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介绍嗜肺军团菌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快速、特异实验室诊断方法。 方法 回归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8年9月CAP确诊为重症嗜肺军团菌社区获得性肺炎3位患者临床资料。分别检测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嗜肺军团菌血清抗体。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别扩增嗜肺军团菌基因。应用体外快速免疫层析法检测尿中嗜肺军团菌抗原。取患者急性期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应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细菌。 结果 3例患者皆有高热(39.4-40.3℃)、CPR升高、LDH升高、血小板下降、低钠血症、腹泻和咳嗽,提示有军团菌感染。嗜肺军团菌尿抗原和(或)PCR检测确认了临床拟诊,证实患者为嗜肺军团菌感染。启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后,3位患者病情均好转。结论 根据“高热、CPR升高、LDH升高、血小板下降、低钠血症和咳嗽”组成的6项指标对患者进行拟诊,快速病原学实验进行确认,尽快启动靶向抗生素治疗,是成功诊治嗜肺军团菌引起的重症肺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上海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调查 总被引:48,自引:3,他引:48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的分布情况,为经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44例≥2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留取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血清学方法和尿抗原测定法检测非典型病原体。结果:244例患病原学检测阳性120例(49.2%),其中细菌阳性53例(21.7%),非典型病原体82例(33.6%),细菌和非典型病原体混合感染15例(6.1%)。病原菌包括嗜血杆菌属26株,肺炎克雷伯菌10株,肺炎链球菌6株,其他链球菌属6株,葡萄球菌属6株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8株,非典型病原包括肺炎支原体65例次,肺炎衣原体17例次和嗜肺军团菌7例次。肺炎链球菌感染多见于2~4岁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多见于5~14岁和15~44岁年轻患。细菌感染和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差异均无显性。结论:嗜血杆菌属细菌仍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之一,非典型病原体亦占重要地位.因此经验治疗宜选用对常见细菌和非典型病原体均有效的抗微生物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嗜肺军团菌(LP)抗体在儿童LP感染性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47例以发热为主要症状或具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儿,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LP-IgM。结果 547例患儿LP-IgM阳性率为10.2%(56/547);56例LP-IgM阳性患儿中,LP感染性肺炎确诊率为62.5%(35/56)。结论血清LP-IgM检测对儿童LP感染性肺炎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但存在一定数量的假阳性结果;LP感染性肺炎的确诊必须结合患儿临床症状及其他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儿童及成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病原体检出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于北京市海淀医院收治的115例SCAP病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年龄的不同,将其分为儿童组(14岁,38例)和成人组(≥14岁,77例)。取所有病例急性期痰标本、血清学标本及咽拭子标本,行呼吸道病毒、细菌学及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军团菌检测,分析两组病原体分布特点及临床表现、体征。结果成人组74例(96. 10%)患者至少检出一种病原体,其中细菌感染55. 84%,病毒感染44. 16%,真菌感染2. 60%,肺炎支原体感染22. 08%,混合感染23. 38%;非典型病原体总检出率为22. 08%。儿童组37例(97. 37%)患儿至少检出一种病原体,其中细菌感染44. 74%,病毒感染50. 00%,真菌感染5. 26%,肺炎支原体感染26. 32%,军团菌感染5. 26%,混合感染28. 95%;非典型病原体总检出率为31. 58%。两组病原体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成人组男性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儿童组,伴基础疾病者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儿童组,但上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成人组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发生于冬季,发生率为70. 59%,显著高于儿童组的10. 00%(P 0. 05);儿童组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发生于春夏两季,总发生率为70. 00%,显著高于成人组的29. 41%(P 0. 05)。结论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为儿童及成人SCAP主要检出病原,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占据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6.
目的了解江油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分布情况,为经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 995例大于或等于2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留取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非典型病原体。结果 1 995例患儿病原学检测阳性426例(21.35%),其中常见细菌阳性324例(16.24%),病原菌中以肺炎链球菌为主,其次为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及肺炎克雷伯菌。非典型病原体102例(5.11%),包括肺炎支原体、细菌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肺炎衣原体等。结论肺炎链球菌是江油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当地3岁以下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细菌病原学流行情况。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0年5月间3岁以下CAP住院患儿的细菌病原学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细菌总检出率为32.1%,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占80.7%。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的检出与患儿年龄有关(P值均<0.05),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与发病季节有关(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与患儿来源有关(P值均<0.01)。结论当地3岁以下小儿CAP细菌病原学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为主,并受患儿年龄、发病季节、患儿来源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是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包括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据WHO最新统计,呼吸道感染是世界范围内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致死原因,2016年肺炎造成92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其中98%来自发展中国家~([1])。肺炎也是当前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绝大部分儿童肺炎为社区获得性肺炎 相似文献
9.
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诊断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伟忠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7):909-909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 ity acqu ired pneumon 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CAP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住院患者病死率高达14%[1]。我们自2003年10月至 相似文献
10.
深圳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分布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的分布情况,为经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对40例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留取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非典型病原体。结果:40例患者病原学检测阳性32例(80%),其中常见细菌阳性23例(57.5%),病原菌中肺炎链球菌为主;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非典型病原体9例(25%),包括肺炎支原体、细菌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肺炎衣原体等。结论:肺炎链球菌是深圳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1.
12.
四川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四川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致病原分布情况及影响CAP致病原分布的因素,为四川地区CAP的经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在四川地区采取多中心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收集2004年4月~2005年3月期间的≥15岁的CAP患者共380例,用PORT评分标准[1]对CAP患者进行危险分级,取患者急性期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高热患者(体温>39℃)行血培养,应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细菌,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肺炎衣原体血清抗体。结果:380例CAP患者的痰或血培养结果显示,细菌感染率为39.74%,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66.89%,常见致病菌主要为嗜血杆菌属(8.73%)、肺炎链球菌(7.67%)及肺炎克雷伯菌(7.41%)。行血清学检测的273例CAP患者中非典型病原体69例(25.27%),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为50例(18.32%),13例(4.76%)为肺炎衣原体,6例(2.19%)为嗜肺军团菌。细菌和非典型病原体的混合感染22例(8.06%)。病原体的分布与季节无关(P>0.05)。肺炎支原体、嗜血杆菌属在≤30岁组的阳性率较高(P<0.05);肺炎按PORT分级,肺炎支原体、嗜血杆菌属在Ⅰ、Ⅱ级组的阳性检出率高于Ⅲ~Ⅳ级的患者;军团菌在≥Ⅲ级的患者中多见(5/6)(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已为首要的致病原;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是CAP最重要的病原菌;CAP的混合感染不容忽视;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增多。在不同年龄和不同PORT分级的患者中CAP病原体构成不同。 相似文献
13.
14.
基层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人群的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病原学分布情况和常见细菌的耐药性,为基层医院CAP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CAP患者360例,对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病原学培养,分离鉴别细菌,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同时检测患者急性期、恢复期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抗体水平。结果 186例(51.67%)CAP患者病原学检测阳性,其中18.82%为混合感染,位于前4位的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及肺炎衣原体。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42.85%。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和部分第三代头孢耐药;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株(PRSP)为29.17%,肺炎链球菌对阿莫西林、头孢曲松等敏感率高。结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肺炎链球菌是CAP最常见的致病细菌,但非典型病原体也在CAP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各种常用抗菌药物有不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16.
老年重症病人院内获得性肺炎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院内获得性肺炎(HAP)亦称医院内肺炎(N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h后发生的肺炎.我国HAP的发生率为3%~16%,占医院内感染(29.5%)的首位[1].而老年人是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且一旦发病多为重症肺炎,死亡率极高.现将我院103例老年重症病人HAP的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情况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特点。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0月间北海市人民医院临床确诊的1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查以及常见致病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8例患者中培养阳性90例,阳性率为53.57%,共培养出致病菌98株,革兰阴性菌53株(占54.1%),其中肺炎克雷伯菌21株,大肠埃希菌12株,铜绿假单胞菌7株;革兰阳性菌38株(占38.8%),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肺炎链球菌11株;主要病原菌均呈现较明显的耐药性,且多数存在多重耐药性。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耐药现象较为严重,治疗时抗生素的选用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肺超声(LUS)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经临床、胸部X线检查(CXR)确诊的147例住院患儿进行LUS检查,将双侧胸壁以胸骨旁线、腋前线、腋后线及双乳头连线划分为12区,进行横向、纵向系统性扫查,观察胸膜线、A线、B线、肺实变程度及有无胸腔积液.结果 147例中142例超声检查阳性,阳性率为96.5%,5例阴性.主要超声征象:多重或融合的B线、胸膜线异常、弱回声区、肝样变、支气管充气征、胸腔积液.87例为复合征象,55例为单一征象.病灶区域分布:89例为单区,53例为2~~5区.胸腔积液均为局限、少量.结论 LUS在儿童CAP的诊断中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可以多次重复检查、费用较低,可以作为CPA诊断及随访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旨在减少儿童在X线下的暴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治疗效果分为两组,治愈或者治疗好转者入好转组,治疗无效死亡者入死亡组。观察两组患者年龄组成、基础疾病数量、痰或血细菌学培养结果、C反应蛋白治疗前后变化及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53例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治愈32例,死亡21例。死亡组平均年龄(82±7)岁,高于好转组(71±5)岁(t=9.818,P〈0.05)。死亡组基础疾病平均3.2种,较好转组2.0种多(x2=19.357,P〈0.05)。死亡组痰(血)细菌耐药较好转组高(X2=12.416,P〈0.05)。死亡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有统计学意义(X2=14.636,P〈0.05)。死亡组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调整的抗生素共18例,好转组有6例,死亡组高于好转组(X2=22.947,P〈0.05)。结论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高龄(≥80岁)、基础病多、细菌耐药升高及早期抗生素不当选择是导致死亡重要因素。早期诊断和恰当的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我科收治的64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并根据治疗结果将之分为好转组及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原学特点及药敏试验结果等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好转或痊愈38例,死亡26例。好转组与死亡组在年龄、基础疾病、病原体感染及抗生素应用情况方面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老年SCAP感染以G-均为主,真菌感染及耐药现象突出,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合理的强效广谱抗生素及后期针对性抗生素的贯序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