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目的 了解2010-2014年湖北省疟疾流行特征, 为制订和调整全省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 方 法 法 收集2010-201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报告中湖北省疟疾病例资料,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0- 2014年湖北省网络报告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结果 2010-2014年湖北省共报告疟疾病例 997 例, 其中间日疟 618 例、 恶性疟 352 例、 卵形疟 18 例、 三日疟 9 例; 本地疟疾病例 479 例, 输入性疟疾病例 518 例。自2013年起无本地感 染病例; 输入性疟疾病例数逐年上升, 其中以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数上升更为明显。81.85%的病例分布在襄阳、 武汉、 孝 感、 宜昌、 荆门和随州6个市; 男性病例810例, 女性187例, 男女性别比为4.33 ∶1。本地疟疾发病以40~69岁居多, 占本 地病例总数的78.29% (375/479); 输入性疟疾发病以 20~49岁居多, 占输入性病例总数的 88.22% (457/518)。本地疟疾 病例中, 职业以农民为主 (67.01%); 输入疟疾病例中, 职业以工人、 民工和农民为主 (63.90%)。结论 结论 湖北省本地感染 疟疾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初步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但输入性疟疾病例逐年增多, 是目前全省疟疾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对温州市2007-2014年疟疾病例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2007-2014年,温州市共报告疟疾258例,其中间日疟148例,恶性疟106例,卵形疟4例;死亡2例。2007-2009年,疟疾病例以间日疟(86.0%)为主,存在本地原发病例。2010-2014年,恶性疟的比例逐年增加。98.8%为非洲和国内其他省输入性病例。258例疟疾病例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男女性别比例为3.16∶1。职业以工人和商业服务人员为主。温州市疟疾疫情相对稳定,针对输入性病例应加强流动人员管理和宣传,寻求多部门联防联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目的 分析2005-2014年江苏省疟疾疫情及流行特征, 为制订和调整全省疟疾消除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 方 法 法 收集2005-2014年江苏省疟疾疫情数据资料, 对疟疾发病情况、 感染来源以及病例的时间、 地区和人群分布进行分 析。结果 结果 2005-2014年, 江苏省共报告疟疾病例5 069例, 其中间日疟3 422例 (67.51%)、 恶性疟1 497例 (29.53%)、 未 分型150例 (2.96%); 本地感染疟疾病例2 139例 (42.20%)、 国内输入病例1 131例 (22.31%)、 境外输入病例1 799例 (35.49%); 男性病例3 809例, 女性1 260例, 男女性别比为3.02 ∶1。病例年龄以25~60岁为主, 占67.15%; 职业以农民和 民工为主, 分别占40.26%和23.63%。60.58%的病例分布于徐州、 宿迁、 淮安、 苏州市和南通市。2005-2009年病例以间 日疟为主, 自2010年起以恶性疟为主, 且主要为境外输入性感染, 从2012年起无本地感染病例。结论 结论 江苏省本地感染 疟疾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初步实现消除疟疾目标。但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仍较多, 且感染呈多样性, 是目前的防控重 点。  相似文献   

4.
收集宝应县2005-2014年疟疾网络疫情报告数据和抗疟措施执行情况,描述性分析疟疾疫情及防治效果。宝应县2005-2014年共累计报告疟疾175例,无死亡病例。2005-2008年间日疟病例占86.4%(19/22),均为本地感染,发病集中于5~11月份。2009-2014年恶性疟病例占82.4%(126/153),均为境外感染,无明显的季节高峰。输入性病例呈上升趋势,从2007年的1例增至2009年的22例。2010-2014年报告的均为输入性病例。患者规范治疗率为100%,休止期根治195人,血检发热病人52 827人,疟原虫阳性率为0.3%(149/52 827)。宝应县自2010年以来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但输入性疟疾形势依然需要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目的 掌握2010-2014年常州市疟疾疫情, 为制订和调整适合该市的疟疾消除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2010-2014年常州市网络报告疟疾疫情和专报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对该5年的疟疾疫情及病例诊治情况进行 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2010-2014年常州市共报告疟疾病例132例, 较2005-2009年的182例下降了27.47%。132例疟疾病 例除2例为本地病例外, 其余130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132例疟疾病例中, 4例为临床诊断病例, 128例为实验室确诊 病例; 128例确诊病例中, 恶性疟97例、 间日疟14例、 卵形疟13例、 三日疟4例。132例疟疾病例分布于5个市 (区), 其中 金坛市56例、 溧阳市51例、 天宁区19例、 武进区3例、 新北区3例; 从发病到就诊中位时间为2 d, 从就诊到确诊中位时间 为1 d, 92.42% (122/132) 的确诊单位为县级疾控机构、 县级医疗机构和市级医疗机构。2011-2014年常州市未发现本地 感染疟疾病例。结论 结论 2012-2014年常州市连续3年实现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 初步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但境外输入性 疟疾病例仍较多, 且感染虫种呈多样性。境外输入性疟疾仍是常州市疟疾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陕西省2005-2014年疟疾疫情,为完善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5-2014年陕西省疟疾防治资料和疫情报告数据,对疫情情况、地区分布、感染疟原虫虫种的构成、病例诊断类型,以及输入性病例的感染来源等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4年,陕西省共报告疟疾病例453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73例(占16.1%),输入病例380例(占83.9%);其中恶性疟占37.1%(141/380)。死亡3例,均为输入性恶性疟。2011年起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病例以实验室诊断为主(占71.5%,324/453);恶性疟占全部报告病例的31.1%(141/453),且均为输入性病例,无三日疟和卵形疟报告。报告的73例本地感染病例,分布在7个地(市)25个区(县),其中陕南3市(商洛、汉中、安康)占61.6%(45/73),关中4市(西安、渭南、咸阳、宝鸡)占38.4%(28/73)。输入性病例呈逐年上升,从2005年的24例上升至2014年的59例。报告的380例输入性病例,主要来自非洲的20余个国家(占72.6%,276/380)。输入性病例数位居前4位的来源国家,分别为安哥拉(64例)、喀麦隆(26例),加纳(24例),赤道几内亚(23例),合计病例数占总输入性病例数的36.0%(137/380)。病例从发病至确诊的间隔时间中位数为5 d。报告的病例主要来自临床医疗机构,占87.6%(397/453),疾病控制机构仅占7.5%(34/453)。结论陕西省自2011年起无本地感染的疟疾病例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呈逐年上升,其中输入性恶性疟主要来自非洲。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05~2014年间疟疾疫情资料及流行特征,为制定和调整疟疾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疟原虫镜检站、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及疟疾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报告,采用SPSS 18.0进行分析。 结果  2005~2014年间共报告疟疾108例,本地感染6例,国内输入性感染74例,非洲输入性感染16例,12例无法确定感染地。所有恶性疟及卵形疟病例均来自非洲输入性感染。2009年以后,年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2010年起无本地感染病例发生,但近几年国外输入性疟疾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结论  继续加强对国内外流动人员的监测,尤其要加强出入境人员健康教育及疟疾诊治技能培训等措施以控制输入性疟疾疫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重庆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特点,为输入性疟疾防控策略调整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1-2015年重庆市报告的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对其虫种、感染地、就诊情况、诊断结果和治疗情况等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2011-2015年重庆市共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148例,其中恶性疟96例(65.54%),间日疟37例(24.32%);非洲国家输入125例(84.46%),东南亚国家输入23例(15.54%)。发病人群主要为30 ~ 50岁境外务工的男性工人,男女性别比11.42∶1。病例报告时间无明显季节变化,仅在年中(6-8月)和年初(1-2月)略有集中。从发病到就诊时间中位数为1 d,从就诊到确诊时间中位数为2 d。首诊单位主要集中在县级(50例,33.78%)、省级医疗机构(36例,24.32%)和个体医生(20例,13.51%),78例(52.70%)病例首诊为疟疾。病例规范治疗率95.54%(142/148),有43例(29.05%)出现了较严重的并发症,死亡3例。 结论 加强多部门合作,建立协查、主动筛查机制,针对境外务工人员开展疟疾防治健康教育,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的疟疾防治技术培训,提高首诊医疗机构的疟疾防治意识,是保证输入性疟疾病例规范管理和消除疟疾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济南市疟疾发病情况,探讨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疟疾疫情资料进行整理。对疟疾疫情进行描述与分析。结果济南市2005~2010年共报告疟疾病例66例,其中恶性疟11例,间日疟32例,未分型23例;实验室确诊32例,临床确诊34例;本地病例和外地病例各33例;当地感染病例5例,占7.58%,输入性病例61例,占92.42%,11例恶性疟均为输入性病例。结论济南市疟疾病例以输入性病例为主;关口前移,把好疟疾输入关,加强疟区入济人员的疟疾监测,防止输入病例引起本市疟疾暴发流行应是济南市疟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88例本地感染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和掌握上海市疟疾流行规律与特征.方法 对2003~2007年上海市本地感染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在5年间共发现了88例本地感染病例,占疟疾报告病例的13.12%(11.17%~15.12%);其中间日疟72例,没有恶性疟病例,16例未分虫种;病例分布于10个郊区县,为散发;发病季节主要集中于8~10月份;男女性别比为2.38:1,年龄在3~79岁间,其中本地居民的年龄主要集中于30~60岁,外来人员的年龄主要为20~40岁;职业以农民、民工和工人为主.结论 本市本地感染疟疾为低水平、散发;多为间日疟,无恶性疟;主要分布于外来人员集中的郊区.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淮安市输入性恶性疟现状与流行特征,为该市制定输入性恶性疟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6年淮安市输入性恶性疟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6年淮安市共报告疟疾病例308例,年均发病率为0.88/10万,其中输入性恶性疟240例,18例(7.50%)发展成重症病例,2例重症病例死亡。各县(区)均有发病,发病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清浦和淮安2个区。全年各月均有发病,无明显季节特征。人群分布以30~49岁之间青壮年男性的病例数最多,占77.92%。职业以农民、民工和工人为主。感染均来源于非洲国家。患者自发病到确诊时间的中位数为1 d,最长为236 d,24 h内被确诊的有29例,占12.08%。结论淮安市输入性恶性疟疫情严峻,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需进一步完善多部门合作机制,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与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输入性恶性疟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05-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疟疾流行特征,为进一步调整和制订该市消除疟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5-2015年河池市11个市、县、区疟疾疫情资料,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和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05-2015年河池市共报告疟疾病例160例,年均发病率为0.36/10万,其中本地感染病例占6.25%(10/160),输入性疟疾病例占93.75%(150/160)。4种疟原虫均有发现,以间日疟为主,占51.87%(83/160);恶性疟次之,占34.38%(55/160);三日疟和卵形疟分别占5.00%(8/160)、1.25%(2/160);未分型报告12例,占7.50%。11年间疟疾发病率先降后升,2009年后再无本地疟疾病例报告;2010年报告1例输入性恶性疟死亡病例;2013年和2015年各出现1例恶性疟重症病例;2014年出现1例胎传新生儿间日疟重症病例。全部病例分布于10个市、县、区,以青壮年男性为主,以挖矿职业为主;疟疾发病主要集中在4-8月份;感染自非洲和东南亚者占60.00%(96/160),自国内其他省者占33.75%(54/160)。患者发病到确诊治疗时间中位数为5 d,不同年份疟疾病例的发病至诊断治疗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 = 33.40,P < 0.05)。结论 河池市疟疾疫情仍面临很多挑战,消除疟疾各项工作仍需加强;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监测管理是巩固疟疾防治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04-2017年镇江市疟疾疫情及流行特征,为制定合理的疟疾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4-2017年镇江市疟疾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疟疾疫情、流行特征、病例类型及发热病人血检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7年镇江市共报告疟疾病例182例,其中间日疟123例(67.58%),恶性疟55例(30.22%);本地感染病例41例(22.53%),国内输入性病例66例(36.26%),境外输入性病例75例(41.21%)。182例疟疾病例主要为男性(133例);年龄集中在20~50岁,占59.89%;职业以农民和工人为主,分别占24.73%(45/182)和24.18%(44/182);发病高峰集中在每年7-9月。2004-2017年镇江市血检发热病人258 879人,本地人口血检阳性率为0.007%,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为0.72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镇江市自2011年起已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防控已成为本市疟疾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焦作 454001)目的 分析河南省焦作市消除疟疾前后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消除疟疾后监测和防止输入性疟疾再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焦作市消除疟疾前(2010—2016年)和消除后(2017—2021年11月)疟疾疫情数据及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21年11月焦作市累计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74例。消除疟疾前后,输入性病例均以恶性疟为主,各虫种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234,P > 0.05),病例主要分布在武陟县、以20 ~ 59岁中青壮年男性为主,职业以境外务工的农民工、经商等为主,病例报告时间以每年6月和12月居多。消除疟疾前后,输入性疟疾病例均主要来自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但消除疟疾后来自东南亚国家的比例有所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5.989,P < 0.05)。消除疟疾后,患者从发病到确诊最长时长从27 d下降为18 d,中位时间从3 d缩短为2 d,3 d内确诊率由消除前的60.47%上升为消除后的83.87%([χ2] = 4.724,P < 0.05)。医疗机构疟疾确诊及报告比例上升([χ2] = 5.406,P < 0.05)。结论 2010—2021年焦作市输入性疟疾病例主要为恶性疟病例,消除疟疾后患者就诊意识和医务人员诊治能力有所提高;今后仍需加强完善疟疾监测响应体系,谨防境外输入疟疾再传播。  相似文献   

15.
扬州市输入性恶性疟现状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了解扬州市输入性恶性疟流行动态,提出防制对策,为进一步加强输入性恶性疟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2009年扬州市疟疾年报表及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09年扬州市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数分别为1、0、7、2、26例,全年均有发病。患者均为男性,80%以上的患者集中在20~50岁年龄段。病例主要分布在宝应、江都、邗江等地。结论扬州市输入性恶性疟发病呈上升趋势。要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防病意识和诊断准确率,规范治疗,做好输入性恶性疟的防控与管理。  相似文献   

16.
Imported falciparum malaria data of Henan Province in 2005-2009 were collect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y using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 A total of 84 imported falciparum malaria cases with one death were reported during 2005-2009. The ratio of males to females was 20 : 1(80/4). The average age was (34 +/- 11) years old. Seventy-five patients returned from Africa, occupying 89.3%. The number of annual cases reported in 2008 (24 cases) and 2009 (32 case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2005-2007(9-10 cases). The top three high-risk populations were farmers (34 cases), workers (17 cases) and the cadre (13 cases), accounted for 76.2% of all cases. The cases were reported every month, of which 37 cases (44.0%) were reported in June and July. All cases had a history of prior residence in falciparum malaria endemic area, and the initial symptom was fever. The average interval from symptom appearing to diagnosis was (5.9 +/- 8.6) d, only 21.4% (18/84) of the patients was diagnosed within 24h. There were 72 laboratory-confirmed cases (85.7%). Seventeen cases (22.1%) were reported by county level medical treatment units. A total of 83 cases recovered with the treatment of artemisinin-based combination drugs. One case died with serious cerebral malaria. Effective measures should be carried to control the increasing trend of imported falciparum malaria.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大连市疟疾疫情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为调整和拟订适合该市的疟疾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根据。方法 以2005–2016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疟疾疫情报告资料为数据源,描述和分析大连市疟疾疫情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5–2016年大连市共报告143例疟疾病例,其中实验室确诊病例115例、临床诊断病例27例、疑似病例1例,实验室确诊病例包括65例恶性疟、19例间日疟、4例卵形疟、3例三日疟、15例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混合感染、9例未分型病例。在全部疟疾病例中,非洲输入性病例127例,占88.81%,病例输入较多的国家依次为赤道几内亚、利比里亚、加纳和尼日利亚等;5–10月输入性病例数占全部病例数的58.74%(84/143),输入性病例在8月出现一个小高峰。143例疟疾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0∶1,中位年龄42岁,在务工当地从事渔民、民工、工人等职业的病例占病例总数的55.24%(79/143); 75例来自农村地区,68例来自城市地区;病例自回国到发病中位时间为8 d,回国后1个月内发病病例数占76.27%(90/118);病例从自觉发病到确诊为疟疾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4 d,间隔时间最长达71 d。141例病例经规范足量药物治疗后痊愈,2例死亡。结论 今后要加强大连市农村地区的疟疾防控,继续加强县级医疗机构培训,并加强对从境外疟疾流行区归国人员的疟疾监测和健康教育宣传,避免发生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