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等待间手术病人术前焦虑与信息需求水平之间的关联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以问卷调查法与病人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术前等待间手术病人术前焦虑水平与信息需求现状。[结果]研究发放调查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743份,问卷有效率为92.88%,手术病人术前焦虑总得分为(10.71±3.91)分,麻醉相关焦虑得分为(4.75±2.30)分,手术相关焦虑得分为(5.96±2.31)分,信息需求得分为(6.20±2.53)分;术前焦虑总得分与信息需求的关联度为0.481;麻醉体验、手术体验、术前晚睡眠情况、连台手术是术前等待间手术病人术前焦虑和信息需求共同的影响因素。[结论]术前等待间手术病人术前焦虑水平与信息需求呈中等程度相关,且手术相关焦虑水平高于麻醉相关焦虑水平,医护人员需加强对有痛苦的麻醉和手术记忆、术前晚睡眠质量差、连台手术病人的信息支持和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学龄期儿童眼科局麻手术术前焦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便利抽样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在天津市某眼科医院首次行眼科手术的140例学龄期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疼痛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中文版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焦虑状态-特质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学龄期患儿术前焦虑评分平均为(34.57±8.20)分,得分范围23.33~58.33分,术前焦虑发生率为57.9%。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既往麻醉经历、术前操作性疼痛Wong-Baker评分、家长特质焦虑评分是术前焦虑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学龄期患儿眼科局麻手术术前焦虑发生率较高,低学龄、操作性疼痛感较高、没有或既往痛苦麻醉经历的患儿更容易出现术前焦虑,其家长的高焦虑特质也会影响患儿术前焦虑心理,应给予相应护理措施,以改善患儿心理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董维猛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7):1191-1192
[目的]了解术前连续3 d麻醉医师查房对不同年龄段小儿对麻醉和手术合作程度的影响,并以此评价小儿在麻醉及手术过程中的心理稳定程度。[方法]随机选择149例择期短时手术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术前3 d开始逐日麻醉医师查房,对照组则常规术前1 d访视患儿。分别分2-4、4-8、8-12岁三个年龄段对比观察两组患儿在清醒无痛状态下完成麻醉和手术的例数及比例。[结果]2-4岁年龄段两组无差异。4-8岁年龄段、8-12岁年龄段不能在清醒无痛状态下完成麻醉和手术的例数和比例,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内8-12岁年龄段亦低于4-8岁年龄段(P〈0.05)。[结论]术前连续3 d麻醉查房可明显缓解4岁以上小儿麻醉和手术过程中的焦虑和恐惧情绪,提高小儿对麻醉和手术合作程度,改善小儿在麻醉和手术过程中心理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影响围术期病人焦虑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172例围术期病人术前焦虑程度,分为适度焦虑组和过度焦虑组;采用自制围术期病人焦虑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围术期病人焦虑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本组172例手术病人中适度焦虑124例(72.1%),过度焦虑48例(27.9%);影响围术期病人焦虑程度的因素:病人方面主要与年龄大、女性、较高的文化程度等有关;护理方面主要与护士的职业素质、沟通技巧、宣教时间及次数相关.[结论] 手术病人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并存在一定的相关影响因素,应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消除围术期病人的焦虑.  相似文献   

5.
<正>音乐疗法是根据音乐的构成,为患者提供特定的音乐种类,帮助患者达到生理和情绪的统一、和谐的一种自然疗法[1]。手术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引起应激反应,大部分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术前焦虑,从而导致一系列心理生理反应,如感觉痛苦、肌肉紧张等,较为严重的焦虑可引起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变化,直接影响手术进行[2]。特别是在非全身麻醉下实施手术的患者,其紧张、恐惧情绪尤为严重。有研究表明,音乐能使患者缓解紧张情绪,提高应激能力[3]。随着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元化兴趣诱导干预对学龄前患儿术前焦虑及麻醉配合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6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学龄前患儿心理特点给予多元化兴趣诱导干预,包括卡通电动汽车手术转运、智能机器人互动、"美猴王"和"米老鼠"真人表演秀等分散患儿注意力。比较两组患儿焦虑评分、麻醉配合程度以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兴趣诱导后焦虑评分为(28.60±2.91)分,对照组焦虑评分为(38.75±3.1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诱导配合度、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多元化兴趣诱导有利于改善学龄前期患儿术前焦虑,提高患儿麻醉诱导配合度以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正手术是外科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因患者对麻醉、手术创伤、术后并发症的恐惧,及对术后效果的不确定,术前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研究[1]显示,患者术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随着手术时间的临近而升高,至麻醉前应激反应达到顶点。患者术前的不良情绪会使血压和心率等基础指标波动,对患者的术前准备、手术进行和预后均有不良影响[2]。因此减少术前的不良心理反应,稳定患者生命指标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  相似文献   

8.
汪晓玲  胡晓岚  陈薅 《全科护理》2013,11(10):887-888
[目的]探讨手术期分离方式对学龄前分离焦虑症患儿术后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将30例行疝气修补术的学龄前分离焦虑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观察组采取家长陪伴患儿入手术间等麻醉成功后离开,麻醉复苏期全程陪伴,对照组患儿在入手术室前和家长分离,麻醉复苏后再和家长见面。术前1d、术后第1天采用改良耶鲁焦虑量表(mYPAS)对患儿进行围术期焦虑状况评测。[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前1d和术后第1天mYP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1d比较,对照组患儿术后第1天mYPAS评分增高且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术前分离可加重学龄前分离焦虑症患儿术后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学龄前儿童择期手术术前等待时间对患儿焦虑水平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6月在宁波某医院进行择期手术的学龄前儿童,运用中文版改良耶鲁手术前焦虑量表(Cm-YPAS)对其进入术前准备室、出术前准备室、进入手术室3个时间点的焦虑水平进行评估,再运用麻醉诱导期合作量表(ICC)评估其麻醉诱导期配合程度。把入组患儿根据术前等待的时间分为3组,15 min(T1组)、15~30 min(T2组)、30 min(T3组),每组各85例,比较各组间的焦虑程度及麻醉诱导时配合程度。结果 :在出术前准备室及进入手术室时患儿的Cm-YPAS评分为T2组T1组T3组(P0.05),患儿的ICC评分为T1组及T2组均T3组(P0.05),T1组与T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区别于成人,儿童焦虑水平在等待时间15~30 min的时候最低,麻醉诱导期配合程度较好,超过30 min后焦虑水平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兴趣诱导在儿童腹腔镜疝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疝气手术患儿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兴趣诱导,包括通过设备及环境的兴趣化来分散患儿注意力等方案,根据患儿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心理疏导措施。观察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焦虑程度、麻醉配合度、术后并发症及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前30 min两组患儿焦虑评分无统计学差异,麻醉前3 min,观察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麻醉配合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92.11%高于对照组73.68%(P0.05)。结论兴趣诱导能够降低腹腔镜疝气手术患儿术前焦虑,提高麻醉配合度,降低并发症,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王臣  杨萍 《护理管理杂志》2015,(10):706-707
目的探讨术前家长焦虑水平与手术患儿焦虑水平及全身麻醉诱导期合作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焦虑状态-特质问卷对72例患儿家长进行测评;以改良耶鲁围手术期焦虑量表评估72例患儿在术前访视、入手术室、麻醉诱导期、术后6 h 4个时间点的焦虑水平;采用诱导期合作度量表评定72例患儿诱导期的合作程度。结果患儿家长焦虑水平高于常模(P<0.01);患儿入手术室时、麻醉诱导期及术后6 h焦虑水平高于术前访视时焦虑水平,患儿家长焦虑水平与患儿焦虑水平及患儿全身麻醉诱导期合作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全身麻醉手术患儿家长及患儿围手术期存在明显焦虑情绪,可能影响患儿麻醉诱导期合作程度,需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减轻家长的焦虑情绪,以提高患儿围手术期的适应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眼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择期手术的眼科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第1天进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调查,≥50分提示存在焦虑,记录眼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发生率并分析术前焦虑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96例患者中,41例出现术前焦虑,占42.71%,平均STAI评分为(34.06±6.28)分;男性、年龄50岁或70岁、未婚、受教育程度高、公费和有手术史的患者STAI评分分别低于女性、年龄50~70岁、已婚、受教育程度低、自费、无手术史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年龄、受教育程度对眼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有正面影响,手术史对焦虑有负面影响。结论眼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发生率较高,与年龄、受教育程度及手术史有关。  相似文献   

13.
张海容  郭文军  沈旭利 《全科护理》2014,(21):1973-1974
[目的]探讨3岁~6岁学龄前内向型患儿麻醉前的护理,总结全身麻醉病人的心理护理技巧。[方法]通过总结80例3岁~6岁内向型患儿的心理特点及行为表现,分析此类患儿的心理护理技巧。[结果]根据患儿的心理特点及行为表现,注重护理的方式方法,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80例内向型学龄前患儿顺利配合麻醉。[结论]通过术前观察、交谈和接触,分析病人的心理状态,针对不同个体的患儿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技巧,提高患儿对麻醉前治疗操作的合作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房间隔缺损手术患儿家长领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焦虑状况,探讨三者之间关系,为预防患儿家长焦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162例房间隔缺损手术患儿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总体自我效能量表、自评焦虑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房间隔缺损手术患儿家长焦虑总分为(51.36±8.24)分,得分≥50分为104例,焦虑发生率为64.20%;不同文化程度、居住地、家庭人均月收入、子女个数、宗教信仰、疾病严重程度的房间隔缺损手术患儿家长焦虑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领悟社会支持得分为43.88~64.44(54.16±10.28)分,占总分的64.48%,自我效能得分为16.72~33.64(25.18±8.46)分,占总分的62.95%;领悟社会支持得分、自我效能得分与焦虑得分具有负相关(r=-0.582、r=-0.611,P0.01),领悟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呈正相关(r=0.458,P0.01);房间隔缺损手术患儿家长自我效能在领悟社会支持与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6.32%。[结论]房间隔缺损手术患儿家长自我效能在领悟社会支持对焦虑的影响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如果能够帮助ASD患儿家属提高领悟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可有效减轻其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5.
哮喘患儿家长焦虑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玲  周淑敏 《护理研究》2006,20(28):2560-2562
[目的]了解哮喘患儿家长的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探讨帮助减轻焦虑情绪的应对措施。[方法]采用Zung’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22例哮喘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儿家长SAS总分值高于国内常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3.14,P<0.001)。患儿家长焦虑发生率为68.9%;女性焦虑程度明显高于男性;家长的焦虑与文化程度呈负相关,自费患儿家长焦虑程度高于加入医保患儿的家长。[结论]在医疗护理中除了对患儿进行救治外,应找出患儿家长焦虑症状中具有的共性问题,寻求相应的应对措施,增强其有效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达到减轻患儿家长焦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手术患儿家属焦虑心理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春  郑思琳  谢才芬 《现代护理》2004,10(10):915-916
目的 了解手术患儿家属的焦虑程度及原因 ,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达到心理疏导的目的。方法 应用状态焦虑量表及自编的原因调查表对 86例手术患儿家属进行测查。结果 手术患儿家属在患儿术前焦虑评分明显高于术后 (P<0 .0 0 1) ,术前焦虑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主要的原因有对手术、麻醉及预后的不了解 ;患儿母亲焦虑评分高于父亲 (P<0 .0 5 ) ;急诊手术患儿家属焦虑评分明显高于择期手术 (P<0 .0 0 1)。结论 护理人员应在手术前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 ,并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同时应注意母亲角色的特殊性及重视急诊手术患儿家属的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兴趣游戏干预对学龄前患儿心理及麻醉配合程度的影响。方法将59例择期手术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29)和对照组(n=30)。术前15~20min,试验组患儿与1名家长进入童趣化麻醉诱导间等候,患儿进行游戏;麻醉诱导时,手术室护士采用鼓励、分散注意力等方法使患儿配合麻醉诱导。对照组患儿与1名家长在普通术前等候室等候,护士将其带入麻醉诱导间进行一般麻醉诱导。患儿进入手术室时、等待手术时、麻醉诱导时,采用改良耶鲁围手术期焦虑量表(ModifiedYale Preoperative Anxiety Scale,mYPAS)进行评价;麻醉合作量表(Induction Compliance Checklist,ICC)用于评价患儿麻醉诱导时的行为表现。结果两组mYPAS得分比较,进入手术室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等待手术时、麻醉诱导时,试验组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C得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儿童兴趣游戏进行术前干预,能有效减轻患儿术前焦虑、恐惧,提高麻醉诱导配合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手术患儿家属的焦虑程度及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达到心理疏导的目的.方法应用状态焦虑量表及自编的原因调查表对86例手术患儿家属进行测查.结果手术惠儿家属在患儿术前焦虑评分明显高于术后(P<0.001),术前焦虑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主要的原因有对手术、麻醉及预后的不了解;患儿母亲焦虑评分高于父亲(P<0.05);急诊手术患儿家属焦虑评分明显高于择期手术(P<0.001).结论护理人员应在手术前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并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应注意母亲角色的特殊性及重视急诊手术患儿家属的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目标达成理论的整体护理对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儿的影响。方法:将136例经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基于目标达成理论的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术前焦虑[采用改良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mYPAS)]、麻醉诱导依从性[采用诱导期合作度量表(ICC)]、术后切口疼痛[采用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及苏醒期躁动[采用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表(PAED)]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进入手术室前、麻醉诱导前mYP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同年龄段患儿ICC、PAE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术后不同时间FLAC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苏醒期躁动、哭闹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目标达成理论的整体护理可减轻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患儿术前焦虑,提高麻醉诱导期合作度,减轻术后切口疼痛,降低麻醉苏醒期躁动、哭闹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李斌  尚少梅 《护理研究》2004,18(18):1614-1615
[目的 ]探讨全程陪护对手术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等心理状况的影响。 [方法 ]设实验组及对照组 ,责任护士常规术前 1d访视病人 ,实验组为手术麻醉前 10min接病人到手术室 ,即开始全程陪护 ;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就术前心理状况评价 ,术前、术日紧张度及等候时间、背景需求等因素进行调查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病人术日紧张程度评分与等待时间的相关分析 :实验组相关系数为0 .0 3 ,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1) ;对照组为 0 .90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为正相关关系。 [结论 ]全程陪护可降低手术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 ,提高手术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