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乳腺外科住院进行新辅助化疗治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TNM分期、雌激素受体(ER)表达、孕激素受体(PR)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淋巴结转移枚数、新辅助化疗(NAC)方案、疗效评价,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TNM分期、ER表达、PR表达、HER-2表达、淋巴结转移枚数、疗效评价,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率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发现不同NAC治疗周期、手术方式、术后有无放疗对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ER表达、HER-2表达、疗效评价均为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NM分期、ER表达、HER-2表达、疗效评价为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结果本组5年无病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3.6%和77.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无病生存时间的因素有肿物大小(P=0.002)、淋巴结状况(P=0.041)、临床分期(P=0.000)和辅助化疗(P=0.033)。影响本组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因素有肿瘤大小(P=0.002)、淋巴结状况(P=0.012)、临床分期(P=0.000)和辅助化疗(P=0.040)。COX多因素分析示临床分期(P=0.000)和辅助化疗(P=0.018)为影响患者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同时,临床分期(P=0.000)和辅助化疗(P=0.012)也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结论男性乳腺癌发病率低,预后较差,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为其公认的治疗模式,其预后与临床分期和辅助化疗有关。应注意早期诊断和治疗,并重视术后辅助化疗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喉癌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40例老年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0例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7%、70.4%和52.1%。单因素结果显示:肿瘤原发部位、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TNM分期、病理分级、治疗方式、年龄对患者预后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原发部位、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治疗方式是影响喉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影响喉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肿瘤的原发部位、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手术方式。喉功能保全性手术是治疗老年喉癌的理想手术方式,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CXCR4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与相关临床病理指标、肿瘤转移和患者生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CXCR4在126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浸润性乳腺癌中CXCR4表达与肿瘤类型、腋窝淋巴结受累数目、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ER、PR、HER-2、PCNA和p53的相关性和CXCR4表达水平对肿瘤转移和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结果CXCR4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受累数目、临床分期、HER-2表达情况和PCNA表达情况呈正相关,与ER、PR表达情况呈负相关,与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和p53表达情况无明显相关性。淋巴结阳性组浸润性乳腺癌CXCR4阳性表达率为67.1%,淋巴结阴性组浸润性乳腺癌CXCR4阳性表达率为48.9%(P<0.05)。126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发生远处转移组CXCR4表达水平高于未发生远处转移组(P<0.01)。CXCR4表达水平影响患者生存率,表达高者总生存率较低(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XCR4弱阳性组、阳性组、强阳性组死亡相对危险度依次为5.315、7.417、15.868,具有随阳性强度增强而增高的趋势。结论CXCR4表达可作为预测乳腺癌转移和预后的独立因素,并可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李杰华  严峻 《肿瘤防治研究》2012,39(12):1460-1463
目的 探讨影响男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0年1月-2011年5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Log rank检验分析影响男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本组全部40例男性乳腺癌患者均随访,5年总生存率为67.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预后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ER和PR、TNM分期、手术方式、有无内分泌治疗等因素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有无手术和有无内分泌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早期诊断和以手术为主、辅以内分泌治疗的综合治疗能够提高男性乳腺癌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多种因素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50例临床资料。结果术后4年经5次调查,生存率分别为86%、76%、70%、66%、62%。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年龄、手术后的Tumor Node Metastasis(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手术治疗方式、手术前血红蛋白和白蛋白等因素可以影响预后。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以及转移程度等为独立性预后因素。结论进行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患者肿瘤细胞的大小、手术后的TNM分期、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以及转移的程度、手术治疗的方式等独立因素可以影响预后;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保护因素有手术前的血红蛋白和性别。  相似文献   

7.
张艳琦  张丽娜  顾林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24):1548-1552
  目的  探讨年轻患者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治要点和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0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77例25岁以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对患者年龄、是否哺乳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分期、免疫组化指标及治疗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Kaplan-Meier法比较生存差异,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结果  77例患者平均年龄(22.94±1.94)岁,均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随访中27例患者出现复发或转移,其中18例患者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中位总生存时间为39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36个月,Ⅰ、Ⅱ、Ⅲ、Ⅳ期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2.44%、59.97%、0,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6.84%、59.97%、0。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病理分期及雌激素受体状态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是否为哺乳期、PR、HER-2、p53、分子分型、化疗、放疗与预后无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  年轻乳腺癌发病率低,其生物学行为、病理及预后等方面有其特点。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与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吴雅媛  王彤  刘红 《肿瘤》2012,32(10):805-810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治疗和生存情况,并进行预后相关因素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61年1月-2011年12月共125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和随访资料.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分析与男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125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60.5%,5年无病生存率为54.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有恶性肿瘤家族史(P=0.041)、肿瘤大小(P=0.005)、临床TNM分期(P=0.005)、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P=0.013)和是否行乳腺癌根治术(P=0.016)是与男性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相关的预后因素,而是否有恶性肿瘤家族史(P=0.015)、肿瘤大小(P=0.000)、临床TNM分期(P=0.002)和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P=0.010)是与男性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率相关的预后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P=0.045)、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P=0.026)和是否行乳腺癌根治术(P=0.000)是与总生存率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而肿瘤大小(P=0.010)和是否行乳腺癌根治术(P=0.001)是与无病生存率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和是否行乳腺癌根治术是影响男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诊断以及以乳腺癌根治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是提高男性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71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NEN)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8年10月西京医院收治的71例G-NE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5年生存率与年龄、肿瘤分级、TNM分期、肿瘤转移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生存率与肿瘤分级、TNM分期、肿瘤转移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生存率与TNM分期、肿瘤转移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Cox风险生存模型统计结果表明TNM分期和复发转移是影响胃神经内分泌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分类、肿瘤分级、化疗与否、手术方式等与其预后无关(P>0.05)。复发转移在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分级、肿瘤分类、脉管/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辅助化疗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是否复发转移在TNM分期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年龄、肿瘤分级、肿瘤分期、是否复发转移是影响胃神经内分泌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因素,肿瘤分期、是否复发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Liao YQ  Xu BH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8):615-618
目的分析小肿块多腋窝淋巴结转移(肿块直径≤2 cm、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1993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院共收治小肿块多腋窝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118例,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辅助治疗进行分析,以发现相关的预后因素。结果全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75.0%。腋窝淋巴结转移4~9个及≥10个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9.5%和59.8%(P=0.009),术后化疗患者与未化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2.1%和53.3%(P=0.001),术后内分泌治疗者与未行内分泌治疗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9.2%和61.9%(P=0.001)。单因素Kaplan-Merier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术后化疗和内分泌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Cox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术后化疗和内分泌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小肿块多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具有易于转移的趋势,患者预后较差,尤其是腋窝淋巴结转移≥10个的患者;肿瘤分期、辅助化疗和内分泌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合理的综合治疗有可能改善小肿块多腋窝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新疆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特点、临床与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74例有完整病例资料及随访的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74例女性维吾尔族乳腺癌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 75.00 %(48/64)和43.50 %(20/46),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月经状况、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PR表达5项指标反应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的预后情况,危险度分别为0.037,0.103,13.851,18.877和0.046。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患病的比重小,但发病年龄较早,以36~50岁多见,且以Ⅱ,Ⅲ期居多,预后较差。年龄、月经状况、淋巴结转移、TNM分期、PR表达是影响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预后的独立指标。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其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70岁以上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特点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Zhao WH  Xu BH  Li Q  Zhang P  Sun Y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5):385-388
目的 分析70岁以上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生存率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1980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280例70岁以上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长期生存率,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全组280例老年乳腺癌占同期收治乳腺癌患者的2.9%。92.5%的患者以乳房肿块为首发症状,中位就诊时间为4个月,58.9%的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主要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74.3%)。免疫组化分析显示,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者占72.9%。全组患者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9.9%和40.6%。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分期、脉管瘤栓和内分泌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状态和脉管瘤栓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老年乳腺癌具有独特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手术和内分泌治疗是主要和有效的治疗方式。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是淋巴结状态和脉管瘤栓。  相似文献   

13.
869例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869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激素受体状况,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40~49岁和50~59岁两组病例所占百分比最高,分别为31.1%和24.7%。组织学类型以浸润性非特殊型癌最多,占80.2%(697/869)。诊断时Ⅰ ~Ⅱ期占80.1%(696/869),其中发病时无淋巴结转移者占604%。本组ER阳性者占669%(581/869),PR阳性者占69.5%(604/869),HER-2阳性者占39.7%(345/869)。ER、PR表达与发病年龄呈明显正相关(P<0.05),HER-2表达与乳腺癌发病年龄无相关性(P>0.05)。结论 乳腺癌患病年龄较以往提前,早期乳腺癌可行保乳手术,受体阳性患者比例高,可采用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OTUD3与PTEN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79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Western blot 检测、RT-PCR法分别检测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OTUD3与PTEN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相关性;探究OTUD3、PTEN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TEN阳性主要定位于细胞核,OTUD3阳性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乳腺癌组织中OTUD3和PTEN阳性率、蛋白表达量及mRNA水平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均<0.05)。乳腺癌组织中OTUD3、PTEN表达呈正相关(r=0.580,P=0.000)。PTEN与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子分型及ER/PR/HER-2/p53状态显著相关(P<0.05);OTUD3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p53显著相关(P<0.05)。OTUD3及PTEN阴性表达组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阳性表达组(Log-rank检验P<0.05),两者不同表达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OTUD3、PTEN低表达,两者表达呈正相关,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p53等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显著相关,有望成为临床预后预测的有效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年轻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 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年龄≤35 岁的年轻TNBC患者94例,所有患者肿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情况,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因素.结果 全组94例年轻TNBC患者,占同期收治年轻乳腺癌患者的12.0%.主要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共81例,占86.2%.分期为Ⅰ、Ⅱ、Ⅲ和Ⅳ期的患者分别有17例(18.1%)、48例(51.1%)、28例(29.8%)和1例(1.1%).14例(14.9%)患者存在脉管瘤栓.全组94例患者的1、3、5和7年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88.3%、66.9%、59.7%和59.7%,1、3、5和7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98.9%、85.6%、72.9%和69.6%.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腋淋巴结状态、临床分期以及有无脉管瘤栓对年轻TNBC患者的5年OS具有显著影响(均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有无脉管瘤栓是影响年轻TNB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在随访期出现复发和(或)转移的33 例患者中,29例发生于术后3年内,其余4例发生于术后3~4年间.结论 年轻TNBC 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和预后特点,需要探索更为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型雌激素受体GPE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41例乳腺癌患者手术标本中GPER蛋白的表达,利用χ2检验和t检验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变量的关系,结合随访资料利用生存函数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结果乳腺癌组织中GPER阳性表达率为64.7%,其表达与ER、PR的表达显著相关(P<0.05),与HER-2及其他临床病理指标(年龄、月经情况、肿瘤大小、TNM分期、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0.05)。中位随访时间44.6月,GPER阳性肿瘤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较阴性患者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PER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耐药也无相关性(P>0.05)。结论GPER在大部分乳腺癌中阳性表达,但对患者预后无显著影响,可能不是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生存情况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
(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阴性的17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长期生存状况。分析其临床
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4例。主要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155/178,87.1%)。组织
学分级多为Ⅲ级(53.1%)。中位肿瘤最大径2.8 cm(0.2~12 cm),T1、T2期患者160例占89.9%。108例(61.7%)
患者无淋巴结转移。分期为Ⅰ、Ⅱ、Ⅲ期的患者分别有60例(33.7%)、81例(45.5%)、31例(17.4%)。58例(48.3
%)患者p53阳性。中位随访时间74月(10~156月),5年
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率分别是76.9%和86.1%。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对DFS和OS
均有显著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是DFS及OS的独立影响因素。而术后分期是OS的影响因素。共有41例
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及第二原发肿瘤,常见转移部位依次为骨转移、局部复发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肺或胸膜转
移、肝转移及脑转移。结论 本组TNBC肿瘤直径较小,组织学分级低分化比例较高(53.1%)。复发转移以骨转移、
局部复发及肺转移为主。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分期是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王鑫蓉  王哲  杨向红 《肿瘤》2021,(2):100-109
目的:检测P2X7受体(P2X7 purinergic receptor,P2X7R)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表达水平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2X7R在1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5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和34例乳腺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χ~2检验分析P2X7R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指参数的关系,并用Kaplan-Meier法和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P2X7R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P2X7R在浸润性导管癌和导管原位癌组织中均高表达,且明显高于乳腺癌旁正常组织(P<0.01);P2X7R表达水平与患者淋巴结转移(P=0.039)、TNM分期(P=0.045)、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P=0.024)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P=0.033)的表达水平存在相关性,且P2X7R在淋巴结转移患者、TNMⅢ期患者、ER阳性患者和PR阳性患者中高表达率更高。P2X7R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p53和Ki-67无相关性。P2X7R高表达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时间较低表达者短(P=0.0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DFS与肿瘤大小(P=0.002)、淋巴结转移(P=0.009)、TNM分期(P<0.001)、Ki-67(P=0.026)和P2X7R(P=0.013)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P=0.033)和P2X7R(P=0.043)是影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2X7R在乳腺癌中高表达,并且P2X7R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预后更差,提示其可以作为一种乳腺癌的潜在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可手术乳腺癌62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Yang MT  Rong TH  Huang ZF  Zeng CG  Long H  Fu JH  Lin P  Wang X  Wang SY  Wang X  Tang J 《癌症》2005,24(3):327-331
背景与目的:欧、美国家的乳腺癌患者以中老年居多,中位年龄约57岁左右;改良根治术已取代传统根治术而被称为标准根治术,早期患者则行保乳手术;肿瘤的分期(尤其淋巴结状况)明显影响预后;辅助治疗能提高疗效。在国内,有关乳腺癌临床研究的大宗报道甚少。本研究分析我院可手术乳腺癌6263例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与治疗效果,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和辅助治疗的作用等情况,以期提高乳腺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将我院1964年6月~2003年6月收治的6263例可手术乳腺癌的临床资料输入计算机并分析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年龄的分布和临床特点。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手术术式与治疗效果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和辅助治疗的作用等情况。结果:6263例可手术乳腺癌中,女性占98.8%。按每5岁年龄段计算,45~49岁最多(25.2%)。按每10岁年龄段计算,40~49岁最多(41.0%)。临床表现以乳腺肿块为主(96.2%)。全组总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5.2%和40.4%,0~Ⅰ期、Ⅱ期和Ⅲ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6.8%、73.7%和46.4%,10生存率则分别为78.7%、64.6%和33.5%。腋窝淋巴结阴性和阳性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0.3%和55.6%,而10年生存率分别为59.2%和31.9%。20世纪80年代后作传统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后各期的5年和10年生存率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及遗传背景。方法:收集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89年~2007年间收治的229例年龄≤40岁青年性大肠癌患者的资料,与同期收治的年龄60岁以上的818例老年大肠癌患者作为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人大肠癌占同期大肠癌的13.65%;临床症状以大便性状改变和血便为主,但与老人组相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部位直肠为主;组织学类型以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低分化腺癌、未分化癌为主占66.4%;TNM分期以Ⅲ期和Ⅳ期为主,占71.7%;遗传背景分析发现,有家族史的青年性大肠癌患者占14.0%,与老年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性大肠癌发病隐匿,临床症状不明显,早期诊断困难。组织类型分化较差;遗传在青年性大肠癌发病上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