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左室心肌各方向收缩功能的变化,探讨2D-STI技术对于早期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临床疑似冠心病患者138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68例,未见冠状动脉狭窄)、A组(28例,冠状动脉狭窄率<50%)、B组(22例,冠状动脉狭窄率50%~75%)和C组(20例,冠状动脉狭窄率≥75%)。应用2D-STI测量左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中各缺血心肌节段的纵向、圆周、径向收缩期应变峰值(BAS-ls、MID-ls、APE-ls、BAS-cs、MID-cs、APE-cs、BAS-rs、MID-rs、APE-rs),并比较各组上述参数的差异。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各参数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率≥75%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B组APE-ls较正常对照组减低,C组BAS-ls、MID-ls、APE-ls、MID-cs、APE-cs较对照组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余各组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各缺血心肌节段的收缩期纵向应变峰值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53),以截断值为-17.5%诊断重度狭窄冠心病的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71.4%。结论 在无明显左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冠心病患者中,缺血心肌节段的收缩功能已经发生不同程度的减低;应用2D-STI技术可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进一步推测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有望成为早期筛查冠心病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2.
速度向量成像定量评估冠心病心肌节段收缩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心肌长轴节段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25例心肌缺血、28例心肌梗死、26例冠状动脉狭窄<50%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并结合心电图,将左室心肌分为四组:梗死节段、缺血节段、非缺血节段和正常节段组,2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声学采集动态图像,获得各节段长轴收缩期应变峰值(Smax)、应变率峰值(SRmax)及应变达峰时间(PTs)、应变率达峰时间(PTsr)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梗死节段和缺血节段Smax和SRmax明显减低,PTs、PTsr较对照组明显延长;梗死节段Smax和SRmax较缺血节段明显减低.但PTs、PT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缺血节段Smax和SRmax的截断值分别为-14.08%、-0.83 s-1,梗死节段Smax和SRmax的截断值分别为-6.65%、-0.38 s-1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为满意.结论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可无创性定量分析冠心病心肌节段收缩功能,对判断心肌缺血及梗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应用3D-STI检测室壁运动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并探讨缺血心肌区域应变(TS)对三支主要冠状动脉狭窄≥50%的诊断价值。方法 70例室壁运动正常的拟诊冠心病患者行3D-STI及冠脉造影,根据三支主要冠脉狭窄程度分别分为对照组、中度狭窄组及重度狭窄组。计算相应冠脉TS。ROC分析TS预测三支冠脉狭窄≥50%曲线下面积并获得阳性截断值。结果 (1)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TS绝对值显著减低(P0.05)。(2)TS是预测相应冠脉狭窄≥50%的良好指标,其中TLS预测LAD狭窄≥50%诊断价值较高,截断值为-19.08%。结论 (1)冠心病患者即使室壁运动正常,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已受损。(2)TS是预测冠状动脉狭窄≥50%的良好指标,以TLS预测LAD狭窄≥50%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超声二维应变显像评价不同狭窄程度冠状动脉供血心肌节段在不同方向上运动达峰时间的改变.方法 140例冠心病患者,经胸采集左室心尖四腔、两腔和长轴观及二尖瓣、乳头肌、心尖短轴观二维图像.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所有心肌节段分为5组:0级组,供血冠状动脉正常;1级组,冠脉狭窄25%~49%;2级组,冠脉狭窄50%~74%;3级组,冠脉狭窄75%~99%;4级组,冠脉完全闭塞.分析各组心肌节段在纵向运动、径向运动、周向运动到达收缩期峰值应变、收缩末期应变、收缩期峰值应变率、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的时间值以及各组心肌节段到达收缩峰扭转角度、收缩峰扭转率、舒张早期峰扭转率和舒张晚期峰扭转率的时间值.采用心率对所有的时间值进行校正.结果 纵向运动:3级组到达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的时间较0级组明显延迟,4级组到达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和收缩期峰值应变率的时间较0级1级、2级、3级组均明显延迟.径向运动、周向运动:1级组到达收缩峰值应变的时间、收缩期峰值应变率的时间、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的时间和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的时间早于0级组,而2级组、3级组、4级组上述指标的达峰时间较0级组延迟,3级组较2级组好转,4级组较其他各组均延迟.扭转运动:1级组到达收缩峰扭转角度的时间、收缩期峰扭转率的时间和舒张早期峰扭转率的时间较0级组提前;3级组到达收缩峰扭转角度的时间和舒张早期峰扭转率的时间较2级组明显好转.结论 心肌节段在冠状动脉轻度缺血(25%~49%)时出现短轴方向上运动达峰时间的改变;冠状动脉狭窄≥75%心肌节段在各个方向的运动达峰时间均明显延迟.当冠状动脉狭窄75%~99%时,相应供血心肌节段运动达峰时间的延迟较冠状动脉狭窄50%~74%供血的相应心肌节段显著好转.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和应变率成像(SRI)技术定量评价冠心病局部心肌收缩异常的价值。方法应用QTVI、SRI技术,测量冠心病组(41例)和正常对照组(40例)心肌长轴方向12个节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PSV)、收缩期峰值应变率(PSSR)、收缩期速度达峰时间(Tsv)、应变率收缩达峰时间(Tsr)。结果①冠心病组PSV、PSSR较对照组减低(P<0.05),Tsv、Tsr较对照组延长(P<0.05)。②PSSR对于缺血节段的检出率高于PSV(P<0.05),Tsr对缺血节段的检出率最高(68.5%)。结论QTVI、SRI对于定量分析冠心病局部心肌收缩运动异常具有重要价值,SRI更优于QTVI。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探讨冠心病患者不同程度心肌缺血节段心肌运动的同步性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单支病变患者68例分为缺血Ⅰ组(38例),狭窄率50%~75%;缺血Ⅱ组(30例),狭窄率≥75%;选取造影结果阴性者(狭窄率〈50%或无狭窄者)28例为对照组。在QTVI曲线上测量LAD支配的左室心肌5个节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收缩期同步性指标Ts和舒张期同步性指标Te。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血Ⅰ组Vs、T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e和Ve/Va比值减低,Te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Ⅱ组与对照组比较Vs、Ve、Va、Ts、T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QTVI技术能定量分析缺血心肌节段收缩、舒张功能及室壁运动的时间延迟,功能下降和时间延迟程度与局部室壁缺血程度有关,并且舒张期特性指标早于收缩期指标出现变化。  相似文献   

7.
应变率与应变显像对冠心病局部心肌收缩后收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应变率与应变显像评价冠心病局部心肌收缩后收缩(PSS)的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应变率、应变显像对48例冠心病患者和42例正常人左心室不同节段径向、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应变(εS)和PSS的峰值应变率(SRPSS)及应变(εPSS)进行测定。对比分析冠心病组狭窄冠状动脉供血节段(狭窄节段)和对照组相应正常节段(正常节段)的各项参数。结果冠心病组所有部位狭窄节段PSS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节段,狭窄节段与正常节段径向PSS检出率分别为67.0%和14.3%(P<0.01),纵向PSS检出率分别为66.2%和17.2%(P<0.01)。各室壁狭窄节段的径向、纵向峰值SRS和εS均明显低于正常节段(P<0.05)。各室壁狭窄节段的SRPSS/SRS均明显大于正常节段(P<0.05)。除基底段纵向εPSS外,余各部位狭窄节段中的εPSS均显著大于正常节段(P<0.05)。心尖部狭窄节段中的纵向SRPSS明显大于正常节段(P<0.05),余各部位狭窄节段的SRPSS与正常节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局部心肌PSS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心肌,病理性PSS具有较明显特点,易与生理性PSS区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斑点追踪二维应变检测冠心病左室心肌同步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二维应变对33例冠心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冠状动脉(冠脉)供血区域进行检测,测量自QRS波起始至收缩期纵向应变达峰时间间期(Ts)及左室18节段的Ts标准差(Ts-SD).结果 狭窄<75%冠脉供血节段共168个,狭窄≥75%冠脉供血节段共210个.①狭窄≥75%冠脉供血节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绝大部分节段Ts明显延迟,Ts-SD明显升高;②狭窄≥75%冠脉供血节段与狭窄<75%冠脉供血节段相比,大部分节段Ts明显延迟,Ts-SD明显升高;③狭窄<75%冠脉供血节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绝大部分节段Ts及Ts-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以Ts-SD≥33.0 ms为左室收缩不同步,26例冠脉狭窄≥75%冠心病患者中22例(84.6%)收缩不同步,7例冠脉狭窄<75%冠心病患者中无收缩不同步.结论 当冠脉出现严重狭窄,在二维超声心动图上未能观察到室壁运动异常时,二维应变已能准确检测出其心肌运动不同步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下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 (PW DTI)评价左心室长轴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冠心病患者 3 0例 (至少 1支冠状动脉主支狭窄≥ 5 0 % ) ,对照组 2 5例 ,均行大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 ,分别于静息、峰值负荷下将PW DTI取样容积置于侧壁、室间隔、前壁、下壁心肌基底段、中段心内膜下心肌采样 ,获取各节段心肌运动速度曲线。PW DTI测量指标 :收缩期峰值运动速率 (Vs)、收缩期达峰时间 (timetopeakvelocity ,TPV)、收缩期速度时间积分 (velocity timeintegral,VTI)。 结果 根据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组患者心肌节段区分为正常节段与缺血节段。与对照组相应节段 (正常组 )比较 ,静息状态下 ,冠心病缺血节段组与正常组节段间Vs、TPV、VTI并无统计学差异 ;峰值负荷下冠心病缺血节段组各节段Vs、VTI明显减低 (P <0 .0 5 ) ,而TPV则显著延长 (P <0 .0 5 )。结论 PW DTI能准确评价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中左室长轴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从而准确无创检测冠心病缺血心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采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STE)评估冠状动脉病变对收缩早期左心室心肌运动影响的可行性。方法将179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可疑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心肌节段按供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对照组(无狭窄)、轻度组(狭窄程度≤50%)、中度组(50%<狭窄程度<75%)和重度组(狭窄程度≥75%)。采用2D-STE分析各组左心室心肌节段纵向预拉伸峰值应变(LPSS)和圆周预拉伸峰值应变(CPSS)的差异。结果左心室各层心肌LPSS和CPSS峰值于收缩早期出现,轻度组均最高(P均<0.05),中度组最低(P均<0.05);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时收缩早期左心室心肌拉伸运动加强,随着冠状动脉病变加重而逐渐减弱。结论2D-STE可无创评估冠状动脉病变对收缩早期左心室心肌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与应变率成像(SRI)技术在大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DSE)中诊断心肌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49例疑诊冠心病患者,分别于静息、10、20、30、40μg.kg-1.min-1多巴酚丁胺负荷下获取心尖两腔、四腔观清晰组织速度成像图。脱机分析侧壁、室间隔、前壁、下壁心肌基底段、中段心内膜下心肌QTVI与SRI曲线,QTVI测量参数为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VS)和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VE),SRI测量参数为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YS)和最大应变(εMAX)。结果根据常规HDDSE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组患者心肌节段区分为正常节段与缺血节段(缺血组);与对照组正常节段(正常组)比较,静息状态下,缺血组与正常组节段间VS、VE、SRSYS、ε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峰值负荷时,与正常组各节段比较,缺血组各节段VS、VE、SRSYS、εMAX明显减低(P<0.05)。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将峰值负荷下基底段心肌VS≤9.6cm/s,中段心肌VS≤8.3cm/s,SRSYS≤-2.6s-1为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截断值,DSE中QTVI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0.8%、80.4%;DSE中SRI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3.6%、85.7%。与QTVI比较,DSE中SRI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显著增高(P<0.01)。结论DSE中QTVI与SRI技术均能准确、无创检测冠心病缺血心肌,SRI技术敏感性、特异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中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静息状态与大剂量多巴酚丁胺 (Dob)负荷状态下 ,采用多普勒组织成像 (DTI)技术观察冠心病患者室壁运动 ,探讨大剂量 Dob负荷试验中 DTI检测冠心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 DTI测量大剂量 Dob负荷试验中 32例冠心病患者 (至少 1支冠状动脉主支狭窄≥ 5 0 % )静息状态、峰值负荷下侧壁、后室间隔、前壁、下壁心肌基底段、中段心内膜下心肌运动频谱 ,对照组 2 5例相应节段作对照。 DTI分析指标 :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 (Vs)。结果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组患者心肌节段区分为正常节段与缺血节段。静息状态下 ,冠心病缺血节段(abnormal,A组 )与对照组相应正常节段 (normal,N组 )间 Vs无显著性差异 ;与 N组比较 ,峰值负荷下 A组各节段 Vs明显降低 (P<0 .0 5 ) ;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将峰值负荷下基底段心肌 Vs≤ 11.5 cm/ s,中段心肌 Vs≤ 9.5 cm/s为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截断值 ,DTI结合大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 85 .7%、84 .0 %、 84 .8% ;与常规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中室壁运动评分 (WMS)比较 ,DTI结合大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性与其并无显著差异 ;而敏感性、准确率显著增高 (P<0 .0 1)。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联合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估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疑诊患者左心室(左室)心肌应变及机械同步性, 探讨超声联合指标对冠状动脉显著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于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入院24~72 h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NSTE-ACS疑诊患者95例。所有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应用2D-STI评估左室心肌整体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GLPS)及分支区域收缩期峰值应变(TLPS), 同时行RT-3DE分析得到心肌16节段达最小收缩容积时间离散度(Tmsv16-SD)、达最小收缩容积最大时间差(Tmsv16-Dif)及经R-R间期校正后的达最小收缩容积时间离散度(Tmsv16-SD/R-R)等左室机械同步性参数。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存在冠状动脉左主干或其他任意主支管腔直径狭窄≥70%的患者为冠状动脉显著狭窄组(53例), 左主干及各主支狭窄均<70%患者为冠状动脉非显著狭窄组(42例), 比较两组间一般临床特征、左室心肌应变和机械同步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二维应变显像技术探讨支循环供血对相应缺血心肌节段功能的影响.方法 121例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者分为3组:1组,冠状动脉正常者30例;2组,冠状动脉狭窄≥75%且伴有侧支循环者45例;3组,冠状动脉狭窄≥75%且不伴有侧支循环者46例.经胸采集左室心尖四腔观、两腔观和长轴观及二尖瓣、乳头肌、心尖短轴观的二维图像.分析各组相应血管供血心肌节段在纵向(L)、径向(R)、周向(C)上的收缩期峰值应变(Sps)、收缩末期应变(Se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应变率(SRa)和扭转(Rot)的角度及扭转率.结果 与1组相比,2组纵向的Sps、Ses、SRs,SRa,径向的SRe、SRa,周向的SRe,舒张早期扭转率、舒张晚期扭转率,3组纵向的Sps、Ses、SRs、SRa、SRe,径向的Ses、SRs、SRe、Sra,周向的Sps、Ses、SRs、SRe、SRs,收缩期扭转的峰角度、收缩期峰值扭转率、舒张早期扭转率的绝对值均减少(P<0.05);与2组相比,3组纵向的Sps、Ses、SRs,径向的Ses、SRs,周向的Sps、Ses、SRs、Sra,收缩期扭转的峰角度、收缩期峰值扭转率、舒张早期扭转率的绝对值均减少(P<0.05).结论 侧支循环供血可以改善相应缺血心肌节段在各运动方向上的心功能;二维应变显像技术可以有效地评价缺血心肌节段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二维径向应变在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局部心肌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GE Vivid 7 Dimension超声心动图仪采集32例冠心病患者PCI术前、术后3个月及22例正常人左室基底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部水平18个室壁节段二维灰阶图像.应用GE Echo PAC软件测量左室短轴各室壁节段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S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PCI术前缺血节段心肌、术后3个月部分缺血节段心肌收缩期SR值降低(P<0.05);与PCI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部分缺血节段心肌收缩期SR值较前改善(P<0.05).结论 超声二维应变显像(2DSI)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前后患者缺血心肌改善的识别、监测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及评价PCI治疗效果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血心肌区域性纵向应变及圆周向应变的特点。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4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冠状动脉狭窄率50%)和缺血组(冠状动脉狭窄率75%)。利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两组患者左心室各个节段的纵向应变和圆周向应变,将冠状动脉每支血管灌注范围内各节段应变的平均值作为区域性应变,并将两组的区域性应变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42例冠心病患者中,对照组19例,缺血组23例。缺血组病变血管灌注范围的区域性纵向应变和圆周向应变均小于对照组相应血管灌注范围的区域性纵向应变和圆周向应变(P0.05)。结论区域性应变是识别缺血心肌的一个较为稳定和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长轴应变率成像(SRI)评价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AD)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左心室局部功能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CAD患者32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主支狭窄≥75%,分别于PTCA支架植入术前1~3天(术前组)、术后(3.0±0.2)个月(术后组)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正常对照组40名.分别测量术前组、术后组、正常对照组左心室基底段和中段的收缩期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应变率(SRa),并计算平均应变率(mSRs、mSRe、mSRa).对CAD组与正常对照组,术前组与术后组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组左心室心肌12个节段中有10个节段SRe、7个节段SRs及6个节段SRa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术后组有8个节段SRs、3个节段SRe较术前组明显增加.以SRs的绝对值0.78 s-1为截断值判断左心室节段收缩功能恢复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5.66%、63.57%、67.25%;以SRe 0.90 s-1为截断值判断左心室局部心肌松弛性恢复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5.68%、65.63%、65.44%.结论 SRs与SRe可用于评价PTCA支架植入术后左心室心肌局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二维应变成像对冠心病患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肌应变特点.方法 43例冠心病患者及35例正常人,分别获取左室短轴观二尖瓣环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及心尖四腔观、二腔观,左室长轴观的高帧频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软件测量各个节段的二维应变值.结果 狭窄<75%冠状动脉(冠脉)供血节段共96个,狭窄≥75%冠脉供血节段共147个.①狭窄≥75%冠脉供血节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短轴(二尖瓣环、乳头肌及心尖水平)的绝大部分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以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16.1%为截点值,预测冠脉狭窄≥75%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8.7%和76.4%.③狭窄<75%冠脉供血节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冠脉出现严重狭窄时,虽然二维超声心动图上无明显室壁运动异常,但反映心内膜下心肌功能的纵向应变已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获取可疑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左心室区域及整体纵向分层应变,探讨分层应变参数预测冠状动脉显著狭窄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疑诊NSTE-ACS的患者75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对照组(冠状动脉无狭窄或狭窄率<50%)2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组51例。冠心病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是否闭塞分为冠状动脉狭窄组32例,冠状动脉闭塞组19例。应用Echo PAC软件分析二维动态图像获得左心室18节段收缩期纵向分层应变,计算心内膜下心肌、中层心肌及心外膜下心肌区域纵向应变(TLSendo、TLSmid、TLSepi)及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中层心肌、心外膜下心肌整体纵向应变(GLSendo、GLSmid、GLSepi)。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患者左心室区域及整体心肌纵向分层应变参数差异,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诊断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狭窄率≥50%)即冠心病的金标准,绘制不同参数预测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与对照组、冠状动脉狭窄组患者比较,冠状动脉闭塞组患者TLSendo、TLSmid、TLSepi及GLSendo、GLSmid、GLSepi均减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闭塞组vs对照组:t值分别为-5.819、-5.049、-4.845、-5.955、-5.036、-4.724,P均<0.01;冠状动脉闭塞组vs冠状动脉狭窄组:t值分别为-2.983、-3.059、-2.903、-2.989、-3.192、-3.387,P均<0.01);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冠状动脉狭窄组患者仅TLSendo及GLSendo减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81、-4.164,P均<0.01);对照组、冠状动脉狭窄组、冠状动脉闭塞组患者TLSendo、TLSmid、TLSepi及GLSendo、GLSmid、GLSepi均呈梯度递减,但仅对照组患者3层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LSepi vs TLSendo、GLSepi vs GLSendo:t值均为-10.083,P均<0.01;TLSepi vs TLSmid、GLSepi vs GLSmid:t值均为-4.559,P均<0.01;TLSmid vs TLSendo、GLSmid vs GLSendo:t值均为-5.549,P均<0.01);对照组、冠状动脉狭窄组、冠状动脉闭塞组患者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区域及整体纵向应变与心外膜下心肌区域及整体纵向应变绝对值差值(?TLS及?GLS)逐渐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闭塞组vs对照组:t值分别为6.915、7.489,P均<0.01;冠状动脉狭窄组vs对照组:t值分别为4.923、7.202,P均<0.01;冠状动脉闭塞组vs冠状动脉狭窄组?TLS:t值为2.250,P<0.05),提示心内膜下心肌功能的显著受损。ROC曲线显示,GLSendo及TLSendo预测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优于中层心肌、心外膜下心肌应变参数及总体心肌应变参数。结论可疑NSTE-ACS中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各层心肌收缩功能不同程度减低,尤以心内膜下心肌减低最显著,2D-STI技术获取的纵向分层应变参数可用于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各层心肌区域及整体收缩功能受损差异,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显著狭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左室各节段及整体收缩功能。方法选取50例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明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但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为试验组,30例临床高度怀疑冠心病但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均未见异常的患者为对照组。应用3D-STI技术、M型Teichholz法及二维双平面Simpson法分别测量并比较试验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3D-STI获得对照组和试验组各亚组(左前降支组、左回旋支组、右冠状动脉组及多支病变组)左室收缩期峰值环向应变(LS)、圆周应变(CS)、径向应变(RS)及面积应变(AS),以及左室17节段的时间-应变曲线及牛眼图,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各组上述参数的差异。绘制各应变参数绝对值(GLS、GCS、GRS及GAS)诊断冠心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其诊断效能。结果对照组3D-STI、二维超声及M型超声三种方法测得的LVEDV、LVESV及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三种方法测得的LVEDV、LVESV及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各亚组经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的缺血节段其相应的LS、CS、RS及A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GLS、GA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GLS、GAS为诊断冠心病的最佳敏感指标,当GLS、GAS截断值分别为-15.5%、-26.5%时,其特异性分别为83%、93%,敏感性分别为82%、76%。结论 3D-STI技术能更好地评估冠心病节段病变及整体左室收缩功能,为临床及早诊断冠心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