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胡潇红  宁荣霞 《中国康复》2020,35(9):496-500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一个常见类型,是指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d以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听力检测至少在相连2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以上[1]。目前突发性耳聋的发病年龄集中在50~60岁,但是近几年的流行病调查显示突聋患者的发病年龄出现年轻化趋势。由于患者听力受损程度、伴随症状、合并疾病、治疗时机存在差异,造成部分患者预后不佳,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并形成终生听力残疾。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对感音神经性聋的影响。方法 160例(230耳)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作纯音测听,记录0.25、0.5、1、2、4kHz频率骨导听阈,分为单侧组90例,双侧组70例,将90例单耳患的健耳作为对照组进行相关的比较。结果 单纯型中耳炎230耳和正常耳骨导听力损失程度有显性差异(P<0.01);不同病程的中耳炎骨导听力损失程度差异无显性(P>0.05);双侧中耳炎高频较单侧中耳炎高频易发生感音神经性聋;不同频率之间的骨导听力损失不同,以高频区的骨导听力损失最大。结论 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以导致感音神经性聋,在不同频率骨导听力损失不同,以高频听力损失为主。  相似文献   

3.
<正>突发性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 d以内,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连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 B以上[1]。突发性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内耳微循环障碍、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因素、内淋巴积水、内耳膜迷路破裂等,内耳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4.
耳聋是听觉传导路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致不同程度听力损害(hearing impairment)的总称,程度较轻的亦称重听,显著影响社交能力者称为聋,因听觉障碍难以用语言进行正常人际沟通者称为聋哑或聋人.按耳聋发生部位与性质,一般将耳聋分为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和混合性聋.感音神经性聋按病变部位可再分为中枢性聋、神经性聋和感音性聋,但中枢性聋罕见,单纯的神经性聋少见,感音性聋最为常见.一般情况下.临床仍将三者合称感音神经性聋[1].因此,耳聋可能是原发疾病,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症状.临床实践中,由于患者或患儿家长讲述不清、医师认识不足或疾病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等因素,易导致误诊误治,甚至引起医疗事故.为提高耳聋临床诊治水平,本文根据笔者长期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结合复习近年文献,就耳聋的I临床诊断与治疗相关问题提出个人看法,供同道们参考与讨论.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8):1395-1396
非化脓性中耳炎也称为分泌性中耳炎,主要特征为传导性耳聋及鼓室积液,有效治疗过后可恢复听力,然而在临床上却有部分患者在治愈之后没有恢复骨导听阈,导致感音神经性聋产生。国内外相关报道中也显示分泌性中耳炎会改变骨导听阈,现对分泌性中耳炎与感音神经性聋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耳聋是听觉系统障碍所致的听力减低。轻者为重听,重者为耳聋。因两者之间无明显分界故概称为聋。根据发病的时间分为先天性聋和后天性聋;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传音性聋、感音神经性聋和混合性聋;根据病变性质可分器质性聋和功能性聋。一、先天性聋出生后即有听力障碍者称为先天性聋。分传音性聋和感音神经性聋,前者因外耳及中耳病变所引起;后者因耳蜗、听神经和听中枢病变所  相似文献   

7.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耳鼻咽喉科常见的听觉障碍性疾病.又称为特发性耳聋或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的听力一般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下降到最低点,可伴有耳鸣及眩晕[1].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25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后,结果:78.4%患者听力提高。结论:长期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治疗后听力仍可望提高。  相似文献   

9.
1978年,Valvassori[1 ]研究发现扩大的前庭水管与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相关联,将其正式命名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car Aqueduct Syndrome,LVAS).1989年,Jacklcr等[2]提出,大前庭水管患者听力呈渐进性或阶梯下降的理论,LVAS是一种常见的听力障碍性疾病,其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中约占1%~12%.赵亚丽等[3]报道:中国LVAS患者中,97.9%患者具有SLC26A4基因突变,具有先天遗传特点.现将我科收治的3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多器官损伤性疾病,分为先天性梅毒和获得性梅毒,两者均可引起耳蜗前庭功能异常。感音神经性聋是指由于内耳听毛细胞、血管纹、螺旋神经节、听神经或听觉中枢的器质性病变阻碍了声音的感受与分析或影响声音信息的传递,导致听力减退或听力丧失[1]。由于梅毒广泛流行和传播已成为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在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对听力损失程度及类型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4年12月来我院行听力筛查的新生儿485例,利用ABR检测、声导抗检测、40Hz听觉相关电位检测、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检测方法对新生儿进行初筛、复筛及复查。结果 485例新生儿ABR听力损失初筛发现49耳轻度(10.10%)、31耳中度(6.60%)、30耳重度(6.19%)、23耳极重度(4.74%),左耳听力损失占13.20%,右耳听力损失占14.23%;ABR听力损失复筛发现33耳轻度(6.80%)、25耳中度(5.15%)、22耳重度(4.54%)、14耳极重度(2.89%),左耳听力损失占9.90%,右耳听力损失占9.48%,初、复筛左右耳听力损失例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485例新生儿ABR听力损失初筛发现84耳感音神经性聋(17.32%)、17耳传导性聋(3.51%)、32耳混合性聋(6.60%),ABR听力损失复筛发现59耳感音神经性聋(12.16%)、16耳传导性聋(3.30%)、19耳混合性聋(3.92%),以感音神经性聋耳数显著(P0.05)。485例新生儿ABR听力损失初筛发现434耳A型声导抗峰型(89.48%)、19耳As型声导抗峰型(3.92%)、31耳B型声导抗峰型(6.39%)、1耳C型声导抗峰型(0.21%);ABR听力损失复筛发现452耳A型声导抗峰型(93.20%)、9耳As型声导抗峰型(1.86%)、23耳B型声导抗峰型(4.74%)、1耳C型声导抗峰型(0.21%)。ABR听力损失初、复筛声导抗峰型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ABR检测对左右耳听力损失程度无预测作用,但可预测新生儿听力损失的类型。在新生儿筛查后更应建立健全新生儿听力筛查及诊断网络随访机制。  相似文献   

12.
突发性聋是一种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是一种多危险因素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影响突发性聋疗效的因素较多,目前对各影响因素尚无明确定论。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突发性全聋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更好地判断突发性全聋型预后,进一步探讨影响突发性全聋型耳聋患者疗效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期分泌性中耳炎所致感音神经性耳聋对患儿语言、认知和交流能力的影响。方法:对26例语言发育迟缓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分析其高频听力损失和语言频率的关系。结果:患儿只有当高频听力损失达到一定程度,并波及到语频时,才会引起语言发育迟缓,如能早发现,早确诊,早进行听力语言康复,可以大大地减少因感音神经性耳聋所致的语言障碍。结论:儿童期分泌性中耳炎所致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可以引起患儿语言发育迟缓。将分泌性中耳炎病程超过3个月作为感音神经性耳聋的高危儿童,开展听力筛查,可早发现感音神经性耳聋儿童,并及时配戴助听器和开展听觉语言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4.
外伤性鼓膜穿孔致听力损失 2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鼓膜穿孔的听力损失情况。方法对26例诊断为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的电测听听力图进行分析。结果鼓膜外伤性穿孔后除出现传导性聋外,还可能出现感音神经性聋或混合性聋。结论耳聋的性质与鼓膜穿孔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伤性鼓膜穿孔的听力损失情况。方法对 26例诊断为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的电测听听力图进行分析。结果鼓膜外伤性穿孔后除出现传导性聋外,还可能出现感音神经性聋或混合性聋。结论耳聋的性质与鼓膜穿孔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6.
聋病是造成人类残疾和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新生儿中出现双侧听力损失≥40dB的永久性感音神经性聋为1/500;到青春期,这一比例上升至3.5/1000^[1]。2006年,我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听力语言残疾者2780万人,占全国现有残疾人总数的34%,其中单纯听力残疾2004万人,听力残疾现残率约为2.11%;  相似文献   

17.
纯音听力计是通过音频振荡发生不同频率的纯音,其强度可以调节[1],用于测试听觉范围内不同频率的听敏度,判断有无听觉障碍,估计听觉的程度,对耳聋的类型和病变部位作出初步判断。1临床资料1.1对象:本组病例162例,因自觉听功能障碍来专科门诊检查。通过听力测试按听力曲线分类[1]:①正常听力曲线;②传音性聋;③感音神经性聋;④混合性聋。1.2检查法:包括气导听阈及骨听阈测试两种,一般先测试气导然后测骨导,检查从1000Hz开始,以后按2000Hz、3000Hz、4000Hz、6000Hz、8000Hz、250Hz、500Hz顺序进行。最后,再对1000Hz复查一次,可以1000Hz、40dB的测试声刺激受试耳,此时该耳若能听到测试声则每5dB一档递减直到阈值,否则,递增声强直至阈值。在阈值处,应再降低5dB,确定听不到后仍以阈值声重复确认。临床测试有上升法和下降法2种,可根据经验选用。1.3结果:正常听力曲线38例,传音性聋64例,感音神经性聋23例,混合性聋37例,其中有97%以上与临床诊断相符合,另外3%中的2%是伪聋患者,1%左右为功能性聋患者。2注意的几个问题2.1力求检查的准确性,测试结果出来后,告知到...  相似文献   

18.
儿童期分泌性中耳炎与语言发育迟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期分泌性中耳炎所致感音神经性耳聋对语言、认知和交流能力的影响,及对分泌性中耳炎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早期确诊、早期治疗、早期进行听力语言康复的重要性。方法根据26例语言发育迟缓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就诊情况及听力调查资料,分析高频听力损失和语言频率的关系以及对语言、认知和交流能力的影响。结果分泌性中耳炎所致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对语言、认知和交流能力有影响,只有当高频听力损失达到一定程度,并波及到语频时,才会引起语言发育迟缓。早期发现分泌性中耳炎感音神经性耳聋儿童,早期确诊,早期进行听力语言康复非常必要,可以大大地减少因感音神经性耳聋所致的语言障碍。结论儿童期分泌性中耳炎所致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可以引起患儿语言发育迟缓。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避免残余听力障碍对语言、认知和交流能力的影响。我们将病程超过3个月以上的儿童期分泌性中耳炎作为感音神经性耳聋的高危儿童,在儿童保健系统开展听力筛查,及早发现感音神经性耳聋儿童,可将此类儿童的早期诊断的确诊率、早期配戴助听器和早期开展听觉语言康复的年龄提前。  相似文献   

19.
突发性耳聋也称暴聋,是一种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可伴有耳鸣和眩晕,听力在数小时或数日内迅速丧失达到高峰。对突发性耳聋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巴曲酶能降低血中  相似文献   

20.
突发性聋是指突然发生(72 h内)不明原因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常为中度或重度。其病因及病理机制目前的主要学说为病毒感染和血供障碍[1],治疗方法主要为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营养神经、扩血管、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治疗以及一些物理疗法和高压氧治疗,治疗有效率为65%左右[2]。美国2012年突发性耳聋指南推荐将糖皮质激素作为首选治疗[3]。有文献研究报道在突发性聋的糖皮质激素治疗上,推荐静脉使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本次研究采用乳突筛区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常规治疗失败的突发性聋,取得一定疗效。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