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78岁,右侧耳前皮疹1年,伴轻度瘙痒。皮肤科情况:右侧耳前3 cm×4 cm大小红色斑块,边界较清,表面光滑,无鳞屑、糜烂,可见明显毛细血管扩张,质硬。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基本正常,真皮内可见肿瘤细胞呈结节状增生,肿瘤细胞形成淋巴滤泡样结构,以中心母细胞和中心细胞为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肿瘤细胞CD20(+)、CD10(+)、Bcl-6(+)、Bcl-2(-)、CD3(-),Ki-67阳性指数20%;滤泡树突状细胞CD21(+)。诊断:原发皮肤滤泡中心性淋巴瘤。  相似文献   

2.
正1 临床资料患者男,66岁,右侧头皮皮疹偶伴疼痛3个月。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头皮红色斑块、结节,进行性增大,偶有疼痛,未经诊治。患者既往体健,无家族遗传病史。体检:右耳后淋巴结及颈部数个淋巴结肿大,约蚕豆大小,境界清楚,活动度可,压痛(+)。皮肤科情况:右头皮可见一约8 cm×6 cm大小红色斑块,表面凹凸不平,质软,边界欠清,中央可见结痂,周围散在黄豆大结节(图1)。辅助检查:患处真菌培养阴性。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  相似文献   

3.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患者男,85岁。右下肢红褐色斑块及结节6个月。皮肤科检查:双下肢水肿,右下肢明显。右小腿及足背部可见数个直径1.5 cm~6 cm大的红褐色结节,质中等,无明显压痛,部分结节融合,无溃疡及渗出。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正常,表皮与真皮间可见一无细胞的透明带,真皮内弥漫分布致密的肿瘤细胞,累及部分皮下脂肪层。肿瘤细胞体积较大,细胞核核质深染,异形性明显,多见病理核分裂象,肿瘤细胞间胶原增生,可见胶原分隔现象。免疫组化:CD20(+)、CD45RO(+)、CD79α(+)、B细胞淋巴瘤(B-cell lymphoma, Bcl)-2(+)、增殖核抗原(Ki-67)约80%(+)、CD3(-)。诊断: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腿型)。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27岁,右侧乳房乳晕肤色结节12年。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中下层平滑肌束相互交织构成肿瘤团块,瘤细胞梭形,有丰富的嗜酸性胞浆,核周可见空泡,核呈椭圆形,两端钝圆。免疫组织化学示: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平滑肌结蛋白(desmin)均阳性,增殖核抗原(Ki-67)阴性。Masson三色染色阳性,Van Gieson染色阳性。诊断:生殖器平滑肌瘤。  相似文献   

5.
报告1例伴纤维肉瘤转化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男,32岁.右侧腰背部结节3年余.皮肤科检查:右侧腰部见一直径4~5 cm类圆形结节,触之较硬,无压痛,表面可见扩张的血管及手术瘢痕.组织病理见真皮及皮下有增生梭形细胞形成的肿瘤细胞团块,肿瘤内部分区域梭形细胞呈特征性席纹状排列,部分区域梭形细胞呈束状或鱼骨状排列,束状或鱼骨状排列区内梭形细胞可见异形核及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染色示:真皮及皮下的梭形细胞CD34(+)、波形蛋白(vimentin)(+)、Ki-67(+ >20%)、S-100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SMA)(-)、上皮膜抗原(EMA)(-)和Ⅷa(-).诊断为:伴纤维肉瘤转化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相似文献   

6.
报告2例并发乳腺癌的乳房Paget病.患者均为老年女性,临床上均表现为左侧乳头及乳晕红斑、糜烂及结痂等湿疹样损害.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内有大的、空泡化的、成巢状分布的肿瘤细胞.免疫组化:(例1)癌胚抗原(CEA)(+)、角蛋白(CK)7(+)、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erbB)-2(0065)(+)、囊泡病液体蛋白(GCDFP)-15灶性(+)、雌激素受体(ER)(-)、HMB45(-)、P53(+);(例2)CK7(+)、GCDFP-15灶性(+)、P53(+)、ER(+).乳腺癌术后组织病理:(例1)乳腺导管内癌(高级别,多灶),伴乳头皮肤Paget病,皮肤切缘净,腋窝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7).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高分子量角蛋白(34βE)12(+)、细胞增殖抗原(Ki)-67(约10%+)、P53(约85%+)、导管壁肌上皮(P63)(+)、拓扑异构酶2(TOPOⅡ)<1%(+);(例2)左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分化)伴乳腺皮肤Paget病,脉管内可见癌栓,淋巴结可见癌转移(腋窝淋巴结22/28).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31(+)、CerbB-2(0041)(+)、E-cadherin(+)、ER(约20%中度+)、Ki-67(<5%+)、P53(50%~60%+)、TOPOⅡ(约1%+)、P120(膜+).  相似文献   

7.
报告1例非洲型卡波西肉瘤。患者男,69岁人。双足多发结节斑块,左足跖溃疡伴疼痛瘙痒2年。皮肤科检查:双足多发灰褐色结节,凹凸不平,结节质硬,边界不清,无压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皮下软组织中可见境界清楚的梭形细胞增生性结节,裂隙样血管增生,大量红细胞外溢,并可见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HIV抗体(-)。免疫组化:CD34(+)、CD117(+)、KP-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因子(Bcl)-2(+)、Ki-67(10%+)、波形蛋白(vimentin)(+)及CD31(+)。诊断:非洲型卡波西肉瘤。  相似文献   

8.
报告1例角化棘皮瘤癌变。患者女,78岁,右侧面部肿物1月余,伴疼痛2周。皮肤科情况:右侧面部可见一1 cm×1 cm大小粉色半球形肿物,质硬,肿物中央呈火山口样凹陷,基底部无浸润,周围皮肤正常,区域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凹陷扩大,其中充满角蛋白,真皮内可见大量由体积较大、淡染的角质形成细胞组成的瘤细胞巢,部分细胞核有异型,周边可见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单一核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P40(+)、CK20(-)、P53(+)、Ki-67 10%(+)。结合临床及病理,诊断为角化棘皮瘤样鳞状细胞癌。手术完整切除,随访中。  相似文献   

9.
报告1例皮肤平滑肌瘤。患者女,36岁,因"面颈部结节,伴疼痛5年余"就诊。皮肤科检查示:右面部及颈部可见数十个大小不一的硬固隆起结节,直径0.2~1.0 cm,部分融合成斑块,表面光滑。皮损组织病理:真皮层可见排列紊乱的平滑肌纤维,其细胞核多呈"雪茄"状,核两端钝圆,核周围可见空泡,肌纤维呈条索状或波浪状。免疫组化:Vimentin(+)、CD34(+)、Actin(+)、Desmin(+)、SMA(+),考虑平滑肌瘤(竖毛肌型)。根据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结果,诊断为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  相似文献   

10.
报告1例结节性痒疹并发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男,38岁。因全身丘疹、结节伴瘙痒2年余就诊。体格检查:左颈部可触及一0.5 cm×1 cm淋巴结,右颈部一3 cm×3 cm淋巴结,质地硬,表面光滑,活动性好。皮肤科检查:全身散在米粒至黄豆大褐色丘疹、结节,触之坚硬,结节周围皮肤色素沉着,部分呈苔藓样变。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结节性痒疹改变。右颈部淋巴结组织病理检查示淋巴组织高度增生伴异形大细胞。右颈部淋巴结免疫组化染色示肿瘤细胞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PAX-5)(+),CD30(+),CD15(+),多发性骨髓瘤致癌蛋白(MUM-1)(+),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背景FDC网CD21(+),CD23(+)及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CD123散在(+),CD3(+),CD5(+),CD19(+),程序性死亡受体(PD-1)(+)。符合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于当地行ABVD(阿霉素、博莱霉素、长春碱、氮烯唑胺)方案化疗2个月后皮疹较前消退,瘙痒基本缓解。  相似文献   

11.
报告1例经典型卡波西肉瘤。患者男,82岁,左下肢紫蓝色丘疹、结节1年,无特殊不适。近1个月双下肢水肿伴低热。皮肤专科检查:左侧下肢、左足、左手部可见多发性紫蓝色丘疹、结节,直径1~10 mm,触之较软,右侧肢体未受累。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真皮内见大量毛细血管增生及梭形细胞增生,梭形细胞增生呈结节状,新生血管不同程度扩张、充血,形成裂隙样血管腔。免疫组化染色:HHV-8(+)、CD34(+)、CD31(+)、Vimetin(+)、D2-40(+)、Ki-67(+)约60%、CK (-)、DES(-)。结合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为经典型卡波西肉瘤。  相似文献   

12.
报告1例前列腺癌皮肤转移并文献复习。患者男,77岁。颈部及胸部结节、肿块伴破溃出血2个月。皮肤科检查:左侧胸部2个鲜红色瘤样新生物,直径约2 cm×4 cm,质地硬,肿物表面血管丰富;颈部及胸部多发红色丘疹及结节,浸润感明显,部分隆起于肤面。肿块及丘疹组织病理检查均示浸润性低分化腺癌。免疫组化:(丘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SAP)(+);(肿块)PSA、PSAP及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均(+)。诊断:前列腺癌皮肤转移。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62岁,全身散在咖啡斑62年,结节渐多48年,增大2年。皮肤科情况:全身散在多个直径1~4 cm大小咖啡色斑,泛发直径0.5~5 cm大小皮色丘疹、结节,部分带蒂,结节皮温正常,质软,无压痛;左背部可见一直径约15 cm肿块,质韧,局部皮温显著升高,无压痛,表面无糜烂、溃疡;左髋部可触及直径约20 cm皮下结节,质韧,无压痛。PET-CT扫描:左侧骶骨溶骨性破坏,伴软组织块影。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及皮下组织见大量梭形细胞,分为细胞疏松区域及密集区域,梭形细胞胞浆少而淡染,核细长、波浪状,密集区域细胞呈紧密交织排列,全部区域均可见核大深染的异型细胞。免疫组织化学:Vimentin(+)、NSE(+)、p53(+)、S-100(灶性+)、EMA(-)、SMA(-)、Melan-A(-)、CK(-)、Myo(-)、Ki-67指数约15%。最终诊断神经纤维瘤病伴恶性外周神经鞘瘤伴骨破坏。患者放弃治疗出院,10个月后死亡。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63岁。右乳腺癌术后1年半,右侧胸壁、腋下、背部红斑、结节伴疼痛1个月。皮肤科情况:右侧胸壁、腋下、背部皮肤片状红斑,有浸润感,散在多个红色质硬光亮结节,呈带状分布。红斑处组织病理示:表皮糜烂,真皮内大量肿瘤细胞浸润,肿瘤细胞多为圆形,细胞核淡染,中央可见核仁,细胞异型性明显。结节处组织病理示:表皮内基底层上方、真皮脉管内均可见肿瘤细胞巢,真皮深层肿瘤细胞浸润神经。免疫组织化学示:GATA-3、Mammaglobin、Ki-67阳性,AR弱阳性,ER、PR、Her-2阴性,符合乳腺来源。诊断:乳腺癌带状疱疹样皮肤转移。  相似文献   

15.
临床资料患者女,24岁.因右侧面颊部出现结节2年余,无痛痒,于2008年4月来我科就诊.患者否认外伤史.体检: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右侧面颊部可见一0.3 cm×0.5 cm大小卵圆形红色结节,界清,表面光滑,无溃疡及糜烂,质中(图1).手术切除后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萎缩变薄,真皮内可见大小不等痣细胞巢,主要由上皮样细胞组成,浅部痣细胞巢内有色素颗粒,间质血管增生扩张.  相似文献   

16.
患儿男,3月龄。因口腔赘生物1 d来我科就诊。患儿家属1 d前发现患儿口腔内2个约黄豆大淡红色赘生物,无出血及破溃,无哭闹及吮吸困难。皮肤科检查:上唇右侧黏膜近齿龈处可见2个黄豆大赘生物,表面凹凸不平呈菜花状,色淡红,无明显蒂部(图1A),质软。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梅毒螺旋体抗体阴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阴性,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结果示HPV6(+)。  相似文献   

17.
报告1例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患者女,26岁。面部结节、斑块半年。皮肤科检查:右颧部可见约4 cm×6 cm暗红色浸润性斑块,类圆形分叶状,境界清楚,皮损中央破溃。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全层及皮下脂肪间见较多致密的异形淋巴细胞浸润,细胞中等大小,核膜薄,染色质细,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CD4(+)、CD56(+)、CD123(+)、CD43(+)、CD34(+),Ki-67(60%阳性);CD20、CD79a、丝氨酸蛋白酶(granzyme)B、CD3、CD45RO、CD68、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髓过氧化物酶(MPO)、T细胞内抗原(TIA)-1均阴性。诊断: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88岁,汉族,左下肢紫红色斑块、结节1年。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胶原增生,可见多数血管增生,伴血栓形成,部分区域可见内皮细胞增生。免疫组织化学示:CD31(+)、CD34(+)、HHV-8(+)、D2-40(+)。诊断:经典型Kaposi肉瘤。  相似文献   

19.
动脉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 报告1 例动脉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女,21岁。右侧大腿伸侧中上部发生黄豆大红棕色结节1月,增大1周,伴有轻度瘙痒。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内有一个比较大的出血性囊腔和几个小的海绵状的裂隙性腔(图2),腔壁无血管内皮细胞,腔周和邻近的实体区域由纤维组织细胞构成,其中可见少数血管和多核巨细胞,腔窦内及实体性区域细胞内外可见明显的含铁血黄素沉积。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Vim(+)、CD31(+)、CD68(+)、Vim(+),F ⅧRag、CD34、S-100蛋白均阴性。诊断:动脉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  相似文献   

20.
53岁女性患者,右侧乳头、乳晕反复红斑、渗出和结痂3年。3年前患者右侧乳头和乳晕出现红斑、渗出及结痂,曾按湿疹治疗。23个月前,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湿疹。皮肤科情况:右侧乳头、乳晕可见面积约3.5 cm~2红斑,表面可见痂屑,同侧乳头萎缩。组织病理示:表皮内较多异形肿瘤细胞,散在或呈巢团状分布,瘤细胞圆形或卵圆形,胞体大、胞质丰富淡染,核仁明显,可见核分裂像。诊断:乳房Paget病。患者接受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随诊14个月,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