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结直肠息肉内镜下治疗的方法、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经内镜下治疗的直径≥1.0cm的结直肠息肉患者230例的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使用不同的内镜技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切除率达100%,穿孔率为0%,出血率为6.9%,术后复发率低,术后12个月复发率仅1.9%。[结论]根据结直肠息肉的总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内镜下治疗方法是安全、有效的,并建议术后6个月经结肠镜复查。  相似文献   

2.
经内镜球囊扩张术治疗结直肠吻合口良性狭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内镜球囊扩张术治疗结、直肠吻合良性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经肠镜球囊扩张治疗结直肠吻合口良性狭窄15例,其中乙状结肠切除患者1例,直肠前切除患14例;吻合器吻合13例,手缝2例;狭窄处直径0.2~0.7cm,狭窄长度0.5~2.0cm。结果 13例经1次扩张,2例经2次扩张,狭窄处均被扩至2~2.5cm,成功率100%,无一出现并发症。随访3~30个月,无狭窄复发 。结论 经内镜球囊扩张术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方法,应成为治疗结直肠吻合口良性狭窄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反向切开术治疗食管良性难治性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超声引导下反向切开术治疗的17例食管良性难治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临床疗效等。 结果 17例患者均成功一次完成内镜下反向切开术,术后胃镜均能自由通过,操作时间(38.82±24.27)min。17例患者均无大出血、穿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3~44个月,4例患者分别于术后3、12、18、26个月再次出现吞咽困难症状,复查胃镜示狭窄复发,余13例患者未出现再次狭窄。 结论 内镜超声引导下反向切开术治疗食管良性难治性狭窄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内镜下球囊扩张术(EBD)治疗结直肠吻合口良性狭窄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11年至2015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行EBD治疗的36例结直肠吻合口良性狭窄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统计扩张治疗次数、并发症发生情况、短期效果及长期狭窄复发情况。结果36例患者在外科手术后2~49个月(中位时间6个月)出现吻合口狭窄,吻合口距肛缘3~24 cm(中位距离6 cm)。10例(27.8%)为1级狭窄,15例(41.7%)为2级狭窄,11例(30.5%)为3级狭窄。36例共行80次EBD,平均每例2.22次,其中行1~2次25例(69.4%)、3次及以上11例(30.6%)。EBD操作过程中,14例次(17.5%)出现吻合口少量渗血,无术中及术后穿孔发生。术后所有患者梗阻症状得到解除,吻合口直径大于20 mm,EBD治疗取得成功。术后随访22~76个月(中位时间44个月),其中4例(11.1%)在EBD治疗成功后再次出现吻合口良性狭窄,出现时间分别为末次扩张术后的7、11、18、63个月,均经再次EBD治疗后好转。结论EBD在治疗结直肠吻合口良性狭窄方面安全有效,能取得较为理想的短期和长期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前内镜下治疗已成为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首选,然而对于直肠下段重度吻合口狭窄而言,仍是临床治疗的难点。本文报道了1例直肠下段重度吻合口良性狭窄病例,通过黏膜切开联合蕈型覆膜金属支架及柱状球囊扩张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仿真结肠镜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75例高度怀疑存在结直肠病变却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进行CT仿真结肠镜检查。结果 CT仿真结肠镜显示存在阳性病变61例,包括肿瘤53例,其中16例患者最后得到了手术治疗,经手术及术后病理得到进一步证实;另有良性狭窄病变8例。8例良性病变及14例阴性结果病例中有11例在6个月后得到复查,病情均无明显进展。结论 CT仿真结肠镜对老年患者的结直肠病变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是结肠镜检查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治疗的2例原发性克罗恩病严重肛管直肠狭窄患者,经内镜下狭窄切开术治疗成功,术后恢复较好,无并发症。内镜下狭窄切开术在内镜直视下操作,可以控制切开方向,减少并发症发生,适合治疗原发性克罗恩病肛管直肠狭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2017年1—6月,因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在济南市儿童医院接受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的患儿共4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4例患儿的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结果 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用时35~65 min,其中3例术程顺利,另一例术中出现呼吸困难经停止内镜操作及加压给氧后好转,4例术后3周的吞咽困难评分在2~3分,较术前的3~4分均有降低。在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后随诊过程中,1例术后3周吞咽困难再次反复,予球囊扩张治疗后吞咽困难缓解;其余3例均在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后3周辅以球囊扩张术1~2次,球囊扩张术过程顺利,无不良反应发生。4例随访2~3个月,上消化道造影显示造影剂可顺利通过狭窄部位,吞咽困难评分下降至0~1分。 结论 内镜下放射性切开术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短期疗效显著,但易出现再次狭窄,联合球囊扩张治疗后,既能做到选择性切开狭窄又能对狭窄部位瘢痕组织进行均匀扩张,从而达到更好的扩张治疗效果,同时又能有效避免穿孔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与球囊扩张术治疗食管吻合口良性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于阆中市人民医院就诊的49例食管吻合口良性狭窄患者,其中19例行放射状切开术治疗,30例行球囊扩张术治疗,观察治疗后1周、2个月和6个月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周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均为100%;在术后2个月和6个月,放射状切开术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3.2%和26.3%,球囊扩张术组分别为66.7%和24.1%,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与球囊扩张术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且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对33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肛门外结直肠吻合的保肛术,结果3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肛门外结直肠吻合保肛术,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无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出血.随访5 a局部复发1例,所有患者肛门控便功能在术后3~6月恢复.认为本术式在保证彻底根治的前提下明显提高了保肛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消化内科应用末端绝缘手术刀(IT刀)电切治疗难治性结直肠吻合口良性狭窄2例,临床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吴云林  孙波 《胃肠病学》2000,5(3):182-183
近年随着内镜诊治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常规内镜下不易发现的病灶,如结直肠微小扁平状腺癌和锯齿状腺癌的诊断率不断提高;对一些结直肠肿瘤也常采用内镜下治疗。本文主要对国内临床刚开展应用的内镜诊治新技术:变焦扩大电子结肠镜、内镜金属夹结扎蒂性大息肉和氩离子束血浆凝固(APC)术作一简要综述。一、结直肠肿瘤的变焦结肠境检查新型变焦结肠镜不仅具有常规电子结肠镜的所有功能,还具有变焦放大功能,可根据需要将病灶放大100~150倍,以细致观察结直肠粘膜腺管开口,即凹窝的形态。将色素内镜与变焦结肠镜相结合,在内镜直观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直肠浅表性肿瘤性病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临床病理特征、术后并发症及非治愈性ESD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追加手术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因结直肠浅表性肿瘤性病变行ESD治疗的3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一般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预...  相似文献   

14.
乳头小切开合利胆排石中药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利胆排石中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下乳头小切开术,同时行网篮取石术,术后给予利胆排石中药治疗。[结果]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乳头小切开及胆总管取石术成功率100%,治疗后黄疸、腹痛等临床症状、体征均迅速减轻或消失,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其中21例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及32例伴胆源性胰腺炎亦全部治愈。[结论]内镜下乳头小切开术联合利胆排石中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后出现良性吻合口狭窄的发生情况及治疗方法。 方法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80例直肠癌术后出现良性吻合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术前和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狭窄情况、治疗经过及治疗结局。 结果80例吻合口良性狭窄患者中,低位狭窄56例(71.8%)、高位狭窄24例(18.2%),其中预防性造口52例(65.0%),术后吻合口漏38例(47.5%),术前放化疗8例(10.0%)。借助指检扩肛方式治疗者40例(50.0%),指检治愈率85%(34/40);通过内镜球囊扩张32例(40.0%),扩张次数的中位数为2次(1~4次),内镜下治愈率50%(16/32);留置肛管后解除狭窄4例(5.0%)且最终治愈2例;通过TEM切开狭窄治愈2例(2.5%);经腹吻合口切除后肠管再吻合治愈2例(2.5%)。治疗总成功率为70.0%(56例),30.0%(24例)治疗失败患者中:58.3%(14/24)为弥漫性狭窄,41.7%(10/24)为管状狭窄,无膜性狭窄患者;75%(18/24)发生过吻合口漏;75.0%(18/24)属于低位狭窄,75.0%(18/24)并发盆腔感染,最终造口还纳失败,被迫接受永久造口。治疗失败者当中吻合口漏、非膜性狭窄、良性隐匿型狭窄、盆腔感染明显多于治愈者,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过程没有死亡病例。 结论直肠癌术后良性吻合口狭窄首选治疗方法为肛门指检、内镜治疗手段,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治疗失败者与吻合口漏、非膜性狭窄、良性隐匿型狭窄、盆腔感染等相关,临床工作中理应重视这些并发症,提早预防。  相似文献   

16.
回顾磁压榨吻合技术(magnetic compression anastomosis,MCA)治疗不同原因、不同类型肠道狭窄/闭锁实现肠道再通的案例,对MCA在结直肠吻合及重建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探讨。4例患者2019年5月—2022年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行结直肠MCA再通治疗。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实现肠道吻合再通,磁环排出时间为7~15 d,术后复查肠镜或造影提示吻合口完好。MCA可用于治疗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结直肠狭窄及闭锁,也可用于辅助结直肠手术肠吻合。  相似文献   

17.
回顾磁压榨吻合技术(magnetic compression anastomosis, MCA)治疗不同原因、不同类型肠道狭窄/闭锁实现肠道再通的案例, 对MCA在结直肠吻合及重建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探讨。4例患者2019年5月—2022年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行结直肠MCA再通治疗。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 实现肠道吻合再通, 磁环排出时间为7~15 d, 术后复查肠镜或造影提示吻合口完好。MCA可用于治疗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结直肠狭窄及闭锁, 也可用于辅助结直肠手术肠吻合。  相似文献   

18.
杜林枫  蒋军  刘娟 《胃肠病学》2013,18(1):43-44
背景: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与结直肠癌关系密切。目的:探讨色素内镜联合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对结直肠LST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纳入2009年7月~2012年2月于达县人民医院行结肠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的患者2200例,对病灶内镜下喷洒0.4%靛胭脂行黏膜染色。对染色发现的LST,观察病灶大小并进行形态分型。对LST病灶行EMR或内镜分片黏膜切除术(EPMR),未能行EMR或EPMR者行内镜下活检。结果:黏膜染色后发现结直肠LST患者28例,共30个LST病灶。30个LST病灶中颗粒均一型14个(46.7%),结节混合型8个(26.7%),平坦隆起型5个(16.7%),假凹陷型3个(10.0%);行EMR19个(63.3%),行EPMR6个(20.0%),行内镜下活检5个(16.7%)。病理学检查示早期结直肠癌4个(13.3%),进展期结直肠癌3个(10.0%),腺瘤23个(76.7%)。结论:色素内镜可有效发现结直肠LST病灶。色素内镜联合EMR或EPMR根除LST病灶对早期结直肠癌的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1991年Dhomoto首次报道使用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恶性直肠狭窄以来,结直肠支架置入治疗良恶性结直肠梗阻的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结直肠支架的种类很多,最常用的是自膨式金属支架(SEMS)。支架根据表面是否覆膜,还可以分为覆膜支架和非覆膜支架两类,覆膜支架可以阻止组织或肿瘤细胞长入,但容易发生移位。支架置入一般需要在X线造影监测和内镜直视配合下进行。支架的输送系统分为经内镜钳道(TTS)方式和非TTS方式两种。目前结直肠支架主要用于恶性结直肠梗阻的姑息治疗和肿瘤切除手术前的过渡,在良性梗阻中也有应用,覆膜支架还可以用于封堵肠道瘘口。结直肠支架置入处理急性梗阻可以避免急诊手术,减少结肠造口,提高生活质量。结直肠支架置入的主要并发症包括穿孔、移位和再梗阻。目前,结直肠支架置入术的真实效果尚未证实。发展新型支架,改善输送系统,规范实施机构的资质,提高内镜医师的经验技术,谨慎合理选择适应证有助于提高结直肠支架置入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癌变的内镜下表现,分析癌变相关因素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电子结肠镜检查或治疗的77例结直肠癌变息肉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探讨影响结直肠息肉癌变的相关因素及其内镜下治疗策略。结果77例癌变结直肠息肉中,9例伴发结肠癌。60例有临床症状,症状发生率为77.9%(60/77)。息肉癌变主要分布在乙状结肠,多发生于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患者,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最高。行电子结肠镜电切法切除44例,其中完全切除38例。结论年龄〉60岁患者和乙状结肠息肉癌变发生率明显增高,选择性对属于原位癌或早期浸润癌的癌变息肉行电子结肠镜下切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