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评价高龄钙化性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临床特点,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预后。方法连续回顾收集我院住院诊断重度主动脉瓣狭窄高龄患者226例,分为药物组、PBAV、TAVR和SAVR,随访观察全因死亡终点。结果患者平均年龄78.9±3.1岁,四组死亡率为46.6%、44.4%、7.2%、6.5%。TAVR、SAVR较药物组死亡率减低(p0.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0.65,95%CI:1.056-3.471)、EF(OR=-0.036,95%CI:0.945-0.984)、合并二/三尖瓣病(OR=0.742,95%CI:1.104-3.991)是1年全因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EF、合并二/三尖瓣病是高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1年全因死亡独立危险因素,换瓣手术较药物治疗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单抗血小板治疗(SAPT)和双抗血小板治疗(DAPT)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系统检索EMbase、MedLine和Cochrane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20年12月,收集比较SAPT和DAPT对TAVR术后患者预后影响的队列研究和随机对照研究,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所有文献,提取相关资料,主要预后指标包括术后1月、3月、6月、1年及以上的全因死亡率、卒中发生率、大出血或危及生命的出血(LT/MB)发生率。利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使用漏斗图评价偏倚风险。结果 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有9篇,其中有5项队列研究共2118例患者,4项随机对照研究共1086例患者,总计3204例患者。结果显示,对于接受TAVR手术的患者,3个月全因死亡率SAPT组低于DAPT组(RR=0.50,95%CI:0.31~0.82);6月以上全因死亡率,SAPT组和DAPT组无明显差异(RR=0.97,95%CI:0.81~1.17)。3个月卒中发生率(RR=0.65,95%CI:0.32~1.31)和6个月以上卒中发生率(R...  相似文献   

3.
目的:高龄(年龄≥75岁)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比较不同干预治疗方案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01至2015-01-01期间我院收治的所有年龄≥75岁且诊断为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421例的临床资料,男性243例(57.7%),平均年龄为(79.1±3.5)岁。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测的主动脉瓣口面积大小,将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n=112)、中度狭窄组(n=83)和重度狭窄组(n=226)。随访1年观察全因及心原性死亡终点。重度狭窄组患者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死亡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21例患者随访1年的全因及心原性死亡率分别为22.3%(94例)和19.7%(83例)。三组间1年全因死亡率及心原性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管病变[比值比(OR)=2.31,95%可信区间(CI):1.215~4.392]、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OR=0.966,95%CI:0.942~0.991)、不同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OR=2.022,95%CI:1.140~3.586)是1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OR=2.157,95%CI:1.213~3.836)、LVEF(OR=0.975,95%CI:0.950~1.000)、不同NT-proBNP水平(OR=2.786,95%CI:1.449~5.356)、血磷(OR=5.755,95%CI:1.462~22.657)是1年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重度狭窄组的药物治疗、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及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43.6%、57.1%、7.3%、6.45%。TAVR、SAVR较药物治疗死亡率均明显降低(P0.0001),TAVR与SAVR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不同程度的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1年全因死亡及心原性死亡率随狭窄程度的加剧呈逐渐上升趋势,但死亡率与狭窄程度无关。外周血管病变和血磷是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重度狭窄患者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术较药物治疗效果更佳,TAVR与SAVR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4.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目前是老年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的一线治疗方式,较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的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但由于TAVR术中使用对比剂、低灌注、输血、麻醉及胆固醇栓塞等因素,导致急性肾损伤(AKI)风险增加,影响患者预后。本文就TAVR围术期AKI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的国内外相关报道进行综述,旨在降低TAVR围术期AKI的发生率以改善患者预后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在外科低危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8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因症状性重度AS行TAVR治疗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前评估、手术资料及短期临床结局。结果接受TAVR治疗的患者共52例,最终纳入外科低危[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评分4%]AS患者30例进行分析。平均STS评分为(2.4±0.8)%。TAVR术后30 d死亡率为3.3%。围术期并发症:卒中发生率为0,心肌梗死发生率为3.3%,主要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急性肾损伤比例为13.3%,瓣周漏中度比例为3.3%,起搏器植入比例为3.3%。平均随访时间为(9±7)个月,总死亡率为3.3%。结论 TAVR在外科低危AS患者中的应用可能是安全有效的,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比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BAV)与三叶式主动脉瓣(TAV)狭窄的中期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8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TAVR治疗且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依据主动脉CT血管成像结果将纳入患者分为BAV组和TAV组。主要终点为1年全因死亡和卒中组成的复合事件,次要终点为1年TAVR相关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终点事件发生率及超声心动图测得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两组间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共入选49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年龄(73.6±6.3)岁,男性25例(51.0%)。其中BAV组32例,TAV组17例,随访时间为466(390,664)d。BAV组与TAV组患者的1年期全因死亡和卒中组成的复合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2/32)比5.9%(1/17),P=1.00];Kaplan-Meier曲线亦显示该复合事件在两组的发生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03,95%CI 0.09~11.24,Log-rankP=0.98)。...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在中低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收集关于TAVR在中危或低危重度主动脉狭窄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6891例患者,TAVR组与SAV...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在治疗主动脉瓣狭窄(AS)围术期内的心功能、瓣周漏、主动脉瓣跨瓣流速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4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院接受TAVR术的40例患者及SAVR术的40例患者。对其围术期内临床表现、LVEF、主动脉瓣过瓣流速、LVEDD、LVESD、瓣周漏等进行比较和分析。观察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接受TAVR及SAVR治疗后后围术期内疗效。结果:TAVR组对比SAVR组,死亡,LVESD,LVEDD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舒张期主动脉瓣反流面积、主动脉瓣过瓣流速、瓣周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进行外科手术的高危AS的患者,虽然TAVR相对于SAVR瓣周漏的发生率高,但并未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编者建议对于不能接受SAVR的高危AS患者且TAVR技术相对成熟的条件下选择TAVR。对于能接受SAVR的高中低危AS患者,编者建议选择SAVR,因其较TAVR瓣周漏发生率显著降低且并未增加围手术期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同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SAVR)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治疗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及预后,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023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接受治疗的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29例,其中行TAVR+PCI 11例,行SAVR+CABG 1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相关临床数据。结果:TAVR+PCI组较SAVR+CABG组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54.55%vs 5.56%,P<0.05)、术前胸腔积液(27.27%vs 0%,P<0.05)患者占比更高。TAVR+PCI组均只进行了1支冠脉血管的血运重建,SAVR+C...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中应用球囊扩张式瓣膜(BEV)与自膨式瓣膜(SEV)的临床长期预后及瓣膜耐久性进行系统评价及对比。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及Embase数据库中有关使用BEV及SEV进行TAVR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临床试验,日期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3月。两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资料提取并应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7项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4软件对其长期(随访时间3年或以上)全因死亡率及瓣膜结构性恶化(SVD)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的7项研究中5项为高质量,2项为中等质量。Meta分析结果显示,TAVR术后BEV组及SEV组的长期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4,95%CI:0.95~1.62,P=0.11),术后BEV组的SVD发生率更高(OR=2.46,95%CI:1.41~4.29,P=0.002)。结论 在TAVR术中,相对SEV,应用BEV的患者长期死亡率无明显差异,但瓣膜耐久性可能较低。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症状性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标准治疗选择,这些患者常为手术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极高,高或中等风险人群。近日,JACC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旨在探讨评估TAVR在低风险患者中的应用。该前瞻性,多中心,非盲法试验,共计从11个中心招募200例症状性严重主动脉狭窄的低风险患者,对其行TAVR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30 d全因死亡率。研究者运用逆概率加权校对将试验结果与胸外科医师协会(STS)数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中国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应用Silara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成都赛拉诺)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全国三家中心的11例患者入选本研究.研究终点包括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即刻器械成功率、手术成功率、TAVR后30 d全因死亡率、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包括死亡率及脑卒中、心肌梗死、再次手术、心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比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外科低危重度症状性二叶式主动脉瓣(BAV)与三叶式主动脉瓣(TAV)狭窄患者的短期临床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6月至2021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TAVR治疗的外科低危[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评分<4%]重度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  相似文献   

14.
目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运用已经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风险极高危或高危患者发展至中低危患者。随着TAVR运用的拓展,其相关并发症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将对TAVR的并发症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是瓣膜置换术后特有的并发症。早期对瓣周漏的认识局限于外科主动脉瓣换瓣术(SAVR)后瓣周漏的评估和治疗;近年来, 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开展, TAVR术后瓣周漏逐渐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 其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案不同于SAVR术后。该文结合文献报道和作者的临床实践, 重新认识主动脉瓣瓣周漏, 并提出应对方案, 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我院接受TAVR治疗的重度AS患者21例,分析其临床资料、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平均年龄(73.71±8.91)岁,男9例,女12例。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主动脉瓣跨瓣压差较术前明显下降[(7.71±5.32) mmHg∶(100.19±30.13) mmHg,1 mmHg=0.133 kPa,P<0.01]。术中联合ECMO支持1例,联合经导管二尖瓣球囊扩张1例,联合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1例,瓣中瓣植入2例。术后消化道出血1例,永久性起搏器植入2例,发热2例,急性脑梗死1例,轻度瓣周漏11例,股动脉穿刺点处假性动脉瘤1例,临时起搏器置入处皮下血肿1例,死亡1例。术后30 d患者症状及心脏超声指标均改善。结论:TAVR治疗外科手术禁忌或高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相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外科换瓣手术中、高危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一线治疗手段.然而,TAVR相关的各种并发症依然多见,尤其是手术相关的心脏传导阻滞以及永久起搏器植入,已逐渐成为TAVR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对这类并发症有效的管理、干预对提高TAVR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旨在总结TAVR...  相似文献   

18.
<正>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是最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在老年患者中发生率2.5%~7%[1],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日益成为代替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SAVR)治疗重度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 AS)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脑损伤是TAVR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卒中增加患者死亡率,而亚临床脑梗死常引起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变。但认知功能改变在TAVR术后患者中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等仍有待明确。该文就TAVR手术前后患者认知功能改变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的患者术后永久起搏器(permanent pacemaker,PPM)植入的发生率、预测因子以及TAVR的预后.方法 纳入38例在我院行TAVR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根据术后1个月内是否植入PPM,将其分为起搏器组(8例)与非起搏器组(30例),并分析PPM植入的预测因子.根据左室收缩功能是否降低,将患者分为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50%组(15例)和LVEF≥50%组(23例),并分析2组TAVR的预后.结果 TAVR术后PPM植入的发生率21.1%.如果肌酐清除率较低、存在血脂异常、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发病率及死亡率评分较高、Ⅰ导联T波振幅较大,则TAVR术后PPM植入风险较高.PPM植入的主要预测因子是新发左束支阻滞(Coef 3.170,95%CI 0.853~7.447,P=0.005)和术前Ⅰ导联T波振幅较大(Coef 10.894,95%CI 1.478~28.012,P=0.018).在术后及术后1个月随访时,平均主动脉压差、主动脉瓣瓣口面积、主动脉瓣瓣口面积/体表面积均显著改善,左室后壁厚度明显改善.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左室间隔厚度在术后1个月明显改善(P<0.05),而术后较术前改善不显著(P>0.05).结论 TAVR术后新发左束支阻滞及术前较大的Ⅰ导联T波振幅是术后PPM植入的预测因子.TAVR术后早期发生心脏逆重构,心功能及射血分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