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剂量肝素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0月行断指再植术60例(64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半量组30例(31指)和全量组30例(33指)。半量组予6 250 U肝素钠持续微泵静滴,全量组予12 500 U肝素钠持续微泵静滴。比较两组断指再植成活情况以及血管危象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液流变指标、凝血功能以及肝功能水平。结果 两组断指成活率及血管危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红细胞沉降率以及血细胞比容较治疗前均有降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量组治疗后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谷丙转氨酶以及谷草转氨酶水平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全量组(P <0.05)。结论 小剂量肝素可帮助改善断指再植术后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血液流变学水平,降低血管危象风险,提升断指成活率,同时相较于常规剂量而言,其对患者机体凝血功能和肝功能水平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缩短指骨显微外科末节断指再植术治疗末节断指的疗效及对再植成活率、血管危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7—2016-07间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50例末节断指患者,均实施不缩短指骨的显微外科末节断指再植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断指成活率为96.49%。共有6指(10.53%)发生血管危象,其中2指(3.51%)最终坏死。存活指中再植优良率为94.55%。结论不缩短指骨显微外科末节断指再植术治疗末节断指,疗效显著,再植成活率高,血管危象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减少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方法对162例(208指)断指再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有患者的因素、环境因素等。结果发生血管危象24指。结论及时正确处理血管危象是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断指再植患儿焦虑情绪及血管危象的影响。方法将62例断指再植患儿按入院时间分成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断指再植术后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对患儿及家长的认知行为干预,并贯穿于住院全过程。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和再植指危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再植指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针对性的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患儿的焦虑状态,有助于预防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再植指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导致患者发生血管危象因素及处理。方法对73例(96指)断指再植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3例(96指)中,一次性成活63例(82指),术后发生血管危象10例(14指),经二次探查存活6指,小切口侧切放血处理后成活1指。存活的89指经随访12~28个月,再植手指外形、功能、感觉均恢复良好。结论断指再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原因复杂,术中血管吻合是关键,预防血管危象发生及血管危象发生后的积极正确处理,可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联合非洛地平预防断指再植术后动脉危象的疗效,并对药物的副作用进行观察。方法2009年8月-2010年8月,研究组65例断指再植患者术后应用利伐沙班联合非洛地平预防术后动脉危象,对照组78例断指再植患者术后应用罂粟碱、肝素钠预防术后动脉危象,观察记录断指再植动脉危象发生情况、成活情况、药物副作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再植指体血管危象发生率低,断指再植成活率高,药物副作用少。结论利伐沙班联合非洛地平在断指再植术后应用,能够降低断指再植术后小动脉危象的发生率,同时药物副作用少,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及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早期发现断指再植患者术后血管危象征兆的有效方法。方法自制断指再植术后血液循环对比卡,用于69例74指再植手术指端的血液循环皮肤颜色和组织张力的观察。结果及时正确判断4例5指血管危象,经处理后肢体恢复血液循环,再植指成活。结论血液循环对比卡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判断准确率和缩短判断时间,及早正确处理,从而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改良治疗方案对再植指成活率和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726例断指再植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每组363例。观察术后改良治疗对两组血管危象发生率和再植成活率的影响。通过一段时间治疗,将两组中发生血管危象的120例归为观察组,未发生血管危象的606例归为对照组,对影响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改良组和常规组血管危象发生率分别为7.4%和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再植成活率分别为97.5%和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筛选出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受伤原因、缺血时间和离断平面6个影响血管危象发生率和再植成活率的因素,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治疗方案基于合理的用药理念,选用了有别于常规的不良反应小的三抗药物,根据患者再植指血运情况适当缩减患者的卧床时间,对患者进行术后心理干预和饮食护理,明显降低了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提高了断指再植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缩短指骨显微外科末节断指再植术治疗末节断指的疗效及对血管危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末节断指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表法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行传统断指再植手术,研究组行不缩短指骨显微外科末节断指再植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再植成活率、血管危象发生情况及断指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再植成活率均明显比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两点辨别觉明显比对照组更低,远端指间关节活动度、手指长度均明显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针对末节断指临床开展不缩短指骨显微外科末节断指再植术疗效确切,可减少血管危象发生情况,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促进断指快速恢复,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断指再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0  
目的 减少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方法 对388例(476指)断指再植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有生理特点、再植条件、疼痛、精神因素、吸烟等。结果 发生血管危象46指(发生率为11.9%),其中夜间发生35指(76.1%)。结论 及时正确处理血管危象是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海泰电子病历联合红外热像仪预警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自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我科收治再植手术患者共157例, 对照组80例, 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77例, 术后使用红外热像仪及海泰电子病历各模块(包括专科评估记录单、赋分电子血运单、路径化管理与血管危象危急值报告)预警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比较二组患者预防血管危象措施落实率(危象预防率)、早期危象检出率及断指成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危象预防率96.1%、早期危象检出率25.9%、再植组织成活率94.8%, 高于对照组危象预防率73.8%、早期危象检出率12.5%、再植组织成活率8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泰电子病历联合红外热像仪提升了护理人员对血管危象的防控能力, 利于提高断指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再植指血运观察指标赋值量表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断指再植术患者105例(160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78指)采用血运观察指标赋值量表进行血管危象评估;观察组(53例,82指)采用改良的血运观察指标赋值量表进行评估。比较两种量表应用后患指血管危象的正确检出率及再植指成活率。结果观察组血管危象正确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再植指成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再植指血运观察指标赋值量表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对再植指血管危象的检出率,对术后再植指的存活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改良显微缝线吻合血管在断指再植术中的优点及临床效果,为吻合微小血管提供一种新的显微缝线. 方法 2004年4月-2008年4月,应用改良显微缝线及传统显微缝线于157例202指断指再植术中吻合微小血管.男137例,女20例;年龄16~47岁.机器压伤102指,机器割伤39指,电锯锯伤39指,其他伤22指.离断指别:拇指27指,示指63指,中指56指,环指30指,小指26指.完全离断162指,不完全离断40指.受伤至手术时间30~200 min.随机分两组,改良组78例105指,应用改良显微缝线吻合血管342条;传统组79例97指,应用传统显微缝线吻合血管325条. 结果 单针吻合时间改良组(20.0±2.5)s,传统组(28.0±3.5)s;每一吻合口吻合时间改良组(12.5±2.5)min,传统组(18.5±4.3)min;吻合血管后至完全再通时间改良组(10.0±2.6)min,传统组(12.0±3.5)min:术后改良组出现血管危象致血管栓塞5指(4.76%),传统组10指(10.30%).术后两组再植指体成活率改良组95.23%,传统组89.69%.末节再植成活率改良组95.34%,传统组89.47%;非末节再植成活率改良组95.16%,传统组89.83%.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2年,再植指外观、功能恢复均满意. 结论 应用改良显微缝线吻合微小血管具操作简便、可靠、缩短血管吻合时间及血管再通时间、提高断指再植术成功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断指再植术后电脑输注泵输注肝素钠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断指再植术后如何减少血管危象,提高再植成活率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问题[1,2].2006年5月-2007年3月,我们对70例断指再植的患者,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静脉滴注肝素钠,进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手术成活率的相关因素及相应的临床对策。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11月,收集行断指再植手术的患者27例(34指),针对断指再植术后成活率与患者的各相关因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行断指再植术的手指共34指,成活31指,坏死3指,断指再植的成活率91.1%。术后8h内出现静脉危象7指,4指经抗凝、舒张血管、抗感染、镇静等综合治疗成活,3指经手术探查后全部成活。结论要提高断指再植手术的成活率,首先要提高手术操作技术,加强术后管理,如出现血管危象,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及时有效地采取必要和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我国断指再植成功率提高到96%以上,小儿断指再植及指尖再植成活率亦达到94%以上[1-2].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提出了将断指再植手术和后续康复治疗措施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断指再植一体化系列功能康复,将其应用于临床取得良好效果[3].至今,断指再植术已经历了近50年的发展历程,再植的技术、病例数、再植难度及成活率均达到了世界的领先水平.断指再植术的成功与否与伤情、血管条件及术中血管吻合的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但如果不重视术后治疗,再植指体仍不易成活.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痉挛与栓塞)是最常见并发症,并直接影响手术的成败,血管栓塞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于术探查在断指再植术后超敏期(再植术后48~96h)出现顽固性动脉危象的处理意义。方法1995年2月~2005年2月,将拇指近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超敏期出现顽固性动脉危象患者171例随机分为手术探查组(87例)与保守治疗组(8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比例、受伤情况及再植手术情况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探查组在出现顽固性动脉危象后积极予急诊手术探查,术中找出动脉痉挛或(和)血栓形成段,予切除后行动脉端端吻合或取前臂静脉移植修复指动脉。保守治疗组予罂粟碱30mg肌注;尿激酶2万U加入20mL生理盐水静脉推注,0.5~1h后如无缓解重复推注;安定镇静及镇痛药止痛等保守处理。观察再植指体成活情况。结果手术探查组成活78例,成活率为89.7%;保守治疗组成活41例,成活率为48.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在断指再植术后超敏期出现顽固性动脉危象的处理中,手术探查可明显提高成活率、改善预后,不能轻易发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超前镇痛护理在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临床效果.方法 实验组:30例43指断指再植术后预防性使用人工冬眠合剂(5%GS 500 ml+哌替啶100 mg+氯丙嗪50 mg+异丙嗪50 mg)输液泵持续静滴5~7 d;对照组:30例42指断指再植术后患者主诉疼痛时再给止痛药.结果 实验组血管危象发生率为16.6%,对照组血管危象发生率为30%.结论 超前镇痛护理能明显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断指再植术后病人夜间发生血管危象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殷婷  陈水敏 《护理学杂志》2004,19(10):35-36
对57例(67指)断指再植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血管危象13指,其中夜间发生8指(61.5%).分析夜间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有生理特点、疼痛、吸烟、寒冷及其他因素.提示夜间发生血管危象的比例较大,加强断指再植病人术后监护,尤其是正确处理夜间发生的血管危象可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断指再植术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术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及预防和处理方法,提高再植的成活率.方法 观察不同时间、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再植98例132指发生血管危象情况,回顾分析其原因并针对性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结果 2006年3月至2007年6月再植49例65指,术中及术后发生血管危象分别为35指和19指,经用温生理盐水、局部注射罂粟碱等保守处理,对不缓解的再植指手术探查,成活58指,成功率89.2%.2007年7月至2009年3月再植49例67指,术中及术后发生血管危象分别为10指和5指,先经保守处理,对不缓解的再植指手术探查,血运恢复后经屈指肌腱鞘植入PCA泵给药防止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成活66指,成功率98.5%.术后9例失访,89例随访时间为6~8个月.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良好充分的麻醉和保持适宜的术中环境温度是预防断指再植术发生血管危象的有效手段,重视血管危象的预防和处理可有效提高再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