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猪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传统和复层高密度培养(复层培养)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在8头猪16膝髌切迹上下共建立32个全层软骨缺损,右膝为空白和自体骨膜移植对照组,左膝为传统的自体骨膜覆盖下细胞注射移植组和自体骨膜覆盖下复层培养细胞移植组(上下缺损随机进入各对照和实验组)。术后5-6个月对缺损部位行大体、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采用O’Driscoll软骨组织形态学评分评价软骨缺损的修复质量。结果四组的O’Driscoll软骨组织形态学评分分别为(3.14±1.95)分、(10.57±3.60)分、(16.29±2.63)分、(20.43±1.81)分,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白对照组缺损被少量的纤维组织覆盖;骨膜移植组被纤维组织和少量的纤维软骨修复,且与周围组织整合差。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注射组和复层培养组)缺损被塑形良好的修复组织覆盖,组织学、基质特殊染色示修复组织为纤维软骨和透明软骨,与周边软骨和软骨下骨整合良好。复层培养组修复组织的细胞形态、基质染色比注射细胞组更接近正常软骨。结论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可成功修复全层关节软骨缺损。扩增后的软骨细胞经短期复层培养更有利于软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与软骨缺损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是与皮肤及牙科领域的修复一起问世的,但直到1997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才认可了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治疗软骨缺损的技术(ACI).10多年来,全世界大约已施行了2万多例,但关于其治疗软骨缺损效果的争论仍在继续.面对这些争论,ACI的改进方法--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MACl)出现了.本文就MACI与软骨缺损的修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关节软骨再生能力非常有限。目前临床上治疗关节软骨损伤常采用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ACI),其临床效果已得到肯定,但仍不十分理想。随着软骨细胞体外培养、软骨组织工程等相关学科及技术的发展,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已得到很大改进。然而,要达到理想的透明软骨组织完全修复关节软骨缺损仍有差距。本文从ACI技术的临床效果、软骨细胞体外培养、软骨组织工程、组织学评价和移植后软骨细胞示踪五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患者 男 26岁,2004年11月就诊,主诉“外伤后左膝疼痛伴功能障碍5个月余”。患者左膝疼痛,跛行步态,上,下楼加重。查体左膝无红、肿、热,有压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技术(MACI,Genzyme,America)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患者进行治疗,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后2年的随访分析,评价MACI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从2004年至2008年11月,对10例患者实施MACI手术。患者平均年龄34.9岁(14~57岁),缺损的平均面积(3.69±2.62)cm2/处(0.4~8cm2,n=20)。MACI技术是从患者非负重区取自体关节软骨,进行体外消化并分离出软骨细胞,培养扩增后接种在Ⅰ/Ⅲ型双层胶原膜上。移植前按缺损的部位修剪成相应形状,用生物蛋白胶将胶原膜粘贴在关节软骨缺损处。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使用KOOS评分问卷进行临床康复效果的评估并进行术后核磁共振的检测(MRI)。此外,术后对2例患者进行了3次关节镜检查和2次组织学检测。结果 10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及与手术相关的不良事件。患者术后3个月KOOS评分显示疼痛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KOOS评分显示:疼痛、症状、日常生活、运动及娱乐和生活质量5项均明显升高,5项评分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和2年患者的情况得到了持续的改善(P〈0.05)。患者术后3个月的MRI显示软骨缺损部位得到大部分填充和修复;6个月移植软骨基本与周围软骨完全整合;1年后修复组织呈等信号,软骨下骨髓水肿消失;2年后大部分患者软骨修复组织信号与周围组织信号强度一致,软骨下骨无骨髓水肿。术后15个月和2年的组织学检查显示新生的软骨组织以透明软骨为主。MACI手术一般都能在2h内完成,术中出血量小于100ml。结论 MACI技术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安全、可靠和有效的治疗措施,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和术中出血量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自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兔膝关节半月板无血运区损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内分化为软骨细胞的能力及对半月板无血运区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自体骨髓基质细胞收集后与纤维蛋白凝胶混合,植入40只成年兔一侧膝半月板无血运区损伤的裂口内,另侧设空白对照或单纯纤维蛋白凝胶植放。分别于术后1(12只)、2(12只)、3(15只)个月取村,行肉眼、光镜组织学观察。结果 术后2个月12个膝半月板损伤处在量的软骨细胞并有胶原纤维形成,3个月13个膝  相似文献   

7.
自体骨膜移植治疗关节软骨损伤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节软骨损伤修复大致分两类,即内源性修复和外源性修复。内源性修复也称骨髓刺激术,外源性修复包括生物移植和组织工程化关节软骨,前者包括骨膜、软骨膜移植,软骨细胞移植和骨-软骨移植;后者是体外构建种子细胞-载体复合物注入缺损区或者利用种子细胞悬液注入缺损区再用骨膜或软骨膜覆盖封闭软骨缺损的开口。两者均涉及到骨膜的成软骨作用。骨膜移植应用于临床治疗软骨损伤已有近20a历史,它有取材方便、对机体损害小等特点,但存在许多影响因素,限制了它的应用。本文就骨膜移植治疗关节软骨损伤的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总结纤维蛋白凝胶型自体软骨细胞移植(G-ACI)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2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分2次接受手术:第1次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膝关节镜软骨组织取出术,送实验室进行分离培养;1个月后接受第2次手术,分别为纤维蛋白凝胶型自体软骨细胞移植(G-ACI)手术和全镜下G-ACI手术。2例患者术前完善各项评估和检查,做好软骨取出术后护理及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后护理,配合正确而有效的康复训练,并做好并发症预防及护理。结果 2例顺利完成手术,移植术后6周均能扶拐下地,负重1/2体质量,术后10周例1能够完全负重、例2可以3/4负重,术后9个月2例患者均能跑步和骑自行车;移植术后1年可上下楼梯、长途行走,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术后康复训练是保证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给予软骨取出部位及移植后患肢护理,规范的康复训练指导,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康复周期长,个体化的、精确的、规范的康复训练计划的实施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自体软骨细胞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团块样自体软骨细胞植入关节软骨缺损后的病理变化,探讨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24只3.0kg以上4~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2只,20%的速眠新(1mg/kg)肌肉注射麻醉后取肩关节软骨组织,0.2%Ⅱ型胶原酶消化分离软骨细胞,体外单层培养,细胞长成肉眼可见的膜状后收集固体的组织样细胞团,动物再次麻醉制造双膝股骨滑车4.0mm×6.0mm方形缺损,植入细胞团块,骨膜覆盖,缝合骨膜于双股骨髁上。对照组12只,同实验组手术方法进行缺损单纯骨膜移植。1、3、12、24周两组各3只动物空气栓塞处死取材,观察细胞团块变化和缺损修复情况。结果:1周时软骨细胞朝向关节面部分细胞变大变圆,产生大量基质;3周时此种变化更加明显,但骨膜与细胞团块已然不能分开;12周时缺损为类透明软骨组织修复;24周时修复组织为透明软骨样组织,对照组为纤维软骨组织修复。结论:关节软骨细胞体外聚集培养形成的细胞团块内的细胞有迁移生长能力;细胞团块移植方法植入的细胞数量大,表型好,细胞在缺损内不会流失;关节软骨缺损修复是由植入的细胞团块生长分化而来;自体关节软骨细胞团块植入关节缺损内后,在关节应力的影响下,先从朝向关节面的一侧逐渐发生细胞成熟分化和软骨基质产生,逐渐完成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正>由于自身愈合能力有限,软骨损伤修复一直以来都具有临床挑战性。膝关节软骨损伤患病率高,尤以髌股关节软骨损伤最为多见。基质辅助自体软骨细胞移植(matrix-assisted autologous chondrocyte transplantation,MACT)中期随访显示出良好疗效,但对于不同患者及不同损伤类型,治疗结果各异。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对同一手术团队采取同一术式治疗的髌股关节软骨缺损的中期疗效进行前瞻性队列研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扼要介绍了软骨细胞及其影响因素,为软骨细胞提供了立体三维结构的降解材料,并概述了移植软骨细胞与宿主间的免疫学问题,软骨细胞移植的发展前景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4):1292-1296
软骨损伤后自体修复能力差,往往需要通过外科手段进行修复。但是传统的外科方法如关节灌洗术和清理术、骨髓刺激术、骨软骨自体/同种异体移植术等效果不是很理想。目前为止,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ACI)是修复软骨缺损的有效方法。随着组织工程技术在软骨缺损修复方面的发展,ACI发展、创新至第三代技术: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MACI)。随后根据支架材料的不同MACI又出现一些改良技术,各有特点和优势,本文就MACI及其改良技术的发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治疗关节软骨缺损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关节软骨主要是由少量的软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的无血管组织软骨损伤后,其自我修复能力很弱。当关节软骨缺损面积〉2cm^2,深度〉4mm时,通常不能自行修复,持续发展会导致骨关节炎。目前,可采用关节镜下清创灌洗术、微骨折术、开放性自体骨膜移植术、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和自体软骨细胞移植(autologous chondrocyt eimplantation,ACI)等方法修复关节软骨。  相似文献   

15.
关节镜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对7例膝关节股骨髁负重部位软骨损伤患者行膝关节镜清理术。摘除关节腔游离软骨碎块2例,半月板部分切除3例,髌上滑膜内侧皱襞切除3例。在股骨内侧髁部取自体骨软骨柱3~5枚,移植到股骨内侧髁软骨损伤部位。结果7例患者手术后伤口Ⅰ期愈合。随访期内6例患者疼痛症状消失。关节肿胀、假性交锁症状均消失。X线片显示移植骨软骨位置良好。结论自体软骨移植能缓解关节软骨损伤后出现疼痛、交锁症状,修复后的软骨为透明软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应用微骨折技术结合自体骨软骨碎屑样团块移植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 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6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0只,微骨折组18只,实验组18只.制作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对照组不做其他任何处理;微骨折组利用微骨折技术制作网格状微孔;实验组在制作网格状微孔后在缺损表面填盖上碎屑样软骨团块.术后4、8、12周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及Wakitani组织学评分、糖胺聚糖(GAG)含量测定 结果 术后12周实验组缺损由透明软骨样组织填充,软骨及软骨下骨组织基本恢复,修复的软骨组织在大体观察、组织形态学方面均优于微骨折组和对照组.术后4、8、12周实验组Wakitani组织学评分平均分别为(5.0±1.0)、(6.7±1.5)、(13.0±1.0)分,微骨折组平均分别为(2.3±0.6)、(5.0±1.0)、(7.7±1.2)分,对照组平均分别为(0.0±0.0)、(1.3±0.6)、(1 7±0.6)分,实验组不同时间点评分均高于微骨折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12周实验组GAG含量平均分别为(6.25±0.31)、(13.11±0.21)、(16.23±0 66) μg/mg,微骨折组平均分别为(3.04±0.21)、(5.75±0.24) 、(7.03±0.21) μg/mg,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微骨折技术结合自体骨软骨碎屑样移植是一种治疗软骨缺损的新选择,其能够有效提高软骨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同种异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免疫反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免疫学变化。方法:将兔分成软骨细胞移植组及骨基质明胶移植组,用免疫学及组织学方法,研究其免疫反应。结果:软骨细胞移植组术后检到淋巴细胞增殖,植入物局部见到淋巴细胞浸润。结论:同种异体软骨细胞移植存在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8.
自体骨软骨镶嵌移植修复猪膝关节骨软骨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猪自体骨软骨镶嵌移植治疗股骨负重区骨软骨复合缺损的优缺点。方法: 采用德国Arthrex公司OATS软骨移植器械, 进行长枫杂交仔猪同关节非负重区骨软骨移植修复负重区骨软骨缺损。结果: 12周后发现骨软骨柱移植后存活良好, 移植软骨中心区无明显凹陷及退变, 甚至稍有凸起, 质地同正常软骨; 与周围正常软骨界限仍清晰, 交界区软骨整合差, 有明显裂隙存在; 骨软骨供区有明显凹陷, 为白色组织充填, 质软, 周围可见正常软骨退变。结论: 自体骨软骨镶嵌移植具有移植软骨固定可靠、软骨细胞存活率高等优点, 但也有交界区整合差, 为纤维软骨修复等缺点。  相似文献   

19.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关节软骨的自身修复能力有限,其损伤后的修复一直是骨科界的难题之一。1968年,Chestemlan等首次报告了运用体外培养的异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结果虽不理想,但为关节软骨缺损修复开辟了一条新思路。1987年,Brittberg等首次在临床上应用自体软骨细胞联合骨膜移植术治疗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术后经过平均3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