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和死亡的危险因素,了解患者生存情况。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9年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行肝移植的391例HCC患者。根据肝移植术后HCC是否复发分为HCC复发组(n=78)和无复发组(n=313)。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肝移植术后患者HCC复发和死亡的危险因素。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情况,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肝移植术后肿瘤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 391例HCC肝移植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2年,其中78例(19.95%)患者出现HCC复发。肝移植术后患者肿瘤复发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术前AFP水平 200 ng/ml[风险比(HR)=2.52,95%可信区间(95%CI):1.58~4.03,P 0.001; HR=2.99,95%CI:1.59~5.62,P 0.001]、肿瘤直径总和(HR=1.20,95%CI:1.12~1.28,P 0.001; HR=1.10,95%CI:1.02~1.17,P=0.002)、血管侵犯(HR=1.15,95%CI:1.04~1.26,P=0.016; HR=1.10,95%CI:1.03~1.18,P=0.004)。HCC肝移植患者术后1、5和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8%、84.2%和83.5%; 1、5和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4.0%、75.1%和75.1%。AFP、大血管侵犯、BMI与肿瘤直径总和联合因素对于HCC复发患者死亡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789,95%CI:0.719~0.858)。结论肝移植术前肿瘤生物学特征是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评估表(NRS-2002)与肝细胞癌(HCC)肝切除术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在武汉中心医院首次行肝切除术治疗的HCC患者。采用NRS-2002评分评估HCC患者术前的营养状态。所有患者均随访,根据随访结果记录无复发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检验对无复发生存时间及总体生存时间进行分析。复发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根据NRS-2002评分筛查结果显示,230例HCC患者术前存在营养风险72例,营养正常158例,营养风险发生率31. 3%。随访时间7~80个月,平均随访(46. 14±10. 52)个月。所有患者中,复发91例(39. 6%),死亡43例(18. 7%),1年复发率10%(23/230)、3年复发率28. 3%(65/230)、5年复发率35. 2%(81/230); 1年病死率1. 7%(4/230)、3年病死率12. 2%(28/230)、5年病死率16. 1%(37/230)。其中营养风险患者复发37例(51. 4%),死亡20例(27. 8%);营养正常患者复发54例(34. 2%),死亡23例(14. 6%)。营养正常患者总生存时间及无复发生存时间均高于营养风险患者(P值均0. 05)。肿瘤个数[风险比(HR)=1. 682,95%可信区间(95%CI):1. 161~2. 438]、血管侵犯(HR=1. 996,95%CI:1. 372~2. 904)、营养风险(HR=2. 186,95%CI:1. 517~3. 150)是HCC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 05);血管侵犯(HR=1. 823,95%CI:1. 265~2. 627)、营养风险(HR=2. 068,95%CI:1. 431~2. 990)是HCC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 05)。结论根据NRS-2002评分的营养筛查结果,HCC患者术前营养风险比例较高且与术后复发及死亡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1,29(10):511-516
背景目前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分期系统对肝癌手术切除后患者预后判断并不理想,早期发现和识别这些术后易复发的患者并进行针对性干预至关重要.近年来肝脏免疫与疾病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26可预测HCC患者的预后,但对于接受HCC手术切除患者的术后5年预后情况尚缺乏研究.目的分析乙肝相关HCC患者肝癌组织中IL-26对接受肿瘤切除治疗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收集2006-01/2015-06期间在我院住院并手术治疗的乙肝相关HCC患者术前资料.免疫组化测量切除肝癌组织中IL-26的表达量,并根据测得全部肝癌组织IL-26水平中位数分为IL-26高表达组和IL-26低表达组. 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患者5年的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结果共纳入131例患者, IL-26高表达组患者的肿瘤5cm(P=0.026)、微血管侵犯(P=0.009)、TNM分期Ⅲ-Ⅳ期(P=0.045)明显多于IL-26低表达组.IL-26高表达(HR=1.667, P=0.022)、肿瘤5 cm (HR=1.096, P=0.002)、微血管侵犯(HR=2.696, P=0.006)是HCC切除患者PFS的影响因素. IL-26高表达(HR=1.643, P=0.041)和微血管侵犯(HR=3.303, P=0.016)是HCC切除患者的OS的独立预后因素. IL-26高表达组患者的PFS、OS较IL-26低表达组差(P 0.05).结论肝癌组织中IL-26表达量与乙肝相关肝癌患者切除术后的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1,29(17):999-1005
背景近年有研究报导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C-reactive protein/serum albumin ratio, CRP/Alb)及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 GGT)指标的上调预示着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患者治疗预后差,但其对HCC切除术后预后相关研究较少,值得进一步研究.目的评估检测术前CRP/Alb、GGT指标对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01/2019-01-20于我院初次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且术后病理提示为HCC的8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并随访预后,以2年为界限将患者分为早期复发组与非早期复发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独立危险因素的无瘤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法.结果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 roperator characteristiccurve,ROC)结果 ,CRP/Alb、GGT的最佳截值分别为CRP/Alb=0.041、GGT=75.5 U/L.本组80例患者1、2年内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0%、56.25%,单因素结果显示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CRP/Alb、GGT是HCC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结果显示MVI、GGT是影响HCC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MVI的HCC术后患者无瘤生存时间明显低于无MVI患者(P0.001), GGT75.5U/L组的无瘤生存时间明显低于GGT≤75.5U/L组患者(P=0.001).结论 CRP/Alb、GGT、MVI对预测HCC患者术后早期肿瘤复发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IL-17在不同AFP水平下的HBV相关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与HCC根治术后复发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HBV相关HCC行根治切除术的连续病例167例,另外选取肝血管瘤患者115例(其中HBV携带者8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167例HBV相关HCC血清中IL-17表达,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浓度,并分析IL-17的表达与不同AFP水平的关联性及其与HBV相关HCC患者根治切除术后复发和生存的关系。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相关性分析、Log-rank检验以及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将HBV相关HCC患者以血清AFP水平分为2组,AFP<400 ng/ml组IL-17的阳性表达率为50.9%(58/114),AFP≥400 ng/ml组为34.0%(18/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1,P=0.002)。AFP<400 ng/ml组和AFP≥400 ng/ml组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期(34.1个月vs 13.4个月)、总体生存期(84.2个月vs 57.4个月)、1年内肿瘤复发率(28.9%vs 50.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34、3.13、10.89,P值均<0.05)。Kaplan-Meier分析发现,AFP<400 ng/ml的HBV相关HCC患者,IL-17阳性表达组术后1年复发率高于阴性表达组,无瘤生存期、总生存期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χ2值分别为7.350、3.814、9.744,P值均<0.05)。Cox模型分析结果显示,IL-17阳性表达、血管癌栓、组织分化程度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值均<0.05)。结论 AFP<400 ng/ml的HBV相关HCC患者中IL-17阳性表达预示着早期复发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根治性治疗后酒精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5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43例接受根治性治疗的酒精相关性HC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HDL-C水平分为正常组(n=26)及异常组(n=17)。比较2组间基本信息、实验室检验指标、影像学相关指标、肿瘤BCLC分期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h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索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组间前白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2.38±60.86)mg/L vs(120.06±64.08)mg/L,t=2.184,P=0.035];肿瘤数目(HR=2.839,95%CI:1.120~7.200,P=0.028)、肿瘤大小(HR=2.634,95%CI:1.062~6.529,P=0.037)及HDL-C水平(HR=2.400,95%CI:1.040~5.537,P=0.040)是影响酒精相关性HCC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正常组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5%、72.4%、55.7%,HDL-C异常组分别为70.6%、43.7%、17.5%,2组累积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81,P=0.015)。结论HDL-C水平的降低可能预示酒精相关性HCC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 筛选HBV相关肝细胞癌(HCC)死亡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首次确诊为HBV相关HCC的700例患者的资料并进行随访,起点为HCC的诊断日期,终点为死亡。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死亡组(n=407)和生存组(n=293)。计量资料用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 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 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可预测1、3、5年生存率的列线图模型,采用200次10折交叉验证法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的性别构成、Alb、TBil、ALT、AFP、CHE、LSM及BCLC分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风险比(HR)=1.390,95%CI:1.077~1.794]、CHE(2500~5000 U/L)(HR=1.996,95%CI:1.470~2.710)、CHE<2500 U/L(HR=3.2...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挖掘技术,分析N-myc下游调控基因(NDRG)家族在肝细胞癌(HCC)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利用ONCOMINE、GEPIA和Kaplan-Meier Plotter挖掘了HCC患者的NDRG表达和生存数据。共收集419例HCC组织的基因表达数据分析NDRG家族表达差异,将其分为肝癌组(n=369)和正常肝组织组(n=50)。生存分析共收集364例HCC组织的NDRG家族基因表达数据,分为低表达组[NDRG1(212例)、NDRG2(185例)、NDRG3(182例)、NDRG4(184例)]和高表达组[NDRG1(152例)、NDRG2(179例)、NDRG3(182例)、NDRG4(180例)]。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HCC组织中NDRG1/3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肝组织,而NDRG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肝组织(P值均0. 05)。不同病理分期NDRG1/2/3/4表达差异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 67、2. 97、5. 51、3. 56,P值均0. 05)。生存分析表明,NDRG1/3高转录组与低转录组相比,总生存期(OS)[NDRG1:风险比(HR)=1. 75,95%可信区间(95%CI):1. 24~2. 47,P 0. 05; NDRG3:HR=1. 83,95%CI:1. 28~2. 60,P 0. 05]和无进展生存期(PFS)(NDRG1:HR=1. 39,95%CI:1. 03~1. 87,P 0. 05; NDRG3:HR=1. 71,95%CI:1. 27~2. 30,P 0. 05)均显著缩短。NDRG2低转录组和高转录组相比,OS(HR=0. 43,95%CI:0. 30~0. 62,P 0. 05)和PFS(HR=0. 59,95%CI:0. 44~0. 80,P 0. 05)均显著缩短。NDRG4高低转录组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 4,95%CI:0. 99~1. 98,P 0. 05),高转录组和低转录组相比PFS显著延长(HR=0. 53,95%CI:0. 39~0. 72,P 0. 05)。结论 NDRG1/3的高表达和NDRG2的低表达可能与HCC进展相关,提示HCC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红细胞分布宽度/淋巴细胞比值(RLR)及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在早期小肝癌射频消融术后的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20年12月在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射频消融术的132例初诊早期肝细胞癌(HCC)患者。收集患者术前资料并随访观察复发和生存情况。运用X-tile工具以5年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确定NLR、RLR和LMR的最佳截断值并组合成为N-R-L评分,并据此分为N-R-L 0分组(n=92)、N-R-L 1分组(n=29)和N-R-L 2分组(n=11)。计数资料3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对无复发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进行组间比较。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并将log-rank检验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以确定无复发生存率与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N-R-L 0分、N-R-L 1分和N-R-L 2分组的组间Child-Pugh分级、Al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与肝切除术治疗小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分析影响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1年1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7例肝细胞癌(HCC)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58例,接受肝叶切除术治疗49例。术后随访3年,采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HCC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治疗后,射频消融患者血清ALT水平显著低于肝切除术组(P0.05),而血清ALB水平显著高于肝切除术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3%对1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治疗患者1 a、2 a和3 a总生存率分别为84.5%(49/58)、65.5%(38/58)和44.8%(26/58),而肝切除术组则分别为85.7%(42/49)、67.3%(33/49)和46.9%(23/49),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0.032,P=0.859;x~2=0.040,P=0.842;x~2=0.048,P=0.827);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HR=0.372,95%CI:0.105~0.876,P=0.033)与HCC患者无瘤生存时间有关,而血清AFP水平(HR=3.043,95%CI:1.007~5.248,P=0.035)、肿瘤数目(HR=0.871,95%CI:0.344~0.902,P=0.401)和肿瘤直径(HR=1.631,95%CI:1.273~3.045,P=0.005)与HCC患者总生存时间有关;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多(HR=0.087,95%CI:0.045~0.498,P=0.009)是影响HCC患者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肿瘤分化低(HR=2.974,95%CI:1.865~4.097,P=0.046)、肿瘤数目多(HR=0.062,95%CI:0.033~0.378,P=0.002)和肿瘤直径大(HR=2.216,95%CI:1.778~5.026,P=0.007)是影响HCC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与肝切除术治疗小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射频消融治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肝功能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根治性肝癌切除术后应用索拉非尼和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合并微血管侵犯(MVI)的肝癌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37例行根治性肝癌切除术,且术后病理诊断为有MVI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单纯手术,B组术后应用索拉非尼,C组术后行预防性TACE,分析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用Kaplan-Meier计算无瘤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肝癌合并MVI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无瘤生存率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A、B、C三组病例数分别为49、36、52,三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三组患者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1.4%、51.0%、38.8%,86.1%、75.0%、66.7%和82.7%、75.0%、59.6%,A组和B组比较(χ2=9.105,P=0.003)、A组和C组比较(χ2=5.958,P=0.015),1、2、3年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患者无瘤生存率明显提高;B组和C组1、2、3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7,P=0.268)。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HR=0.622,P=0.046)、肿瘤最大直径(HR=1.661,P=0.033)、是否行预防性TACE(HR=0.544,P=0.019)、术后是否应用索拉非尼(HR=0.419,P=0.007)是影响肝癌伴MVI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复发类型上,B组以肝内单发为主,A组和C组以肝内多发为主。结论对于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合并MVI的肝癌患者,应用索拉非尼或预防性TACE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3年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lncRNA LINC01296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32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RT-PCR法检测肺癌标本lncRNA LINC01296表达。采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法分析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LINC01296表达与性别(P=0. 002)、TNM分期(P=0. 001)和复发(P 0. 001)相关。具有较高的LINC01296表达的患者表现出更高级别的临床特征和较短的无进展存活时间(P=0. 002)和整体生存率(P 0. 001)。多因素分析表明,LINC01296表达与N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HR=1. 95,95%CI:1. 32~2. 79,P=0. 008)和总生存(HR=2. 25,95%CI:1. 83~3. 72,P=0. 012)相关。结论 LINC01296与N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独立相关,可能是其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甲胎蛋白(AFP)应答对进展期肝细胞癌(HCC)患者行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TACE)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符合巴塞罗那分期B期的165例进展期HCC患者,根据TACE术后AFP是否下降50%分为两组:AFP应答组(n=80)和AFP未应答组(n=85)。采用Kaplan-Meier计算总体生存时间,Log-rank检验评估不同组别患者的生存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一般临床资料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FP应答组的1,3,5年总体生存率为68.9%,46.6%和40.8%,AFP未应答组为45.9%,20%和17.5%,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多因素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AFP400ng/ml(HR:2.12,P=0.001)、肿瘤直径5cm(HR:3.33,P0.001)、肿瘤数目3(HR:2.06,P=0.001)、以及Child-Pugh B级(HR:1.93,P=0.004)是影响TACE预后独立的危险因素,AFP应答(HR:0.45,P0.001)是TACE术后生存的保护因素。结论连续AFP测量是TACE术后监测治疗反应的有效方法,AFP应答可提高进展期HCC行TACE后的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早期胆管细胞癌(IC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的早期ICC患者共155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术后1、2、3年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采用Cox向前逐步回归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早期ICC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早期ICC多数为中年男性患者,平均直径为(5. 8±2. 5) cm,肝功能多无异常,伴有不同程度CA19-9水平升高,术后病理多为高中分化腺癌。患者术后1、2、3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6. 1%、43. 9%和34. 1%,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0. 3%、25. 0%和18. 1%。Cox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高水平CA19-9[风险比(HR)=1. 705,95%可信区间(95%CI):1. 096~2. 652,P=0. 018]、肝硬化(HR=2. 399,95%CI:1. 108~5. 196,P=0. 026)、镜下子灶(HR=1. 918,95%CI:1. 124~3. 272,P=0. 017)、肿瘤细胞分化程度(HR=5. 568,95%CI:2. 591~11. 965,P 0. 000 1)是影响早期ICC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硬化(HR=2. 142,95%CI:1. 054~4. 353,P=0. 035)、镜下子灶(HR=2. 045,95%CI:1. 250~3. 343,P=0. 004)、肿瘤细胞分化程度(HR=2. 748,95%CI:1. 340~5. 638,P=0. 006)是影响早期ICC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根治性切除术为早期ICC患者首选治疗方法。术前CA19-9≥200 U/ml、肝硬化、镜下子灶、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是影响早期I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米兰标准施行微波消融术(MWA)治疗肝细胞癌(HCC)患者影响生存的因素。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94例直径≤5 cm的HCC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MWA治疗,随访5年。分析不同HCC结节个数和不同肿瘤直径对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的影响。结果 随访5年,本组HCC患者OS为64.9%,1 a和2 a 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2.8%和53.2%;HCC直径> 3 cm患者的PFS显著短于直径≤3 cm的患者(P=0.005),PFS≤2年的HCC患者OS显著低于PFS> 2年的患者(48.0%对 84.1%,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CC直径> 3 cm (HR=0.42,95%CI:0.21~0.83,P=0.01)是MWA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白细胞计数< 4.0×109 /L (HR=0.38, 95%CI:0.18~0.84,P=0.017)和PFS≤2 年(HR=0.24, 95%CI:0.10~0.56,P=0.001)是影响HC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直径> 3 cm的HCC患者PFS较短,但似乎不影响OS,因为大多数肝内复发的HCC患者仍然可进行重复MWA治疗。  相似文献   

16.
《肝脏》2017,(11)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评估肝细胞肝癌(HCC)根治性切除术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记录所有患者术前其NLR值的大小及术后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探讨NLR对HCC预后预测价值。结果(1)NLR升高组和NLR降低组5年OS分别为47.37%和71.43%(χ~2=4.812,P=0.028),NLR升高组和NLR降低组5年RFS分别为36.84%和59.52%(χ~2=7.020,P=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年龄段、肿瘤浸润深度、肿瘤远处转移、肿瘤分期、肿瘤大小、肿瘤分级及肿瘤数目的HCC患者NLR升高比例存在显著差异(P0.05);(3)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可得,NLR大于3(HR=1.81,95%CI:1.03~3.17)、肿瘤远处转移(HR=1.70,95%CI:1.09~2.66)、Ⅲ~Ⅳ期(HR=1.66,95%CI:1.05~2.61)及2~3级肿瘤(HR=1.68,95%CI:1.04~2.69)均为影响HCC患者根治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LR是影响HCC患者根治性手术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NLR升高其预后越差,可结合年龄及相关肿瘤情况作为评价临床HCC患者根治术治疗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异甘草酸镁(Mg IG)对刀豆蛋白A(Con A)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健康BALB/C小鼠9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Mg IG对照组,每组各10只; Con A模型组、Mg IG+Con A预处理组,每组各35只(其中15只用来计算总生存率)。提取小鼠肝脏及外周血,测定生存率、血清转氨酶水平,肝组织HE染色评价小鼠肝损伤程度,TUNEL荧光染色及caspase-3蛋白活性检测评价小鼠肝细胞凋亡水平,液相芯片法检测小鼠血清炎症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含量。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Con A模型组小鼠总生存率为40%,Mg IG+Con A预处理组小鼠总生存率为80%。Con A模型组血清ALT与AST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上升(P值均0. 01),Mg IG+Con A预处理组血清ALT与AST水平较Con A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值均0. 01)。对照组、Mg IG对照组、Con A模型组及Mg IG+Con A预处理组病理评分分别为1. 0±0. 2、1. 2±0. 3、3. 7±0. 6、2. 3±0. 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 7,P 0. 05);凋亡细胞/100细胞数值分别为0. 2±0. 1、0. 1±0. 1、7. 8±1. 3、2. 2±0. 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 6,P 0. 001); caspase-3活性分别为0. 813±0. 022、0. 930±0. 033、1. 347±0. 042、1. 060±0. 0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 072,P 0. 001)。Con A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IL-1β与TNFα水平均显著上升(P值均0. 05)。Mg IG+Con A预处理组与Con A模型组比较,血清IL-1β与TNFα均显著下降(P值均0. 05)。结论异甘草酸镁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衰竭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减少肝细胞凋亡并减轻IL-1β和TNFα引起的肝脏炎症反应可能是其缓解肝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肝细胞癌(HCC)术后复发患者行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疗效及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HCC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接受TACE治疗分为TACE组(n=68)和非TACE组(n=52),统计两组随访生存率,分析患者TACE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TACE组1、2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8.2%、80.9%,与非TACE组的86.5%、76.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E组术后3年总体生存率67.65%较非TACE组的48.08%高(P0.05)。血管侵犯(OR=1.102,P=0.013,95%CI:1.016~1.382)、最大癌结节直径5 cm(OR=1.433,P=0.005,95%CI:1.012~2.238)是HCC术后复发患者TACE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HCC术后复发患者行TACE能有效改善预后,或可推荐血管侵犯、最大癌结节直径5 cm的术后复发患者行TACE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SEER数据和中国数据建立并验证原发性小肝癌肝切除术后总生存率列线图模型。方法提取2004年—2015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SEER数据库所登记的原发性小肝癌接受肝切除术治疗的1809例患者资料作为建模组;收集2010年—2017年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肝切除术治疗的小肝癌患者158例为验证组。采用单因素Cox风险回归、lasso回归、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小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OS的影响因素。根据OS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利用一致性指数(C-index)、绘制校准曲线及ROC曲线检验模型的预测能力。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分析高、低风险组间的生存差异。结果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发现性别(HR=1.22, 95%CI:1.05~1.41,P=0.010)、Seer分期(HR=1.51,95%CI:1.23~1.85,P<0.001;HR=10.31,95%CI:2.53~42.04,P=0.001)、肿瘤直径(HR=1.22,95%CI:1.06~1.39,P=0.004)、脉管侵犯或转移(HR=1.43,95%CI:1.24~...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细胞因子在急性甲型肝炎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2014年9月-2015年1月在新疆和田地区传染病专科医院住院的甲型肝炎患儿,以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包括IL-6、IL-8、IL-10、IL-1β、TNFα,并对肝功能、凝血功能、是否合并腹水等临床指标进行监测,比较血清细胞因子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比较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共纳入急性甲型肝炎患儿70例,健康对照组30例,血清检测发现急性甲型肝炎组患儿血清IL-10水平为19. 60(15. 50~32. 08) 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5. 00 (5. 00~10. 30) pg/ml(Z=-6. 79,P 0. 01)。急性甲型肝炎患儿血清IL-10水平与ALT(r=0. 24,P=0. 04)、TBil(r=0. 32,P 0. 01)、PT(r=0. 29,P=0. 01)呈正相关。此外,血清IL-10水平在黄疸型肝炎组患儿为23. 20(18. 04~45. 00) pg/ml,而非黄疸型肝炎组患儿为18. 40(14. 84~24. 80) pg/ml,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 30,P=0. 02)。血清IL-10水平在合并腹水组明显高于无腹水组[42. 60(19. 15~73. 35) pg/ml vs 19. 02(15. 13~27. 33) pg/ml,Z=-2. 42,P=0. 02)。血清IL-6(Z=-0. 95,P=0. 34)、IL-8(Z=-0. 97,P=0. 33)、IL-1β(Z=-1. 33,P=0. 18)、TNFα(Z=-0. 34,P=0. 73)在急性甲型肝炎组和健康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在是否黄疸型肝炎、是否合并腹水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结论血清IL-10在急性甲型肝炎患儿中明显升高,且在病情偏重的黄疸型肝炎组和合并腹水组中明显升高,提示细胞因子IL-10在急性HAV感染所致的免疫损伤中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