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PCa组织中前列腺癌抗原-1(PCA-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5例PCa组织、30例前列腺高分级上皮样内瘤样病变组织(HG-PIN)、43例BPH组织和39例其他肿瘤组织标本中PCA-1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不同前列腺组织中PCA-1蛋白的表达。结果:PCa与HG-PIN组织标本中PCA-1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36/45)和60.0%(18/30),BPH组织及其他肿瘤组织中均未见PCA-1 mRNA的表达。PCA-1 mRNA表达与PCa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与HG-PIN组织标本中PCA-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34/45)和50.0%(15/30),BPH组织及其他肿瘤组织中未见PCA-1蛋白阳性表达。结论:PCA-1仅在PCa组织中表达,且与PCa的临床病理参数无关,有可能作为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对PCa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Ca组织中前列腺癌抗原-1(PCA-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5例PCa组织、30例前列腺高分级上皮样内瘤样病变组织(HG-PIN)、43例BPH组织和39例其他肿瘤组织标本中PCA-1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不同前列腺组织中PCA-1蛋白的表达。结果:PCa与HG-PIN组织标本中PCA-1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36/45)和60.0%(18/30),BPH组织及其他肿瘤组织中均未见PCA-1 mRNA的表达。PCA-1 mRNA表达与PCa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与HG-PIN组织标本中PCA-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34/45)和50.0%(15/30),BPH组织及其他肿瘤组织中未见PCA-1蛋白阳性表达。结论:PCA-1仅在PCa组织中表达,且与PCa的临床病理参数无关,有可能作为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对PCa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叶因子1(TFF1)及三叶因子3(TFF3)在前列腺癌(PCa)及前列腺上皮内瘤(PIN)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9例前列腺癌(PCa)、50例PIN及65例癌旁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TFF1及TFF3的表达情况。结果:TFF1和TFF3在PCa和PIN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53%、48.31%和66.00%、30.00%,显著高于癌旁BPH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49.23%和13.85%,P0.05),TFF1与PCa Gleason评分无关(P0.05),TFF3在Gleason评分≤7分PCa组中阳性率(70.00%)高于Gleason评分7分组(4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FF1和TFF3在PCa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TFF1和TFF3可能与PCa的发生有关,并对PCa可能起促进作用,两者有望成为PCa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Ets-1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前列腺癌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ts-1在4例正常前列腺组织,1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和53例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Ets-1蛋白的阳性表达在前列腺癌细胞的胞浆及胞核内均可见,79%的前列腺癌组织中Ets-1呈阳性表达,而在良性前列腺组织细胞中无表达或仅有微弱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前列腺癌组织中,Gleason评分高危组Ets-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Gleason中危组和低危组(P<0.05).结论 与良性前列腺组织对照相比,Ets-1有肿瘤特异性,其表达与前列腺癌的组织学分级相关,可作为前列腺癌病变程度及临床预后判断的一个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FOXA1与前列腺癌(PCa)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关系。方法:收集前列腺癌患者(3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21例)前列腺组织病理切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OXA1和Ki-67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该分子阳性表达率与肿瘤临床分期、Gleason评分和CRPC的相关性。结果:PCa患者前列腺组织中FOXA1表达率明显高于BPH患者(100%vs 71.4%,P0.01),FOXA1的表达阳性率与Ki-67表达阳性率正相关(P0.001),与CRPC无明显相关性(P=0.391),但与Gleason评分(P=0.027)和肿瘤临床分期(P=0.002)相关。结论:FOXA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增高,晚期前列腺癌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中肿瘤血管生成与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2例前列腺癌中微血管密度(MVD)值和TSP-1的表达,采用RT-PCR检测7例前列腺癌组织中TSP-1mRNA的表达。结果:前列腺癌中TSP-1阳性表达率为72.7%(16/22),绝大多数表达位于肿瘤细胞的胞质中,少数表达位于肿瘤细胞外基质。在22例前列腺癌组织中,平均MVD为71.21±31.14/100倍视野,具有TSP-1强表达的肿瘤组织中MVD值较高。7例前列腺癌组织均表达TSP-1mRNA,TSP-1mRNA在前列腺癌的各期肿瘤组织呈高水平表达。TSP-1的免疫活性与微血管密度间呈显著地相关性(r=0.54,P=0.009)。结论:TSP-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前列腺癌的血管生成相关,可能有促进前列腺癌血管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2例临床资料完整的前列腺癌组织石蜡标本,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DAC1和HDAC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Gleason分级、术前PSA水平、术后生存时间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前列腺癌组织中HDAC1和HDAC2的表达率分别为59.7%(49/82)、70.7%(58/82),定位于细胞核;Gleason评分高的患病组中HDAC1和HDAC2的表达高于Gleason评分低组,且在不同Gleason分级中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HDAC1和HDAC2的表达在不同术前PSA水平、不同年龄分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HDAC2、术前PSA水平、临床分期及Glesaon分级是影响前列腺癌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HDAC2在前列腺癌中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P=0.017,HR=2.265,95%CI:1.145~4.775)。结论:HDAC2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并且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为HDACs抑制剂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和患者预后的判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TMSG-1,亦称LASS2)在人不同转移潜能前列腺癌细胞株中与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细胞爬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MSG-1在人不同转移潜能前列腺癌细胞株低转移潜能(PC-3M-2134)和高转移潜能(PC-3M-IE8)中的表达.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MSG-1在人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同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TMSG-1在PC-3M-284细胞株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2.70±0.30、75.26±2.68)均明显高于在PC-3M-IE8细胞株中的表达(1.10±0.20、38.08±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表明TMSG-1在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前列腺增生中的阳性表达率(32/40)明显高于在前列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21/6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TMSG-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年龄、Gleason分级、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大小无明显相关.结论 TMSG-1在低转移潜能前列腺癌细胞株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在高转移潜能前列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证明它是一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TMSG-1在人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TMSG-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与年龄、Gleason分级、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tumor metastasis suppressor gene 1 (TMSG-1 as well LASS2) in different prostate cancer cell lines and prostate cancer tissues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 had undergone surgery between 2008 and 2010.Forty patients with prostatic hyperplasia were chosen. Immunofluorescence histochemistry was used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of TMSG-1 in cells,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difference in TMSG-1 expression between prostatic hyperplasia and prostate cancer tissu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MSG-1 expression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in prostate cancer tissues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level of TMSG-1 mRNA in PC-3M-2B4 cell line with low metastatic potentiality (2. 70 ±0. 30) was higher than in PC-3M-IE8 cell line (1. 10 ±0. 20). Immunofluorescence histochemistry revealed that most of the collected prostate cancers and prostatic hyperplasia tissues expressed TMSG-1 in cytoplasma, and nuclei were stained in a few of prostate cancer tissues. The averag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TMSG-1 in PC-3M-2B4 cells (75. 26 ±2. 68)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in PC-3M-IE8 cells (38. 08 ± 1. 84). There was obviously different expression of TMSG-1 between prostate cancers (21/60) and prostatic hyperplasia ( 32/40 ) ( P <0. 05 ) . The TMSG-1 levels in prostate cancer tissue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ages,Gleason grade,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tumor, nodes, metastasis (TNM) staging (P <0. 05) , but not with the size of tumor.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TMSG-1 mRNA and protein in prostate cancer cell lines with low metastatic potential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prostate carcinoma cell lines with high metastatic potentials, which proves that TMSG-1 is a tumor metastasis suppressor gene. From the difference in the TMSG-1 expression between human prostatic hyperplasia and prostate cancer tissues and the correlation with age, Gleason grade,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TNM stage in prostate cancers, we infer that TMSG-1 is an important prognostic indicator in judging prostate cancer cell growth, progression and metastasis.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肝癌组织中垂体肿瘤转化因子1(PTTG1)及Ten-eleven转运因子1(TET1)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为预测肝癌的发生及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行根治性切除手术肝细胞癌病例标本129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129例对应的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TTG1和TET1在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PTTG1和TET1的表达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对PTTG1和TET1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TTG1在肝细胞癌组织的高表达率(53.5%,69/129)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6%,2/129)(χ^2=84.646,P<0.001),TET1在癌组织的表达(45.0%,58/129)显著低于癌旁组织(81.4%,105/129)(χ^2=35.255,P<0.001)。PTTG1的表达水平与TET1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726,P<0.001)。PTTG1的表达水平与卫星结节、Edmondson病理分级密切相关(P<0.05),TET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包膜状况、卫星结节密切相关(P<0.05)。结论PTTG1和TET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异常表达,并且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临床上有望成为肝癌的诊断和根治性切除治疗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 ε(PKCε)在不同病理类型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 方法 正常前列腺(NP)组织标本10例、前列腺增生(BPH)组织标本10例、癌旁(PC)组织标本10例、前列腺癌(PCa)组织标本43例。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织中PKCε的表达情况,分析PKCε表达与不同病理类型及PCa分级、分期的关系。 结果 PCa组PKCε表达阳性27例,BPH组无阳性表达,NP组1例,PC组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Gleason评分≥8分组中PKCε表达阳性12/13例,2~4分组4/10例,5~7分组11/20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期PKCε表达阳性10/12例,T4期9/10例,T1、T2期分别为1/6例和7/15例,高分期与低分期组PKCε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转移组PKCε表达阳性9/10例,未转移组18/33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患者血清PSA≤20 ng/ml者PKCε表达阳性7/15例,>20 ng/ml组20/18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Ca组织中PKCε的表达率较高,并且与PCa病理分级、分期呈正相关,临床上可考虑作为PCa预后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EphA1基因在前列腺癌的表达,探讨其异常表达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RT-PCR检测印EphA1在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并用重亚硫酸钠修饰的DNA直接测序法检测并分析其甲基化状态.免疫组织化学分析EphA1蛋白、p53蛋白、EGFR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在临床中的意义.结果 EphA1蛋白表达在前列腺癌和良性增生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并且发现在前列腺癌细胞存在EphA1基因甲基化现象.EphA1蛋白表达上调与前列腺癌有较高的Gleason评分患者有相关性(P=0.017),并与EGFR阳性有相关性(P=0.056),EphA1蛋白下调与p53阳性有相关性(P=0.007).结论 EphA1甲基化可能是导致该基因下调的机制之一,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整合素连接激酶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 50例前列腺癌及 1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ILK的表达。 结果: 前列腺癌组织中ILK阳性表达率46. 0%(23 /50),肿瘤病理分级:高分化组阳性表达率为9. 0% ( 1 /11 ),中分化组为35. 7% ( 5 /14 ),低分化组68. 0% ( 17 /25),随肿瘤病理分级高分化组到低分化组,阳性表达率有趋势性增高。临床分期A+B期为22. 5% (7 /31)和C+D期为84. 2% (16 /19),临床分期程度的增高,癌细胞ILK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加。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ILK阳性表达率仅为6. 2% (1 /16),明显低于前列腺癌组织(χ2 =8. 27,P<0. 01)。 结论: ILK异常表达在前列腺癌的恶性进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ILK的表达有帮助于判断病期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SATB-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无骨转移、前列腺癌骨转移各30例患者的前列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ATB-1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SATB-1表达阳性率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为0(0/30),前列腺癌组织为86.7%(52/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2~4分者SATB-1表达阳性率为76.5%(13/17),5~7分者为85.0%(17/20),8~10分者为95.7%(22/2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双评分半定量法对SATB-1表达强度进行评分,经秩和检验SATB-1表达强度在前列腺癌无骨转移组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TB-1表达强度在前列腺癌不同Gleason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强度随Gleason评分的增加而增强.结论 SATB-1仅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且在Gleason评分高、有骨转移的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强度明显增加.SATB-1有望作为前列腺癌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Eag1钾通道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表达的状况,为探讨其与PCa发生、发展机制的相关性及能否作为PCa的诊治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Eag1钾通道mR-NA和蛋白在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ADPCa)组织、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IPCa)组织和癌旁非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Eag1钾通道mRNA在ADPCa癌旁非瘤组织(A)、AIPCa癌旁非瘤组织(B)、ADPCa组织(C)和AIPCa组织(D)中表达相对系数分别为0.265±0.413、0.167±0.511、2.673±2.988和2.815±2.901,与相应非瘤组织相比,Eag1钾通道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增高(P<0.05);Eag1钾通道蛋白在A、B、C和D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6.7%、88.9%和86.7%,与相应非瘤组织相比,Eag1钾通道蛋白在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增高(P<0.05)。结论:Eag1钾通道可能参与了PCa的发生和进展的病理生理学过程,有望成为PCa诊治中有价值的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雄激素受体(AR)及其相互作用因子在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变异及其对肿瘤预后的影响。方法 基于STRING数据库分析AR及其相互作用因子的相互作用和GO富集;通过UALCAN分析AR及其相互作用因子在PCa中的表达;通过cBioPortal分析AR及其相互作用因子在PCa中表达变异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AR及其相互作用因子相互作用网络节点为10,边数为21,平均节点度为4.2,平均局部聚类系数为0.89,其中NCOA2和EP300在AR相互作用网络中节点度最高。UALCAN分析显示RAN、TNK2、PXN和NRIP1在癌组织中上调(P<0.05);相反NCOR1在癌组织中下调(P<0.05);NCOR2、NCOA2、EP300、SOX9和RAN表达水平改变不显著。cBioPortal分析表明近30%的PCa组织中存在AR及其相互作用因子的表达变异,包括基因扩增、基因突变、深度缺失以及多重变异4个类型。AR变异率为18%,主要包括基因扩增和突变;NCOA2变异率为9%,主要变异类型为基因扩增。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中的变异类型主要为基因扩增(8.7%),而去势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E2F-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5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标本中E2F-1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其阳性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蛋白印迹技术比较结直肠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间E2F-1表达量的差异.结果 35对结直肠癌及癌旁对照组织标本中,E2F-1阳性率分别为60.0%和5.7%,肿瘤组中E2F-1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F-1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及部位等因素无相关性,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显著相关(P<0.05).肿瘤组中E2F-1的蛋白表达量高于癌旁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E2F-1的细胞数目及其表达量均显著增加,E2F-1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发生过程中可能受甲基化调节的基因,检测其在前列腺癌细胞系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人类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出可能因去甲基化导致恢复表达的基因后,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在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PC-3及39例前列腺癌和16例前列腺正常组织中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以上标本中目的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用甲基化抑制剂处理后,PC-3细胞系中DMBT1(deleted in malignant braintumor)基因表达显著上调,而在LNCaP细胞系中未见到显著改变。在100%的前列腺癌患者组织中DMBT1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统计分析表明,DMBT1 mRNA的表达水平与cTNM分期及骨转移有关,而与年龄、PSA水平及肿瘤分化程度无显著关系。结论 DMBT1有可能成为指导前列腺癌分期及判断预后的分子标志物。但DMBT1的调控机制以及DMBT1在细胞生理和肿瘤发生中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骨桥蛋白(OPN)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行前列腺癌手术后的石蜡包埋标本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石蜡包埋标本35例。应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组织中OPN的表达情况,分析 OP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OPN蛋白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50%(58/80)和8.57%(3/3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PN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前列腺癌的T、 M分期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N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前列腺癌的年龄、N分期和Gleason评分无相关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N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OPN基因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和转移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因子的抑制因子(HAI-1)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20例前列腺增生(BPH)和48例PCa患者的前列腺组织标本,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分别从mRNA水平、蛋白水平检测HAI-1基因的表达.结果 HAI-1的阳性率在BPH和PCa中为85.00%、52.08% (P <0.05);HAI-1 mRNA的相对表达值分别为0.5482±0.0313、0.6718±0.0516(P <0.05);HAI-1蛋白的相对表达值分别为0.5975±0.0518、0.7039±0.0377(P<0.05);随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临床分期的递增,HAI-1基因的表达量下降(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HAI-1基因的表达缺失可作为前列腺癌浸润、转移和预后的一种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