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同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SAVR)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治疗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及预后,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023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接受治疗的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29例,其中行TAVR+PCI 11例,行SAVR+CABG 1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相关临床数据。结果:TAVR+PCI组较SAVR+CABG组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54.55%vs 5.56%,P<0.05)、术前胸腔积液(27.27%vs 0%,P<0.05)患者占比更高。TAVR+PCI组均只进行了1支冠脉血管的血运重建,SAVR+C...  相似文献   

2.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已成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尤其是对于具有外科手术禁忌或中、高危风险的高龄患者。手术过程中,部分患者由于瓣膜口极度狭小且瓣膜结构不清、瓣叶冗长/黏连/严重钙化等,导丝逆向跨主动脉瓣进入左心室建立轨道的难度较大,由此导致并发症发生率增高、手术成功率降低。该文报道3例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在主动脉瓣狭窄合并二尖瓣反流(MR)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主动脉瓣狭窄合并MR流患者31例,所有患者均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按照患者的MR流严重程度分为A组(轻度)和B组(中度、重度)。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个月的LVEF、LVEDD、MR和NYHA分级,比较两组在术后1个月、3个月时的死亡率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的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术后1个月时的LVEF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在术后1个月时的死亡率、LVEDD、MR和NYHA分级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时的死亡率和ADL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手术可用于主动脉瓣狭窄合并不同程度MR流患者的治疗中,反流的严重程度对患者远期死亡率和生活质量恢复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在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住院的100例TAVI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65~80岁,平均(72.9±5.0)岁。根据患者主动脉瓣的瓣膜形态、功能进行分组研究,分为先天性主动脉瓣发育异常组(n=45)与后天获得性主动脉瓣病变组(n=55),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组(n=41)与主动脉瓣狭窄组(n=59),主动脉瓣狭窄合并主动脉瓣钙化组(n=44)与不合并主动脉瓣钙化组(n=56)。统计主动脉瓣前向血流平均压差、左心室腔大小及LVEF值;主动脉瓣环三维视图周长C3D、主动脉瓣环投影平面中二维视图周长及面积(C2D及A2D)、主动脉瓣环二维周长与三维周长之比(C2D/C3D)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然后采用Peason相关性分析主动脉瓣环参数与术中测瓣器测值的相关性。结果:10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TAVI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在治疗主动脉瓣狭窄(AS)围术期内的心功能、瓣周漏、主动脉瓣跨瓣流速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4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院接受TAVR术的40例患者及SAVR术的40例患者。对其围术期内临床表现、LVEF、主动脉瓣过瓣流速、LVEDD、LVESD、瓣周漏等进行比较和分析。观察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接受TAVR及SAVR治疗后后围术期内疗效。结果:TAVR组对比SAVR组,死亡,LVESD,LVEDD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舒张期主动脉瓣反流面积、主动脉瓣过瓣流速、瓣周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进行外科手术的高危AS的患者,虽然TAVR相对于SAVR瓣周漏的发生率高,但并未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编者建议对于不能接受SAVR的高危AS患者且TAVR技术相对成熟的条件下选择TAVR。对于能接受SAVR的高中低危AS患者,编者建议选择SAVR,因其较TAVR瓣周漏发生率显著降低且并未增加围手术期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高龄钙化性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临床特点,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预后。方法连续回顾收集我院住院诊断重度主动脉瓣狭窄高龄患者226例,分为药物组、PBAV、TAVR和SAVR,随访观察全因死亡终点。结果患者平均年龄78.9±3.1岁,四组死亡率为46.6%、44.4%、7.2%、6.5%。TAVR、SAVR较药物组死亡率减低(p0.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0.65,95%CI:1.056-3.471)、EF(OR=-0.036,95%CI:0.945-0.984)、合并二/三尖瓣病(OR=0.742,95%CI:1.104-3.991)是1年全因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EF、合并二/三尖瓣病是高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1年全因死亡独立危险因素,换瓣手术较药物治疗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高龄(≥80岁)糖尿病(DM)心脏瓣膜钙化患者的临床情况。方法回顾分析调查94例高龄2型(T2DM)患者中患有心脏瓣膜钙化的临床情况。结果 94例高龄T2DM患者中,32例(34.0%)有心脏瓣膜钙化,其中单纯主动脉瓣钙化21例,二尖瓣钙化7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钙化4例。高龄T2DM心脏瓣膜钙化组与心脏瓣膜非钙化组相比,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的比例明显升高(P0.05),空腹C肽及餐后2 h C肽明显高于非心脏瓣膜钙化组(P0.05)。结论高龄T2DM心脏瓣膜钙化发生率高,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更明显,同时与C肽浓度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是一种对于伴有严重主动脉瓣狭窄和行传统开胸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风险大的患者的新型治疗手段,现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广泛地使用于临床,并收到良好的效果.由于TAVI在这类患者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因此,受到人们很大的关注.国外许多文献也证明TAVI的1年死亡率、再入院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都低于传统开胸手术,现就近年TAVI的瓣膜系统、临床应用优势、并发症和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高龄(年龄≥75岁)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比较不同干预治疗方案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01至2015-01-01期间我院收治的所有年龄≥75岁且诊断为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421例的临床资料,男性243例(57.7%),平均年龄为(79.1±3.5)岁。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测的主动脉瓣口面积大小,将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n=112)、中度狭窄组(n=83)和重度狭窄组(n=226)。随访1年观察全因及心原性死亡终点。重度狭窄组患者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死亡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21例患者随访1年的全因及心原性死亡率分别为22.3%(94例)和19.7%(83例)。三组间1年全因死亡率及心原性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管病变[比值比(OR)=2.31,95%可信区间(CI):1.215~4.392]、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OR=0.966,95%CI:0.942~0.991)、不同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OR=2.022,95%CI:1.140~3.586)是1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OR=2.157,95%CI:1.213~3.836)、LVEF(OR=0.975,95%CI:0.950~1.000)、不同NT-proBNP水平(OR=2.786,95%CI:1.449~5.356)、血磷(OR=5.755,95%CI:1.462~22.657)是1年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重度狭窄组的药物治疗、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及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43.6%、57.1%、7.3%、6.45%。TAVR、SAVR较药物治疗死亡率均明显降低(P0.0001),TAVR与SAVR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不同程度的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1年全因死亡及心原性死亡率随狭窄程度的加剧呈逐渐上升趋势,但死亡率与狭窄程度无关。外周血管病变和血磷是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重度狭窄患者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术较药物治疗效果更佳,TAVR与SAVR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0.
尽管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早在20年前便已用于治疗主动脉瓣狭窄(AS),但由于不能改善该类患者的预后而使其应用受限。然而,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的迅速发展,PBAV作为TAVI的主要操作步骤之一,重新发挥重要作用,并且,近来的研究表明,PBAV有望成为暂时不能实施瓣膜置换的急、重症AS患者向TAVI或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过渡的桥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高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TAVR手术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142例。其中年龄≥80岁患者22例为高龄老年组,65≤年龄<80岁患者120例为老年组,比较2组围手术期结果。采用 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t检验或者Fisher 精确检验。结果 高龄老年组和老年组中转外科手术发生率(0.0%和1.7%)、术中使用体外循环辅助率(0.0%和0.8%)、术中左室破裂发生率(0.0%和0.8%)、术后使用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循环率(0.0%和1.7%)、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0.0%和3.3%)、术后起搏器植入率(4.5%和8.3%)、术后致残性脑卒中(0.0%和0.8%)、围术期死亡发生率(0.0%和0.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股动脉入路患者共6例(4.2%),其中老年组左侧锁骨下动脉入路1例(0.7%),升主动脉入路1例(0.7%),经颈动脉入路3例(2.5%);高龄老年组经颈动脉入路1例(4.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是治疗高龄的主动脉狭窄患者的有效及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对于外科低危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中比较TAVR和SAVR治疗外科低危主动脉狭窄患者的文章,包括随机对照试验(RCT)及非RCT。主要结局为短期(30 d)和长期(1年)的全因死亡率和卒中发生率。次要结局为短期(30 d)和长期(1年)的并发症。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其中RCT 5篇,队列研究5篇,共7 232例患者。汇总分析表明,TAVR较SAVR短期(30 d)全因死亡率和卒中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因死亡率:RR=0.67,95%CI:0.46~0.97,P=0.03;卒中发生率:RR=0.67,95%CI:0.46~0.96,P=0.03];TAVR与SAVR长期(1年)全因死亡率和卒中率无统计学差异[全因死亡率:RR=0.97,95%CI:0.76~1.23,P=0.77;卒中发生率:RR=0.73,95%CI:0.53~1.01,P=0.06];TAVR术后并发症(大出血、肾损伤、新发心房颤动)风险较SAVR低,而永久起搏器植入和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较SAVR高。结论:TAVR短期(30 d)死亡和卒中风险较SAVR低,在长期(1年)死亡和卒中风险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TAVR较SAVR术后大出血、肾损伤、新发心房颤动风险更低,永久起搏器植入和血管并发症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二叶主动脉瓣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了26例先天性二叶主动脉瓣,其中主动脉瓣狭窄17例(有或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9例。结果 在主动脉瓣狭窄组、轻度狭窄14例(82%);二叶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率为42%;主动脉瓣狭窄组与单纯主动脉瓣反流组相比,主动脉瓣增厚钙化有极显性差异(P<0.00005),结果表明,二叶主动脉瓣狭窄的发生与主动脉瓣的增厚钙化有关,且主动脉瓣狭窄多为轻度狭窄。结论:二叶主动脉瓣狭窄的发生与主动脉瓣的增厚钙化有关,且主动脉瓣狭窄多为轻度狭窄。二叶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率较高。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心动图对二叶主动脉瓣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早期溶栓治疗后不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时间对病人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86例STEMI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溶栓治疗,A组溶栓再通6h后进行PCI术,B组溶栓再通延迟10d后给予PCI术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恢复情况,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观察病人心肌血流分级(TIMI)情况,记录治疗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变化,均随访6个月,统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LVEDD、LVESD均降低,LVEF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指标变化幅度高于B组(P0.05)。PCI术后,各组血流分级0级、Ⅰ级、Ⅱ级所占比例降低,Ⅲ级所占比例升高,与PCI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CI后血流分级3级所占比例高于B组(P0.05)。治疗后,两组CK-MB、NT-proBNP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降低幅度高于B组(P0.05)。A组心绞痛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病人采用静脉溶栓联合早期PCI术治疗,可改善病人左室功能,促进心肌血管再通,减少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性分析487例60岁以上老年住院病人主动脉瓣钙化的发生率为35.1%,随年龄而增高。3.5%并发主动脉瓣狭窄;47.1%有瓣膜反流,多为轻微和轻度。钙化组左室心肌重量较非钙化组高,并发心功能不全及心律失常多,但感染性心内膜炎罕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尘肺病患者主动脉瓣钙化发生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确诊为尘肺病Ⅰ期的1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心脏彩超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钙化组和未钙化组,另选择同期体检正常的健康人2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尘肺病患者及健康人主动脉瓣钙化发生情况;先对两组尘肺病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率、血压、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进行单因素分析,而后以有无主动脉瓣钙化为因变量,对两组尘肺病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94例尘肺病患者中,主动脉瓣钙化发生率为20.10%,200例健康人中,主动脉瓣钙化发生率为12.00%,尘肺病患者主动脉瓣钙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两组尘肺病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收缩压、FBG、TC、TG差异有显著性(P0.05);进一步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296,95%CI 1.448~3.639)、收缩压(OR=3.469,95%CI 1.871~6.433)、TG(OR=3.232,95%CI 1.699~6.146)为尘肺病患者主动脉瓣钙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尘肺病患者中,主动脉瓣钙化发生率较高,年龄、收缩压、TG为尘肺病患者主动脉瓣钙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对上述指标监测,可为尘肺病患者主动脉瓣钙化发生提供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其逐渐成为主要的医疗负担。瓣膜置换术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高龄群体手术风险较大,并发症发生率高。且目前仍缺少预防或减缓疾病进展的有效药物。研究发现,脂蛋白(a)在瓣膜钙化的病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脂蛋白(a)水平升高是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显著增加主动脉瓣狭窄的患病风险。本文综述了脂蛋白(a)在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病理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治疗方面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3D-TEE)评估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BAS)患者的主动脉瓣环,探讨3D-TEE指导BAS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的可行性。方法:分析我院成功行TAVI的BAS狭窄患者24例,对术前3D-TEE与多层螺旋CT(MSCT)测量的主动脉瓣环最大径、最小径、面积及面积衍生直径进行一致性分析,根据两者面积衍生直径预测瓣膜型号,比较两者在指导人工瓣膜型号选择上的一致性。结果:3D-TEE与MSCT在测量主动脉瓣环最大径、最小径、面积、面积衍生直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ICC相关系数分别为:0.817、0.781、0.885、0.869(P<0.001);3D-TEE与MSCT预测的瓣膜型号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二叶式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患者,3D-TEE可为TAVI提供瓣膜型号选择,因此,在特殊情况下可作为MSCT的替代手段,帮助临床选择合适的人工瓣膜。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主动脉瓣狭窄在我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威胁老年人群健康。传统的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AVR)由于能够显著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并延长生存期,一直是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的标准治疗方法[1]。自2002年由法国的Cribier等[2]成功完成第1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开始,TAVI逐渐成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另一新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钙化与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56例经胸心脏彩超明确的主动脉瓣钙化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冠脉造影明确冠脉病变情况,并记录血管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同时记录年龄、性别、血压、血脂以及吸烟史、糖尿病史等一般情况。另选取110例无主动脉瓣钙化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冠心病发生率、冠脉病变严重程度。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血压、血脂以及吸烟、糖尿病与主动脉瓣钙化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结果主动脉瓣钙化患者冠心病发病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91.03%vs65.45%,P<0.01),而且主动脉瓣钙化患者严重病变冠心病多见,三支血管病变比例和Gensini评分均高于无主动脉瓣钙化患者(P<0.05)。冠心病患者主动脉瓣钙化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患者(66.36%vs26.92%,P<0.01),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主动脉瓣钙化为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主动脉瓣钙化患者有更高的冠心病发病率,并且严重冠脉病变多见,主动脉瓣钙化可以作为冠心病无创评估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