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肝组织病理的指导下探索ALT≤40 U/L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抗病毒指征的无创指标。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0月—2018年8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已行肝活检的377例ALT≤40 U/L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入组患者中炎症活动度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4 年 4 月—2016 年 3 月于我院治疗的 64 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恩替卡韦联合安慰剂治疗)和治疗组(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例数分别为 37 例和 27 例。治疗期间定期进行血常规、血生化、HBV DNA、肝脏硬度(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 LSM)的检查,并观察 2 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72 周时肝穿刺活检的疗效。结果入组 64 例患者,其中 59 例完成临床疗效观察。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 2 组患者 ALT、AST、TBIL、HBV DNA 水平及 LSM 和肝纤维化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均< 0.05);在改善肝纤维化程度方面,治疗组有效率为 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可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临床特征与肝脏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对ALT正常的105例慢性HBV感染者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并对血清HBV标志物(HBV-M)和HBV DNA等进行分析。结果:105例慢性HBV感染者中肝组织有病理改变者占93.3%(98/105),其中G2及G2以上者占17.1%(18/105),S2及S2以上占21.9%(23/105),且12.4%(13/105)的患者组织学表现为肝硬化。年龄与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s=0.21,P<0.05);0.5×ULN0.05),但肝纤维化分期有差异显著性意义(P<0.05)。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还与年龄和HBV DNA复制水平有关,而与HBe Ag阳性与否无相关性。结论:部分ALT水平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变也处于活动期,其中年龄>41岁、0.5×ULN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肝脏硬度值(LSM)对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10月-2018年8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住院行肝活组织检查的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330例,根据肝组织学病理结果,分为轻微肝纤维化(F0~F1)和明显肝纤维化(F2~F4)两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通过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诊断明显肝纤维化的指标,然后对筛选后的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在诊断明显肝纤维化患者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330例患者中轻微纤维化(F0~F1)有245例,明显肝纤维化(F2~F4)有85例。两组在临床指标HBV DNA、HBsAg、HBeAg、抗-HBc、ALT、AST、TBil和LSM水平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多因素分析显示,HBsAg与LSM是明显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 05)。ROC曲线分析发现只有LSM有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 744(95%可信区间:0. 680~0. 808)。以LSM≥6. 15 k Pa为界值,预测明显肝纤维化的敏感度为62. 4%,特异度为76. 3%,准确度为72. 1%,阳性预测值为72. 5%,阴性预测值为67. 0%。结论 LSM对明显肝纤维化的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低病毒载量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炎症、纤维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2年6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HBsAg阳性患者,筛选出20 IU/mL2检验。结果 36.59%(15/41)低病毒载量HBV感染者肝脏炎症和/或纤维化≥G2/S2。1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 DNA为>200~2 000 IU/mL患者11例(73.33%),HBV DNA为20~200 IU/mL患者4例(26.67%);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G2占比73.33%(11/15)、纤维化程度分期S2占比46.67%(7/15);ALT≤30 U/L占比46.67%(7/15);年龄≥30岁占比86.66%(13/15);LSM>17 kPa占比6.67%(1/15),LSM 12.4~17 kPa占比46.67%(7/15),LSM 9.4~12.4...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生活质量与AST和PLT比率(APRI)、肝硬度(LSM)值、病理组织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3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伴有肝纤维化的患者95例,全部患者进行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在治疗前、治疗26周、52周和78周时采用SF-36量表进行生活质量测评,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测定LSM值,并检测血清APRI,其中31例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78周时进行肝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分析抗病毒治疗前后生活质量与APRI、LSM值和病理组织学的关系。计量资料同一指标不同时间点之间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抗病毒治疗后全部患者生活质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健康状况、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力状况不同时间点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25.084、8.699、12.293、22.874、12.079、10.403,P值均<0.05)。全部患者的APRI呈下降趋势,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0.030,P<0.01),全部患者的LSM值呈下降趋势,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5.744,P<0.01),APRI和LSM与生活质量评分呈负相关(P值均<0.05)。肝穿刺活检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组织学炎症好转共22例,纤维化好转共15例,其中炎症好转的同时生活质量也提高有14例,纤维化好转的同时生活质量也提高有8例。结论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生活质量,APRI和LSM值下降可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好转,组织学炎症和纤维化好转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好转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LT小于2倍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s of normal,ULN)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中与肝脏病理学改变相关的临床指标。方法将60例ALT2×ULN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按照不同肝脏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分组,对比各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血清ALT、HBV DNA定量、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肝脏瞬时弹性探测仪(FibroScan)测定肝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的变化情况。结果 60例患者肝脏炎症改变在G1~G3级,纤维化程度在S0~S2期,其中≥G2、达S2者分别为49例(81.7%)、19例(31.7%)。60例患者中,随着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加重,男性患者比例、年龄、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LSM值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ALT水平、HBV DNA定量随肝脏炎症程度的加重亦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以上两指标随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加重无明显变化。结论对于ALT2×ULN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仍然有相当部分患者的肝脏病变在G2或/和S2以上,对于这部分人群,尤其是男性患者,密切随访年龄、血清ALT、HBV DNA、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LSM值的变化对于协助了解肝脏病理变化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慢性HBV感染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而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控制甚至逆转肝纤维化对于降低肝硬化、肝细胞癌等终末期疾病的发病率尤为重要。慢性HBV感染者经长期抗HBV治疗获得病毒学应答后肝脏炎症消退,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可得到不同程度的逆转,甚至完全恢复至正常结构,具体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归纳并分析了近年来关于慢性HBV感染者获得病毒学应答后肝纤维化/肝硬化逆转的相关研究,总结了可能与慢性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肝纤维化/肝硬化逆转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宿主因素、病毒因素、治疗因素、代谢相关因素等,但仍有其他的相关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ALT≥2×正常值上限(ULN)常作为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指征之一[1-3],但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是判断肝脏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金标准.本研究将129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影响其病变程度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自然病程进展规律与感染持续时间、年龄、性别、血清ALT水平及肝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0年8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的家族聚集性慢性HBV感染患者,排除其他肝脏疾病,未应用干扰素或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肝脏组织病理切片采用Knodell评分系统读取,统计学方法采用描述统计学评价,卡方检验及线性回归分析,只有与单变量分析(P0.05)密切相关的因素才进入多因素分析模式。结果132例患者中年龄30岁组炎症评分≥5分及纤维化评分≥3分所占频率明显高于年龄≤30岁组(P0.05);肝功正常组肝组织炎症评分≤4分及纤维化评分≤2分所占频率高于肝功异常组(P0.05);肝功反复异常1年组肝组织炎症评分≥5分及纤维化评分≥3分所占频率高于肝功反复异常≤1年组(P0.05)。血清ALT水平正常组肝组织炎症评分≤4分及纤维化评分≤2分所占频率高于ALT水平异常组(P0.05);ALT2×ULN组肝组织炎症评分≥5分及纤维化评分≥3分所占频率高于ALT≤2×ULN组(P0.05)。结论家族聚集性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与感染持续时间呈正相关;尤其年龄30岁时更易出现肝脏疾病的进展;持续肝功异常时间越长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改变越显著;血清ALT异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较血清ALT正常者重,而血清ALT异常者血清ALT水平越高,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改变越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在ALT2倍正常值上限(2×ULN)的慢性HBV感染人群中,一般临床指标对肝脏病理结果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2例ALT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判断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同期化验肝功能、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 DNA等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索该类患者的一般临床指标对其肝脏病理结果的预测作用。结果 122名患者中有明显炎症或纤维化(G≥2或S≥2)者共94例(77.0%),早期肝硬化者5例(4.1%)。G2组与G≥2组相比,除HBV DNA外,其余各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2组与S≥2组相比,年龄、HBeAg、HBV DNA、AST、血小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HBeAg和AST是肝脏明显纤维化(S≥2)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对血清ALT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年龄40岁、HBeAg阴性、AST40U/L者应积极进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必要时尽早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AST与PLT比值指数(APRI)对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慢性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指征(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G2或肝纤维化分期≥S2)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LT水平2×ULN慢性HBV感染者207例,根据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分为G2和S2组(87例)与≥G2或≥S2组(120例)。记录其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计算APRI评分;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判断APRI与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ALT、AST、PLT及APRI对ALT2×ULN患者抗病毒适应证的判断效果。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APRI与炎症活动度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61、0.597,P值均0.001)。在ALT、AST、PLT、APRI对抗病毒适应证的判断效果中,APRI的判断价值最高,其对判断≥G2或≥S2组、≥G2组、≥S2组的AUC分别为0.913、0.882、0.881。APRI预测≥G2或≥S2组的AUC为0.913(95%可信区间为0.871~0.954),最佳截断值为0.5324;当APRI≥0.5324时,患者存在显著的肝组织学病变,即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2或纤维化分期≥S2,达到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其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0%、89.66%、92.11%、83.87%。结论 APRI对于协助了解ALT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脏病理变化、决定抗病毒治疗时机有较好的判断价值,可减少临床应用肝穿刺有创评估组织学改变的频率。  相似文献   

13.
正ALT正常、HBeA g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仍存在争议。我国指南推荐意见,对于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存在以下4种情况之一可以抗病毒治疗:(1)肝组织学检查提示显著炎症和/或纤维化(G≥2和/或S≥2);(2)有乙型肝炎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且年龄 30岁;(3)年龄 30岁者,无创诊断技术检查,存在明显肝脏炎症或纤维化;(4) HBV相关肝外表现(如HBV相关肾小球肾炎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无上述4种特殊情况、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HBV DNA阳性、ALT正常)目前相关指南暂不建议治疗,原因是这部分患者可能疾病进展缓慢、抗病毒治疗效果欠佳。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定期体检ALT正常,首次就诊诊断为肝衰竭、肝硬化、肝细胞癌(HCC)的病例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Fibro Touch~?无创肝脏硬度测定值与血清学标志物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与各评估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05例于我院感染科病房就诊且进行肝穿刺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依据肝穿结果进行分组:无纤维化组44例(S0)、早期肝纤维化组26例(S1-2)和进展性肝纤维化组35例(S3-4).在肝穿后1 wk内进行Fibro Touch~?检测获得肝脏硬度测定(liver stiffiness measurement,LSM)值,并于TE检测当日空腹行血样采集,进行肝功能、血脂、空腹血糖、血常规及肝纤四项检测,应用计算公式获得各肝纤维化诊断模型如Hui氏评分、Forns指数、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rosis index based on the 4 factor,FIB-4)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纤维化积分(NAFLD fibrosis score,NFS),同时测量身高(cm)、体重(kg),计算体质量指数水平.应用Spearman秩检验分析LSM值与各血清学肝纤维化标志物的相关性,比较LSM值及各血清学标志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并比较相应的截断点值及其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无纤维化组、早期肝纤维化组及进展期纤维化组患者的LSM值分别为8.48(7.00-9.85)kPa、9.4(6.4-11.30)kPa、12.75(9.80-20.75)kPa,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血清LN外,LSM值与肝纤四项余指标及Hui氏评分、Forns指数、FIB-4及NFS均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Forns指数与hui氏评分、FIB-4呈正相关(r=0.810、r=0.898,P0.01),NFS与hui氏评分、Forns指数、FIB-4呈正相关(r=0.844、r=0.893、r=0.899,P0.01);LSM值诊断进展性肝纤维化的临床效用价值最高,在cut-off值为11.65kPa时,LSM值诊断进展性肝纤维化的AUC=0.764,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是91%和60%,符合度为82%;其次为NFS,在截断点为-1.25时,诊断进展性肝纤维化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4%和89%,符合率为78%.结论Fibro Touch~?无创肝脏硬度测定在慢性HBV感染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与各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对于指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及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评价LPRI 评分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初治人群的诊断价值。方法 筛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既往乙型肝炎研究队列2013年6月—2015年9月经肝穿刺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76例。基于患者肝脏硬度测定(LSM)联合PLT计算LPRI评分,以肝脏病理为金标准,评价LPRI评分对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诊断价值。不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各诊断模型与肝穿病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通过DeLong法比较多个无创诊断模型(LPRI、LSM、APRI、FIB-4)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及诊断性能。采用Bootstrap方法对LPRI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诊断价值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根据肝纤维化程度的不同,分为F0/1组(n=63)、F2/3组(n=118)、F4组(n=95),3组间Alb、TBil、PLT、LSM、AFP及HBV DNA水平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初治慢性HBV/HCV感染合并轻度肝脂肪变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6年1月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初治慢性HBV/HCV感染者111例,全部患者经肝穿刺明确合并有轻度肝脂肪变,其中HBV感染者65例(HBV感染组),HCV感染者46例(HCV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血脂、血糖、肝脏硬度值(LSM)等临床指标变化。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LSM、AST、GGT、血浆Alb、TC、HDL-C、LDL-C、PL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将两组患者按照肝脏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分为G或S2组(0、0~1、1、1~2),G或S≥2组(2、2~3、3~4、4)。LSM在HBV感染组和HCV感染组不同肝脏炎症分级以及不同纤维化分期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BV感染组:6.40(5.30~7.70)vs 8.30(5.90~11.30),Z=-2.463,P=0.014;6.70(5.30~7.80)vs 8.30(5.70~11.30),Z=-2.049,P=0.040。HCV感染组:7.60(6.30~11.50)vs 17.50(12.00~26.70),Z=-3.961,P0.001;7.60(5.90~10.20)vs 15.50(7.50~21.50),Z=-3.325,P=0.001]。慢性HCV感染组患者中,TC在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8±0.85 vs 3.82±0.68,t=2.045,P=0.047)。结论与初治慢性HBV合并轻度肝脂肪变比较,HCV感染合并轻度肝脂肪变的LSM、GGT、TC及LDL-C较高,Alb、PLT、AST及HDL-C较低。此外,肝脂肪变相关指标(BMI、GLU、脂肪衰减参数、血脂)与疾病的进展无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HBeAg阴性、ALT正常的HBV感染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方法 89例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均接受肝组织穿刺病理学检查,并行肝炎病毒标志物、血清HBV标志物和HBV DNA检测,分析其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结果 89例患者的肝组织病理结果大部分异常,其中肝组织炎症分级≥G2者70例,占78.6%;纤维化分期≥S2者66例,占74.2%。不同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患者之间的HBV DNA定量有明显的差别(F=2.678,P〈0.05),而且二者呈正相关(rs=0.327,P〈0.01);不同肝纤维化分期患者之间的HBV DNA定量也有明显的差别(F=2.625,P〈0.05),而且二者呈正相关(rs=0.314,P〈0.01)。结论 HBeAg阴性的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如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HBV DNA滴度明显升高,应及早进行肝脏穿刺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并指导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携带者血清GP73水平与肝脏病理变化的关系,探讨血清GP73水平对慢性HBV携带者肝脏炎症损伤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0月在解放军第一八〇医院就诊的慢性HBV感染者300例,其中慢性HBV携带者100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100例,HBV相关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100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P73浓度。100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肝脏穿刺活检术,分析血清GP73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G)和纤维化分期(S)的关系。结果慢性HBV感染者血清GP7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血清GP73浓度在慢性HBV携带者(47.21±17.69)ng/ml、CHB(98.45±65.29)ng/ml和HBV相关LC(229.93±95.00)ng/ml中持续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过相关性分析,血清GP73含量与慢性HBV感染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46)。100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肝脏穿刺活检术后发现,血清GP73含量随着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肝纤维化分期的加重而逐渐升高(P0.001),血清GP73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r=0.549)和肝纤维化分期(r=0.528)呈正相关。在100例ALT正常的慢性HBV携带者中,有显著肝脏炎症(≥G2)和纤维化(≥S2)的患者分别为29例(29.00%)和33例(33.00%)。病理分级为≥G2和≥S2的慢性HBV携带者血清GP73水平显著高于无明显坏死性炎症(G0~G1)和纤维化(S0~S1)患者(P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诸因素中只有血清GP73水平被确定为预测肝脏坏死性炎症和肝纤维化的独立因素。结论血清GP73水平与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密切相关。部分慢性HBV携带者尽管ALT水平正常,但是肝组织却存在明显的炎症坏死和纤维化,其血清GP73水平明显升高。因此,血清GP73可用于慢性HBV携带者预测肝脏炎症损伤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ALT正常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学特点,并探讨其与性别、年龄、ALT和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114例,行B超定位下肝穿刺组织活检,观察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并分析其与性别、年龄、ALT和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回归分析。结果 (1)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炎症分级与纤维化分期相关(P0.05),炎症分级越高,纤维化分期也越高。(2)114例感染者肝组织病理:炎症程度≥G2者101例(88.59%),纤维化程度≥S2者63例(55.26%)。(3)感染者的性别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4)将感染者按年龄分组,第一组30岁,第二组30~40岁,第三组40岁,三组感染者的年龄与肝组织炎症分级无相关性(P0.05)、与纤维化分期存在相关性(P0.05),年龄越大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越高。(5)ALT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相关(P0.05),ALT水平越高,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越高。(6)将114例感染者按HBV DNA水平分组,第一组HBV DNA10~4,第二组HBV DNA:10~5~10~7拷贝/mL,第三组HBV DNA10~8,三组之间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炎症分级越高,纤维化分期也越高;大多数ALT正常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炎症分级或纤维化分期都在中等程度及以上(≥G2者占73.7%或≥S2者占75.4%);感染者的年龄越大、ALT水平越高,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20.
陈蓓 《肝脏》2012,17(5):304-306
目的探讨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特征,并分析性别、年龄、ALT、血清HBV DNA及HBeAg对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123例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根据性别、年龄、ALT、血清HBV DNA及HBeAg进行分组,并分别比较各组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之间的差异。统计学处理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HBV携带者性别、HBV DNA水平对肝脏损害程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加、ALT水平升高,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呈加重的趋势(P<0.01);血清HBeAg阳性与阴性对纤维化程度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年龄>40岁、ALT水平接近正常值上限的HBV携带者,应尽早进行肝脏活组织检查,根据不同病理结果决定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