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T细胞亚群失衡及CD~+_8CD~+_(28)T细胞表达在AECOP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ECOPD住院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40例健康非吸烟者作为对照组,两组人群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AECOPD患者予以抗感染、止咳祛痰等常规治疗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时均空腹抽血采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CRP,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并抽取健康对照组空腹血进行对比。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外周血中CD~+_3、CD~+_4、CD~+_4/CD~+_8比值均显著下降,CD~+_8CD~+_(28)T淋巴细胞及CRP水平显著升高,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在治疗后1个月AECOPD组患者外周血CD~+_8CD~+_(28)T淋巴细胞及CR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CD~+_3、CD~+_4及CD~+_4/CD~+_8比值虽较治疗前升高,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患者体内的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且T细胞亚群失衡,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是一个慢性过程。CD~+_8CD~+_(28)T淋巴细胞参与了COPD急性加重的气道炎症反应,与CRP可作为反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气道炎症程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MMSE评分、细胞免疫、血清S100β、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144例老年肺癌患者,根据患者麻醉用法分为三组(A组、B组、C组),各48例,A组行静、吸复合麻醉,B组行全凭静脉麻醉,C组行静脉麻醉复合椎旁神经阻滞。结果 C组的MMSE得分情况都要比A、B组的高(P0.05);三组术后1d的CD~+_3、CD~+_4、CD~+_4/CD~+_8以及NK水平都要比术前低(P0.05),而术后7d, NK水平明显要比术前低(P0.05);C组于术后1d的CD~+_3、CD~+_4、CD~+_4/CD~+_8水平要比A、B组的高(P0.05),且术后1d、7d的NK水平要比A、B组的高(P0.05);在术后即刻的S100β与NSE水平明显要比术前升高(P0.05),C组在术后即刻、术后1d的S100β与NSE水平要比A、B组低(P0.05)。结论三种麻醉都能对老年肺癌患者的认知功能造成一定影响,但静脉麻醉复合椎旁阻滞麻醉的影响要比全身麻醉、吸入麻醉的更轻,且能降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舒血宁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2016年上海市浦东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6例;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21例作为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患者予以舒血宁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而B组患者单纯予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7 d。比较A组与B组患者临床疗效,3组受试者治疗前后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及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观察A组和B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B组(P0.05)。治疗前A组、B组患者血清VCAM-1、TIMP-1水平高于C组(P0.05);治疗后A组患者血清VCAM-1、TIMP-1水平低于B组(P0.05)。治疗前A组、B组患者FEV_1、FEV_1%、FVC、FEV_1/FVC低于C组(P0.05);治疗后A组患者FEV_1、FEV_1%、FVC、FEV_1/FVC高于B组(P0.05)。A组与B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并降低血清VCAM-1、TIMP-1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发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治疗2个月后表达干扰素-γ(IFN-γ)的CD~+_4、CD~+_8 T细胞百分比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新发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80例,采集患者治疗前和4联强化治疗2个月后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_4、CD~+_8 T细胞百分比及表达IFN-γ的CD~+_4、CD~+_8 T细胞百分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FN-γ水平。结果:4联强化治疗2个月后,患者CD~+_4、CD~+_8 T细胞百分比均有下降趋势,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IFN-γ的CD~+_4 T细胞百分比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IFN-γ的CD~+_8 T细胞百分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FN-γ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发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治疗2个月后表达IFN-γ的CD~+_4 T细胞百分比降低,监测表达IFN-γ的CD~+_4 T细胞对于评估抗结核疗效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痰热清注射液与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5月西电集团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中、重度AECOPD患者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6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患者予以痰热清注射液治疗,B组患者予以喜炎平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圣·乔治医院呼吸问题调查问卷(SGRQ)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6MWD)、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B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GRQ评分及6MW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SGRQ评分低于B组,6MWD长于B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EV_1、FVC及FEV_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FEV_1、FVC及FEV_1/FVC高于B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喜炎平注射液,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活动耐力,而二者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住院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05例AECOPD住院患者按照是否出现肺部真菌感染进行分组分析.结果 共检出白色念珠球菌24例(55.8%),光滑念珠菌12例(27.9%),克柔念珠菌5例(11.6%),热带念珠菌2例(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较高、长期ICU住院、长期使用抗生素、长期使用激素及白蛋白水平低是影响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组显效13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79.1%,B组显效48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91.9%,A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COPD住院患者出现肺部真菌感染会严重影响其预后,应重视支持治疗,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顺铂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2014年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顺铂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顺铂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自然杀伤(NK)细胞分数、T细胞亚群(CD~+_3细胞分数、CD~+_4细胞分数、CD~+_8细胞分数及CD~+_4/CD~+_8细胞比值)〕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K细胞分数、CD~+_3细胞分数、CD~+_4细胞分数、CD~+_8细胞分数及CD~+_4/CD~+_8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NK细胞分数、CD~+_3细胞分数、CD~+_4细胞分数及CD~+_4/CD~+_8细胞比值高于对照组,CD~+_8细胞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发热、恶心呕吐、乏力、白细胞和/或血小板计数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顺铂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冷冻术联合局部给药对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呼吸内科住院部和门诊部收治的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冷冻术联合局部给药。在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痰菌转阴率和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时段痰菌阴转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NF-α、CRP、CD~+_3T、CD~+_4T、CD~+_8T、CD~+_4T/CD~+_8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CRP、CD~+_8T明显低于治疗前,CD~+_4T明显高于治疗前,研究组CD~+_3T和CD~+_4T/CD~+_8T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TNF-α、CRP、CD~+_8T明显低于对照组,CD~+_4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冻术联合局部给药对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具有重要的辅助治疗作用,可能有效减轻炎症程度,改善免疫功能,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GDM患者30例为观察组,健康孕妇30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孕中期感染及总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在孕妇外周血中,观察组CD~+_4、CD~+_4/CD~+_8、CD~+_(16)CD~+_(56)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D+8表达水平明显明细提高,(P0.05);观察组IgE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IgG水平明显降低,(P0.05);在脐静脉血中,观察组CD~+_3、CD~+_4、CD~+_4/CD~+_8、CD~+_(16)CD~+_(56)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IgM、IgE、Ig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将增加感染发生率,扰乱体液免疫细胞及免疫功能,还将损伤新生儿出生时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联合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COPD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A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片口服,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噻托溴铵雾化吸入,C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片口服联合噻托溴铵雾化吸入;4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6分钟步行距离、伯格呼吸困难量表(Borg)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CD_3~+细胞分数、CD_4~+细胞分数、CD_8~+细胞分数、CD_4~+/CD_8~+细胞比值)及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脂联素(APN)〕水平,观察4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4组患者FEV_1%和FEV_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C组患者FEV_1%和FEV_1/FVC高于对照组、治疗前,C组患者FEV_1%和FEV_1/FVC高于A、B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FEV_1%和FEV_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4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和Borg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C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治疗前,Borg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前,C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长于A、B组,Borg评分低于A、B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距离和Borg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4组患者CD_3~+细胞分数、CD_4~+细胞分数、CD_8~+细胞分数及CD_4~+/CD_8~+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C组患者CD_3~+细胞分数、CD_4~+细胞分数、CD_8~+细胞分数及CD_4~+/CD_8~+细胞比值高于对照组、治疗前,C组患者CD_3~+细胞分数、CD_4~+细胞分数、CD_8~+细胞分数及CD_4~+/CD_8~+细胞比值高于A组、B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CD_3~+细胞分数、CD_4~+细胞分数、CD_8~+细胞分数及CD_4~+/CD_8~+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4组患者血清IL-6、CRP及AP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C组患者血清IL-6、CRP、APN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前,C组患者血清IL-6、CRP、APN水平低于A、B组,对照组患者血清IL-6、CRP、APN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期间4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孟鲁司特联合噻托溴铵可有效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和免疫功能,减轻患者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较高,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指标,并作相关性分析。方法共募集AECOPD患者76例,健康体检人群30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进行血肌酐、尿素氮、C反应蛋白(CRP)、动脉血气、尿α_1-微球蛋白(α-MG)、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测定;及肺功能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ECOPD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及肾小球滤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α_1-MG、尿β_2-MG显著升高(P0.05),其中尿α_1-微球蛋白与氧分压(PaO_2)、FEV_1%及FVC%呈负相关,与CRP呈正相关;尿β_2-微球蛋白与FEV_1%、FVC%及FEV_1/FVC呈负相关。按GOLD 2013年指南肺功能分级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伴随肺功能严重程度的加重,AECOPD组患者尿α_1-微球蛋白、尿β_2-微球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依指南予以正规内科治疗后,AECOPD组肺功能及CRP指标较前改善,血清CRP、尿α_1-微球蛋白、尿β_2-微球蛋白均较前改善,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患者存在早期肾功能损害,尿α_1-微球蛋白、尿β_2-微球蛋白可作为早期肾功能损害指标。对于急性加重期患者,加强尿α_1-MG、尿β_2-MG的监测可及早发现早期肾功能损害,正规的内科治疗可进行有效干预,从而避免肾功能不可逆性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FeNO及血清IL-32水平在慢阻肺中的改变和意义。方法收集确诊慢阻肺患者87例,其中AECOPD组46例,慢阻肺稳定期组41例并按严重程度分为Ⅰ、Ⅱ、Ⅲ、Ⅳ级;随机选择同期健康成年人93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IL-32、FeNO和FEV_1/FVC、FEV_1%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血清IL-32、FeNO总体水平均呈现AECOPD组高于慢阻肺稳定期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ECOPD组治疗后总体患者血清IL-32、FeNO水平较治疗前降低显著(P0.01;P0.05)。Ⅰ、Ⅱ、Ⅲ、Ⅳ级各级之间血清IL-32、FeNO水平随着级数增加,血清IL-32浓度渐高(P0.01),而FeNO水平渐低(P0.05)。血清IL-32与FEV_1/FVC、FEV_1%在AECOPD治疗前(r=-0.651,-0.621,P0.01)、后(r=-0.711,-0.745,P0.01)及慢阻肺稳定期(r=-0.594,-0.618,P0.01)均呈现显著负相关。FeNO在AECOPD治疗前与FEV_1/FVC呈现正相关(r=0.323,P=0.033)。结论血清IL-32在一定程度上与慢阻肺气流受限的严重程度有关,血清IL-32和FeNO均与AECOPD炎症加重有关,二者在慢阻肺的诊疗上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治疗效果,探究此法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9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各48例。通过观察患者细胞免疫T细胞亚群(CD~+_4、CD~+_8、CD~+_4/CD~+_8)水平、肝功能指标、临床症状与体征变化、综合疗效及复发率等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D~+_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D~+_4、CD~+_4/CD~+_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肝功能指标TBil、ALT、AS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体重、腹围、24h尿量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综合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其肝功能及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氟康唑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预防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2016年邯郸市中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每组40例。3组患者均按照AECOPD临床路径进行治疗,小剂量组患者给予氟康唑0.2 g静脉滴注,1次/d;大剂量组患者给予氟康唑0.2 g静脉滴注,2次/d;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期间肺部真菌感染及耐药菌株情况,治疗前后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包括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包括CD3+细胞分数、CD4+细胞分数、CD8+细胞分数及CD4+/CD8+细胞比值);并观察3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患者治疗期间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耐药菌株。(2)治疗前3组患者IgA、IgG、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患者IgA、IgG、Ig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3组患者CD3+细胞分数、CD4+细胞分数、CD8+细胞分数及CD4+/CD8+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患者CD3+细胞分数、CD4+细胞分数及CD4+/CD8+细胞比值高于对照组,CD8+细胞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4)治疗期间3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肝肾功能损伤、皮疹、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0.2 g/次、1次/d)和大剂量(0.2 g/次、2次/d)氟康唑对AECOPD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预防作用及免疫功能的改善效果相似,且安全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A9(S100A9)、白细胞介素-17(IL-17)、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82例AECOPD患者(AECOPD组)、60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COPD组)、60例健康研究对象(健康组),分别测定三组的血清IL-17、HMGB1、S100A9水平,同时分析其与AECOPD患者肺功能的关系。结果 AECOPD组患者的FEV_1/FVC%、FEV_1占预计值%均显著的低于COPD组、健康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患者的FEV_1/FVC%、FEV_1占预计值%均显著的低于健康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患者的血清S100A9、IL-17、HMGB1、TNF-ɑ、MIP-1ɑ水平显著的高于COPD组、健康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患者的血清S100A9、IL-17、HMGB1、TNF-ɑ、MIP-1ɑ水平显著的高于健康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患者的血清S100A9、IL-17、HMGB1与FEV_1/FVC%、FEV_1占预计值%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517、r=-0.385、r=-0.563、r=-0.62、r=-0.435、r=-0.664,P0.05)。结论 AECOPD患者血清S100A9、IL-17、HMGB1水平显著的提高,并且与患者的肺功能呈显著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黄峥慧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0):1475-1476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口服(0.2qd)预防AE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68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伊曲康唑0.2口服,每天一次;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康唑0.2口服,每天一次;C组仅给予常规治疗,三组分别于用药后7天和14天留取痰液行真菌培养,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A组肺部真菌总感染率为19.30%;B组肺部真菌总感染率为36.36%;C组肺部真菌总感染率为67.86%,A与B、B与C及A与C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伊曲康唑口服(0.2qd)预防AE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疗效确切,优于氟康唑,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和重组人生长激素强化营养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营养、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6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标准营养支持治疗,B组加用谷氨酰胺,C组联用谷氨酰胺和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前及治疗后10 d测定血红蛋白(HGB)、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球蛋白(GLB)、前白蛋白(PAB)、淋巴细胞计数(LY)、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结果营养支持治疗后B、C组患者TP、GLB、PAB较前升高;与A组相比,B、C组治疗后TP、ALB、GLB及B组PAB均升高;B、C两组比较,C组在治疗后ALB、PAB水平高于B组。3组患者治疗前后LY均较前升高;B、C组CD3+细胞比例及C组CD4+细胞比例较治疗前升高;C组患者LY及CD3+、CD4+、CD4+/CD8+均高于A组;B、C两组间,C组患者治疗后CD3+、CD4+细胞比例较B组高。结论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强化营养治疗可改善AECOPD患者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血清激活素A(Activin A)表达变化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肺功能分轻-中度组50例,重-极重度组40例,并根据治疗分为慢阻肺缓解组和非缓解组,以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各组血清Activin A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阻肺患者血清Activin A明显增高(P0.05);肺功能重-极重度AECOPD患者血清Activin A水平高于轻-中度组(P0.05),经治疗慢阻肺缓解组Activin A水平低于非缓解组(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AECOPD患者血清Activin A含量随FEV_1%降低而增高,呈负相关(r=-0.84,P0.05),与FEV_1/FVC呈显著负相关(r=-0.62,P0.05)。结论 Activin A调控慢阻肺气道炎症,对反映AECOPD病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不同阶段血浆微纤丝相关蛋白4(MFAP4)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COPD稳定期患者50例作为A组,呼吸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30例作为B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A组受试者入院时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per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6分钟步行距离(6MWD)、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量表(m MRC)评分及血浆MFAP4水平,B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1个月后肺功能指标、m MRC评分、血浆MFAP4水平及炎性反应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浆MFAP4水平与COPD稳定期患者入院时FEV_1%pred、6MWD及同期FEV_1%pred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A组患者入院时FEV_1%pred、FEV_1/FVC低于对照组,6MWD短于对照组,mMRC评分和血浆MFAP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MFAP4水平与COPD稳定期患者入院时FEV_1%pred(r=-0.948)、6MWD(r=-0.744)及同期FEV_1%pred(r=-0.949)呈负相关(P0.05)。(3)B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1个月后FEV_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B组患者FEV_1%pred和血浆MFAP4水平高于入院时,mMRC评分及WBC、CRP低于入院时(P0.05)。结论 COPD稳定期患者血浆MFAP4水平升高,而AECOPD患者血浆MFAP4水平较COPD稳定期降低;血浆MFAP4水平与COPD稳定期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评估COPD稳定期严重程度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初治肺结核与复治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抗体双标法测定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初治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和CD_4~(++)CD~+_(28)/CD_3~+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NK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淋巴细胞、CD_4~+T淋巴细胞、CD_8~+T淋巴细胞、CD_4~+/CD_8~+比值、CD_8~+CD~+_(28)/CD_3~+、CD_8~+CD~-_(28)/CD_3~+和CD_4~+CD~-_(28)/CD_3~+无明显变化(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复治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CD_8~+CD~+_(28)/CD_3~+、CD_8~+CD~+_(28)/CD_3~+和CD_4~+CD~+_(28)/CD_3~+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而CD_4~+CD~+_(28)/CD_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NK(Natural killer)细胞、CD_4~+T淋巴细胞、CD_8~+T淋巴细胞、CD_4~+/CD_8~+比值则无明显变化(P0.05)。复治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CD_8~+CD~+_(28)/CD_3~+和CD_4~+CD~+_(28)/CD_3~+比例显著低于初治肺结核组(P0.05、P0.01),而CD_8~+CD~+_(28)/CD~+和CD_4~+CD~+_(28)/CD_3~+比例显著高于初治肺结核组(P0.05、P0.01)。与无空洞的初治肺结核患者相比,有空洞的初治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B_3淋巴细胞明显降低(P0.05),与无空洞的复治肺结核患者相比,有空洞的复治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CD_4~+CD~+_(28)/CD_3~+细胞明显降低(P0.05)。结论初治和复治肺结核患者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其中T淋巴细胞与NK细胞比例与肺结核的进展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