1998年12月行广泛性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加腹膜后淋巴结清扫的148例子宫内膜癌病例,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淋巴结转移的特点.结果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2.97%(34/148),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髂内和髂外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为28.00%(14/50),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骶前和相当于肠系膜下动脉起始处高度的淋巴结.子宫内膜腺癌、腺鳞癌和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6.70%、40.00%、52.17%(P<0.05);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4.81%、50.00%、50.00%(P<0.01).当子宫外有病灶时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74.10%、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为44.40%,子宫外无病灶时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11.60%,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为8.70%,前后相比P<0.001.细胞分化Ⅲ级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57.14%;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为56.52%与细胞分化Ⅰ、Ⅱ级相比P<0.001.子宫旁脉管有浸润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84.21%,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为26.92%,与宫旁无脉管浸润相比,前者P<0.001;后者P>0.05;肿瘤浸润子宫肌层超过其厚度的1/2、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8.30%和37.14%(P<0.001、P<0.05).当肿瘤位于宫体下段时,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4.00%和36.40%,前者P<0.05;后者P>0.05.结论腺鳞癌、浆液性乳头状腺癌、子宫外有转移灶和肿瘤细胞分级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宫旁脉管浸润是盆腔淋巴结转移中最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原发病灶部位、肌层浸润深度主要影响盆腔淋巴结转移.对有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癌应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加系统的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这不仅能切除阳性淋巴结,提高生存质量,而且可以准确分期、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