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术后影响生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2年12月连续手术切除的老年肝细胞癌患者54例,Kaplan Meier法统计术后生存期并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Child-Pugh分级、脉管侵犯、卫星灶形成、病理学Edmondson-Steiner分级、肝内复发和远处转移影响老年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总体或无瘤生存(P<0.05).其中,Child-Pugh分级和脉管侵犯为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3.37和2.73,P<0.05),而脉管侵犯独立影响无瘤生存(相对危险度为3.19,P<0.05).结论生物学行为和肝功能状况是影响老年人肝细胞癌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患者年龄对肝细胞癌(HCC)切除术后无瘤存活率的影响以及老年人HCC复发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老年人HCC肝切除术病例,以同期352例非老年HCC病例作对照,结合随访资料分析年龄对无瘤存活率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30例老年人和30例非老年人HCC组织中CD34和endocan的表达情况,研究微血管密度与老年人HCC预后的关系. 结果老年组1、3、5年无瘤存活率分别为75.7%、43.0%、43.0%,非老年组分别为53.6%、38.5%、33.4%,老年组的无瘤存活率大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值为10.25,P<0.05).老年组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率为47.9%,低于非老年组(6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3.68,P<0.05).高CD34-MVD组和高endocan-MVD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60 d和360 d,低CD34-MVD组和低endocan-MVD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50 d和80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值分别为22.18和20.56,P<0.05). 结论 老年人HCC肝切除术后的长期预后好于非老年组,老年人HCC术后复发转移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比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与非艾滋病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及肝功能,分析根治性肝切除术治疗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的可行性,探讨围手术期死亡率增高的原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的26例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的75例非艾滋病肝细胞癌患者对比。根据是否合并艾滋病分为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组即HIV+组与非艾滋病肝细胞癌组即HIV-组。比较两组的并发症、肝功能及围手术期死亡率。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病例数[n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HIV+组与HIV-组手术方式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两组间感染性并发症(P=0.259)、非感染性并发症(P=0.357)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术前、术后1 d、3 d、7 d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总胆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IV+组65.4%患者术前AST≥40 U/L。单因素分析术前AST、术后3 d总胆红素、术后7 d白蛋白是预后的影响因素。围手术期3例患者死亡,均为HIV+患者,其中肝功能衰竭死亡2例,出血死亡1例;两组围手术期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结论对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患者行根治性肝切除术是可行的,但更易发生围手术期死亡,肝功能衰竭是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对其肝切除术应更加严格的选择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评估肝细胞癌(HCC)患者在肿瘤切除术后早期肿瘤复发的价值。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12月诊治的HCC患者237例,均接受肝癌切除术。根据术前检查结果计算 PNI 和NLR,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由最高约登指数确定截断点,比较不同PNI和NLR组患者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HCC术后早期肿瘤复发的因素。结果 本组高PNI组(≥45.95)128例,低PNI组(<45.95)109例,高NLR组(≥2.52)99例,低NLR组(<2.52)138例;高PNI组术后早期肿瘤复发率为51.6%(66/128),显著低于低PNI组的73.4%(80/109,P<0.01),低NLR组早期肿瘤复发率为55.8%(77/138),显著低于高NLR组的69.7%(69/99,P<0.05);经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高PNI(HR=2.036,95%CI=1.113~3.722,P=0.021)、低NLR(HR=2.235,95%CI=1.221~4.091,P=0.009)和TNM分期晚(HR=2.540,95%CI=1.237~5.215,P=0.011)是肝癌根治术后早期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PNI和低NLR对预测HCC患者术后早期肿瘤复发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窗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破裂出血患者短期预后。方法纳入2011年7月至2017年7月于我院收治的60例肝细胞癌破裂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时间窗手术方案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于患者入院24h内行急诊肝切除术,对照组于患者入院1周后行延期肝切除术。对比两组围术期临床指标,并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死亡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肝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肝衰竭、腹腔感染、肺部感染、胸腔积液、住院死亡发生率分别为10.00%、6.67%、3.33%、6.67%、3.33%,对照组分别为3.33%、3.33%、6.67%、3.3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肿瘤复发转移率为16.67%,对照组为2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累积生存率为80.00%,对照组为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破裂出血短期疗效优于延期肝切除术,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出血行肝切除术的手术疗效及生存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6年6月日照市中医医院收治且行肝切除术的68例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分析围手术期情况、术后生存及相关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危险因素再使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3例患者死亡,围手术期病死率为4. 41%。余65例患者中,14例(21. 54%)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6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3. 85%。中位总生存期为14. 0个月,1、3、5年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52. 5%、28. 6%、11. 8%;中位无瘤生存期11. 9个月,1、3、5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7. 5%、21. 2%、10. 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总生存期与Child-Pugh分级、AFP水平、肿瘤大小、肿瘤个数、脉管侵犯和术后严重并发症有关(χ2值分别为4. 201、5. 291、5. 926、6. 327、5. 062、5. 028,P值均0. 05); 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10 cm[相对危险度(RR)=3. 688,95%可信区间(95%CI):1. 211~11. 227,P=0. 034]、多发肿瘤(RR=4. 158,95%CI:1. 092~15. 827,P=0. 027)、脉管侵犯(RR=0. 206,95%CI:0. 078~0. 540,P=0. 034)和术后严重并发症(RR=0. 283,95%CI:0. 086~0. 929,P=0. 025)是术后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行肝切除术后围手术期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后总体生存情况较差。其中,肿瘤直径较大、多发肿瘤、合并脉管侵犯及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的生存期更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干扰素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预防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10例肝细胞癌患者于根治性切除术后2~8周经肝动脉导管行栓塞化疗。化疗后皮下注射重组α干扰素2α(罗扰素),第1~4周自100万单位渐增至450万单位维持12周。每周3次,4~6周后重复栓塞化疗一次。结果 9例患者随访超过1年,1例9个月,所有患者均未见肝内复发。结论 罗扰素可能有助于减少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内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行腹腔镜肝切除术与开腹肝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7年12月于临夏市人民医院确诊为肝硬化肝细胞癌的患者136例,分别行腹腔镜肝切除术(LLR组,64例)和开腹肝切除术(OLR组,72例),分析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病理因素及远期疗效。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函数的比较采用log-rank进行检验。结果与OLR组患者相比,LLR组在手术时间[(86.43±23.55)min vs(62.31±19.61)min]、术后住院时间[(7.22±3.45)d vs(12.27±5.31)d]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539、2.764,P值分别为0.001、0.024),而在患者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总病死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患者的肿瘤数目、有无肝硬化、有无微血管侵犯、有无肝包膜侵犯、切缘范围、最大肿瘤直径等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远期疗效方面LLR组患者1、3、5年无疾病生存率分别为83.30%、48.61%、38.29%,OLR组分别为78.64%、51.26%、43.01%;LLR组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42%、95.13%、89.23%,OLR组分别为96.41%、94.28%、90.06%,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恢复快,且与开腹肝切除术相比远期疗效相当,适合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9,27(20):1263-1270
背景各种基于客观营养指标的评分标准,包括控制营养状况(control of nutritional status, CONUT)评分,营养风险指数(nutritional risk index, NRI)和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 PNI)与许多类型癌症患者的生存率相关.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这些评分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16-06在义乌市中心医院行HCC切除术的470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比较CONUT评分, NRI, PNI与其预后的关系.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用以比较每个评分系统的预测能力.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确定与HCC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白蛋白, PNI, NRI, CONUT评分,组织学等与HCC患者的OS显著相关. PNI, NRI和C O N U T评分与1年,3年和5年H C C生存率显著相关.NRI总是具有比其他基于客观营养指标的评分标准更高的AUC值.在多因素分析中,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HR=1.503, P=0.031),FIB状态(HR=1.981, P=0.001)和NRI(HR=1.584, P=0.014)是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我们的研究表明, NRI在预测HCC根治术后患者的OS方面优于其他基于客观营养指标的评分标准,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与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相关的血清学指标,构建复发预后模型以评估患者是否适合采用姑息性肝切除手术。方法共纳入了2009年2月—2013年7月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肝切除术并进行随访的肝细胞癌患者111例。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根据患者在随访期间内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差异。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判断预测效能。结果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AFP、ALP、GGT、FIB低值组及人B-淋巴细胞趋化因子1(CXCL13)高值组患者的中位复发时间更长(P值均<0.05)。AFP[HR(95%CI)=1.69(1.03~2.79),P=0.039]、GGT[HR(95%CI)=1.89(1.14~3.14),P=0.014]和CXCL13[HR(95%CI)=0.54(0.33~0.89),P=0.015]为与肝切除术后复发相关的独立因素。基于其构成的预后指数:PI=0.526×AFP+0.637×GGT-0.616×CXCL13,预测姑息性切除术后0~3个月内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灵敏度为93.75%,特异度为63.64%,但对0~6个月(AUC=0.68)及更长时间的预测效能明显下降,对姑息性切除的复发预测效能显著高于根治性切除。结论基于CXCL13、AFP和GGT构建的预后模型可用于评估患者采用姑息性肝切除术后的早期复发风险,有助于临床医生依据患者获益情况作出诊疗决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肝细胞癌术后患者的预后,研究微血管侵犯(MVI)分级与经典临床肿瘤分期(TNM分期、BCLC分级)在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预测价值上的差异,进而探讨MVI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进行根治性肝切除术治疗的HCC患者共100例,根据随访2年后的结果,分为复发组(n=49)和未复发组(n=51)。比较2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及MVI分级情况;比较MVI分级、TNM分期和BCLC分级在预测患者术后2年无复发生存期的价值。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非等级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 3组间比较采用Kruskai-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通过rms包计算一致性指数进行各临床病理分期预测价值的比较。结果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患者AFP水平更高(Z=0.099,P0.05)、发生MVI更多(Z=-2.651,P=0.008)。随访2年后,100例患者中M0组47例,M1组34例,M2组19例。M0级复发18例(38.3%),M1级复发16例(47.1%),M2级复发15例(78.9%),3组间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934,P=0.011),进一步两两比较,M2级患者复发比例均高于M0级和M1级(P值均0.05)。MVI分级为M0+M1患者累计复发率41.9%,M2患者累计复发率7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45,P0.001),M2级2年RFS较M0+M1级减少; BCLC分级为早期(0期+1期)患者累计复发率36.2%,中晚期(2期+3期)累计复发率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7,P=0.012),中晚期组2年RFS较早期组减少; TNM分期为I期的患者累计复发率24.5%,Ⅱ+Ⅲ期累计复发率7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23,P0.001),Ⅱ+Ⅲ期组2年RFS较Ⅰ期组减少。在2年无复发生存期的预测价值上,TNM分期的预测价值最高,而MVI与BCLC的预测价值则差别较小(一致性指数:0.659 vs 0.598 vs 0.600)。结论相较于无风险及低风险的MVI患者,高风险MVI的患者在早期复发的几率显著上升,MVI或许可作为术后治疗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前血清miR-221水平与R0切除术后患者生存和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行R0切除术治疗的78例HCC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血清miR-221水平,并分析血清miR-221水平与HCC患者临床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38例高分化HCC患者血清miR-221水平为(6.4±2.2),而39例低分化患者为[(11.5±4.3),P〈0.05],13例血清AFP〈20μg/L患者血清miR-221水平为(5.9±3.6),而65例血清AFP〉20μg/L患者为[(9.6±2.9),P〈0.05],而在不同性别、年龄、肝硬化有无、肿瘤大小、Child-Pugh分级间无明显差异(P〉0.05);78例HCC患者在R0切除术后血清miR-221相对水平(3.49±0.73)较术前(8.95±1.57)显著降低(P〈0.05);高水平组1 a生存率为45.3%(24/53),低水平组为72.0%(18/25,P〈0.05);高水平组平均疾病进展时间(TTP)和中位生存期(MOS)分别为10.7个月和14.2个月,而低水平组则分别为15.3个月和19.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iR-221水平与HCC患者临床和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其术前血清高水平提示HCC患者在R0切除术后仍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旨在建立和验证预测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患者总生存期(OS)的列线图。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4年2月-2013年10月肝细胞癌肝切除术患者1013例。随机分为训练队列(n=710)和验证队列(n=303),在训练队列中,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训练队列的列线图预测1、3、5年的生存率。通过训练队列内部验证与验证队列的外部验证,并采用C指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及校准曲线对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价。连续变量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类变量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检验。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训练队列中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0. 72、0. 48、0. 34;验证队列中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0. 66、0. 45、0. 32。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患者OS的危险因素为年龄、肿瘤数目、肿瘤大小、肿瘤包膜、血管侵犯、微卫星灶、AST、AFP(P值均0. 05),并将其构建列线图模型。训练队列中,预测OS的C指数为0. 748[95%可信区间(95%CI):0. 712~0. 784]。1、3、5年生存率的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的预测值和实际观察值结果一致; 1、3、5年生存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81(95%CI:0. 76~0. 87)、0. 82(95%CI:0. 77~0. 88)、0. 79(95%CI:0. 71~0. 88)。在验证队列中,C指数为0. 712 (95%CI:0. 685~0. 739)。1、3、5年生存率的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值与实际观察值结果一致。1、3、5年生存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 75(95%CI:0. 71~0. 79)、0. 77(95%CI:0. 73~0. 81)、0. 74(95%CI:0. 68~0. 80)。结论建立的列线图可以有效的预测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患者的O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肝切除术(LR)和肝移植术(LT)两种方法治疗的肝细胞癌(HCC)患者3年的随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4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71例HC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LR组(n=83)和LT组(n=88),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分类资料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两组之间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差异;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别对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LR组对比,LT组的单发肿瘤比例(45.78%vs 85.23%)、直径<3 cm的肿瘤比例(15.66%vs 67.05%)、高Child-Pugh分期比例(9.64%vs 26.14%)明显偏高,LT组的肿瘤复发率明显偏低(48.19%vs 32.9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9.649、46.383、7.833、4.121,P值分别为<0.001、<0.001、0.005、0.042);LR治疗患者的无瘤生存率是46.02%,而LT治疗患者的无瘤生存率为80.71%,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6);LR治疗患者的总生存率是76.44%,而LT治疗患者的总生存率为86.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9);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治疗方法是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RR(95%CI)分别为3.383(1.334~8.579)、0.239(0.093~0.612),P值均<0.05],而治疗方法对于总生存期的预测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232)。结论LT更倾向于选择肝功能储备较差的早期肝癌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较好。  相似文献   

16.
根治性肝切除仍然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术后转移复发导致肝切除的疗效进入瓶颈期.探索术后复发的治疗措施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重要课题.目前,以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为代表的多种治疗措施已在临床广泛开展,但尚缺乏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循证医学证据.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的出现为改善HCC预后开辟了新局面,对于已接受过根治性肝切除治疗的HCC患者,索拉非尼可能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值得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左外叶肝细胞癌(HCC)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左外叶HCC且行完全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LLLR)的患者25例与同时期的另外25例行开腹左肝外叶切除(OLLR)的HCC患者进行病例配对分析。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LLLR组与OLLR组在手术时间、术中输血例数、R0切缘例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在术中出血量[(216.40±15.39)d vs(273.20±16.65)d]、平均住院时间[(6.92±0.28)d vs(10.32±0.52)d]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0%vs 48%)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LLR组与OLLR组在1、3年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LLLR与OLLR治疗左外叶HCC相比,不仅远期效果相似,而且在手术出血量、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脾脏硬度(SS)和脾脏体积(SV)在肝细胞癌(HCC)患者接受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PHLF)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9年2月于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和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肝切除术的HCC患者的临床数据。所有患者术前测量SS、肝脏硬度(LS)、SV、剩余残肝体积(FRLV)和炎症指标等。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SS与LS、SV的相关性;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PHLF发生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SS、SV/FRLV和入肝血流阻断(HIO)的临床价值,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最终纳入148例HCC患者,其中21例(14. 2%)发生PHLF。根据术后病理报告,73例(49. 3%)患者发现肝硬化。肝硬化与非肝硬化患者比较,SV、LS、S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 610、6. 952、20. 580,P值均0. 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S与LS、SV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 650、0. 453,P值分别为0. 002、0. 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肝硬化、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LS、SS、SV/FRLV、手术时间、是否输血、HIO时间均与PHLF的发生有关(P值均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V/FRLV[风险比(HR)=26. 564,95%可信区间(95%CI):1. 611~422. 541,P 0. 001]、SS(HR=1. 018,95%CI:1. 014~1. 154,P=0. 008)和HIO时间(HR=1. 045,95%CI:1. 012~1. 084,P=0. 002)是PHL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V/FRLV预测PHLF的AUC为0. 867(95%CI:0. 755~0. 926,P 0. 001),敏感度为0. 783,特异度为0. 919; SS预测PHLF的AUC为0. 856(95%CI:0. 715~0. 984,P 0. 001),敏感度为0. 673,特异度为0. 862; HIO预测PHLF的AUC为0. 694 (95%CI:0. 542~0. 862,P=0. 003),敏感度为0. 696,特异度为0. 741。结论 SS与SV/FRLV有助于预测HCC患者PHLF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和死亡的危险因素,了解患者生存情况。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9年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行肝移植的391例HCC患者。根据肝移植术后HCC是否复发分为HCC复发组(n=78)和无复发组(n=313)。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肝移植术后患者HCC复发和死亡的危险因素。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情况,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肝移植术后肿瘤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 391例HCC肝移植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2年,其中78例(19.95%)患者出现HCC复发。肝移植术后患者肿瘤复发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术前AFP水平 200 ng/ml[风险比(HR)=2.52,95%可信区间(95%CI):1.58~4.03,P 0.001; HR=2.99,95%CI:1.59~5.62,P 0.001]、肿瘤直径总和(HR=1.20,95%CI:1.12~1.28,P 0.001; HR=1.10,95%CI:1.02~1.17,P=0.002)、血管侵犯(HR=1.15,95%CI:1.04~1.26,P=0.016; HR=1.10,95%CI:1.03~1.18,P=0.004)。HCC肝移植患者术后1、5和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8%、84.2%和83.5%; 1、5和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4.0%、75.1%和75.1%。AFP、大血管侵犯、BMI与肿瘤直径总和联合因素对于HCC复发患者死亡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789,95%CI:0.719~0.858)。结论肝移植术前肿瘤生物学特征是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胆红素评分(ALBI)联合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APRI)预测HBV相关肝细胞癌(HCC)肝切除术后发生肝衰竭(PHLF)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6年1月-2013年10月接受肝切除术治疗的HBV相关HCC患者,将Child-Pugh评分作为对照,评估术前ALBI、APRI、ALBI联合APRI评分预测PHLF的作用。计数资料采用χ2或Fisher确切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识别PHLF的独立预测指标。结果纳入本研究的1055例患者中,共有151例(14.3%)发生PHLF。单、多因素分析显示,ALBI、APRI与PHLF的患者预后有显著相关性(P值均<0.001)。ALBI和APR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均显著高于Child-Pugh评分(P值均<0.001)。ALBI的最佳截断值为-2.77时预测PHLF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8.1%、55.8%,ALBI>-2.77时PHLF及PHLF A/B/C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该评分≤-2.77时的情况(P值均<0.001);APRI的最佳截断值为0.85时预测PHLF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61.6%、71.0%,APRI>0.85时PHLF及PHLF A/B/C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该评分≤-0.85时的情况(P值均<0.001)。ALBI与APRI联合后的AUC明显高于ALBI和APRI的AUC(P值分别为<0.001和0.047)。ALBI联合APRI评分的最佳截断值为-13.10时预测PHLF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8.1%、62.2%,ALBI联合APRI评分>-13.10时的PHLF及PHLF A/B/C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该评分≤-13.10时的情况(P值均<0.001)。结论 ALBI联合APRI评分可作为全新的、简便的、可靠的预测PHLF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